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香加皮強筋骨
百草藥材:百草療愈指南 作者:廣交天下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香加皮的描述
香加皮是蘿藦科植物杠柳的幹燥根皮,其外觀呈卷筒狀或槽狀,長5 - 10厘米,直徑1 - 2厘米。外表麵灰棕色或黃棕色,栓皮鬆軟,常呈鱗片狀,易剝落。內表麵淡黃色或紅棕色,有細縱紋。質地脆硬,易折斷,斷麵不整齊,黃白色。香加皮氣香,味微苦。
二、歸經
香加皮歸肝、腎經。《本草綱目》中記載:“香加皮,辛溫,主破血,治婦人腹內血滯諸痛”,這表明香加皮能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同時入腎經,可強筋健骨、利水消腫。
三、產地與分布
香加皮主要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在這些地區,香蕉皮多生長於山坡、路旁、溝邊等較為濕潤且陽光充足的地方。
四、形態與特征
香加皮的植株一般較為直立,樹皮呈棕色,有香氣。葉子為單葉互生,葉片呈長橢圓形,長5 - 10厘米,寬2 - 4厘米,表麵綠色,有光澤,背麵淡綠色。香加皮的花為聚傘花序,花呈紫紅色,直徑約1厘米。果實為蓇葖果,長約7厘米,直徑約1厘米。
五、用法及注意事項
1. 用法
- 內服:煎湯,3 - 6克;或浸酒服。
- 外用:適量搗敷。
2. 注意事項
-香加皮有毒,過量服用可能導致中毒,表現為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唿吸急促、頭暈、惡心等症狀。《本草綱目》中就有香加皮“有毒,不可久服”的記載。
-孕婦忌服。
-不宜與其他藥物同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六、功效與作用
1. 祛風濕:香加皮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對於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其辛散溫通,可使風寒濕邪從表而解,達到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效果。
2. 強筋骨:香加皮具有強筋健骨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筋骨痿軟、小兒行遲等。它能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增強骨骼的強度和韌性。
3. 利水消腫:香加皮能利水消腫,可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它通過促進體內水液代謝,使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從而減輕水腫症狀。
七、十個附方
1. 香加皮散
組成:香加皮30克,桑白皮15克,大腹皮10克,陳皮10克。
用法:共研為末,每次服6克,溫酒送服。
功效:利水消腫,行氣止痛。
用途: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腹部脹滿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利水消腫,桑白皮清熱利水,大腹皮行氣利水,陳皮理氣健脾。諸藥合用,共奏利水消腫、行氣止痛之效。
2. 香加皮酒
組成:香加皮50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將香加皮洗淨,放入酒中浸泡1周後飲用,每次10 - 15毫升。
功效: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用途: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腰膝酸軟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酒能行藥勢,助其發揮藥效。此酒可緩解關節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功能。
3. 香加皮湯
組成:香加皮10克,秦艽10克,獨活10克,桑寄生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用途: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祛風除濕,秦艽、獨活祛風通絡,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該方對風濕痹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功效:強筋健骨,溫中補虛。
用途:用於治療筋骨痿軟、腰膝酸軟、身體虛弱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強筋健骨,雞肉溫中補虛。此道菜有助於增強體質,改善筋骨痿軟的狀況。
5. 香加皮膏
組成:香蕉皮30克,凡士林100克。
用法:將香加皮研成粉末,加入凡士林調勻成膏狀,塗於患處。
功效:祛風除濕,止癢。
用途: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具有祛風除濕、止癢的作用,凡士林可保護皮膚,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該膏可緩解皮膚瘙癢症狀。
6. 香加皮丸
組成:香加皮50克,牛膝50克,木瓜30克,川芎30克。
用法:共研為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每次服1丸,每日3次。
功效:祛風通絡,強筋健骨。
用途: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筋骨痿軟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祛風通絡,牛膝強筋健骨,木瓜舒筋活絡,川芎活血化瘀。該丸可改善關節疼痛,增強筋骨力量。
7. 香加皮煎劑
組成:香加皮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熟地黃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養血活血,祛風止痛。
用途: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關節疼痛、頭暈目眩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養血活血,當歸、白芍、熟地黃養血滋陰。該方對血虛引起的關節疼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8. 香加皮外敷方
組成:香加皮3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
用法:將香加皮研成粉末,加入乳香、沒藥調勻,用紗布包好敷於患處。 功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用途: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活血化瘀,乳香、沒藥消腫止痛。該方可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9. 香加皮足浴方
組成:香加皮20克,艾葉15克,花椒10克。
用法:將香加皮、艾葉、花椒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至沸騰,過濾後倒入足浴盆中,浸泡雙腳。
功效: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用途:用於治療足部關節疼痛、風濕痹痛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祛風除濕,艾葉溫經散寒,花椒辛溫止痛。該足浴方可改善足部關節疼痛,促進血液循環。
10. 香加皮茶
組成:香加皮10克,綠茶5克。
用法:將香加皮洗淨,放入茶壺中,加入綠茶,用開水衝泡,代茶飲。
功效:祛風除濕,提神醒腦。
用途: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精神疲倦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祛風除濕,綠茶提神醒腦。該茶可緩解風濕痹痛,提高精神狀態。
香加皮在傳統醫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其功效多樣,應用廣泛。通過合理的配方和使用方法,香加皮能夠發揮其獨特的藥用價值,為人們的健康提供保障。但在使用香加皮時,必須注意其毒性和用法,以確保安全有效地應用。
香加皮有一定科學依據,
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
香加皮含杠柳苷、杠柳毒苷等強心苷類成分,這些成分與洋地黃類藥物結構相似,能抑製心肌細胞膜上的na?-k?-atp酶,使心肌細胞內ca2?濃度升高,增強心肌收縮力,從而具有強心作用,可用於治療心力衰竭等心髒疾病。
香加皮還含4-甲氧基水楊醛等成分,具有抗炎、鎮痛活性,能抑製炎症介質釋放,影響痛覺傳導通路,減輕炎症反應和疼痛感受,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等。
此外,其含有的某些成分可促進腎髒對水和電解質的排泄,增加尿量,發揮利尿作用,有助於改善水腫症狀。
臨床應用研究
臨床研究證實,含香加皮的複方製劑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時,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數,降低腦鈉肽水平,緩解臨床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在治療關節疼痛方麵,含香加皮的外用製劑或複方可減輕關節腫脹、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功能,對類風濕關節炎等有一定療效,能降低關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減輕關節局部炎症反應。
有臨床觀察顯示,香加皮與其他中藥配伍外用,對皮膚瘙癢症、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有一定療效,可減輕皮膚瘙癢、紅斑等症狀,可能與抗炎、抗過敏作用有關。
毒性研究與安全用藥
研究表明,香加皮的毒性主要源於強心苷類成分,過量服用易導致強心苷蓄積,對心髒、胃腸道、神經係統等產生毒性,引發心律失常、惡心、嘔吐、頭暈等症狀。
通過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明確了香加皮的安全劑量範圍及中毒劑量,不同劑型、用藥方式的安全劑量有差異,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了依據,強調了控製用藥劑量和療程的重要性。
雖然香加皮的相關應用有一定科學依據,但臨床應用時仍需謹慎,遵循中醫理論和現代醫學規範,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香加皮是蘿藦科植物杠柳的幹燥根皮,其外觀呈卷筒狀或槽狀,長5 - 10厘米,直徑1 - 2厘米。外表麵灰棕色或黃棕色,栓皮鬆軟,常呈鱗片狀,易剝落。內表麵淡黃色或紅棕色,有細縱紋。質地脆硬,易折斷,斷麵不整齊,黃白色。香加皮氣香,味微苦。
二、歸經
香加皮歸肝、腎經。《本草綱目》中記載:“香加皮,辛溫,主破血,治婦人腹內血滯諸痛”,這表明香加皮能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同時入腎經,可強筋健骨、利水消腫。
三、產地與分布
香加皮主要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在這些地區,香蕉皮多生長於山坡、路旁、溝邊等較為濕潤且陽光充足的地方。
四、形態與特征
香加皮的植株一般較為直立,樹皮呈棕色,有香氣。葉子為單葉互生,葉片呈長橢圓形,長5 - 10厘米,寬2 - 4厘米,表麵綠色,有光澤,背麵淡綠色。香加皮的花為聚傘花序,花呈紫紅色,直徑約1厘米。果實為蓇葖果,長約7厘米,直徑約1厘米。
五、用法及注意事項
1. 用法
- 內服:煎湯,3 - 6克;或浸酒服。
- 外用:適量搗敷。
2. 注意事項
-香加皮有毒,過量服用可能導致中毒,表現為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唿吸急促、頭暈、惡心等症狀。《本草綱目》中就有香加皮“有毒,不可久服”的記載。
-孕婦忌服。
-不宜與其他藥物同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六、功效與作用
1. 祛風濕:香加皮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對於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其辛散溫通,可使風寒濕邪從表而解,達到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效果。
2. 強筋骨:香加皮具有強筋健骨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筋骨痿軟、小兒行遲等。它能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增強骨骼的強度和韌性。
3. 利水消腫:香加皮能利水消腫,可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它通過促進體內水液代謝,使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從而減輕水腫症狀。
七、十個附方
1. 香加皮散
組成:香加皮30克,桑白皮15克,大腹皮10克,陳皮10克。
用法:共研為末,每次服6克,溫酒送服。
功效:利水消腫,行氣止痛。
用途: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腹部脹滿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利水消腫,桑白皮清熱利水,大腹皮行氣利水,陳皮理氣健脾。諸藥合用,共奏利水消腫、行氣止痛之效。
2. 香加皮酒
組成:香加皮50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將香加皮洗淨,放入酒中浸泡1周後飲用,每次10 - 15毫升。
功效: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用途: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腰膝酸軟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酒能行藥勢,助其發揮藥效。此酒可緩解關節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功能。
3. 香加皮湯
組成:香加皮10克,秦艽10克,獨活10克,桑寄生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用途: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祛風除濕,秦艽、獨活祛風通絡,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該方對風濕痹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功效:強筋健骨,溫中補虛。
用途:用於治療筋骨痿軟、腰膝酸軟、身體虛弱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強筋健骨,雞肉溫中補虛。此道菜有助於增強體質,改善筋骨痿軟的狀況。
5. 香加皮膏
組成:香蕉皮30克,凡士林100克。
用法:將香加皮研成粉末,加入凡士林調勻成膏狀,塗於患處。
功效:祛風除濕,止癢。
用途: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具有祛風除濕、止癢的作用,凡士林可保護皮膚,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該膏可緩解皮膚瘙癢症狀。
6. 香加皮丸
組成:香加皮50克,牛膝50克,木瓜30克,川芎30克。
用法:共研為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每次服1丸,每日3次。
功效:祛風通絡,強筋健骨。
用途: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筋骨痿軟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祛風通絡,牛膝強筋健骨,木瓜舒筋活絡,川芎活血化瘀。該丸可改善關節疼痛,增強筋骨力量。
7. 香加皮煎劑
組成:香加皮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熟地黃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養血活血,祛風止痛。
用途: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關節疼痛、頭暈目眩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養血活血,當歸、白芍、熟地黃養血滋陰。該方對血虛引起的關節疼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8. 香加皮外敷方
組成:香加皮3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
用法:將香加皮研成粉末,加入乳香、沒藥調勻,用紗布包好敷於患處。 功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用途: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活血化瘀,乳香、沒藥消腫止痛。該方可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9. 香加皮足浴方
組成:香加皮20克,艾葉15克,花椒10克。
用法:將香加皮、艾葉、花椒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至沸騰,過濾後倒入足浴盆中,浸泡雙腳。
功效: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用途:用於治療足部關節疼痛、風濕痹痛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祛風除濕,艾葉溫經散寒,花椒辛溫止痛。該足浴方可改善足部關節疼痛,促進血液循環。
10. 香加皮茶
組成:香加皮10克,綠茶5克。
用法:將香加皮洗淨,放入茶壺中,加入綠茶,用開水衝泡,代茶飲。
功效:祛風除濕,提神醒腦。
用途: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精神疲倦等症狀。
介紹:香加皮祛風除濕,綠茶提神醒腦。該茶可緩解風濕痹痛,提高精神狀態。
香加皮在傳統醫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其功效多樣,應用廣泛。通過合理的配方和使用方法,香加皮能夠發揮其獨特的藥用價值,為人們的健康提供保障。但在使用香加皮時,必須注意其毒性和用法,以確保安全有效地應用。
香加皮有一定科學依據,
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
香加皮含杠柳苷、杠柳毒苷等強心苷類成分,這些成分與洋地黃類藥物結構相似,能抑製心肌細胞膜上的na?-k?-atp酶,使心肌細胞內ca2?濃度升高,增強心肌收縮力,從而具有強心作用,可用於治療心力衰竭等心髒疾病。
香加皮還含4-甲氧基水楊醛等成分,具有抗炎、鎮痛活性,能抑製炎症介質釋放,影響痛覺傳導通路,減輕炎症反應和疼痛感受,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等。
此外,其含有的某些成分可促進腎髒對水和電解質的排泄,增加尿量,發揮利尿作用,有助於改善水腫症狀。
臨床應用研究
臨床研究證實,含香加皮的複方製劑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時,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數,降低腦鈉肽水平,緩解臨床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在治療關節疼痛方麵,含香加皮的外用製劑或複方可減輕關節腫脹、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功能,對類風濕關節炎等有一定療效,能降低關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減輕關節局部炎症反應。
有臨床觀察顯示,香加皮與其他中藥配伍外用,對皮膚瘙癢症、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有一定療效,可減輕皮膚瘙癢、紅斑等症狀,可能與抗炎、抗過敏作用有關。
毒性研究與安全用藥
研究表明,香加皮的毒性主要源於強心苷類成分,過量服用易導致強心苷蓄積,對心髒、胃腸道、神經係統等產生毒性,引發心律失常、惡心、嘔吐、頭暈等症狀。
通過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明確了香加皮的安全劑量範圍及中毒劑量,不同劑型、用藥方式的安全劑量有差異,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了依據,強調了控製用藥劑量和療程的重要性。
雖然香加皮的相關應用有一定科學依據,但臨床應用時仍需謹慎,遵循中醫理論和現代醫學規範,確保用藥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