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了甄太妃後,大夫人又前往廂房去問大姑娘的意見。
待到口中的問題問出口,大夫人突然心裏升起一個擔憂,“似乎每一次,大姑娘都要在兩個人選中選出一位合適夫家。前兩次的選擇都沒得到什麽好結果,那麽這一次……”
大夫人急忙刹車,控製著自己不要往壞處去想。
此時的大姑娘,在聽完大夫人的來意之後也忍不住陷入了沉思。
她不是像別人想的那樣實在艱難的抉擇著自己的未來。她所想的是,“喬家的那位雖然信守承諾,將書信送了出去。梁家也果然如同自己預料的那般忍不住上門提親了。”
小梁將軍對自己一見鍾情這事兒,付大姑娘早就心知肚明。隻是自己實在不喜歡這種武夫,再加上之前自己心高氣傲的,有的人可以選,是以並不曾考慮過他。
如今付家男子即將下獄,剩下的婦孺老弱人皆可欺。自己若想保住她們,就一定得尋一位有權有勢的。白家雖好,但終究幫不上大忙。因此大姑娘才使了個計謀,將自己與小梁將軍初次見麵時頭上所戴的珠釵塞進了信封裏。
果不其然,小梁將軍對她一見難忘,隻憑著這副珠釵就摸清了那天晚上的真實情況。
“雖然比預料中來的晚了些,但好在還能趕上。”
大姑娘在心中感歎了一句,收拾好心底裏的主意後又很快給了大夫人答複。
大姑娘麵色平靜並無羞赧,大大方方的迴應道:“白家公子年歲小了些,女兒一直拿他當弟弟看的。”
隻用這一句,大夫人就明白了大姑娘的想法。
在與付大人商議了一番後,付家長房很快就給了兩家不同的迴應。
白府裏,已經準備好犧牲的白小郎中得信後忍不住在喜憂參半。
喜的是,自己不用違心成婚,與付家姑娘結成一對怨侶。憂的是,自己終究出身太低,哪怕是這樁自己並不樂意的婚事也要被人挑來揀去。
不同於白小郎中的愁腸百結,收到迴信的小梁將軍忍不住慶幸。
若不是他在接到求助之時多了個心眼,也不會發現大姑娘就是那位“婢女”的秘密。
“我就說,一個閨閣女子,怎麽會私下央求到我的門路來替他遞信。裏麵果然有貓膩。若不是我從中攔了一道,付家二房恐怕已經在北麵找到舊故,替大姑娘定下親事了。”
大姑娘在信裏寫的是:“付家如今正臨旨幽閉,恐有大禍臨頭。如今二房還能自由,請務必央求北麵的曹家舊友,訂下姻親以保全家中的姑娘。”
為了不使陛下懷疑,信中還額外夾帶了幾件姑娘家的發飾。若是日後陛下問起,也可說是早年就定了親,隻是相隔太遠一直不曾定下日子而已。
就在小梁將軍慶幸的同時,他所不曾知道的是,付家從來就沒有住在北麵的親戚舊故,付二郎的地址也是假的,大姑娘的這封信本就是故意寫給他去看的。
付大姑娘料事如神,果不其然的,小梁將軍就已經上趕著入了圈套。
待到付四姑娘添妝以後,京城梁家就委托甄老太妃親自出麵,央求著陛下允了梁小將軍與付大姑娘的這樁婚事。
陛下本不想同意這種投機取巧之事,待礙於老太妃親自出麵不好駁迴,隻好允了這樁婚事。
盡管他被迫按下了這事,但心裏依舊不舒坦,於是又下了一道口諭道:“付家既這般有福,不若來個雙喜臨門更好。”
陛下的這個意思,就是要兩位姑娘一同發嫁了。
得到消息的梁夫人麵色十分難看。她知道這是陛下對付家不滿,所以連帶著也不給梁家一個體麵。但陛下畢竟是金口玉言,哪怕時間再過倉促,梁家也隻能歡歡喜喜地磕頭謝恩。
四姑娘的婚事有宮中代為操持,哪怕時間緊也勉強能來得及。
可到了大姑娘這邊,時間就怎麽算都不夠了。
大姑娘的嫁妝早在還未上京之前就已經陸陸續續地添置了,再加上大夫人在替四姑娘分割嫁妝時也替她留好了她關於的那部分。因此嫁妝方麵勉強算過得去。
之前如今陛下的指示來的這般急,三書六禮一應全無,親朋好友也來不及知會著添妝。若是就這般發嫁了出去,豈不叫人恥笑終生?
大夫人急得嘴裏燎泡都起了一大片。
就在這時,甄太妃又陪著梁夫人親自上門商量著快速操辦的流程。
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之後,很快就是親迎。
親迎的前兩日,便是為兩位姑娘添妝的日子。
甄老太妃信守承諾,頂著外頭的風言風語又攜裹著一大群京城裏的忠烈後人親自上了門。
甄太妃帶來的這群後人填不出什麽名貴的珍品,可如今的這種境況下,哪怕是送上一顆路邊的石頭此時也變得彌足珍貴。
除卻甄太妃帶來的這群人外,不怕被陛下猜忌,坦率的過來助陣的人也不少。
有出身尋常的,例如安陽府的白家,巡防營的千戶。也有身份高貴的,譬如京城的沈閣老府上以及霍斐然所處的忠勇侯府。
付家上下被這群雪中送炭的恩情感動的熱淚盈眶。在一番熱鬧與喜慶中,終於像期望中的那樣結束了這個儀式。
次日一早,便是姑娘們出嫁的正日子。
因著新婿們的地位差距,兩位新郎在門口好生謙讓了一番,直到前來監禮的天使提議之後,這兩位才終於按照長幼之序先後進了門。
進門之後一路難關,好不容易闖過了這群京城莽夫的阻攔,到了催妝這裏反倒是容易的多。
付家的兩個女婿一個武將一個草包,肚子裏的墨水還淡的跟水一樣。
付家人滿腹才華無處施展,一個個水放的簡直要沒眼看。
喧囂過後,一群首挑大梁的半大少年們踩著吉時將新人送出了門。
待到口中的問題問出口,大夫人突然心裏升起一個擔憂,“似乎每一次,大姑娘都要在兩個人選中選出一位合適夫家。前兩次的選擇都沒得到什麽好結果,那麽這一次……”
大夫人急忙刹車,控製著自己不要往壞處去想。
此時的大姑娘,在聽完大夫人的來意之後也忍不住陷入了沉思。
她不是像別人想的那樣實在艱難的抉擇著自己的未來。她所想的是,“喬家的那位雖然信守承諾,將書信送了出去。梁家也果然如同自己預料的那般忍不住上門提親了。”
小梁將軍對自己一見鍾情這事兒,付大姑娘早就心知肚明。隻是自己實在不喜歡這種武夫,再加上之前自己心高氣傲的,有的人可以選,是以並不曾考慮過他。
如今付家男子即將下獄,剩下的婦孺老弱人皆可欺。自己若想保住她們,就一定得尋一位有權有勢的。白家雖好,但終究幫不上大忙。因此大姑娘才使了個計謀,將自己與小梁將軍初次見麵時頭上所戴的珠釵塞進了信封裏。
果不其然,小梁將軍對她一見難忘,隻憑著這副珠釵就摸清了那天晚上的真實情況。
“雖然比預料中來的晚了些,但好在還能趕上。”
大姑娘在心中感歎了一句,收拾好心底裏的主意後又很快給了大夫人答複。
大姑娘麵色平靜並無羞赧,大大方方的迴應道:“白家公子年歲小了些,女兒一直拿他當弟弟看的。”
隻用這一句,大夫人就明白了大姑娘的想法。
在與付大人商議了一番後,付家長房很快就給了兩家不同的迴應。
白府裏,已經準備好犧牲的白小郎中得信後忍不住在喜憂參半。
喜的是,自己不用違心成婚,與付家姑娘結成一對怨侶。憂的是,自己終究出身太低,哪怕是這樁自己並不樂意的婚事也要被人挑來揀去。
不同於白小郎中的愁腸百結,收到迴信的小梁將軍忍不住慶幸。
若不是他在接到求助之時多了個心眼,也不會發現大姑娘就是那位“婢女”的秘密。
“我就說,一個閨閣女子,怎麽會私下央求到我的門路來替他遞信。裏麵果然有貓膩。若不是我從中攔了一道,付家二房恐怕已經在北麵找到舊故,替大姑娘定下親事了。”
大姑娘在信裏寫的是:“付家如今正臨旨幽閉,恐有大禍臨頭。如今二房還能自由,請務必央求北麵的曹家舊友,訂下姻親以保全家中的姑娘。”
為了不使陛下懷疑,信中還額外夾帶了幾件姑娘家的發飾。若是日後陛下問起,也可說是早年就定了親,隻是相隔太遠一直不曾定下日子而已。
就在小梁將軍慶幸的同時,他所不曾知道的是,付家從來就沒有住在北麵的親戚舊故,付二郎的地址也是假的,大姑娘的這封信本就是故意寫給他去看的。
付大姑娘料事如神,果不其然的,小梁將軍就已經上趕著入了圈套。
待到付四姑娘添妝以後,京城梁家就委托甄老太妃親自出麵,央求著陛下允了梁小將軍與付大姑娘的這樁婚事。
陛下本不想同意這種投機取巧之事,待礙於老太妃親自出麵不好駁迴,隻好允了這樁婚事。
盡管他被迫按下了這事,但心裏依舊不舒坦,於是又下了一道口諭道:“付家既這般有福,不若來個雙喜臨門更好。”
陛下的這個意思,就是要兩位姑娘一同發嫁了。
得到消息的梁夫人麵色十分難看。她知道這是陛下對付家不滿,所以連帶著也不給梁家一個體麵。但陛下畢竟是金口玉言,哪怕時間再過倉促,梁家也隻能歡歡喜喜地磕頭謝恩。
四姑娘的婚事有宮中代為操持,哪怕時間緊也勉強能來得及。
可到了大姑娘這邊,時間就怎麽算都不夠了。
大姑娘的嫁妝早在還未上京之前就已經陸陸續續地添置了,再加上大夫人在替四姑娘分割嫁妝時也替她留好了她關於的那部分。因此嫁妝方麵勉強算過得去。
之前如今陛下的指示來的這般急,三書六禮一應全無,親朋好友也來不及知會著添妝。若是就這般發嫁了出去,豈不叫人恥笑終生?
大夫人急得嘴裏燎泡都起了一大片。
就在這時,甄太妃又陪著梁夫人親自上門商量著快速操辦的流程。
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之後,很快就是親迎。
親迎的前兩日,便是為兩位姑娘添妝的日子。
甄老太妃信守承諾,頂著外頭的風言風語又攜裹著一大群京城裏的忠烈後人親自上了門。
甄太妃帶來的這群後人填不出什麽名貴的珍品,可如今的這種境況下,哪怕是送上一顆路邊的石頭此時也變得彌足珍貴。
除卻甄太妃帶來的這群人外,不怕被陛下猜忌,坦率的過來助陣的人也不少。
有出身尋常的,例如安陽府的白家,巡防營的千戶。也有身份高貴的,譬如京城的沈閣老府上以及霍斐然所處的忠勇侯府。
付家上下被這群雪中送炭的恩情感動的熱淚盈眶。在一番熱鬧與喜慶中,終於像期望中的那樣結束了這個儀式。
次日一早,便是姑娘們出嫁的正日子。
因著新婿們的地位差距,兩位新郎在門口好生謙讓了一番,直到前來監禮的天使提議之後,這兩位才終於按照長幼之序先後進了門。
進門之後一路難關,好不容易闖過了這群京城莽夫的阻攔,到了催妝這裏反倒是容易的多。
付家的兩個女婿一個武將一個草包,肚子裏的墨水還淡的跟水一樣。
付家人滿腹才華無處施展,一個個水放的簡直要沒眼看。
喧囂過後,一群首挑大梁的半大少年們踩著吉時將新人送出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