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莽草:多麵的藥用植物
百草藥材:百草療愈指南 作者:廣交天下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莽草有大毒,一般不作內服,多外用,常用量為外用適量。以下是莽草單一用藥作用及用量的十例:
治療癰疽腫毒
- 取適量莽草,研成細末,用醋或酒調成糊狀,外敷於癰疽腫毒處,每日換藥1-2次,可消腫止痛、散結解毒。
緩解關節疼痛
- 莽草10克,加適量白酒浸泡7天後,取藥酒外擦關節疼痛處,每日3-4次,可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緩解風濕痹痛、關節屈伸不利。
治療頭風痛
- 取莽草適量,研末,吹入鼻中少許,每日1-2次,可緩解頭風痛,但使用時需謹慎,避免過量。
止癢
- 莽草5克,苦參10克,煎水後外洗瘙癢處,每日1-2次,可燥濕止癢,用於治療皮膚瘙癢症、濕疹等引起的瘙癢。
治療齲齒疼痛
- 取少量莽草研末,放入齲齒洞內,可緩解齲齒疼痛,但不宜長時間放置,疼痛緩解後應及時清除。
滅虱殺蟲
- 莽草15克,加水煎成濃汁,用其洗頭或洗浴,可滅虱殺蟲,用於治療頭虱、體虱等。
治療跌打損傷
- 適量莽草研末,用凡士林調成軟膏,外敷於跌打損傷處,每日換藥1次,可消腫散瘀、止痛。
治療毒蛇咬傷
- 取新鮮莽草適量,搗爛外敷於毒蛇咬傷處,可起到解毒消腫的作用,但需同時就醫進行綜合治療。
治療癬疾
- 莽草6克,蛇床子10克,共研細末,用麻油調塗於癬疾患處,每日2-3次,可燥濕殺蟲、止癢,改善癬疾症狀。
驅蚊防蟲
- 取適量莽草,點燃後熏房間或在戶外活動時放置周圍,可驅蚊防蟲,有一定的避蟲作用。
因莽草毒性較大,使用時務必嚴格遵循醫囑,避免自行用藥導致中毒等不良反應。
莽草,別名芒草、葞、春草、石佳、紅桂、鼠莽、木芒等,在不同地區還有山木通、大木通、大紅袍、黃野桂、大桂等別稱。
描述
莽草為常綠灌木,高可達4米。其樹皮呈灰褐色,小枝暗紫色,具皮孔。葉革質,互生,呈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6-15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兩麵均無毛,表麵深綠色,有光澤,背麵淡綠色。花單生葉腋,花梗長約1厘米,花被片10-15枚,呈紅紫色,橢圓形,大小不等。果實為蓇葖果,由多個小果組成,呈八角形,直徑約2厘米,成熟時紅棕色。
歸經
莽草歸肝、腎經。《本草經疏》中記載:“莽草辛溫,性善殺魚鼠蟲蛇,故為治風痹驚癇殺毒之要藥。”其辛散溫通,能入肝經以祛風通絡,入腎經以散寒止痛。
產地與分布
莽草主要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如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多生長於山地、丘陵及山穀林下。
形態與特征
莽草的植株通常較為直立,樹冠呈圓形或橢圓形。其葉為單葉互生,葉片較厚,表麵光滑。花呈紅紫色,花瓣呈長橢圓形,花蕊呈黃色。果實為蓇葖果,成熟時呈紅棕色,果形獨特,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用法及注意事項
用法
內服:煎湯,1-3克;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
莽草有毒,內服宜慎。《本草綱目》記載:“莽草有毒,食之令人迷罔。”
孕婦忌服。
不宜與其他藥物同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功效與作用
祛風通絡
莽草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千金方》中記載:“莽草湯,治風毒攻手足腫疼,或不仁拘急。”
消腫止痛
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癰腫瘡毒等。《本草圖經》中記載:“莽草治頭風攻目,腫癢。”
殺蟲止癢
對多種寄生蟲有驅殺作用,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疥癬等。《本草綱目》中記載:“莽草煎湯浴之,治諸瘡。”
抗炎抗菌
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對多種細菌、病毒有抑製作用。
十個附方
1. 治風濕痹痛
組成:莽草、威靈仙、獨活各15克,桑寄生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風通絡,散寒止痛。
主治:風濕痹痛,關節疼痛,屈伸不利。
2. 治跌打損傷 組成:莽草、乳香、沒藥各10克,紅花、川芎各15克。
用法:研末,酒調敷患處。
功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局部腫痛。
3. 治癰腫瘡毒
組成:莽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癰腫瘡毒,紅腫疼痛。
4. 治皮膚瘙癢
組成:莽草、苦參、地膚子各15克。 用法:水煎洗患處。
功效:殺蟲止癢。
主治:皮膚瘙癢,疥癬。
5. 治頭風
組成:莽草、白芷、川芎各10克。
用法:研末,吹鼻。
功效:祛風止痛。
主治:頭風頭痛,鼻塞流涕。
6. 治齲齒
組成:莽草、細辛各5克。
用法:研末,塞齲齒孔。
功效:止痛。
主治:齲齒疼痛。
7. 治蛇蟲咬傷
組成:莽草、雄黃、大蒜各10克。
用法:搗敷患處。 功效:解毒消腫。
主治:蛇蟲咬傷,局部紅腫疼痛。
8. 治腳癬
組成:莽草、黃柏、蒼術各15克。
用法:水煎洗患處。
功效:燥濕止癢。
主治:腳癬,瘙癢。
9. 治慢性氣管炎
組成:莽草、杏仁、前胡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止咳平喘。
主治:慢性氣管炎,咳嗽氣喘。
10. 治產後腹痛 組成:莽草、當歸、川芎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產後腹痛,惡露不盡。
莽草在傳統醫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功效多樣,應用廣泛。但在使用時,需注意其毒性及用法,以確保安全有效地發揮其藥用價值。
功效與作用的科學依據
祛風通絡:從現代藥理學角度看,莽草中含有的一些化學成分具有抗炎、鎮痛作用,能減輕關節炎症反應,緩解疼痛,對風濕痹痛等有一定的緩解效果,這為其祛風通絡功效提供了一定科學依據。
消腫止痛:研究表明,莽草提取物在實驗中表現出對炎症模型的抑製作用,能減輕炎症腫脹,同時可能通過對神經係統的作用起到止痛效果,與消腫止痛的傳統功效相符。
殺蟲止癢:莽草中的有效成分對一些常見的寄生蟲和真菌具有抑製或殺滅作用,外用時能緩解因寄生蟲或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瘙癢、疥癬等症狀,這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其殺蟲止癢的功效。
抗炎抗菌:有體外實驗研究證實,莽草提取物對多種細菌、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表明其具有抗炎抗菌的物質基礎,與傳統醫學中用其治療瘡毒等炎症性疾病相唿應。
附方的科學依據
治風濕痹痛方:方中莽草與威靈仙、獨活、桑寄生配伍,現代研究認為,這些藥物的組合可從多方麵發揮抗炎、鎮痛、調節免疫等作用,有助於改善風濕痹痛症狀。
治跌打損傷方:莽草與乳香、沒藥、紅花、川芎等組成的方劑,其中乳香、沒藥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腫脹疼痛,與莽草協同,符合現代對跌打損傷治療的認識。
治癰腫瘡毒方:莽草與蒲公英、紫花地丁配伍,蒲公英、紫花地丁有明確的清熱解毒、抗菌消炎作用,與莽草的抗炎作用相結合,可有效治療癰腫瘡毒。
治皮膚瘙癢方:莽草與苦參、地膚子的組合,苦參、地膚子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功效,與莽草的殺蟲止癢作用協同,可增強對皮膚瘙癢、疥癬的治療效果。
治頭風方:莽草與白芷、川芎配伍,白芷、川芎有祛風止痛、通竅活血作用,與莽草共同發揮祛風止痛效果,對緩解頭風頭痛症狀有一定合理性。
治齲齒方:莽草與細辛組合,細辛有麻醉止痛作用,與莽草的止痛作用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齲齒疼痛。
治蛇蟲咬傷方:蟒草與雄黃、大蒜配伍,雄黃有解毒殺蟲作用,大蒜有抗菌消炎等功效,與蟒草共同起到解毒消腫作用,對蛇蟲咬傷有一定的治療意義。
治腳癬方:莽草與黃柏、蒼術配伍,黃柏、蒼術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癢功效,與莽草協同,可有效治療腳癬引起的瘙癢等症狀。
治慢性氣管炎方:莽草與杏仁、前胡配伍,杏仁有止咳平喘作用,前胡有祛痰止咳作用,與莽草可能存在的抗炎等作用相結合,對慢性氣管炎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治產後腹痛方:莽草與當歸、川芎配伍,當歸、川芎有活血化瘀、養血止痛作用,與莽草共同發揮活血化瘀、止痛功效,有助於緩解產後腹痛、惡露不盡等症狀。
雖然莽草的一些藥用功效有一定科學依據,但莽草有較強毒性,使用不當易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臨床應用時需遵循現代醫學規範,謹慎使用。
治療癰疽腫毒
- 取適量莽草,研成細末,用醋或酒調成糊狀,外敷於癰疽腫毒處,每日換藥1-2次,可消腫止痛、散結解毒。
緩解關節疼痛
- 莽草10克,加適量白酒浸泡7天後,取藥酒外擦關節疼痛處,每日3-4次,可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緩解風濕痹痛、關節屈伸不利。
治療頭風痛
- 取莽草適量,研末,吹入鼻中少許,每日1-2次,可緩解頭風痛,但使用時需謹慎,避免過量。
止癢
- 莽草5克,苦參10克,煎水後外洗瘙癢處,每日1-2次,可燥濕止癢,用於治療皮膚瘙癢症、濕疹等引起的瘙癢。
治療齲齒疼痛
- 取少量莽草研末,放入齲齒洞內,可緩解齲齒疼痛,但不宜長時間放置,疼痛緩解後應及時清除。
滅虱殺蟲
- 莽草15克,加水煎成濃汁,用其洗頭或洗浴,可滅虱殺蟲,用於治療頭虱、體虱等。
治療跌打損傷
- 適量莽草研末,用凡士林調成軟膏,外敷於跌打損傷處,每日換藥1次,可消腫散瘀、止痛。
治療毒蛇咬傷
- 取新鮮莽草適量,搗爛外敷於毒蛇咬傷處,可起到解毒消腫的作用,但需同時就醫進行綜合治療。
治療癬疾
- 莽草6克,蛇床子10克,共研細末,用麻油調塗於癬疾患處,每日2-3次,可燥濕殺蟲、止癢,改善癬疾症狀。
驅蚊防蟲
- 取適量莽草,點燃後熏房間或在戶外活動時放置周圍,可驅蚊防蟲,有一定的避蟲作用。
因莽草毒性較大,使用時務必嚴格遵循醫囑,避免自行用藥導致中毒等不良反應。
莽草,別名芒草、葞、春草、石佳、紅桂、鼠莽、木芒等,在不同地區還有山木通、大木通、大紅袍、黃野桂、大桂等別稱。
描述
莽草為常綠灌木,高可達4米。其樹皮呈灰褐色,小枝暗紫色,具皮孔。葉革質,互生,呈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6-15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兩麵均無毛,表麵深綠色,有光澤,背麵淡綠色。花單生葉腋,花梗長約1厘米,花被片10-15枚,呈紅紫色,橢圓形,大小不等。果實為蓇葖果,由多個小果組成,呈八角形,直徑約2厘米,成熟時紅棕色。
歸經
莽草歸肝、腎經。《本草經疏》中記載:“莽草辛溫,性善殺魚鼠蟲蛇,故為治風痹驚癇殺毒之要藥。”其辛散溫通,能入肝經以祛風通絡,入腎經以散寒止痛。
產地與分布
莽草主要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如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多生長於山地、丘陵及山穀林下。
形態與特征
莽草的植株通常較為直立,樹冠呈圓形或橢圓形。其葉為單葉互生,葉片較厚,表麵光滑。花呈紅紫色,花瓣呈長橢圓形,花蕊呈黃色。果實為蓇葖果,成熟時呈紅棕色,果形獨特,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用法及注意事項
用法
內服:煎湯,1-3克;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
莽草有毒,內服宜慎。《本草綱目》記載:“莽草有毒,食之令人迷罔。”
孕婦忌服。
不宜與其他藥物同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功效與作用
祛風通絡
莽草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千金方》中記載:“莽草湯,治風毒攻手足腫疼,或不仁拘急。”
消腫止痛
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癰腫瘡毒等。《本草圖經》中記載:“莽草治頭風攻目,腫癢。”
殺蟲止癢
對多種寄生蟲有驅殺作用,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疥癬等。《本草綱目》中記載:“莽草煎湯浴之,治諸瘡。”
抗炎抗菌
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對多種細菌、病毒有抑製作用。
十個附方
1. 治風濕痹痛
組成:莽草、威靈仙、獨活各15克,桑寄生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風通絡,散寒止痛。
主治:風濕痹痛,關節疼痛,屈伸不利。
2. 治跌打損傷 組成:莽草、乳香、沒藥各10克,紅花、川芎各15克。
用法:研末,酒調敷患處。
功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局部腫痛。
3. 治癰腫瘡毒
組成:莽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癰腫瘡毒,紅腫疼痛。
4. 治皮膚瘙癢
組成:莽草、苦參、地膚子各15克。 用法:水煎洗患處。
功效:殺蟲止癢。
主治:皮膚瘙癢,疥癬。
5. 治頭風
組成:莽草、白芷、川芎各10克。
用法:研末,吹鼻。
功效:祛風止痛。
主治:頭風頭痛,鼻塞流涕。
6. 治齲齒
組成:莽草、細辛各5克。
用法:研末,塞齲齒孔。
功效:止痛。
主治:齲齒疼痛。
7. 治蛇蟲咬傷
組成:莽草、雄黃、大蒜各10克。
用法:搗敷患處。 功效:解毒消腫。
主治:蛇蟲咬傷,局部紅腫疼痛。
8. 治腳癬
組成:莽草、黃柏、蒼術各15克。
用法:水煎洗患處。
功效:燥濕止癢。
主治:腳癬,瘙癢。
9. 治慢性氣管炎
組成:莽草、杏仁、前胡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止咳平喘。
主治:慢性氣管炎,咳嗽氣喘。
10. 治產後腹痛 組成:莽草、當歸、川芎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產後腹痛,惡露不盡。
莽草在傳統醫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功效多樣,應用廣泛。但在使用時,需注意其毒性及用法,以確保安全有效地發揮其藥用價值。
功效與作用的科學依據
祛風通絡:從現代藥理學角度看,莽草中含有的一些化學成分具有抗炎、鎮痛作用,能減輕關節炎症反應,緩解疼痛,對風濕痹痛等有一定的緩解效果,這為其祛風通絡功效提供了一定科學依據。
消腫止痛:研究表明,莽草提取物在實驗中表現出對炎症模型的抑製作用,能減輕炎症腫脹,同時可能通過對神經係統的作用起到止痛效果,與消腫止痛的傳統功效相符。
殺蟲止癢:莽草中的有效成分對一些常見的寄生蟲和真菌具有抑製或殺滅作用,外用時能緩解因寄生蟲或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瘙癢、疥癬等症狀,這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其殺蟲止癢的功效。
抗炎抗菌:有體外實驗研究證實,莽草提取物對多種細菌、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表明其具有抗炎抗菌的物質基礎,與傳統醫學中用其治療瘡毒等炎症性疾病相唿應。
附方的科學依據
治風濕痹痛方:方中莽草與威靈仙、獨活、桑寄生配伍,現代研究認為,這些藥物的組合可從多方麵發揮抗炎、鎮痛、調節免疫等作用,有助於改善風濕痹痛症狀。
治跌打損傷方:莽草與乳香、沒藥、紅花、川芎等組成的方劑,其中乳香、沒藥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腫脹疼痛,與莽草協同,符合現代對跌打損傷治療的認識。
治癰腫瘡毒方:莽草與蒲公英、紫花地丁配伍,蒲公英、紫花地丁有明確的清熱解毒、抗菌消炎作用,與莽草的抗炎作用相結合,可有效治療癰腫瘡毒。
治皮膚瘙癢方:莽草與苦參、地膚子的組合,苦參、地膚子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功效,與莽草的殺蟲止癢作用協同,可增強對皮膚瘙癢、疥癬的治療效果。
治頭風方:莽草與白芷、川芎配伍,白芷、川芎有祛風止痛、通竅活血作用,與莽草共同發揮祛風止痛效果,對緩解頭風頭痛症狀有一定合理性。
治齲齒方:莽草與細辛組合,細辛有麻醉止痛作用,與莽草的止痛作用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齲齒疼痛。
治蛇蟲咬傷方:蟒草與雄黃、大蒜配伍,雄黃有解毒殺蟲作用,大蒜有抗菌消炎等功效,與蟒草共同起到解毒消腫作用,對蛇蟲咬傷有一定的治療意義。
治腳癬方:莽草與黃柏、蒼術配伍,黃柏、蒼術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癢功效,與莽草協同,可有效治療腳癬引起的瘙癢等症狀。
治慢性氣管炎方:莽草與杏仁、前胡配伍,杏仁有止咳平喘作用,前胡有祛痰止咳作用,與莽草可能存在的抗炎等作用相結合,對慢性氣管炎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治產後腹痛方:莽草與當歸、川芎配伍,當歸、川芎有活血化瘀、養血止痛作用,與莽草共同發揮活血化瘀、止痛功效,有助於緩解產後腹痛、惡露不盡等症狀。
雖然莽草的一些藥用功效有一定科學依據,但莽草有較強毒性,使用不當易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臨床應用時需遵循現代醫學規範,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