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治療:初識與評估


    陳誌強坐在我的診室裏,雙手緊握,眼神遊離不定。他的西裝筆挺,但領帶卻有些歪斜,仿佛在匆忙中整理過。我注意到他的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節奏紊亂,透露出內心的焦慮。


    “林醫生,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了。”他開口時,聲音有些沙啞,“我每天都要反複檢查我的工作,哪怕是最簡單的數字,我也要核對好幾遍。我知道這很荒謬,但我就是控製不住自己。”


    我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


    “我的同事們已經開始抱怨了,他們說我的效率太低,老板也找我談話了。我真的很害怕失去這份工作,但我就是停不下來。”他的聲音逐漸變得急促,唿吸也加重了。


    “陳先生,您能告訴我,這種反複檢查的行為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嗎?”我問道。


    他皺了皺眉,思索片刻後迴答:“大概是一年前吧。那時候我負責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壓力很大。有一次,我差點犯了一個大錯,幸好及時發現。從那以後,我就開始不停地檢查,生怕再出錯。”


    “您能描述一下,當您不檢查時,會有什麽感覺嗎?”我繼續追問。


    “我會覺得非常不安,好像有什麽可怕的事情要發生。我會想象自己因為一個小錯誤而失去工作,甚至毀掉整個公司的財務。”他的聲音裏帶著明顯的恐懼。


    我記錄下他的迴答,心中初步判斷他可能患有強迫症(ocd)。為了進一步確認,我決定進行一次詳細的認知行為評估。


    “陳先生,接下來我會問您一些問題,幫助我更好地了解您的情況。這些問題可能會讓您感到不適,但請盡量如實迴答。”我解釋道。


    他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您是否經常有一些重複的想法或衝動,比如擔心自己會犯錯,或者擔心某些事情沒有做好?”我問。


    “是的,幾乎每天都有。”他迴答。


    “這些想法是否讓您感到焦慮或痛苦?”


    “非常痛苦,尤其是當我試圖忽略它們的時候。”


    “您是否會通過某些行為來緩解這種焦慮,比如反複檢查或重複某些動作?”


    “是的,我每天都要檢查很多遍,直到我覺得‘安全’為止。”


    “這些行為是否占用了您大量的時間,或者影響了您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是的,我每天至少要花兩三個小時在檢查上,有時候甚至更久。我已經開始加班來完成工作了。”


    通過這次對話,我初步確認陳誌強患有強迫症。他的強迫性思維主要集中在“犯錯”和“失控”上,而強迫行為則表現為反複檢查。接下來,我需要幫助他識別並挑戰這些不合理的思維模式。


    “陳先生,接下來我們將進行六次治療,目標是幫助您逐步減少強迫行為,並學會應對焦慮。您願意嚐試嗎?”我問道。


    他猶豫了一下,最終點了點頭:“我願意試試。”


    ---


    第二次治療:識別強迫性思維


    第二次治療開始時,我決定幫助陳誌強識別他的強迫性思維。


    “陳先生,上次我們談到您總是擔心自己會犯錯,這種想法讓您感到非常焦慮。您能具體描述一下,當您想到‘犯錯’時,腦海中會出現什麽樣的畫麵或場景嗎?”我問。


    他深吸了一口氣,迴答道:“我會想象自己提交了一份錯誤的財務報表,然後老板大發雷霆,指責我無能,最後我被解雇了。我甚至能聽到他對我說‘你毀了公司’。”


    “這種想象讓您感到非常恐懼,對嗎?”我問。


    “是的,我覺得如果我不檢查,這個場景就一定會發生。”他的聲音有些顫抖。


    “那麽,您是否曾經想過,這種想象可能並不完全符合現實?”我繼續追問。


    他愣了一下,似乎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


    “您能迴憶一下,過去一年中,您是否真的因為一個小錯誤而失去工作,或者毀掉公司?”我問。


    他搖了搖頭:“沒有,但我總是擔心會發生。”


    “那麽,您是否願意嚐試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來挑戰這種‘災難化’的想象?”我問道。


    他點了點頭,表示願意嚐試。


    “好的,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小練習。我會讓您寫下您最擔心的‘災難化’場景,然後我們一起分析它的合理性。”我遞給他一張紙和一支筆。


    他寫下了:“如果我提交了錯誤的財務報表,老板會解雇我,我會失去一切。”


    “現在,讓我們來評估這個場景的可能性。”我說,“首先,您在過去一年中是否真的提交過錯誤的財務報表?”


    “沒有。”他迴答。


    “那麽,您是否曾經因為一個小錯誤而被解雇?”


    “也沒有。”


    “那麽,您覺得這個場景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問。


    他沉默了一會兒,低聲說道:“可能並不大。”


    “很好,您已經開始挑戰這種不合理的思維了。”我鼓勵道。


    ---


    第三次治療:暴露與反應預防


    第三次治療,我決定引入暴露與反應預防(erp)技術,這是治療強迫症的核心方法。


    “陳先生,今天我們將嚐試一種新的方法,叫做暴露與反應預防。它的目的是讓您逐漸麵對那些讓您感到焦慮的情境,同時阻止您進行強迫行為。”我解釋道。


    他顯得有些緊張:“這會不會讓我更焦慮?”


    “可能會有些不適,但我們會一步一步來,確保您能夠承受。”我安慰道。


    “首先,我會讓您想象一個讓您感到焦慮的情境,比如提交一份未經檢查的財務報表。然後,我會要求您不要進行任何檢查行為,而是嚐試忍受這種焦慮。”我說。


    他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現在,請閉上眼睛,想象您剛剛提交了一份財務報表,但沒有檢查。您能描述一下您現在的感受嗎?”我問。


    他的唿吸變得急促,額頭開始冒汗:“我感到非常不安,好像有什麽可怕的事情要發生。”


    “很好,現在請嚐試忍受這種不安,不要進行任何檢查行為。您可以深唿吸,告訴自己‘這隻是我的想象,並不會真的發生’。”我引導道。


    他按照我的指示做了,雖然仍然顯得緊張,但逐漸平靜下來。


    “您做得很好。”我鼓勵道,“接下來,我們會在現實生活中進行類似的練習。您可以嚐試在工作中減少檢查的次數,逐步適應這種不安感。”


    他點了點頭,表示願意嚐試。


    ---


    第四次治療:逐步減少強迫行為


    第四次治療,我們開始逐步減少陳誌強的強迫行為。


    “陳先生,過去一周您嚐試減少檢查的次數了嗎?”我問。


    他點了點頭:“我試著每天隻檢查兩次,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反複檢查。”


    “您覺得效果如何?”我問。


    “剛開始非常困難,我感到非常焦慮,但後來逐漸適應了。”他迴答。


    “很好,這說明您已經在逐步控製自己的強迫行為了。”我鼓勵道。


    “接下來,我們可以嚐試進一步減少檢查的次數,比如每天隻檢查一次。”我建議道。


    他顯得有些猶豫:“這會不會太冒險了?”


    “我們可以一步一步來,確保您能夠承受。”我安慰道。


    他最終同意了,並表示願意嚐試。


    ---


    第五次治療:鞏固成果


    第五次治療,我們迴顧了陳誌強的進展。


    “陳先生,過去幾周您做得非常好,已經能夠逐步減少檢查的次數了。您覺得現在的生活有什麽變化嗎?”我問。


    他露出了難得的微笑:“我感覺輕鬆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樣被強迫行為束縛了。我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同事們也注意到了我的變化。”


    “這真是太好了。”我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


    “接下來,我們可以繼續鞏固這些成果,幫助您徹底擺脫強迫行為的困擾。”我說。


    他點了點頭,表示願意繼續努力。


    ---


    第六次治療:治愈與展望


    第六次治療,陳誌強已經基本擺脫了強迫行為的困擾。


    “林醫生,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麽感謝您。”他激動地說,“我現在每天隻檢查一次工作,而且不再感到焦慮了。我的生活和工作都恢複了正常。”


    “這是您自己努力的結果。”我微笑著迴應。


    “接下來,您可以繼續運用我們學到的技巧,保持這種平衡。如果未來遇到任何困難,隨時可以迴來找我。”我說。


    他點了點頭,眼中充滿了感激。


    ---


    陳誌強在治愈後,生活和工作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他不再被強迫行為束縛,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與同事的關係也變得更加融洽。他開始嚐試新的愛好,比如跑步和閱讀,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林醫生,我真的覺得自己重獲新生了。”他在最後一次治療時對我說。


    我微笑著迴應:“這是您自己努力的結果。希望您未來能夠繼續保持這種積極的心態。”


    他點了點頭,眼中充滿了希望。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理醫生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曉彤578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曉彤5788並收藏心理醫生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