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好起來了
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 作者:玄武仙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日一早,王潛便以將作大匠的名義,將一份奏疏送到了尚書台。
在奏疏當中,王潛先是言明了軍、政分離的必要性,隨後才以印刷為由,請求天子將許訓等人調離別營,專司負責印書一事。
按理說,王潛完全可以親自入宮,然後當麵向天子陳奏這些事情,但他偏偏還是以臣子的身份遞交了奏疏。
他之所以這麽做,共有兩個用意,一則,是為了避嫌,免得有人說他以帝師身份禍亂朝政。二則,就是為了通過奏疏的方式,將此事向所有人公開。
這樣一來的話,也免得那些士族中人,在日後翻臉不認。
很快,王潛的奏疏便送到了劉宏的手中,而劉宏也當即傳召了文武大臣,對此事進行商議。
當今的朝堂之上,各個派係雖然互相看不順眼、明爭暗鬥不斷,但當王潛站出來之後,情勢就變得不一樣了。
陳蕃原則性強,隻要王潛的提議有利於大漢穩定,他都不會反對。
以竇武為首的外戚勢力歸順了天子,自然不會跟王潛別扭。
九卿當中的袁逢、曹嵩、荀爽等人,更是跟王潛穿一條褲子,肯定啥啥都支持。
一眾關西武將本就以王潛為靠山,必然也不會說半個不字。
至於關東士族,那就更不用說了!
很快,朝廷便確立了軍、政分離,將領不得參與政務、士人不得參與軍務的綱領,並將其加入了大漢的律法之中。
對於這一結果,無論士人還是武將,都表示了萬分支持。
雖說這個時代沒有明確的文武之分,但士人與武將之間的行為方式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
而今能夠明確將兩者區分開來,既避免了互相幹擾,又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平衡,可謂是一副雙贏之局。
至此,持續許久的東、西之爭,也終於以這種方式,暫時告一段落。
一直左右橫跳的關東士族,在經曆過一係列敲打之後,也總算是暫時消停了下來。
喧鬧了許久的朝堂,逐漸開始歸於平穩,各項政務也開始有條不紊的運行了起來。
而好不容易才閑下來的王潛,也因印刷書籍一事,再一次忙碌了起來。
王潛所傳之印刷術,主要還是以雕版印刷為主。
相比於活字印刷,雕版印刷在印製藏書典籍方麵,無疑是更具優勢的。
畢竟,一塊雕版篆刻出來之後,就可以多次使用,在效率和成本方麵,都遠超活字印刷。
再者,後漢不比宋朝,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還是非常稀少、非常值錢的,這樣一幫讀書人,也不可能放下身段,去當一個印刷工。
指望一群不識字的印刷工去弄活字印刷,根本就不現實。
當然,這並不是說,王潛就放棄了活字印刷。
雖說活字印刷用來印書不太方便,但用來搞報紙、小文章什麽的,還是非常不錯的。
而報紙這東西,這可是他今後占領輿論陣地的一大利器,自然要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中才行。
日子一天天過去,不知不覺間,便來到了六月末。
又是一年秋收季。
雖然各地依舊災害不斷,但相比於往年,卻是少上了許多。
加之徭役的取消、大批貪官汙吏被懲處、以及關東士族為了挽迴聲譽,而不遺餘力的用心實事。
沒有了諸多人禍,萬千百姓身上重擔,可以說是得到了極大的緩解,日子也比之前更加輕鬆了許多。
行走在田間地頭,到處都能看到農人忙碌的身影;遊蕩於溪水河畔,到處都能聽到童們歡樂的笑聲……
豐收是值得喜悅的,但生活擁有了希望,無疑讓人更加歡欣!
……
六月二十九日,德陽殿。
“哈哈,好啊,好,太好了……”
看著各地送上來的最新奏報,劉宏臉上滿是笑容,嘴裏也連連叫好。
這些新送來的奏報,有報豐收的、有報人口增加的、有報稅收充盈的……幾乎全都是向天子報喜的。
其中雖不免有誇大之詞,但在錦衣衛的調查之下,倒也出入不大。
百姓們的日子,雖然不如想象的那麽好,但也不再像以前那麽差了。
這對於看多了天災人禍、民生艱苦的劉宏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
辛苦操持了大半年的時間,這大漢的民生情況,總算是有所緩解,各項事務,也都慢慢開始朝著好的一麵發展。
一切的一切,都慢慢的好起來了!
就在劉宏開心之際,宋典踩著小碎步,引著王潛、程昱、荀攸、曹操、董卓幾人走了過來。
“師父,你們來了!”
王潛一行人過來,劉宏趕忙起身,然後一臉笑容的迎了上去。
王潛點點頭,笑著問道:“這是有什麽喜事嗎?怎的如此開心?”
“嗯,徒兒剛剛看了一些最近的奏疏,可謂好事連連……”
劉宏歡快的點了點頭,然後開始向王潛講述起了大漢目前的情況。
看著小劉宏那歡欣愉悅的模樣,無論是王潛,還是程昱、曹操,都不禁鼻頭一酸。
在他們這些人當中,劉宏的年紀,無疑是最小的,但承擔的壓力,卻又是最大的。
自打登基以來,劉宏所麵對的,不是紛亂的黨爭,就是永遠的處理不完的政務,整日裏宵衣旰食,不敢有絲毫懈怠,整個人都消瘦了許多。
就連他們這些最親近的人,都甚少在劉宏臉上看到笑容。
而今,眼看劉宏如此開心,他們為之高興的同時,心中也不免有些心疼。
一個人,到底是承受了多麽大的煎熬和折磨,才會在事成之後,開心到如此模樣?
“好啊。”
王潛一臉欣慰的拍了拍劉宏的肩膀,“也不枉你這大半年的勤勉操持,為師相信,大漢在你的手裏,定會綻放出不一樣的風采!”
劉宏昂頭看向王潛,滿是感激的說道:“師父,徒兒能有今天,全靠您的指引和付出,若是沒有您的話,徒兒真不知這大漢天下,會潰爛成何等模樣!
您不僅是徒兒的師父,更是整個大漢的師父,徒兒代大漢、代萬千百姓,謝過師父了!”
說著,劉宏朝著王潛俯身一拜,清脆響亮的聲音迴蕩於大殿之中,傳出很遠很遠。
在奏疏當中,王潛先是言明了軍、政分離的必要性,隨後才以印刷為由,請求天子將許訓等人調離別營,專司負責印書一事。
按理說,王潛完全可以親自入宮,然後當麵向天子陳奏這些事情,但他偏偏還是以臣子的身份遞交了奏疏。
他之所以這麽做,共有兩個用意,一則,是為了避嫌,免得有人說他以帝師身份禍亂朝政。二則,就是為了通過奏疏的方式,將此事向所有人公開。
這樣一來的話,也免得那些士族中人,在日後翻臉不認。
很快,王潛的奏疏便送到了劉宏的手中,而劉宏也當即傳召了文武大臣,對此事進行商議。
當今的朝堂之上,各個派係雖然互相看不順眼、明爭暗鬥不斷,但當王潛站出來之後,情勢就變得不一樣了。
陳蕃原則性強,隻要王潛的提議有利於大漢穩定,他都不會反對。
以竇武為首的外戚勢力歸順了天子,自然不會跟王潛別扭。
九卿當中的袁逢、曹嵩、荀爽等人,更是跟王潛穿一條褲子,肯定啥啥都支持。
一眾關西武將本就以王潛為靠山,必然也不會說半個不字。
至於關東士族,那就更不用說了!
很快,朝廷便確立了軍、政分離,將領不得參與政務、士人不得參與軍務的綱領,並將其加入了大漢的律法之中。
對於這一結果,無論士人還是武將,都表示了萬分支持。
雖說這個時代沒有明確的文武之分,但士人與武將之間的行為方式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
而今能夠明確將兩者區分開來,既避免了互相幹擾,又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平衡,可謂是一副雙贏之局。
至此,持續許久的東、西之爭,也終於以這種方式,暫時告一段落。
一直左右橫跳的關東士族,在經曆過一係列敲打之後,也總算是暫時消停了下來。
喧鬧了許久的朝堂,逐漸開始歸於平穩,各項政務也開始有條不紊的運行了起來。
而好不容易才閑下來的王潛,也因印刷書籍一事,再一次忙碌了起來。
王潛所傳之印刷術,主要還是以雕版印刷為主。
相比於活字印刷,雕版印刷在印製藏書典籍方麵,無疑是更具優勢的。
畢竟,一塊雕版篆刻出來之後,就可以多次使用,在效率和成本方麵,都遠超活字印刷。
再者,後漢不比宋朝,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還是非常稀少、非常值錢的,這樣一幫讀書人,也不可能放下身段,去當一個印刷工。
指望一群不識字的印刷工去弄活字印刷,根本就不現實。
當然,這並不是說,王潛就放棄了活字印刷。
雖說活字印刷用來印書不太方便,但用來搞報紙、小文章什麽的,還是非常不錯的。
而報紙這東西,這可是他今後占領輿論陣地的一大利器,自然要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中才行。
日子一天天過去,不知不覺間,便來到了六月末。
又是一年秋收季。
雖然各地依舊災害不斷,但相比於往年,卻是少上了許多。
加之徭役的取消、大批貪官汙吏被懲處、以及關東士族為了挽迴聲譽,而不遺餘力的用心實事。
沒有了諸多人禍,萬千百姓身上重擔,可以說是得到了極大的緩解,日子也比之前更加輕鬆了許多。
行走在田間地頭,到處都能看到農人忙碌的身影;遊蕩於溪水河畔,到處都能聽到童們歡樂的笑聲……
豐收是值得喜悅的,但生活擁有了希望,無疑讓人更加歡欣!
……
六月二十九日,德陽殿。
“哈哈,好啊,好,太好了……”
看著各地送上來的最新奏報,劉宏臉上滿是笑容,嘴裏也連連叫好。
這些新送來的奏報,有報豐收的、有報人口增加的、有報稅收充盈的……幾乎全都是向天子報喜的。
其中雖不免有誇大之詞,但在錦衣衛的調查之下,倒也出入不大。
百姓們的日子,雖然不如想象的那麽好,但也不再像以前那麽差了。
這對於看多了天災人禍、民生艱苦的劉宏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
辛苦操持了大半年的時間,這大漢的民生情況,總算是有所緩解,各項事務,也都慢慢開始朝著好的一麵發展。
一切的一切,都慢慢的好起來了!
就在劉宏開心之際,宋典踩著小碎步,引著王潛、程昱、荀攸、曹操、董卓幾人走了過來。
“師父,你們來了!”
王潛一行人過來,劉宏趕忙起身,然後一臉笑容的迎了上去。
王潛點點頭,笑著問道:“這是有什麽喜事嗎?怎的如此開心?”
“嗯,徒兒剛剛看了一些最近的奏疏,可謂好事連連……”
劉宏歡快的點了點頭,然後開始向王潛講述起了大漢目前的情況。
看著小劉宏那歡欣愉悅的模樣,無論是王潛,還是程昱、曹操,都不禁鼻頭一酸。
在他們這些人當中,劉宏的年紀,無疑是最小的,但承擔的壓力,卻又是最大的。
自打登基以來,劉宏所麵對的,不是紛亂的黨爭,就是永遠的處理不完的政務,整日裏宵衣旰食,不敢有絲毫懈怠,整個人都消瘦了許多。
就連他們這些最親近的人,都甚少在劉宏臉上看到笑容。
而今,眼看劉宏如此開心,他們為之高興的同時,心中也不免有些心疼。
一個人,到底是承受了多麽大的煎熬和折磨,才會在事成之後,開心到如此模樣?
“好啊。”
王潛一臉欣慰的拍了拍劉宏的肩膀,“也不枉你這大半年的勤勉操持,為師相信,大漢在你的手裏,定會綻放出不一樣的風采!”
劉宏昂頭看向王潛,滿是感激的說道:“師父,徒兒能有今天,全靠您的指引和付出,若是沒有您的話,徒兒真不知這大漢天下,會潰爛成何等模樣!
您不僅是徒兒的師父,更是整個大漢的師父,徒兒代大漢、代萬千百姓,謝過師父了!”
說著,劉宏朝著王潛俯身一拜,清脆響亮的聲音迴蕩於大殿之中,傳出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