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一條完整的證據鏈。
要構建這條證據鏈,並不容易——
但陳嬤嬤這邊,絕對是個突破口。
於是,我挑著眉,拋給陳嬤嬤一隻餌,等待她上套:
“陳嬤嬤,既然你說,自己隻是偷盜財物,那你在何處銷的贓”?
要說,眼下的陳嬤嬤有多慘?這些日子,她被五花大綁,關在這不見天日的小隔間內——外頭的消息,是一絲都透不進來。
不誇張的說上一句
——陳嬤嬤在佛堂裏待得與世隔絕,不見天日。
陳嬤嬤虛情假意,吃齋念佛了半輩子,臨了了,我還把她關在佛堂裏,瞧我多體貼。
隻是不知,她在菩薩麵前,是懺悔多一點?還是憎恨多一點?
……。
在這條完整的證據鏈裏:
李五的口供,是一條明線。
接下來,我還有一條暗線要走。
這條暗線,依舊在陳嬤嬤身上。
——前段日子,由於我的刻意縱容,陳嬤嬤挑唆丫鬟們,屢次偷盜我房中財物,那些犯事的丫鬟,大部分已經處理了——她們隻需要吐出那些贓物,克扣兩個月工錢,若有站出來指認陳嬤嬤者,獎勵20兩銀子。
人性嘛,從來經不起試探——
若打從一開始就不信任她們,就莫要試圖換來忠貞的結果。
那群小丫鬟們,見失去了主心骨,一個兩個爭先恐後,開始指認陳嬤嬤,眾口鑠金,成了一條不可推翻的口供。
丫鬟們是人證,那些失蹤的首飾是物證,接著引出陳嬤嬤多年來,在沈家貪汙財產的“銷贓窟”和“埋藏點”。
我曾經就說過——陳嬤嬤和她女兒馮氏,手腳有些不幹淨。
一來二去,終於弄清楚了陳嬤嬤和她女兒,多年來貪汙的那些財產去向。
——她的銷贓地址,是城西的一間當鋪,一些尚未出手的贓物,被她偷摸摸藏在家裏,陳嬤嬤家的院子,種了一株大樹,樹底下藏著那些尚未出手的首飾。
那些未曾變賣的財產,是她為了防著自己那個賭鬼,偷偷藏起來的。
我讓丫鬟們給陳嬤嬤送一些清粥和鹹菜,老年人脾胃不好,被捆在佛堂那麽久,不宜進一些葷腥油膩之物。
這段日子以來,盡管我限製了她的自由——五花大綁,卻並未在飲食方麵苛待她。
……。
講到這裏,倒有另一樁有趣的事,值得一提:
從靜安寺過來的那個小尼姑,法號淨文,是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她偶爾路過,聽到佛堂裏的動靜,或陳嬤嬤以頭搶地,向外求救,或碰到了佛堂香爐等,這時,小姑娘的眉目之間,總是露出不忍之態。
“阿彌陀佛”。
我想,陳嬤嬤生了一副慈眉善目之態,極容易引人親近,淨文小尼姑不是人心險惡,所以,我讓丫鬟盯緊她,不要讓她因一時心善,壞了我的大事。
娘親問我,接下來打算怎麽辦?
我沉默片刻,道:
“娘,若我想把這件事鬧大,大到不能掩飾,大到可能會有損沈家聲譽呢”?
娘讓我放手去做。
——哪怕我這次把天捅出個窟窿,她也能幫我補起來。
既如此——我倒真想把沈家的天捅出一個窟窿。
經查證:
陳嬤嬤來我府中,不過堪堪1個月,已經偷盜若幹首飾,金釵,以及房中的古董花瓶等,價值300兩白銀。
陳嬤嬤,也算沈家老人,她一個月的工錢是5兩銀子,加上節假日的賞錢,其實日子本可以體體麵麵過下去。
偏走了死胡同。
要說陳嬤嬤偷盜的手法,稱得上一句講究——她到市麵上淘一些假貨,偏這些假貨,和我房內的古董一模一樣,一些金簪首飾,嬤嬤換成了鎏金的。
本就是我請君入甕的伎倆。
——順藤摸瓜,逼得陳嬤嬤把過往吐了個幹幹淨淨。
原來這些年,陳嬤嬤和馮氏,竟是把爪子伸到我娘的嫁妝上。
在陳嬤嬤家中,發現了幾件價值不菲的古董,是我娘當年的陪嫁,娘去佛堂前,沒有帶走,而是留在內宅裏當擺件。
誰知被這對母女——偷梁換柱。
而除此以外,還有另外一樁事令我費解。
……。
那就是爹爹的態度。
——自從李五的口供傳來,爹爹一言不發,把自己關在書房裏,成天都見不到人,家裏大大小小的事,全部交給娘親和我做主,外頭的生意,是沈藏鋒在打理。
若說——
我想把沈家的天捅出來一個窟窿,爹爹也是默許的。
在他看來,我失蹤8年,這件事得需要一個發泄口。
無論我撒潑打滾,一定要問誰追責,隻要我不踩爹爹的底線,他會一再讓步的。
隻是,李五的口供,雖然隻涉及到陳嬤嬤,但,爹爹疑心雖起,卻絕對不會輕易懷疑沈藏鋒。
又或者——
爹也想查下去,查明白,還沈藏鋒一個清白,好解開我對沈藏鋒多年“誤解”和“心結”?
其實,這麽多年來,我才發現,我對爹爹並沒有想象中那麽了解。
我對爹爹的記憶,停留在5歲前,停留在7歲時,可我們父女彼此隔了8年時間未見,人,怎麽可能一成不變呢?
我自始至終相信:
在大事上,他幾乎無條件偏向沈藏鋒,在小事上,他無理由地偏心自己的親女兒。
而這段時間的相處,對爹的態度,說不上多親近,也談不上多冷漠,總有那麽幾分客客氣氣的味道。
又或者——
爹爹百般親近。
我和娘總是客氣疏離。
自從及笄禮後,爹和娘的關係,仿佛稍有改善。
譬如:爹爹偶爾路過我娘的院子,躊躇兩步,搓搓手,想進來討一杯茶喝,哪怕爹爹這幾天一見到茶,胃裏總是泛酸水,但我娘稍稍露出一絲笑意,爹爹就把自己的底線一再放低。
近乎卑微。
爹爹允許我查,但至於查到哪裏為止?真相到了哪一步就該結束。
我也在試探他的底線。
……。
沈藏鋒這段時間,也沒閑著。
他大部分心思,最近都放在後宅,馮氏從老家迴來,得知陳嬤嬤被羈押後,一直在跪求沈藏鋒,救一救自己的老娘——好歹算是他半個嶽母大人。
沈藏鋒無奈,唯一能找來商量的人,就是大伯父,於是出門的次數,越發頻繁起來。
說句不講究的話,這段時間,幾乎所有沈家人都“心懷鬼胎”。
尤其是我
——偏要把這件事鬧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從陳嬤嬤貪汙的財產開始查,一路追查到——當年陳嬤嬤和馬九勾結的那檔子事。
而這件事,終於有了眉目。
……。
我娘的貼身丫鬟,這段日子查賬,發現8年前,沈家有一筆賬單頗有些問題,這筆賬單的總金額是100金,但出項的名目卻有些模糊。
沈家每一筆賬單支出,幾乎都有名目,哪怕是一些糊塗賬。
譬如:大伯父在某某酒樓吃酒,1個月賬單共計200兩白銀。
大伯父納妾,沈府奉上賀禮500兩白銀。
沈藏鋒的弟弟沈平遠,束修100兩白銀。
……
以此類推。
但偏偏,在沈家那龐大的債務體係中,唯獨這100兩金子沒有個明確出處,但當時領金子的簽字單據,不巧被我娘的丫鬟找到了。
我娘那貼身丫鬟——是個天生好苗子,幾乎有過目不忘的能力,所以這些年格外器重她,我娘還是一如往常,但凡有好東西第一個想到我,總想把這丫鬟撥給我,隻是我獨來獨往慣了,平時身邊跟三兩個丫鬟伺候也就罷了。
卻不習慣單獨信任一個人,一個剛剛認識的人。
無巧不成書的事,物證有了,人證,又多了一條:
經查實,陳嬤嬤那些碎嘴子鄰居透露出一條有趣的消息。
——陳嬤嬤的賭鬼丈夫,在8年前,一夜之間輸掉了50金,和陳嬤嬤大打出手,但陳嬤嬤抵不過丈夫的體力,當時,陳嬤嬤的臉都被他腫了,而馮氏當年年紀尚小,一直哭哭啼啼,連夜敲響了鄰居的門,把鄰居們喊過去,救一救自己的母親。
而這50金,加上李五那份口供上——馬九曾經揣著50金,從此消失在江南這一帶,兩個數字加起來恰好是100金。
當初領金子的那張簽字單據——
加上鄰居口供,以及輸掉的那50金,足以形成一條完整證據鏈。
娘問我:
“憑借這些證據,就能將陳嬤嬤的罪名落實嗎?能讓沈藏鋒交代當年的真相嗎”?
我點點頭,想了想,又搖頭:
“夠,也不夠,那就讓我們在炸一炸陳嬤嬤和沈藏鋒二人,把這件事變得更有趣些”。
要構建這條證據鏈,並不容易——
但陳嬤嬤這邊,絕對是個突破口。
於是,我挑著眉,拋給陳嬤嬤一隻餌,等待她上套:
“陳嬤嬤,既然你說,自己隻是偷盜財物,那你在何處銷的贓”?
要說,眼下的陳嬤嬤有多慘?這些日子,她被五花大綁,關在這不見天日的小隔間內——外頭的消息,是一絲都透不進來。
不誇張的說上一句
——陳嬤嬤在佛堂裏待得與世隔絕,不見天日。
陳嬤嬤虛情假意,吃齋念佛了半輩子,臨了了,我還把她關在佛堂裏,瞧我多體貼。
隻是不知,她在菩薩麵前,是懺悔多一點?還是憎恨多一點?
……。
在這條完整的證據鏈裏:
李五的口供,是一條明線。
接下來,我還有一條暗線要走。
這條暗線,依舊在陳嬤嬤身上。
——前段日子,由於我的刻意縱容,陳嬤嬤挑唆丫鬟們,屢次偷盜我房中財物,那些犯事的丫鬟,大部分已經處理了——她們隻需要吐出那些贓物,克扣兩個月工錢,若有站出來指認陳嬤嬤者,獎勵20兩銀子。
人性嘛,從來經不起試探——
若打從一開始就不信任她們,就莫要試圖換來忠貞的結果。
那群小丫鬟們,見失去了主心骨,一個兩個爭先恐後,開始指認陳嬤嬤,眾口鑠金,成了一條不可推翻的口供。
丫鬟們是人證,那些失蹤的首飾是物證,接著引出陳嬤嬤多年來,在沈家貪汙財產的“銷贓窟”和“埋藏點”。
我曾經就說過——陳嬤嬤和她女兒馮氏,手腳有些不幹淨。
一來二去,終於弄清楚了陳嬤嬤和她女兒,多年來貪汙的那些財產去向。
——她的銷贓地址,是城西的一間當鋪,一些尚未出手的贓物,被她偷摸摸藏在家裏,陳嬤嬤家的院子,種了一株大樹,樹底下藏著那些尚未出手的首飾。
那些未曾變賣的財產,是她為了防著自己那個賭鬼,偷偷藏起來的。
我讓丫鬟們給陳嬤嬤送一些清粥和鹹菜,老年人脾胃不好,被捆在佛堂那麽久,不宜進一些葷腥油膩之物。
這段日子以來,盡管我限製了她的自由——五花大綁,卻並未在飲食方麵苛待她。
……。
講到這裏,倒有另一樁有趣的事,值得一提:
從靜安寺過來的那個小尼姑,法號淨文,是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她偶爾路過,聽到佛堂裏的動靜,或陳嬤嬤以頭搶地,向外求救,或碰到了佛堂香爐等,這時,小姑娘的眉目之間,總是露出不忍之態。
“阿彌陀佛”。
我想,陳嬤嬤生了一副慈眉善目之態,極容易引人親近,淨文小尼姑不是人心險惡,所以,我讓丫鬟盯緊她,不要讓她因一時心善,壞了我的大事。
娘親問我,接下來打算怎麽辦?
我沉默片刻,道:
“娘,若我想把這件事鬧大,大到不能掩飾,大到可能會有損沈家聲譽呢”?
娘讓我放手去做。
——哪怕我這次把天捅出個窟窿,她也能幫我補起來。
既如此——我倒真想把沈家的天捅出一個窟窿。
經查證:
陳嬤嬤來我府中,不過堪堪1個月,已經偷盜若幹首飾,金釵,以及房中的古董花瓶等,價值300兩白銀。
陳嬤嬤,也算沈家老人,她一個月的工錢是5兩銀子,加上節假日的賞錢,其實日子本可以體體麵麵過下去。
偏走了死胡同。
要說陳嬤嬤偷盜的手法,稱得上一句講究——她到市麵上淘一些假貨,偏這些假貨,和我房內的古董一模一樣,一些金簪首飾,嬤嬤換成了鎏金的。
本就是我請君入甕的伎倆。
——順藤摸瓜,逼得陳嬤嬤把過往吐了個幹幹淨淨。
原來這些年,陳嬤嬤和馮氏,竟是把爪子伸到我娘的嫁妝上。
在陳嬤嬤家中,發現了幾件價值不菲的古董,是我娘當年的陪嫁,娘去佛堂前,沒有帶走,而是留在內宅裏當擺件。
誰知被這對母女——偷梁換柱。
而除此以外,還有另外一樁事令我費解。
……。
那就是爹爹的態度。
——自從李五的口供傳來,爹爹一言不發,把自己關在書房裏,成天都見不到人,家裏大大小小的事,全部交給娘親和我做主,外頭的生意,是沈藏鋒在打理。
若說——
我想把沈家的天捅出來一個窟窿,爹爹也是默許的。
在他看來,我失蹤8年,這件事得需要一個發泄口。
無論我撒潑打滾,一定要問誰追責,隻要我不踩爹爹的底線,他會一再讓步的。
隻是,李五的口供,雖然隻涉及到陳嬤嬤,但,爹爹疑心雖起,卻絕對不會輕易懷疑沈藏鋒。
又或者——
爹也想查下去,查明白,還沈藏鋒一個清白,好解開我對沈藏鋒多年“誤解”和“心結”?
其實,這麽多年來,我才發現,我對爹爹並沒有想象中那麽了解。
我對爹爹的記憶,停留在5歲前,停留在7歲時,可我們父女彼此隔了8年時間未見,人,怎麽可能一成不變呢?
我自始至終相信:
在大事上,他幾乎無條件偏向沈藏鋒,在小事上,他無理由地偏心自己的親女兒。
而這段時間的相處,對爹的態度,說不上多親近,也談不上多冷漠,總有那麽幾分客客氣氣的味道。
又或者——
爹爹百般親近。
我和娘總是客氣疏離。
自從及笄禮後,爹和娘的關係,仿佛稍有改善。
譬如:爹爹偶爾路過我娘的院子,躊躇兩步,搓搓手,想進來討一杯茶喝,哪怕爹爹這幾天一見到茶,胃裏總是泛酸水,但我娘稍稍露出一絲笑意,爹爹就把自己的底線一再放低。
近乎卑微。
爹爹允許我查,但至於查到哪裏為止?真相到了哪一步就該結束。
我也在試探他的底線。
……。
沈藏鋒這段時間,也沒閑著。
他大部分心思,最近都放在後宅,馮氏從老家迴來,得知陳嬤嬤被羈押後,一直在跪求沈藏鋒,救一救自己的老娘——好歹算是他半個嶽母大人。
沈藏鋒無奈,唯一能找來商量的人,就是大伯父,於是出門的次數,越發頻繁起來。
說句不講究的話,這段時間,幾乎所有沈家人都“心懷鬼胎”。
尤其是我
——偏要把這件事鬧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從陳嬤嬤貪汙的財產開始查,一路追查到——當年陳嬤嬤和馬九勾結的那檔子事。
而這件事,終於有了眉目。
……。
我娘的貼身丫鬟,這段日子查賬,發現8年前,沈家有一筆賬單頗有些問題,這筆賬單的總金額是100金,但出項的名目卻有些模糊。
沈家每一筆賬單支出,幾乎都有名目,哪怕是一些糊塗賬。
譬如:大伯父在某某酒樓吃酒,1個月賬單共計200兩白銀。
大伯父納妾,沈府奉上賀禮500兩白銀。
沈藏鋒的弟弟沈平遠,束修100兩白銀。
……
以此類推。
但偏偏,在沈家那龐大的債務體係中,唯獨這100兩金子沒有個明確出處,但當時領金子的簽字單據,不巧被我娘的丫鬟找到了。
我娘那貼身丫鬟——是個天生好苗子,幾乎有過目不忘的能力,所以這些年格外器重她,我娘還是一如往常,但凡有好東西第一個想到我,總想把這丫鬟撥給我,隻是我獨來獨往慣了,平時身邊跟三兩個丫鬟伺候也就罷了。
卻不習慣單獨信任一個人,一個剛剛認識的人。
無巧不成書的事,物證有了,人證,又多了一條:
經查實,陳嬤嬤那些碎嘴子鄰居透露出一條有趣的消息。
——陳嬤嬤的賭鬼丈夫,在8年前,一夜之間輸掉了50金,和陳嬤嬤大打出手,但陳嬤嬤抵不過丈夫的體力,當時,陳嬤嬤的臉都被他腫了,而馮氏當年年紀尚小,一直哭哭啼啼,連夜敲響了鄰居的門,把鄰居們喊過去,救一救自己的母親。
而這50金,加上李五那份口供上——馬九曾經揣著50金,從此消失在江南這一帶,兩個數字加起來恰好是100金。
當初領金子的那張簽字單據——
加上鄰居口供,以及輸掉的那50金,足以形成一條完整證據鏈。
娘問我:
“憑借這些證據,就能將陳嬤嬤的罪名落實嗎?能讓沈藏鋒交代當年的真相嗎”?
我點點頭,想了想,又搖頭:
“夠,也不夠,那就讓我們在炸一炸陳嬤嬤和沈藏鋒二人,把這件事變得更有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