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周身是寶的濟世良藥


    作為一味常見且應用廣泛的中藥材,在傳統醫學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其全草皆可入藥,各個部位雖無嚴格的藥用區分,但在用法用量和具體用途上卻展現出多樣的可能性。


    一、益母草的基本信息


    益母草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鮮或幹燥全草,多生長於田野、荒地等向陽之處,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夏季莖葉茂盛、花未全開時采割,鮮用或曬幹切段備用。其味辛、苦,性微寒,歸肝、心包、膀胱經。


    二、各部位用途及用法用量


    全草煎湯:這是益母草最常見的用法。取幹燥益母草10 - 30克(鮮品30 - 60克),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浸泡30分鍾,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煎煮20 - 30分鍾。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婦科疾病。比如,月經周期紊亂、經血量少且伴有血塊的女性,可在月經前一周開始,每日一劑,有助於活血調經,促進經血順暢排出。


    全草熬膏:將益母草洗淨切碎,加水煎煮兩次,合並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1 - 1.25(80 - 85c)的清膏,每100克清膏加紅糖200克,加熱溶化,混勻,濃縮至規定的相對密度,即得益母草膏。每次服用10 - 20克,用開水衝服,可用於產後惡露不絕、子宮複舊不全等,能促進子宮收縮,排出瘀血。


    全草泡酒:把益母草100克洗淨晾幹後,放入500毫升的白酒中,密封浸泡1 - 2周。每日飲用10 - 15毫升,可溫通血脈,對寒凝血瘀導致的痛經、閉經有一定緩解作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因氣血不暢引起的肢體麻木。


    鮮草搗敷:取新鮮益母草適量,洗淨後直接搗爛成泥狀。將其外敷於跌打損傷、瘡瘍腫毒處,可起到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每天更換1 - 2次,能有效減輕局部腫痛症狀,促進傷口愈合。


    鮮草榨汁:把新鮮益母草洗淨,放入榨汁機中榨汁,取汁10 - 20毫升,可直接飲用。鮮草汁清熱作用更為顯著,對於體內熱毒較盛,出現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全草熏洗:用益母草30 - 60克,加水煎煮30分鍾。趁熱將藥湯倒入盆中,先利用蒸汽熏蒸,待溫度適宜後再進行清洗。可用於治療外陰瘙癢、濕疹等皮膚疾病,每周熏洗2 - 3次,每次20 - 30分鍾,能起到清熱燥濕、止癢的作用。


    全草泡腳:取益母草50克,加水煮成泡腳湯。每晚睡前泡腳15 - 20分鍾,通過足部穴位吸收,有助於改善下肢血液循環,緩解因氣血不暢導致的下肢浮腫、乏力等症狀,同時對女性宮寒也有一定的調理作用。


    全草製成藥枕:將幹燥的益母草切碎,裝入枕頭套內,製成藥枕。睡覺時枕用,其揮發成分可通過唿吸作用緩慢進入人體,起到寧心安神、調節氣血的作用,對於失眠多夢、頭暈目眩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全草研末吞服:把益母草研成細粉,每次服用1 - 3克,用溫水送服。可用於月經量過多、崩漏等出血性疾病的輔助治療,能化瘀止血,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藥導致不良後果。


    鮮草涼拌食用:在春季,益母草幼嫩時可采摘作為野菜食用。取適量鮮草洗淨,用開水焯燙後,加入蒜末、生抽、醋、香油等調料涼拌。既能品嚐到獨特的風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清熱解毒、調理身體的作用,但脾胃虛寒者不宜過多食用。


    益母草作為一味傳統中藥,其各個部位通過不同的用法用量,在婦科疾病、跌打損傷、皮膚疾病、日常保健等多方麵發揮著積極作用。然而,在使用過程中,務必遵循醫囑,合理應用,以確保安全有效地發揮其藥用價值。


    益母草:女性健康的天然守護者


    益母草,作為傳統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在維護女性健康方麵有著卓越的貢獻。它不僅在曆代醫籍中頻繁出現,更是現代研究關注的焦點。


    一、益母草的形態與特征


    益母草為唇形科益母草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高度通常在30 - 120厘米之間,莖直立,呈四棱形,有倒向糙伏毛。葉片變化較大,基生葉具長柄,葉片輪廓為圓心形,掌狀3裂,裂片再分裂;莖中部葉輪廓為菱形,較小,通常分裂成3個或多個長圓狀線形的裂片,無柄;莖上部葉明顯變小,呈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或具疏齒。輪傘花序腋生,多花密集,花萼鍾形,花冠唇形,淡紫紅色,上唇直伸,內凹,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黑褐色。益母草花期在6 - 9月,果期在9 - 10月,多生長於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向陽處,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 。


    二、藥用部分


    益母草的藥用部位為幹燥地上部分。在夏季莖葉茂盛、花未全開時采割,除去雜質,迅速洗淨,潤透,切段,幹燥後備用。


    三、功效與作用


    調經活血:益母草對女性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有著顯著的調理作用。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調節子宮平滑肌收縮,使經血運行順暢,從而緩解經期不適症狀。


    產後恢複:在產後,益母草可幫助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促進惡露排出,加速子宮複舊,有助於產婦身體恢複。


    利水消腫:益母草具有一定的利水作用,可促進體內多餘水分的排出,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改善效果。


    清熱解毒:其性微寒,能清除體內熱毒,對於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


    四、使用方法


    (一)內服


    煎湯:取益母草10 - 30克,加入適量清水,浸泡30分鍾後,大火煮沸,再小火煎煮20 - 30分鍾,去渣取汁,溫服。可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等。例如,對於月經量少、有血塊、經行不暢伴有痛經的女性,在月經前一周開始,每日一劑,連服一周,可起到活血調經的作用。


    製成丸劑:將益母草製成益母丸,每次服用9克,一日2 - 3次。益母丸方便攜帶和服用,對於氣血瘀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產後惡露不絕等有較好療效。


    熬膏:益母草熬製成膏劑,如益母草膏,每次服用10 - 20克,用開水衝服。益母草養血膏具有調經、化瘀生新的功效,常用於產後或流產後子宮複舊不全引起的惡露不盡、腹痛等。


    與其他藥材配伍煎湯:益母草與當歸、川芎各10克配伍,加水煎煮。當歸補血活血,川芎行氣活血,三者合用,增強了活血調經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月經後期、量少、有血塊等症狀 。


    泡酒:將益母草100克浸入500毫升白酒中,密封浸泡1 - 2周後即可飲用。每次飲用10 - 15毫升,每日2次。益母草酒可溫通血脈,對於女性因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閉經等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二)外用


    敷貼:將新鮮益母草洗淨,搗爛如泥,直接敷於患處,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處,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每天更換1 - 2次。


    熏洗:取益母草30 - 60克,加水煎煮30分鍾,趁熱先熏後洗,可用於治療外陰瘙癢、濕疹等。熏洗時注意溫度適宜,避免燙傷,每日1 - 2次,每次20 - 30分鍾 。


    製成洗劑:將益母草提取有效成分製成洗劑,用於衝洗陰道,可輔助治療陰道炎、宮頸炎等婦科炎症,按照說明書的使用方法進行操作。


    製成麵膜:將益母草研磨成細粉,與適量蜂蜜、蛋清等混合製成麵膜,塗抹於麵部,15 - 20分鍾後洗淨。可起到清熱解毒、美白養顏的作用,每周使用2 - 3次。


    坐浴:用益母草50克,加水煎煮後,倒入坐浴盆中,坐浴15 - 20分鍾,可改善女性下焦濕熱引起的不適,如白帶增多、異味等,每周坐浴2 - 3次 。


    五、配伍與禁忌


    (一)配伍


    與當歸配伍:益母草活血調經,當歸補血活血,二者配伍,補血活血之力增強,可用於治療血虛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


    與川芎配伍:川芎行氣活血,與益母草合用,增強了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引起的多種病症。


    與桃仁配伍:桃仁活血化瘀,與益母草協同作用,可用於治療產後瘀血腹痛、惡露不盡等 。


    (二)禁忌


    孕婦禁用:益母草具有興奮子宮平滑肌的作用,可導致子宮收縮,孕婦使用可能引起流產或早產。


    氣血虛弱者慎用:益母草主要功效為活血化瘀,氣血虛弱者使用可能會加重氣血虧虛的症狀。


    過敏體質者慎用:部分人可能對益母草過敏,使用後出現皮疹、瘙癢、唿吸困難等過敏反應,過敏體質者應謹慎使用 。


    六、炮製方法


    淨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稍潤。


    切製:潤透後,切段,幹燥。


    炒製:取益母草段,置熱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麵微焦,取出晾涼。炒製後的益母草活血作用稍緩,常用於產後瘀血腹痛 。


    七、劑量和使用


    內服劑量:一般幹品用量為10 - 30克,鮮品用量為30 - 60克。但具體用量需根據病情、患者體質等因素,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調整。


    外用劑量:外用時,根據不同的使用方法,如敷貼、熏洗等,用量可適當增加。但在使用過程中,如出現皮膚紅腫、瘙癢等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醫生。


    八、用途科學依據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益母草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如益母草堿、水蘇堿、益母草定、亞麻酸、苯甲酸等。益母草堿能夠興奮子宮平滑肌,使子宮收縮頻率、幅度和張力增加,這與傳統醫學中益母草用於產後促進子宮收縮、排出惡露的功效相契合。同時,益母草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機體的損傷,這可能是其具有一定美容養顏功效的科學基礎。此外,研究還發現益母草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對於婦科炎症的輔助治療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


    益母草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在女性健康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無論是調經活血、產後恢複,還是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都有著豐富的應用和科學依據。但在使用時,一定要遵循醫囑,確保安全有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草藥材:百草療愈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廣交天下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廣交天下友並收藏百草藥材:百草療愈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