楊儀拜的這個“中軍師”,全稱為“中軍師將軍”,歸屬兵部下屬的中軍管轄,其實就是中軍中一個可有可無的參謀人員。
蜀漢的人才少,這是事實,所以,經常是一個人當幾個人用的,也因此,很多文官也都有武銜兒,下馬治民,上馬治軍,倒也出了很多文武雙全的人。
當然,其中最大的代表人物就是諸葛亮了。
其他的,如黃權劉巴李恢張翼馬忠張嶷等人,皆是如此。
這是蜀漢帝國的底色所決定的,也算是這個時代的特色之一吧。
曹魏和孫吳那邊,也一樣。
與過去楊儀的那個“丞相府隨軍長史”相比,這“中軍師”完全就是一個虛銜兒,虛得連跟在“隨軍長史”身後吃土的資格,都沒有了。
尚書令辦公室裏,蔣琬看見楊儀過來,帶來沒頭沒尾地一句:“尿尿將腰扭了的人,估計楊威公是第一人!”
“這又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咧。”蔣琬淡淡地一笑,道。
馬岱已經來過他這裏好幾次了,央求大將軍馬尚書令大人將他調到外地去,換個人去圍困南鄭侯府,但都被蔣琬一句不鹹不淡的話“你去找陛下說吧”給頂了迴去。
馬岱殺魏延,誰也不知道是怎麽迴事;馬岱圍困侯府,大家更不知道是怎麽迴事。
蔣琬費禕才不想摻和咧。
說句心裏話,關於魏延的一切事務,他們都不想摻和。
因為這整個事件透露出太多的邪乎勁兒,讓人不敢深思。
但,不想,不思考,不磋磨,那是不可能的!
政治人物的敏感性,尤其出色。朝堂上的任何一點點的蛛絲馬跡,風吹草動,後麵,都可能會掀起滔天巨浪。
所以,你讓他們怎麽能不關注?
更何況,“魏延事件”本就是目前蜀漢朝堂第一大燙手山芋,可不僅僅砸在馬岱手上,而是硬生生砸整個蜀漢朝堂上,誰沾點邊兒,就燙誰。
病休中的楊儀已經幾次上書,要求夷魏氏三族,皇帝全部“留中不發”。然後,陛下親自下旨讓馬岱去圍困侯府,這些都沒有什麽,但隨著下達的口諭中,卻附帶了那更加莫名其妙的“死一條狗都要馬岱償命”的一句。
稍微有點腦子的,誰要是還想在魏氏一族身上打主意,莫不是真的嫌命長不成?
皇帝陛下對於魏氏的態度,太讓人捉摸不透, 也不知道是在“養豬”,還是在“放羊”,誰知道呢。
但一個如此大的反賊,不可能不“蓋棺定論”啊,久拖不決,皇帝陛下這是在等什麽?
等自己心態平複了,冷靜了,再處理叛賊家屬?
養蠱?
沒有這個先例啊。
也不對,真要說起來,蜀漢還真的有這個先例。
當初,鎮北將軍黃權降魏,消息傳迴來,諸多大臣都要求清算黃權家族,先帝卻是一句“是朕負黃權,非是黃權負朕”,將此事壓了下去,並且繼續按照鎮北將軍銜兒給予其家屬待遇不變。
隻要黃權一天不死,他的家屬一直呆在蜀漢帝國,這待遇就一直供給不變。
至今,黃權的家屬還領著鎮北將軍俸祿呢。
而黃氏一族有以此為恩寵無二的標誌為自豪的,但也有人以此為莫大恥辱,認為這是蜀漢故意惡心他黃氏。
黃氏,可不缺你蜀漢帝國的這仨瓜倆棗!
莫非,這魏氏的南鄭侯府主任,也照黃權先例走?
管他呢,隻要皇帝陛下願意,加倍給俸祿,咱也沒有二話!
蜀漢雖不富裕,但養一個百多號人的魏氏,這點錢,還是有的。
馬岱的事情,可以推給皇帝陛下,但楊儀的事情,卻沒法推給別人。
現在,費禕將楊儀的事情提出來,蔣琬也隻能苦澀地一笑。
和“魏延事件”一樣,楊儀,也即將要被貼上一個“事件”的標簽了。
一個“事情”,一旦上升成為“事件”,那麽,就再也不是普普通通的小事情了。
蔣琬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夜不歸宿。
他本就是沉穩大度不苟言笑的性子,自從接過尚書令的職位後,將所有事情都處理得井井有條。至少在政務上,基本上做到了讓人們暫時忘記蜀漢已經沒有諸葛亮丞相這個事實。
所有行文章程,處事流程,與諸葛亮在世時一模一樣,如出一轍。
蔣琬沒有做什麽“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事情,也沒有心思做多少“推陳出新”的東西來,“蕭規曹隨”才是蔣琬目前的風格。
其實,這恰恰也是當下的蜀漢最需要的。
因為,蜀漢最需要的,是——穩定。
但是,很多事情,表麵看起來風平浪靜,寧靜祥和,卻都經不起細思量。一旦細思量,就會發現,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更加用心去做。
其實,換一個說法,就是——還沒有做好。
比如,今天費禕提到的“楊儀”的事情。
“文偉,要不,你親自到楊府去看望看望?再好好勸一勸,威公並不是一個壞人。”
“我知道公琰你其實並不想放棄楊儀,但楊威公是一個優缺點都十分鮮明的人,用得好了,妙用無窮;用得不好,貽害大方。所以啊,咱不得不好好掂量掂量呢。”
其實,費禕的這句話,就已經將自己的擔憂明白無誤地說了出來,那就是——對於自己是否能夠用好楊儀,他沒有信心。
軍務,是費禕主管的。
而中軍,雖獨立於四大都督之外,獨為一體,並且由皇室直管,但實際上,還不是他這個兵部尚書在管轄?
皇帝,有這個心思管中軍?
所以,楊儀這個“中軍師將軍”,雖隸屬中軍領軍將軍向寵管轄,但他一天不到中軍帳下報到,人家就當這世上根本就沒有這個人!
他楊儀是死,是活,人家中軍才懶得理睬呢。
蔣琬點點頭,道一句:“理解。”、
接著,又補充一句:“亦然。”
當初,在諸葛丞相的府中,因為有諸葛亮罩著,楊儀工作得得心應手,能力也得到所有人的公認——那無疑是楊儀的高光時刻。
但楊儀的小心眼子,也從來沒有改變過,和魏延等人鬧得不可開交。
楊儀的“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小伎倆,也不知道是哪裏學來的,硬是將一個堂堂的征西大將軍南鄭侯爺魏延的人品給敗得精光。
關於這一點,高層之中,對於楊儀的人品,其實也是頗有微詞的。
現在,諸葛亮丞相不在了,楊儀的死對頭魏延也死了,任誰也沒有想到,他自己卻活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
因為不知道該把他放在哪裏,所以,隻好先用一個閑職的中軍師將軍將他吊著。
至於以後嘛,誰知道呢。
但若現在就將其強行放到中軍以外的軍中去,顯然是不可能的,還不如直接一刀殺了他來的幹淨。
因為魏延事件,楊儀在軍中的再想立足,也是千難萬難。
放迴到地方上去?
就楊儀這個性格,估計三個月不到,他能把上上下下的人都得罪個遍。
楊儀的嘴巴尤其惡毒,說話就如蜂尾針一般,逮住誰就紮誰。
無論放在哪裏,楊儀的小心眼兒都會惹禍。
更何況,現在的楊儀,早已經不是隨軍長史楊儀了,而是諸葛丞相臨終托孤托軍隊托印信的楊儀!
是順利將數萬蜀漢大軍從北伐前線安全帶迴來的楊儀!
是扶大廈之將傾挽蜀漢於存亡之間的楊儀!
“其實,陛下親自拍板,將楊威公放到兵部文偉你下麵去,考慮也還算周全,畢竟,你二人當初,怎麽說吧,也還存有一些香火情。原來,每次他和魏文長鬧別扭,都是文偉你從中斡旋的嘛。”
費禕不好意思地笑了,娓娓地道:“昨日黃曆了,誰知道那楊威公是怎麽想的……”
在這二人的心裏,對於楊儀的泡病號行為,其實也都能理解,更覺得這未嚐就不是一種自我消解鬱悶情緒的好方法。
也許,過上一些時間,楊儀能夠自省,做些改變。
到那時候,再委以重任,不挺好的麽。
但是,關於楊儀的種種消息傳得沸沸揚揚,讓所有人都覺得楊儀卻不是這樣想的。
“貌似楊威公心心念念的,還是那個……那個位置呢。”
“腦子進水了,才……”
大家都是一腔好意,誰知道,人家楊儀根本就不買賬!
“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費禕這個頂頭上司也被楊儀鬧得“啼笑皆非”。
說“啼笑皆非”,其實是美其名曰了,該用“灰頭土臉”這個詞兒更好。
人家堂堂的“中軍師將軍”楊儀根本就沒有來兵部報到過!
連麵也沒有露過哪怕一次!
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卻是連病假的理由,人家都已經懶得編排了,或者說不屑於編排——“尿尿扭了腰”。
費禕大肚能容,他可以不在乎,但別人在乎。
如果楊儀的事情再不解決,則費禕這個新上任的兵部主事人,就一點威信也沒有了。
蔣琬說的這個建議,也是迫不得已。
大家和楊儀在一個鍋裏攪馬勺多少年了,說沒有感情,那是假的。
對於楊儀此次如此倔強,也確實完全沒有想到。
大家都知道楊儀心眼子小,但小到如此地步,倔強到如此程度,大家誰也沒有預料得到。
既然蔣琬都提出來了,費禕也覺得,自己晚上該到楊儀的家裏走一遭。
費禕又提出一個問題來——南中牂牁事變。
相比上一個“楊儀事件”來,“牂牁事變”“且蘭國事件”,則是蜀漢帝國更大的一個“燙手的山芋”。
這個“山芋”燙的不僅僅是他二人,更是整個蜀漢帝國。
南中牂牁郡叛亂,已經持續一年多了,當初諸葛丞相還在世,牂牁郡就爆發了以豪酋劉胄為首的叛亂,而張翼將軍卻在南中失去南中豪門蠻酋的支持,以至於處處碰壁,平叛不力。
所以,諸葛丞相當即派馬忠將軍帶著張嶷將軍前往平夷城替換張翼,結果卻是,馬忠張嶷一去不返,張翼也滯留南中不歸,而牂牁郡劉胄都已經將且蘭國家都建立起來了,造反事業搞得轟轟烈烈。
這三位威名赫赫的年輕將領們呢,卻像消失了一般。
當初,費禕和楊儀都跟隨在諸葛丞相的身邊,戰鬥在北伐的第一線,蔣琬卻是丞相府留守長史,負責處理一般事宜。
重大的事情,一般都會轉交到北伐前線的諸葛亮丞相手裏,要知道他老人家的行事風格是事無巨細必躬親。
牂牁事變,且蘭國立,走馬換將,這些,他們都知道。
但接下來的事情,他們卻都不知道了。
好不容易,將丞相的後事辦理完畢,大家走上新的工作崗位,這牂牁郡的事情,總該要處理一下吧,卻發現,根本就沒有什麽事情可以處理——人家最近壓根兒就沒有情報傳迴來!
費禕是兵部尚書,牂牁兵變這樣的事情自然要歸他主管。
而蔣琬是尚書令,領大將軍銜兒,費禕自然歸他管。
所以,今天,費禕就借著說楊儀的事情,其實最主要的目的還是來說牂牁的事情。
蔣琬卻將雙手一攤,無奈地道:“文偉,一無所知,你讓我如何說起?我也是……一籌莫展啊。”
蔣琬沒有說客套話。
他手裏,關於牂牁郡事情的資料少得可憐。
自從去年走馬換將後,馬忠張嶷張翼三位將軍的信息,就少得可憐。
接著,丞相去世,北伐軍迴轉漢中,辦理喪事,鞏固漢中防線,各種人事調整,權力再分配……
一係列組合拳打下來,等大家想起來這南中牂牁的攤子事情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手裏——什麽也沒有。
一無所有。
“什麽也沒有,你讓我……怎麽辦?”費禕也是沮喪地一攤手,說道。
蔣琬和費禕的性子完全不同。
蔣琬處理事情的風格和諸葛亮一模一樣,舉輕若重,事必躬親,通宵達旦,廢寢忘食,沒幾天下來,人就滄桑了許多。
而費禕卻是剛好相反,他的風格是——舉重若輕。
他眼裏隻有大事情。小事情全部交給部下的尚書郎中們打理,他隻要一個結果即可。
所以,費禕就顯得分外清閑。
清閑的人,能讓他記住的事情,就一定是大事件!
而牂牁事變,就是蜀漢目前最大的事件!
“是不是有些資料,直接到了陛下手裏?也說不定……”蔣琬揣測道。
蔣琬這樣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畢竟蜀漢連續一段時期的政治地震,將所有事情的節奏都打亂了,那麽,事關南中生死局的牂牁事變,資料被直接交到陛下那裏,則並非是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
就在二人憂心之際,有黃門侍郎來到這裏,說陛下有請這二位大人前去宮中議事。
“陛下,這是,想咱們了?”費禕悄悄和蔣琬打趣道。
“文偉!”蔣琬瞪了費禕一眼。
二人再無言語,向宮中走去。
臨走前,蔣琬將案桌上的文書等,整理了一遍,堆放得整整齊齊,一絲不苟。
蜀漢的人才少,這是事實,所以,經常是一個人當幾個人用的,也因此,很多文官也都有武銜兒,下馬治民,上馬治軍,倒也出了很多文武雙全的人。
當然,其中最大的代表人物就是諸葛亮了。
其他的,如黃權劉巴李恢張翼馬忠張嶷等人,皆是如此。
這是蜀漢帝國的底色所決定的,也算是這個時代的特色之一吧。
曹魏和孫吳那邊,也一樣。
與過去楊儀的那個“丞相府隨軍長史”相比,這“中軍師”完全就是一個虛銜兒,虛得連跟在“隨軍長史”身後吃土的資格,都沒有了。
尚書令辦公室裏,蔣琬看見楊儀過來,帶來沒頭沒尾地一句:“尿尿將腰扭了的人,估計楊威公是第一人!”
“這又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咧。”蔣琬淡淡地一笑,道。
馬岱已經來過他這裏好幾次了,央求大將軍馬尚書令大人將他調到外地去,換個人去圍困南鄭侯府,但都被蔣琬一句不鹹不淡的話“你去找陛下說吧”給頂了迴去。
馬岱殺魏延,誰也不知道是怎麽迴事;馬岱圍困侯府,大家更不知道是怎麽迴事。
蔣琬費禕才不想摻和咧。
說句心裏話,關於魏延的一切事務,他們都不想摻和。
因為這整個事件透露出太多的邪乎勁兒,讓人不敢深思。
但,不想,不思考,不磋磨,那是不可能的!
政治人物的敏感性,尤其出色。朝堂上的任何一點點的蛛絲馬跡,風吹草動,後麵,都可能會掀起滔天巨浪。
所以,你讓他們怎麽能不關注?
更何況,“魏延事件”本就是目前蜀漢朝堂第一大燙手山芋,可不僅僅砸在馬岱手上,而是硬生生砸整個蜀漢朝堂上,誰沾點邊兒,就燙誰。
病休中的楊儀已經幾次上書,要求夷魏氏三族,皇帝全部“留中不發”。然後,陛下親自下旨讓馬岱去圍困侯府,這些都沒有什麽,但隨著下達的口諭中,卻附帶了那更加莫名其妙的“死一條狗都要馬岱償命”的一句。
稍微有點腦子的,誰要是還想在魏氏一族身上打主意,莫不是真的嫌命長不成?
皇帝陛下對於魏氏的態度,太讓人捉摸不透, 也不知道是在“養豬”,還是在“放羊”,誰知道呢。
但一個如此大的反賊,不可能不“蓋棺定論”啊,久拖不決,皇帝陛下這是在等什麽?
等自己心態平複了,冷靜了,再處理叛賊家屬?
養蠱?
沒有這個先例啊。
也不對,真要說起來,蜀漢還真的有這個先例。
當初,鎮北將軍黃權降魏,消息傳迴來,諸多大臣都要求清算黃權家族,先帝卻是一句“是朕負黃權,非是黃權負朕”,將此事壓了下去,並且繼續按照鎮北將軍銜兒給予其家屬待遇不變。
隻要黃權一天不死,他的家屬一直呆在蜀漢帝國,這待遇就一直供給不變。
至今,黃權的家屬還領著鎮北將軍俸祿呢。
而黃氏一族有以此為恩寵無二的標誌為自豪的,但也有人以此為莫大恥辱,認為這是蜀漢故意惡心他黃氏。
黃氏,可不缺你蜀漢帝國的這仨瓜倆棗!
莫非,這魏氏的南鄭侯府主任,也照黃權先例走?
管他呢,隻要皇帝陛下願意,加倍給俸祿,咱也沒有二話!
蜀漢雖不富裕,但養一個百多號人的魏氏,這點錢,還是有的。
馬岱的事情,可以推給皇帝陛下,但楊儀的事情,卻沒法推給別人。
現在,費禕將楊儀的事情提出來,蔣琬也隻能苦澀地一笑。
和“魏延事件”一樣,楊儀,也即將要被貼上一個“事件”的標簽了。
一個“事情”,一旦上升成為“事件”,那麽,就再也不是普普通通的小事情了。
蔣琬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夜不歸宿。
他本就是沉穩大度不苟言笑的性子,自從接過尚書令的職位後,將所有事情都處理得井井有條。至少在政務上,基本上做到了讓人們暫時忘記蜀漢已經沒有諸葛亮丞相這個事實。
所有行文章程,處事流程,與諸葛亮在世時一模一樣,如出一轍。
蔣琬沒有做什麽“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事情,也沒有心思做多少“推陳出新”的東西來,“蕭規曹隨”才是蔣琬目前的風格。
其實,這恰恰也是當下的蜀漢最需要的。
因為,蜀漢最需要的,是——穩定。
但是,很多事情,表麵看起來風平浪靜,寧靜祥和,卻都經不起細思量。一旦細思量,就會發現,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更加用心去做。
其實,換一個說法,就是——還沒有做好。
比如,今天費禕提到的“楊儀”的事情。
“文偉,要不,你親自到楊府去看望看望?再好好勸一勸,威公並不是一個壞人。”
“我知道公琰你其實並不想放棄楊儀,但楊威公是一個優缺點都十分鮮明的人,用得好了,妙用無窮;用得不好,貽害大方。所以啊,咱不得不好好掂量掂量呢。”
其實,費禕的這句話,就已經將自己的擔憂明白無誤地說了出來,那就是——對於自己是否能夠用好楊儀,他沒有信心。
軍務,是費禕主管的。
而中軍,雖獨立於四大都督之外,獨為一體,並且由皇室直管,但實際上,還不是他這個兵部尚書在管轄?
皇帝,有這個心思管中軍?
所以,楊儀這個“中軍師將軍”,雖隸屬中軍領軍將軍向寵管轄,但他一天不到中軍帳下報到,人家就當這世上根本就沒有這個人!
他楊儀是死,是活,人家中軍才懶得理睬呢。
蔣琬點點頭,道一句:“理解。”、
接著,又補充一句:“亦然。”
當初,在諸葛丞相的府中,因為有諸葛亮罩著,楊儀工作得得心應手,能力也得到所有人的公認——那無疑是楊儀的高光時刻。
但楊儀的小心眼子,也從來沒有改變過,和魏延等人鬧得不可開交。
楊儀的“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小伎倆,也不知道是哪裏學來的,硬是將一個堂堂的征西大將軍南鄭侯爺魏延的人品給敗得精光。
關於這一點,高層之中,對於楊儀的人品,其實也是頗有微詞的。
現在,諸葛亮丞相不在了,楊儀的死對頭魏延也死了,任誰也沒有想到,他自己卻活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
因為不知道該把他放在哪裏,所以,隻好先用一個閑職的中軍師將軍將他吊著。
至於以後嘛,誰知道呢。
但若現在就將其強行放到中軍以外的軍中去,顯然是不可能的,還不如直接一刀殺了他來的幹淨。
因為魏延事件,楊儀在軍中的再想立足,也是千難萬難。
放迴到地方上去?
就楊儀這個性格,估計三個月不到,他能把上上下下的人都得罪個遍。
楊儀的嘴巴尤其惡毒,說話就如蜂尾針一般,逮住誰就紮誰。
無論放在哪裏,楊儀的小心眼兒都會惹禍。
更何況,現在的楊儀,早已經不是隨軍長史楊儀了,而是諸葛丞相臨終托孤托軍隊托印信的楊儀!
是順利將數萬蜀漢大軍從北伐前線安全帶迴來的楊儀!
是扶大廈之將傾挽蜀漢於存亡之間的楊儀!
“其實,陛下親自拍板,將楊威公放到兵部文偉你下麵去,考慮也還算周全,畢竟,你二人當初,怎麽說吧,也還存有一些香火情。原來,每次他和魏文長鬧別扭,都是文偉你從中斡旋的嘛。”
費禕不好意思地笑了,娓娓地道:“昨日黃曆了,誰知道那楊威公是怎麽想的……”
在這二人的心裏,對於楊儀的泡病號行為,其實也都能理解,更覺得這未嚐就不是一種自我消解鬱悶情緒的好方法。
也許,過上一些時間,楊儀能夠自省,做些改變。
到那時候,再委以重任,不挺好的麽。
但是,關於楊儀的種種消息傳得沸沸揚揚,讓所有人都覺得楊儀卻不是這樣想的。
“貌似楊威公心心念念的,還是那個……那個位置呢。”
“腦子進水了,才……”
大家都是一腔好意,誰知道,人家楊儀根本就不買賬!
“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費禕這個頂頭上司也被楊儀鬧得“啼笑皆非”。
說“啼笑皆非”,其實是美其名曰了,該用“灰頭土臉”這個詞兒更好。
人家堂堂的“中軍師將軍”楊儀根本就沒有來兵部報到過!
連麵也沒有露過哪怕一次!
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卻是連病假的理由,人家都已經懶得編排了,或者說不屑於編排——“尿尿扭了腰”。
費禕大肚能容,他可以不在乎,但別人在乎。
如果楊儀的事情再不解決,則費禕這個新上任的兵部主事人,就一點威信也沒有了。
蔣琬說的這個建議,也是迫不得已。
大家和楊儀在一個鍋裏攪馬勺多少年了,說沒有感情,那是假的。
對於楊儀此次如此倔強,也確實完全沒有想到。
大家都知道楊儀心眼子小,但小到如此地步,倔強到如此程度,大家誰也沒有預料得到。
既然蔣琬都提出來了,費禕也覺得,自己晚上該到楊儀的家裏走一遭。
費禕又提出一個問題來——南中牂牁事變。
相比上一個“楊儀事件”來,“牂牁事變”“且蘭國事件”,則是蜀漢帝國更大的一個“燙手的山芋”。
這個“山芋”燙的不僅僅是他二人,更是整個蜀漢帝國。
南中牂牁郡叛亂,已經持續一年多了,當初諸葛丞相還在世,牂牁郡就爆發了以豪酋劉胄為首的叛亂,而張翼將軍卻在南中失去南中豪門蠻酋的支持,以至於處處碰壁,平叛不力。
所以,諸葛丞相當即派馬忠將軍帶著張嶷將軍前往平夷城替換張翼,結果卻是,馬忠張嶷一去不返,張翼也滯留南中不歸,而牂牁郡劉胄都已經將且蘭國家都建立起來了,造反事業搞得轟轟烈烈。
這三位威名赫赫的年輕將領們呢,卻像消失了一般。
當初,費禕和楊儀都跟隨在諸葛丞相的身邊,戰鬥在北伐的第一線,蔣琬卻是丞相府留守長史,負責處理一般事宜。
重大的事情,一般都會轉交到北伐前線的諸葛亮丞相手裏,要知道他老人家的行事風格是事無巨細必躬親。
牂牁事變,且蘭國立,走馬換將,這些,他們都知道。
但接下來的事情,他們卻都不知道了。
好不容易,將丞相的後事辦理完畢,大家走上新的工作崗位,這牂牁郡的事情,總該要處理一下吧,卻發現,根本就沒有什麽事情可以處理——人家最近壓根兒就沒有情報傳迴來!
費禕是兵部尚書,牂牁兵變這樣的事情自然要歸他主管。
而蔣琬是尚書令,領大將軍銜兒,費禕自然歸他管。
所以,今天,費禕就借著說楊儀的事情,其實最主要的目的還是來說牂牁的事情。
蔣琬卻將雙手一攤,無奈地道:“文偉,一無所知,你讓我如何說起?我也是……一籌莫展啊。”
蔣琬沒有說客套話。
他手裏,關於牂牁郡事情的資料少得可憐。
自從去年走馬換將後,馬忠張嶷張翼三位將軍的信息,就少得可憐。
接著,丞相去世,北伐軍迴轉漢中,辦理喪事,鞏固漢中防線,各種人事調整,權力再分配……
一係列組合拳打下來,等大家想起來這南中牂牁的攤子事情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手裏——什麽也沒有。
一無所有。
“什麽也沒有,你讓我……怎麽辦?”費禕也是沮喪地一攤手,說道。
蔣琬和費禕的性子完全不同。
蔣琬處理事情的風格和諸葛亮一模一樣,舉輕若重,事必躬親,通宵達旦,廢寢忘食,沒幾天下來,人就滄桑了許多。
而費禕卻是剛好相反,他的風格是——舉重若輕。
他眼裏隻有大事情。小事情全部交給部下的尚書郎中們打理,他隻要一個結果即可。
所以,費禕就顯得分外清閑。
清閑的人,能讓他記住的事情,就一定是大事件!
而牂牁事變,就是蜀漢目前最大的事件!
“是不是有些資料,直接到了陛下手裏?也說不定……”蔣琬揣測道。
蔣琬這樣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畢竟蜀漢連續一段時期的政治地震,將所有事情的節奏都打亂了,那麽,事關南中生死局的牂牁事變,資料被直接交到陛下那裏,則並非是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
就在二人憂心之際,有黃門侍郎來到這裏,說陛下有請這二位大人前去宮中議事。
“陛下,這是,想咱們了?”費禕悄悄和蔣琬打趣道。
“文偉!”蔣琬瞪了費禕一眼。
二人再無言語,向宮中走去。
臨走前,蔣琬將案桌上的文書等,整理了一遍,堆放得整整齊齊,一絲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