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田基黃:保肝利膽防腫瘤等周身皆寶的天然藥草
百草藥材:百草療愈指南 作者:廣交天下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田基黃,這味在傳統中醫藥裏占據獨特地位的草藥,以其全草皆可入藥的特性,在疾病防治方麵展現出卓越功效。下麵,我們來詳細了解它各部位的用途、用法用量及具體應用。
一、田基黃的基本概況
田基黃為藤黃科金絲桃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溫暖濕潤的田野、溝邊、山坡草地。其莖纖細,葉片對生且有透明腺點,夏季開黃花,花朵小巧,聚集成疏鬆花序。全草均可入藥,在夏季開花時采收,洗淨後鮮用或曬幹備用。
二、各部位用途及用法用量
全草煎湯:取田基黃幹品15 - 30克(鮮品30 - 60克),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浸泡30分鍾,大火煮沸後小火煎煮20 - 30分鍾,去渣取汁溫服。此方法常用於治療濕熱黃疸,對於黃疸型肝炎患者,每日一劑,分2 - 3次飲用,能有效減輕黃疸症狀,促進肝功能恢複 。
全草泡茶:將洗淨晾幹的田基黃5 - 10克用開水衝泡,代茶飲。日常飲用可清熱利濕,適合在濕熱天氣或易上火人群,幫助身體排出濕氣,預防上火症狀 。
全草製成丸劑:把田基黃研磨成細粉,加入適量蜂蜜或澱粉製成丸劑。每次服用6 - 9克,一日2 - 3次。這種劑型方便攜帶,適合慢性膽囊炎患者長期服用,能持續發揮清熱利膽、緩解疼痛的作用 。
鮮草搗敷:取新鮮田基黃洗淨後搗爛如泥,直接敷於癰腫疔瘡處,每日更換1 - 2次。能快速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有效緩解局部紅腫熱痛症狀,促進瘡瘍愈合 。
鮮草榨汁:將新鮮田基黃洗淨榨汁,取汁10 - 20毫升直接飲用。對於咽喉腫痛、口腔上火等內熱症狀,鮮草汁能迅速發揮清熱作用,減輕不適 。
全草熏洗:用30 - 60克田基黃加水煎煮30分鍾,趁熱先熏後洗,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借助蒸汽和藥力,直接作用於皮膚,每日1 - 2次,每次20 - 30分鍾,能有效緩解瘙癢,促進皮膚炎症消退 。
全草泡腳:取50克田基黃煮成泡腳湯,每晚睡前泡腳15 - 20分鍾。能通過足部穴位作用,改善下肢血液循環,減輕因濕氣重導致的下肢浮腫、沉重感,還能緩解疲勞 。
全草製成藥枕:把幹燥的田基黃切碎裝入枕頭套內製成藥枕。睡覺時枕用,其揮發成分通過唿吸作用,可寧心安神、改善睡眠,對失眠多夢、頭暈目眩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全草研末吞服:將田基黃研成細粉,每次服用1 - 3克,用溫水送服。可用於輔助治療咯血、吐血等輕微出血症狀,起到散瘀止血作用,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鮮草涼拌食用:春季田基黃幼嫩時,可采摘洗淨,用開水焯燙後加調料涼拌食用。既能品嚐獨特風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清熱利濕,但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 。
田基黃雖為單一味藥,卻憑借全草不同的用法用量,在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散瘀止血等方麵發揮顯著功效。不過,在使用過程中,務必遵循醫囑,合理應用,確保安全有效地發揮其藥用價值 。
田基黃:山間良藥的本草探秘
在傳統中醫藥的廣袤天地裏,田基黃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閃耀著光芒。它不僅是醫者手中的濟世良方,更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寶貴財富。
一、生長產地分布
田基黃,學名地耳草,是藤黃科金絲桃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常生長在田野、溝邊、山坡草地等陽光充足且土壤肥沃濕潤之處。在我國,天基黃的分布極為廣泛,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如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在東南亞、南亞以及澳大利亞等地區,也能尋覓到它的蹤跡。這些地區的氣候和地理條件為田基黃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其能夠茁壯成長,發揮出最大的藥用潛力。
二、形態與特征
田基黃植株較為矮小,通常高度在10 - 50厘米之間。它的莖纖細,呈直立或斜升狀態,多分枝,表麵光滑無毛,顏色多為黃綠色或黃棕色。葉片對生,無柄,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 - 10毫米,寬2 - 5毫米,先端鈍尖,基部近心形,全緣,兩麵均有細小的透明腺點,在陽光下觀察,這些腺點猶如繁星閃爍,十分獨特。田基黃的花朵較小,呈黃色,單生於莖頂或枝端,或排列成疏鬆的聚傘花序。其花瓣5片,呈倒卵形,雄蕊多數,基部合生成3束。花期一般在5 - 8月,果期則在8 - 10月,蒴果短圓柱形,成熟時呈紅棕色,開裂後會散出眾多細小的種子。
三、藥用部分
田基黃的藥用部位為全草。在夏季開花時采收,將整株植物連根拔起,除去泥沙、雜質,洗淨後曬幹或鮮用。鮮用的田基黃藥效更為鮮活,而幹品則便於儲存和運輸,在不同的醫療場景中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四、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田基黃性微寒,味苦、甘,具有良好的清熱利濕功效。它能夠清除體內的濕熱之邪,對於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症狀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在黃疸型肝炎的治療中,田基黃常常發揮著關鍵作用,幫助患者恢複肝功能,消退黃疸。
解毒消腫:田基黃具有強大的解毒能力,可用於治療癰腫疔瘡、毒蛇咬傷等。當身體遭受熱毒侵襲,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時,田基黃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患者的痛苦。
散瘀止血:田基黃還能活血化瘀、止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以及各種出血症狀,如咯血、吐血、尿血等,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同時又能收斂止血,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藥。
五、使用方法
(一)內服
煎湯:取田基黃幹品15 - 30克(鮮品30 - 60克),加入適量清水,浸泡30分鍾後,大火煮沸,再小火煎煮20 - 30分鍾,去渣取汁,溫服。可用於治療濕熱黃疸、肺熱咳嗽等病症。例如,對於黃疸型肝炎患者,每日一劑,分2 - 3次服用,能夠有效改善黃疸症狀,促進肝功能恢複。
泡茶:將田基黃洗淨晾幹後,取5 - 10克,用開水衝泡,代茶飲。這種方法適合日常保健,可起到清熱利濕、預防上火的作用。尤其對於長期在濕熱環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群,經常飲用田基黃茶,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
製成丸劑:將田基黃研磨成細粉,加入適量的蜂蜜或澱粉等輔料,製成丸劑。每次服用6 - 9克,一日2 - 3次。丸劑便於攜帶和服用,對於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肝炎、膽囊炎等,長期服用丸劑,能夠持續發揮藥效,穩定病情。
與其他藥材配伍煎湯:田基黃與茵陳、梔子各10克配伍,加水煎煮。茵陳清熱利濕、利膽退黃,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濕,三者合用,大大增強了清熱利濕、退黃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黃疸症狀較為嚴重的患者。
熬膏:把田基黃加水煎煮,多次提取有效成分,然後濃縮成膏狀。每次服用10 - 15克,用開水衝服。田基黃膏具有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陰虛火旺、體內熱毒較重的患者,有較好的調理效果。
(二)外用
敷貼:將新鮮田基黃洗淨,搗爛如泥,直接敷於患處,如癰腫疔瘡、跌打損傷處。每天更換1 - 2次,可起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毒蛇咬傷,應立即用新鮮田基黃敷於傷口周圍,盡量擴大敷貼麵積,以阻止毒素擴散,並盡快就醫。
熏洗:取田基黃30 - 60克,加水煎煮30分鍾,趁熱先熏後洗,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痔瘡等。熏洗時,利用藥物的蒸汽和藥力,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能夠有效緩解瘙癢、疼痛等症狀。每日1 - 2次,每次20 - 30分鍾。
製成洗劑:將田基黃提取有效成分製成洗劑,用於衝洗陰道、肛門等部位,可輔助治療陰道炎、宮頸炎、肛周濕疹等疾病。按照說明書的使用方法進行操作,能夠保持局部清潔,抑製病菌生長,促進炎症消退。
製成藥膏:將田基黃與其他具有潤膚、消炎作用的藥材,如凡士林、黃柏等,製成藥膏。塗抹於患處,可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燙傷等。藥膏能夠在皮膚表麵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感染,促進傷口愈合。
搗汁滴耳:對於耳部炎症,如中耳炎等,可將新鮮田基黃搗爛取汁,用消毒棉簽蘸取汁液,滴入耳內,每次2 - 3滴,每日3 - 4次。能夠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緩解耳部疼痛、流膿等症狀。
六、配伍與禁忌
(一)配伍
與金錢草配伍:田基黃和金錢草都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的作用。二者配伍,可用於治療泌尿係統結石,增強排石效果,減輕結石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與白花蛇舌草配伍: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與田基黃合用,能顯著增強清熱解毒、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各種熱毒癰腫、惡性腫瘤等。
與仙鶴草配伍:仙鶴草收斂止血,與田基黃的散瘀止血作用相結合,可用於治療各種出血性疾病,既能止血,又能化瘀,防止瘀血留滯。
(二)禁忌
孕婦禁用:田基黃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使用可能會導致胎動不安,甚至流產,因此孕婦應嚴格禁用。
脾胃虛寒者慎用:田基黃性微寒,脾胃虛寒者服用後,可能會加重脾胃虛寒的症狀,出現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情況,所以脾胃虛寒者應謹慎使用。
過敏體質者慎用:部分人可能對田基黃過敏,使用後會出現皮疹、瘙癢、唿吸困難等過敏反應。過敏體質者在使用前應先進行皮膚過敏測試,如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及時就醫。
七、炮製方法
淨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稍潤。這一步驟主要是去除田基黃表麵的泥沙、雜草等雜質,保證藥材的純淨度。
切製:潤透後,切段,幹燥。將田基黃切成適當長度的小段,便於後續的煎煮、炮製等操作,同時也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
炒製:取田基黃段,置熱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麵微焦,取出晾涼。炒製後的田基黃,其藥性有所緩和,對於一些脾胃較弱的患者,更容易接受。
八、劑量和使用
內服劑量:一般幹品用量為15 - 30克,鮮品用量為30 - 60克。但具體用量需根據患者的病情、體質、年齡等因素,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調整。例如,對於病情較重的患者,可適當增加劑量;而對於兒童、老年人或體質較弱的患者,則應適當減少劑量。
外用劑量:外用時,根據不同的使用方法,用量可適當增加。如敷貼、熏洗等,可根據病變部位的大小和病情的嚴重程度,靈活調整用量。但在使用過程中,如出現皮膚紅腫、瘙癢、疼痛加劇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醫生。
用途科學依據
化學成分基礎:田基黃含有黃酮類、萜類、甾體類、香豆素類、生物堿等多種化學成分。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等,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可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細胞的損傷,預防多種慢性疾病;萜類成分如地耳草素,被證實具有獨特的生物活性,為田基黃的藥用功效提供了物質支撐。
保肝利膽作用:研究表明,田基黃能顯著降低血清中穀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的水平,這兩種酶是反映肝細胞損傷程度的重要指標,水平降低意味著肝細胞損傷得到緩解。同時,田基黃可以促進膽汁分泌,增強肝髒的解毒功能,加速膽紅素的代謝,從而有效改善黃疸症狀,這與傳統醫學中用田基黃治療黃疸型肝炎的實踐相契合。動物實驗顯示,服用田基黃提取物的實驗動物,肝髒組織病理損傷明顯減輕,肝細胞再生能力增強。
抗菌消炎功效:田基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白色念珠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常見病菌具有抑製作用。其含有的活性成分能夠破壞細菌的細胞壁、細胞膜結構,幹擾細菌的代謝過程,抑製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在炎症模型實驗中,田基黃提取物可降低炎症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a(tnf-a)、白細胞介素-6(il-6)等的表達,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紅腫熱痛等炎症症狀,這解釋了它用於治療癰腫疔瘡、皮膚炎症的原理。
抗腫瘤潛力:體外細胞實驗發現,田基黃提取物能夠抑製多種腫瘤細胞的增殖,如肝癌細胞、肺癌細胞、乳腺癌細胞等。它可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通過調節凋亡相關蛋白的表達,促使腫瘤細胞走向程序性死亡;還能抑製腫瘤細胞的遷移和侵襲能力,減少腫瘤的轉移風險。此外,田基黃可以通過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識別和殺傷能力,發揮抗腫瘤作用。
抗氧化應激效果:田基黃的提取物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這些酶能夠及時清除體內的超氧陰離子、過氧化氫等自由基,維持體內氧化還原平衡。減少自由基對細胞dna、蛋白質和脂質的氧化損傷,有助於預防衰老、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與氧化應激相關的病症,這也為田基黃作為日常保健用藥提供了理論依據 。
一、田基黃的基本概況
田基黃為藤黃科金絲桃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溫暖濕潤的田野、溝邊、山坡草地。其莖纖細,葉片對生且有透明腺點,夏季開黃花,花朵小巧,聚集成疏鬆花序。全草均可入藥,在夏季開花時采收,洗淨後鮮用或曬幹備用。
二、各部位用途及用法用量
全草煎湯:取田基黃幹品15 - 30克(鮮品30 - 60克),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浸泡30分鍾,大火煮沸後小火煎煮20 - 30分鍾,去渣取汁溫服。此方法常用於治療濕熱黃疸,對於黃疸型肝炎患者,每日一劑,分2 - 3次飲用,能有效減輕黃疸症狀,促進肝功能恢複 。
全草泡茶:將洗淨晾幹的田基黃5 - 10克用開水衝泡,代茶飲。日常飲用可清熱利濕,適合在濕熱天氣或易上火人群,幫助身體排出濕氣,預防上火症狀 。
全草製成丸劑:把田基黃研磨成細粉,加入適量蜂蜜或澱粉製成丸劑。每次服用6 - 9克,一日2 - 3次。這種劑型方便攜帶,適合慢性膽囊炎患者長期服用,能持續發揮清熱利膽、緩解疼痛的作用 。
鮮草搗敷:取新鮮田基黃洗淨後搗爛如泥,直接敷於癰腫疔瘡處,每日更換1 - 2次。能快速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有效緩解局部紅腫熱痛症狀,促進瘡瘍愈合 。
鮮草榨汁:將新鮮田基黃洗淨榨汁,取汁10 - 20毫升直接飲用。對於咽喉腫痛、口腔上火等內熱症狀,鮮草汁能迅速發揮清熱作用,減輕不適 。
全草熏洗:用30 - 60克田基黃加水煎煮30分鍾,趁熱先熏後洗,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借助蒸汽和藥力,直接作用於皮膚,每日1 - 2次,每次20 - 30分鍾,能有效緩解瘙癢,促進皮膚炎症消退 。
全草泡腳:取50克田基黃煮成泡腳湯,每晚睡前泡腳15 - 20分鍾。能通過足部穴位作用,改善下肢血液循環,減輕因濕氣重導致的下肢浮腫、沉重感,還能緩解疲勞 。
全草製成藥枕:把幹燥的田基黃切碎裝入枕頭套內製成藥枕。睡覺時枕用,其揮發成分通過唿吸作用,可寧心安神、改善睡眠,對失眠多夢、頭暈目眩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全草研末吞服:將田基黃研成細粉,每次服用1 - 3克,用溫水送服。可用於輔助治療咯血、吐血等輕微出血症狀,起到散瘀止血作用,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鮮草涼拌食用:春季田基黃幼嫩時,可采摘洗淨,用開水焯燙後加調料涼拌食用。既能品嚐獨特風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清熱利濕,但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 。
田基黃雖為單一味藥,卻憑借全草不同的用法用量,在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散瘀止血等方麵發揮顯著功效。不過,在使用過程中,務必遵循醫囑,合理應用,確保安全有效地發揮其藥用價值 。
田基黃:山間良藥的本草探秘
在傳統中醫藥的廣袤天地裏,田基黃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閃耀著光芒。它不僅是醫者手中的濟世良方,更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寶貴財富。
一、生長產地分布
田基黃,學名地耳草,是藤黃科金絲桃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常生長在田野、溝邊、山坡草地等陽光充足且土壤肥沃濕潤之處。在我國,天基黃的分布極為廣泛,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如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在東南亞、南亞以及澳大利亞等地區,也能尋覓到它的蹤跡。這些地區的氣候和地理條件為田基黃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其能夠茁壯成長,發揮出最大的藥用潛力。
二、形態與特征
田基黃植株較為矮小,通常高度在10 - 50厘米之間。它的莖纖細,呈直立或斜升狀態,多分枝,表麵光滑無毛,顏色多為黃綠色或黃棕色。葉片對生,無柄,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 - 10毫米,寬2 - 5毫米,先端鈍尖,基部近心形,全緣,兩麵均有細小的透明腺點,在陽光下觀察,這些腺點猶如繁星閃爍,十分獨特。田基黃的花朵較小,呈黃色,單生於莖頂或枝端,或排列成疏鬆的聚傘花序。其花瓣5片,呈倒卵形,雄蕊多數,基部合生成3束。花期一般在5 - 8月,果期則在8 - 10月,蒴果短圓柱形,成熟時呈紅棕色,開裂後會散出眾多細小的種子。
三、藥用部分
田基黃的藥用部位為全草。在夏季開花時采收,將整株植物連根拔起,除去泥沙、雜質,洗淨後曬幹或鮮用。鮮用的田基黃藥效更為鮮活,而幹品則便於儲存和運輸,在不同的醫療場景中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四、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田基黃性微寒,味苦、甘,具有良好的清熱利濕功效。它能夠清除體內的濕熱之邪,對於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症狀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在黃疸型肝炎的治療中,田基黃常常發揮著關鍵作用,幫助患者恢複肝功能,消退黃疸。
解毒消腫:田基黃具有強大的解毒能力,可用於治療癰腫疔瘡、毒蛇咬傷等。當身體遭受熱毒侵襲,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時,田基黃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患者的痛苦。
散瘀止血:田基黃還能活血化瘀、止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以及各種出血症狀,如咯血、吐血、尿血等,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同時又能收斂止血,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藥。
五、使用方法
(一)內服
煎湯:取田基黃幹品15 - 30克(鮮品30 - 60克),加入適量清水,浸泡30分鍾後,大火煮沸,再小火煎煮20 - 30分鍾,去渣取汁,溫服。可用於治療濕熱黃疸、肺熱咳嗽等病症。例如,對於黃疸型肝炎患者,每日一劑,分2 - 3次服用,能夠有效改善黃疸症狀,促進肝功能恢複。
泡茶:將田基黃洗淨晾幹後,取5 - 10克,用開水衝泡,代茶飲。這種方法適合日常保健,可起到清熱利濕、預防上火的作用。尤其對於長期在濕熱環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群,經常飲用田基黃茶,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
製成丸劑:將田基黃研磨成細粉,加入適量的蜂蜜或澱粉等輔料,製成丸劑。每次服用6 - 9克,一日2 - 3次。丸劑便於攜帶和服用,對於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肝炎、膽囊炎等,長期服用丸劑,能夠持續發揮藥效,穩定病情。
與其他藥材配伍煎湯:田基黃與茵陳、梔子各10克配伍,加水煎煮。茵陳清熱利濕、利膽退黃,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濕,三者合用,大大增強了清熱利濕、退黃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黃疸症狀較為嚴重的患者。
熬膏:把田基黃加水煎煮,多次提取有效成分,然後濃縮成膏狀。每次服用10 - 15克,用開水衝服。田基黃膏具有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陰虛火旺、體內熱毒較重的患者,有較好的調理效果。
(二)外用
敷貼:將新鮮田基黃洗淨,搗爛如泥,直接敷於患處,如癰腫疔瘡、跌打損傷處。每天更換1 - 2次,可起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毒蛇咬傷,應立即用新鮮田基黃敷於傷口周圍,盡量擴大敷貼麵積,以阻止毒素擴散,並盡快就醫。
熏洗:取田基黃30 - 60克,加水煎煮30分鍾,趁熱先熏後洗,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痔瘡等。熏洗時,利用藥物的蒸汽和藥力,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能夠有效緩解瘙癢、疼痛等症狀。每日1 - 2次,每次20 - 30分鍾。
製成洗劑:將田基黃提取有效成分製成洗劑,用於衝洗陰道、肛門等部位,可輔助治療陰道炎、宮頸炎、肛周濕疹等疾病。按照說明書的使用方法進行操作,能夠保持局部清潔,抑製病菌生長,促進炎症消退。
製成藥膏:將田基黃與其他具有潤膚、消炎作用的藥材,如凡士林、黃柏等,製成藥膏。塗抹於患處,可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燙傷等。藥膏能夠在皮膚表麵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感染,促進傷口愈合。
搗汁滴耳:對於耳部炎症,如中耳炎等,可將新鮮田基黃搗爛取汁,用消毒棉簽蘸取汁液,滴入耳內,每次2 - 3滴,每日3 - 4次。能夠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緩解耳部疼痛、流膿等症狀。
六、配伍與禁忌
(一)配伍
與金錢草配伍:田基黃和金錢草都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的作用。二者配伍,可用於治療泌尿係統結石,增強排石效果,減輕結石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與白花蛇舌草配伍: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與田基黃合用,能顯著增強清熱解毒、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各種熱毒癰腫、惡性腫瘤等。
與仙鶴草配伍:仙鶴草收斂止血,與田基黃的散瘀止血作用相結合,可用於治療各種出血性疾病,既能止血,又能化瘀,防止瘀血留滯。
(二)禁忌
孕婦禁用:田基黃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使用可能會導致胎動不安,甚至流產,因此孕婦應嚴格禁用。
脾胃虛寒者慎用:田基黃性微寒,脾胃虛寒者服用後,可能會加重脾胃虛寒的症狀,出現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情況,所以脾胃虛寒者應謹慎使用。
過敏體質者慎用:部分人可能對田基黃過敏,使用後會出現皮疹、瘙癢、唿吸困難等過敏反應。過敏體質者在使用前應先進行皮膚過敏測試,如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及時就醫。
七、炮製方法
淨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稍潤。這一步驟主要是去除田基黃表麵的泥沙、雜草等雜質,保證藥材的純淨度。
切製:潤透後,切段,幹燥。將田基黃切成適當長度的小段,便於後續的煎煮、炮製等操作,同時也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
炒製:取田基黃段,置熱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麵微焦,取出晾涼。炒製後的田基黃,其藥性有所緩和,對於一些脾胃較弱的患者,更容易接受。
八、劑量和使用
內服劑量:一般幹品用量為15 - 30克,鮮品用量為30 - 60克。但具體用量需根據患者的病情、體質、年齡等因素,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調整。例如,對於病情較重的患者,可適當增加劑量;而對於兒童、老年人或體質較弱的患者,則應適當減少劑量。
外用劑量:外用時,根據不同的使用方法,用量可適當增加。如敷貼、熏洗等,可根據病變部位的大小和病情的嚴重程度,靈活調整用量。但在使用過程中,如出現皮膚紅腫、瘙癢、疼痛加劇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醫生。
用途科學依據
化學成分基礎:田基黃含有黃酮類、萜類、甾體類、香豆素類、生物堿等多種化學成分。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等,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可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細胞的損傷,預防多種慢性疾病;萜類成分如地耳草素,被證實具有獨特的生物活性,為田基黃的藥用功效提供了物質支撐。
保肝利膽作用:研究表明,田基黃能顯著降低血清中穀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的水平,這兩種酶是反映肝細胞損傷程度的重要指標,水平降低意味著肝細胞損傷得到緩解。同時,田基黃可以促進膽汁分泌,增強肝髒的解毒功能,加速膽紅素的代謝,從而有效改善黃疸症狀,這與傳統醫學中用田基黃治療黃疸型肝炎的實踐相契合。動物實驗顯示,服用田基黃提取物的實驗動物,肝髒組織病理損傷明顯減輕,肝細胞再生能力增強。
抗菌消炎功效:田基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白色念珠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常見病菌具有抑製作用。其含有的活性成分能夠破壞細菌的細胞壁、細胞膜結構,幹擾細菌的代謝過程,抑製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在炎症模型實驗中,田基黃提取物可降低炎症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a(tnf-a)、白細胞介素-6(il-6)等的表達,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紅腫熱痛等炎症症狀,這解釋了它用於治療癰腫疔瘡、皮膚炎症的原理。
抗腫瘤潛力:體外細胞實驗發現,田基黃提取物能夠抑製多種腫瘤細胞的增殖,如肝癌細胞、肺癌細胞、乳腺癌細胞等。它可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通過調節凋亡相關蛋白的表達,促使腫瘤細胞走向程序性死亡;還能抑製腫瘤細胞的遷移和侵襲能力,減少腫瘤的轉移風險。此外,田基黃可以通過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識別和殺傷能力,發揮抗腫瘤作用。
抗氧化應激效果:田基黃的提取物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這些酶能夠及時清除體內的超氧陰離子、過氧化氫等自由基,維持體內氧化還原平衡。減少自由基對細胞dna、蛋白質和脂質的氧化損傷,有助於預防衰老、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與氧化應激相關的病症,這也為田基黃作為日常保健用藥提供了理論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