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雙燕退下後,大姑娘便說太熱想要歇晌。葡萄和石榴麻利地伺候著她睡下,待大姑娘睡熟以後,這二人又退到簾子外開始說著悄悄話。
床簾內,原本應該‘睡熟’了的大姑娘突然悄悄的睜開了眼。她維持著側躺的動作靜靜的聽了一番四周的動靜,在確信不會有人貿然進來之後才又小心翼翼的打開了枕頭下的荷包。
這個荷包正是雙燕拿走又還迴來的那個。
大姑娘叫雙燕去送荷包,表麵上是去打賞廚房裏的媽媽,背地裏,卻是通過廚房采買的途徑來和喬家公子互通書信。
雖然喬家見風使舵,在付家剛有出事的苗頭時就已經擺出了要撇清關係的姿態,可讓人意料之中的是,這位喬家公子卻是個重情重義的。
他不善言辭,隻得用一封封逾距的書信剖白著自己的那顆真心。
大姑娘感懷於他的赤誠,卻也悲觀的預料到了一個人終究難以違抗家族的後果。
付迎麒眼含熱淚地拒絕了他想要先斬後奏的決定,滿懷深情的寫了一封感懷命運弄人,恨不能與君同的迴信以後,又私下裏拜托他往北麵送一封消息。
被寄予厚望的這封信沒能順利的去到他該去的那一處,在北上的半途中又突然被人截了個正著。
京城裏,原本還老老實實蹲在天牢裏的七皇子突然出口翻供,言說太子造反一事乃自己有意構陷,如今自己身陷囹圄無法逃脫,因此才幡然悔悟,希望陛下能念著往日的恩情能對自己網開一麵。
七皇子認罪的行徑一出,朝堂內原本還爭論不休的各派立刻偃旗息鼓。兩方人馬都對於七皇子這識相的舉動感到欣慰。支持太子一脈的讚賞於七皇子舍身入局,以自己的性命為賭注來挽救這個無從辯解的死局。而反對太子的那一脈,則是認為以陛下對太子的感情,光憑如今的這個局麵很難將太子扳倒。七皇子既是太子最忠實的追隨者,也是太子最有力的左膀右臂。如今拉了七皇子下水,就如同斷了太子一臂,無論從哪方麵來看,這場買賣都穩賺不虧。
就在所有勢力都達成一致的這個節骨眼上,高坐朝堂的這位陛下卻又突然改了主意。
他將前來進言批判的大臣們全都劈頭蓋臉的斥責了一通,又心思活絡的,以為陛下這是還顧念著父子間的親情,於是有人趁機求情,試圖來拍一拍天子的馬屁。誰知不拍還好,一拍,原本還是麵無表情的天子突然暴怒出聲。他不顧身旁內侍的勸阻,一個勁兒地連摔了七八本奏折,待到火氣略散一些後,又指著挑頭的那幾個罵道:“通敵叛國,亂臣賊子,你們也敢替他求情?難不成你們也是這麽想的,認為朕德行有虧,不配高坐這個天子之位?”
地下的臣子們齊刷刷的磕頭跪下,所有人都五體投地,低伏在地上齊聲告罪。
怒火未消的天子甩袖而去,身後的內侍急忙跟上,一邊追趕,一邊例行地宣告著“退朝!”
大小內侍如潮水般追隨者天子的腳步離去,待到大部隊走到巷道交錯之地時,一名身形瘦小的小內監趁著其他人不注意的時刻悄悄藏起,待所有人通行以後,又沿著小道偷偷的折往後宮的方向。
後宮裏,還在禁足的榮安公主在聽完小內監傳來的消息後立馬暈了過去。
身旁隨侍的宮女們使出渾身氣力終於將她喚醒,待她蘇醒後,又急切的央求著要見太後一麵。
待太後到來的同時,榮安公主就立刻赤足狂奔,不顧儀態地膝行至太後跟前,抱著她的腿哭嚎著:“太後娘娘,我叫人送去的,隻是太子殿下在思念亡母之時所作的祭文。太子至純至孝,絕不可能背地裏咒罵陛下寵妾滅妻,有違人倫呐!”
太後雖不喜元後,但對於太子這個正統的接班人還是很重視的。
她知道太子秉性正直,也知道榮安公主所言非虛。隻是如今陛下正是聽不得勸解的時候,此時求情無異於是火上澆油。
太後安撫完榮安公主後認真思量了一番,決定圍魏救趙,來一出曲線救國。
來到天子麵前的太後絲毫不提為太子求情的事。她裝作不知道朝堂上的消息,隻是陪著天子喝了會兒茶水。等到天子麵色有所和緩時,又狀似無意地提了一句,“小七這孩子,哀家很是不喜。他這孩子眉眼輕浮,一看就是個會闖禍的模樣。”
太後口中的小七,自然就是天子膝下的七皇子。
提及’眉眼’,天子也不經意間想起了當年那位姿容絕代卻又紅顏薄命的那位珍妃娘娘,也就是七皇子的生母。
七皇子的母妃當年也是位寵冠後宮的絕代美人,曾是陛下心中除了皇後之外最為寵愛的女子。
薄命紅顏又是心頭舊愛,天子心中一陣唏噓過後,還是忍不住愛屋及烏,下令道:“七皇子膽小怯懦,又在天牢裏受到驚嚇,驚懼之中難免胡言亂語。太子謀逆一案他並未參與,是否有罪也要等太子歸案以後再行定罪。即刻將他從天牢提出,押送至皇家別院內就醫。若無傳召,不可踏出別院半步。”
太後的一句閑談使得七皇子逢兇化吉。他雖未能自由,但隻要離開了天牢,就再也不是兩眼一抹黑。隻要陛下一天不定他的罪,他就能有機會搜集證據,替太子洗脫冤屈。
七皇子這頭贏得了好運,然而此時沒能及時得到消息的付家那邊可就要倒大黴了。
床簾內,原本應該‘睡熟’了的大姑娘突然悄悄的睜開了眼。她維持著側躺的動作靜靜的聽了一番四周的動靜,在確信不會有人貿然進來之後才又小心翼翼的打開了枕頭下的荷包。
這個荷包正是雙燕拿走又還迴來的那個。
大姑娘叫雙燕去送荷包,表麵上是去打賞廚房裏的媽媽,背地裏,卻是通過廚房采買的途徑來和喬家公子互通書信。
雖然喬家見風使舵,在付家剛有出事的苗頭時就已經擺出了要撇清關係的姿態,可讓人意料之中的是,這位喬家公子卻是個重情重義的。
他不善言辭,隻得用一封封逾距的書信剖白著自己的那顆真心。
大姑娘感懷於他的赤誠,卻也悲觀的預料到了一個人終究難以違抗家族的後果。
付迎麒眼含熱淚地拒絕了他想要先斬後奏的決定,滿懷深情的寫了一封感懷命運弄人,恨不能與君同的迴信以後,又私下裏拜托他往北麵送一封消息。
被寄予厚望的這封信沒能順利的去到他該去的那一處,在北上的半途中又突然被人截了個正著。
京城裏,原本還老老實實蹲在天牢裏的七皇子突然出口翻供,言說太子造反一事乃自己有意構陷,如今自己身陷囹圄無法逃脫,因此才幡然悔悟,希望陛下能念著往日的恩情能對自己網開一麵。
七皇子認罪的行徑一出,朝堂內原本還爭論不休的各派立刻偃旗息鼓。兩方人馬都對於七皇子這識相的舉動感到欣慰。支持太子一脈的讚賞於七皇子舍身入局,以自己的性命為賭注來挽救這個無從辯解的死局。而反對太子的那一脈,則是認為以陛下對太子的感情,光憑如今的這個局麵很難將太子扳倒。七皇子既是太子最忠實的追隨者,也是太子最有力的左膀右臂。如今拉了七皇子下水,就如同斷了太子一臂,無論從哪方麵來看,這場買賣都穩賺不虧。
就在所有勢力都達成一致的這個節骨眼上,高坐朝堂的這位陛下卻又突然改了主意。
他將前來進言批判的大臣們全都劈頭蓋臉的斥責了一通,又心思活絡的,以為陛下這是還顧念著父子間的親情,於是有人趁機求情,試圖來拍一拍天子的馬屁。誰知不拍還好,一拍,原本還是麵無表情的天子突然暴怒出聲。他不顧身旁內侍的勸阻,一個勁兒地連摔了七八本奏折,待到火氣略散一些後,又指著挑頭的那幾個罵道:“通敵叛國,亂臣賊子,你們也敢替他求情?難不成你們也是這麽想的,認為朕德行有虧,不配高坐這個天子之位?”
地下的臣子們齊刷刷的磕頭跪下,所有人都五體投地,低伏在地上齊聲告罪。
怒火未消的天子甩袖而去,身後的內侍急忙跟上,一邊追趕,一邊例行地宣告著“退朝!”
大小內侍如潮水般追隨者天子的腳步離去,待到大部隊走到巷道交錯之地時,一名身形瘦小的小內監趁著其他人不注意的時刻悄悄藏起,待所有人通行以後,又沿著小道偷偷的折往後宮的方向。
後宮裏,還在禁足的榮安公主在聽完小內監傳來的消息後立馬暈了過去。
身旁隨侍的宮女們使出渾身氣力終於將她喚醒,待她蘇醒後,又急切的央求著要見太後一麵。
待太後到來的同時,榮安公主就立刻赤足狂奔,不顧儀態地膝行至太後跟前,抱著她的腿哭嚎著:“太後娘娘,我叫人送去的,隻是太子殿下在思念亡母之時所作的祭文。太子至純至孝,絕不可能背地裏咒罵陛下寵妾滅妻,有違人倫呐!”
太後雖不喜元後,但對於太子這個正統的接班人還是很重視的。
她知道太子秉性正直,也知道榮安公主所言非虛。隻是如今陛下正是聽不得勸解的時候,此時求情無異於是火上澆油。
太後安撫完榮安公主後認真思量了一番,決定圍魏救趙,來一出曲線救國。
來到天子麵前的太後絲毫不提為太子求情的事。她裝作不知道朝堂上的消息,隻是陪著天子喝了會兒茶水。等到天子麵色有所和緩時,又狀似無意地提了一句,“小七這孩子,哀家很是不喜。他這孩子眉眼輕浮,一看就是個會闖禍的模樣。”
太後口中的小七,自然就是天子膝下的七皇子。
提及’眉眼’,天子也不經意間想起了當年那位姿容絕代卻又紅顏薄命的那位珍妃娘娘,也就是七皇子的生母。
七皇子的母妃當年也是位寵冠後宮的絕代美人,曾是陛下心中除了皇後之外最為寵愛的女子。
薄命紅顏又是心頭舊愛,天子心中一陣唏噓過後,還是忍不住愛屋及烏,下令道:“七皇子膽小怯懦,又在天牢裏受到驚嚇,驚懼之中難免胡言亂語。太子謀逆一案他並未參與,是否有罪也要等太子歸案以後再行定罪。即刻將他從天牢提出,押送至皇家別院內就醫。若無傳召,不可踏出別院半步。”
太後的一句閑談使得七皇子逢兇化吉。他雖未能自由,但隻要離開了天牢,就再也不是兩眼一抹黑。隻要陛下一天不定他的罪,他就能有機會搜集證據,替太子洗脫冤屈。
七皇子這頭贏得了好運,然而此時沒能及時得到消息的付家那邊可就要倒大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