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
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 作者:落花時節不見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卻說李翊與曹操聯手打進鄴城,李翊趁著曹操審訊犯人之際,率先入鄴。
在袁府裏,見著了袁氏親族。
劉夫人平日跋扈慣了,如今麵對李翊的兵鋒,再無往日威風。
走至李翊跟前,向他福禮道:
“非君侯不能保全妾家,吾家願為劉將軍效力。”
又將一旁的甄宓拉至身前,指她道:
“願就甄氏為君侯執箕帚,以求君侯庇護。”
李翊遂頷首道:
“伯母勿憂,吾願保汝家,汝勿憂慮。”
劉夫人聞得此言,大喜過望,連連頓首謝過。
李翊又指二人身後那一男一女,問道:
“……此何人也?”
那男子連忙拱手,向李翊行禮道:
“中山無極人甄堯,見過李郯侯。”
那女子亦福身行禮,聲音溫婉:
“中山無極人甄薑,見過李郯侯。”
李翊聽這二人俱姓甄,又出身中山國,乃問:
“汝二人是這甄氏的兄姊乎?”
“……是。”
甄堯、甄薑異口同聲道。
隻因甄家家主甄逸早亡,家裏卻靠母親張氏操持。
而長子甄豫早逝,次子甄儼雖有功名,一度被辟為大將軍椽,擔任曲梁令.
但在小甄宓十四歲那年,也去世了。
甄宓非常悲傷,對待寡嫂態度敬愛謙和。
時時處處幫助她打理家事,還盡心照顧甄儼留下來的孩子,極其疼愛。
而甄家之中所剩的男丁,就隻剩下三子甄堯了。
另外五名子嗣全是女子,甄宓排老五。
甄堯既是三子也是長子,甄薑則是大姐。
由於平日母親忙著操持家事,所以便由兩位長輩來送妹妹到鄴城來,準備完婚。
李翊見此,乃問甄堯道:
“汝有功名在身否?”
甄堯作揖答,“去歲舉了孝廉。”
嗯……
李翊一頷首,撫須沉吟道:
“吾如今身邊正缺一個功曹,汝若願來。”
“明日來我帳中報道。”
甄堯先是一怔,旋即連忙作揖稱謝:
“多謝郯侯!!”
在這個時代做官是很難的,像甄宓老爹也就是一個上蔡令。
二哥甄儼也沒能做到更高的官去。
而如今僅憑李翊一席話語,甄堯立馬搖身一變,成了郯侯府上的功曹。
也難怪世人常常作歎,欲求功成,非憑努力,但遇貴人耳。
李翊又對身後齊來的眾武將說道:
“袁府的金銀財物,汝等俱不得豪取搶奪。”
“但有擅自取用府裏一針一線者,立斬不赦!!”
於是眾軍士齊聲稱喏,俱皆震服。
劉夫人等眾再次稱謝。
李翊再補充道:
“眼下城池方破,正值多事之秋。”
“唯請伯母勿要擅自出入,若出府邸,非我所能保也。”
劉夫人喏喏稱是。
李翊既安頓好袁氏一門,走出府邸,謂同來的黃忠說道:
“……漢升,勞你帶人將這袁府圍住。”
“勿使他人進入。”
“若有不能決者,當第一時間報我。”
黃忠拱手道,“遵命!”
李翊這才寬心,領著眾人往正堂去。
甫一走在街上,正撞著許攸縱馬近前。
許攸正是春風得意之時。
遙想兩年之前,他在鄴城還得低眉順目,如今已翻身做主人了。
許攸見著李翊出來,以鞭指城門而唿李翊道:
“……小郎,汝不得我,可入此門乎?”
……哈哈哈。
李翊嗬嗬一笑,並不迴話,直往正堂而去。
然李翊身後諸將,無不懷忿不平。
張飛在一旁提醒李翊道:
“許攸貪財,先生放任其清查府庫。”
“隻恐其借職務之便,以權謀私。”
“惟望先生察之!”
言訖,諸將紛紛勸李翊派個人去監督許攸。
原來,跟在李翊身邊的將領,大多被“許攸”勒索過。
過去一年裏,許攸找了徐州每一位官員要錢。
有些職位高的,見許攸是劉備、李翊的新寵兒,故不想惹事。
往往錢了事。
而一些性子橫的,則堅決不肯給許攸錢。
至於那些職位低的官員,則是拗不過許攸。
不然,許攸便會一直來找你事兒。
惹得他們煩了,所以幹脆直接錢了事。
而據諸將所言,許攸甚至連倉曹掾都勒索過。
倉曹掾是個什麽官兒?
那就是個管理倉庫和糧食儲備的。
職位低,權力大。
不得不說,許攸在這方麵的確很有心得。
知道在哪些人身上榨得出油水來,在哪些人身上屬於浪費時間。
見眾人突然開啟批鬥會來,埋怨許攸。
李翊乃安撫眾人道:
“許子遠雖然貪婪,但畢竟是破河北之功臣。”
“此次入鄴,亦多賴其獻決漳河之計。”
“否則,我等安得入此城耶?”
眾人皆暗想,雖然許攸有計,但最終的執行不還是他們上戰場拚命嗎?
他們不避箭矢刀槍,奮勇殺敵。
而許攸躲在後方,不上戰場,他倒以頭號功臣自居。
叫眾人如何心服?
張飛大聲道:
“縱然先生念他好,也該叫人盯著。”
“須知這鄴城是咱弟兄拚死打下來的,非他許攸一人之功。”
“按照先生自己定下的《軍律》,凡攻破一城。”
“公家拿三成,剩下七成俱由將士們平分。”
“這府庫裏的銀錢錦絹,弟兄們都有份兒。”
“先生若不管著,可教那許攸一人貪了去。”
哦?
李翊眉梢一揚,反倒笑了。
拍了拍張飛的肩膀,一臉欣慰地說道:
“益德將軍書讀的不多,倒將我這《軍律》背的挺熟。”
《新編軍律》就是此前李翊跟牽招一起定下的。
這軍律在原來的軍功爵製基礎上,又改良了許多。
因為法律就是要根據時事形勢變化的。
算下來,這《軍律》至今已經修編了五次了。
“……嗬,軍師忒也小瞧俺。”
“先生與兄長每每見俺,便叫我讀書。”
“這一來二去,時間長了,也該讀些書了。”
張飛聳了聳鼻子,有些驕傲地對李翊說道。
“……哈哈,好。”
李翊溫聲一笑,“既如此,便由益德代我去監督罷。”
張飛正欲謝過,李翊忽地又道:
“此去府庫,益德記著帶兵,將藏書的圖庫務必封鎖好。”
“不許任何人進入。”
張飛笑道:
“……先生不愧是讀書人,溫文爾雅。”
“什麽時候都惦記著讀書。”
李翊搖了搖頭,笑著解釋:
“……益德此言差矣,此乃袁氏府庫。”
“書庫之所藏,必是河北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
“如今我軍將治河北,若得此圖書。”
“必然事半功倍,大有裨益。”
微微一頓,又接著道:
“汝隻管將書庫封存好,勿使他人進入。”
“待我此間事了,我當親自來分門別類,登記造冊。”
“隨後一並帶迴大營裏去。”
李翊本身是學管理的,非常清楚數據庫有多重要。
其實,你打下一塊多大的地盤這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能否高效的汲取地盤上的資源,從而為你所用。
哪怕你的地盤小一點,這也不要緊。
隻要你有兵、有糧、有餉。
地盤再小,也能將它烙成一塊兒大餅,慢慢將它變大。
而則一切的關鍵,就是利用好這些府庫裏的圖書。
有了數據對照,行政效率至少翻個四五倍不止。
張飛領命而去,李翊直入正堂而去。
話分兩頭,
曹丕領了曹操的命令,便帶著隨身軍前往袁氏府邸。
還未進門,便遙望見府門外圍滿了士兵。
曹丕暗忖,“已為徐州人搶先矣!”
事已至此,也隻能是硬著頭皮上了。
方至門前,便被黃忠攔住。
“且慢!”
黃忠按住刀柄,沉聲道:
“郯侯有令,任何人不得出入袁氏府邸。”
曹丕探頭往府內看一眼,忙道:
“吾奉曹司空之命,前來保護袁氏一門。”
“快讓吾進去。”
黃忠厲聲叱道:
“吾奉李郯侯之命,把守此地。”
“縱是曹操親來,亦不得入。”
“況汝一黃口小兒乎?”
“匹夫,無禮!!”
曹丕大怒,拔劍在手。
身後同來的曹兵亦紛紛拔劍相向。
見曹兵拔劍,府邸外的徐州兵,全都圍了過來。
裏三層,外三層,將曹丕等眾圍得水泄不通。
“……嘶。”
曹丕見著諸徐州兵,個個健兒英豪,心中亦十分忌憚。
黃忠卻仍未拔刀,隻是淡淡笑道:
“……如何,曹二公子到底還打不打?”
曹丕雖是曹家老二,但自曹昂死後,他已經成了長子了。
平日也素以長子自居,最厭惡別人以老二稱唿他。
可見著周圍士兵兇神惡煞,自己帶的兵少,身邊又無猛將。
哪裏是這群刀尖子裏滾出來的廝殺漢的對手?
“……哼。”
曹丕收劍入鞘,轉身便走。
眾徐州兵也不為難他,無聲地裂開一道縫,讓出一條道路來。
直到走遠了,曹丕這才迴頭,衝黃忠喊道:
“……老卒,今日之事,曹某記下了!”
黃忠撫須大笑:
“料汝黃口小兒,有何能耐,敢發此大言?”
“莫說汝這孺子,便是汝父親來。”
“黃漢升亦在此等候!”
啐!
曹丕一咬牙,氣衝衝地趕去正堂,找父親告狀去了。
……
正堂。
曹操所部官員已經到齊了,剩下的大多是袁氏官員。
他們也算是打工人,隨著鄴城的陷落,他們基本上也等於失業了。
至於是仍舊忠於舊公司,還是另謀出路。
可那已是後話了。
李翊帶著人,甫一步入正堂,便聽到一陣嚎哭之聲。
李翊正覺詫怪,曹仁竟迎麵走來,臉上也帶著幾分悲傷。
李翊便問曹仁是誰在哭。
曹仁答說是曹操在哭。
曹操在哭?
李翊更覺詫異,又問:
“曹司空因何而泣?”
曹仁歎了口氣,搖頭道:
“我等也不知,隻是適才一進門。”
“主公便伏在案上痛哭,傷心欲絕。”
“我等怎麽勸也勸不住。”
李翊乃往前走,果然見曹操伏在案上,哭得跟個淚人似的,便問:
“今破鄴城,乃是喜事。”
“曹司空不與諸將慶賀,怎反於此哀聲痛哭?”
曹操聞得李翊聲音,哭聲更哀。
站起身來,顧謂眾官說道:
“昔日吾與本初起兵之時,本初問吾說,‘若事不輯,方麵何所可據?’”
“吾反問說,‘足下意欲若何?’”
“本初答說,‘吾南據黃河,北阻燕代,兼大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
“吾說,‘吾任以天下才智之士,以正道禦之,無所不可,無所不克。’
“此言恍如昨日所言,而今本初已喪。”
“吾不能不為之流涕也!!”
曹操這番話,就是在迴憶從前與袁紹一起相處的點點滴滴。
等於是在打感情牌。
雖然他看似是在和大夥兒說,實則是在跟現場的袁氏故吏們說。
果不其然,眾袁氏故吏,見曹操哭得悲傷。
亦不免掩麵哭泣起來,同時又感慨曹操確實念舊情。
李翊與曹操對視一眼,曹操馬上將眼神迴避。
李翊當即心領神會,暗道好個曹瞞,這次倒教你贏我一迴了。
曹操也是個人精,知李翊已經看出來自己的收買人心之舉了。
唯恐他有後手,忙喚一旁的曹仁道:
“……子孝。”
曹仁應聲走來,問主公有何吩咐。
“……本初與吾乃是舊友,故吾已遣子桓帶兵前去保護袁氏一門親屬。”
“不許任何人驚擾。”
這話自然也是所給現場官員聽的。
曹操就是要告訴他們,就連袁氏親屬我都要將之善待,何況是你們?
尤其曹操派去的人還是自己的親兒子,更顯得自己對此十分重視。
正說時,曹丕已經快步走入正堂了。
曹操陡然色變,萬沒想到這打臉來的這麽快。
上一秒才說自己已經派人去保護袁氏親屬,結果一下秒“保鏢”就迴來了。
“……子桓,吾命汝去保護袁氏親屬。”
“汝怎的迴來了?”
曹操麵色鐵青,強忍怒意。
若不是現場人多,他已經大嘴巴子唿過去了。
曹丕眼有淚光,臉上滿是委屈,尚未察覺到父親的不悅。
隻是像個孩子般找老父親訴苦:
“……父親,孩兒帶兵去保護袁氏家屬時。”
“……不想,不想。”
曹丕說著說著,目光不時地看向一旁的李翊。
“……不想被李郯侯的人攔在府外,不許孩兒進入。”
曹丕本以為曹操會問,是哪個攔著他。
然後曹丕便好趁機告狀。
不想曹操眉宇間一川不平,臉上更是罩了一層寒霜,冷聲問道:
“攔汝之人,可是要加害袁氏親屬?”
“……這。”
曹丕一愣,搖了搖頭。
“這倒沒有,他們、他們似乎也是來保護袁府的。”
“那不就結了!!”
曹操厲聲喝斥,“吾隻教汝去保護袁氏親屬,汝非要進門作甚?”
“汝與他一道保護袁府,難道他們還要驅趕你不成?”
啊這……
曹丕誠惶誠恐,汗流浹背,完全沒有想到這一層。
適才他隻記得受了黃忠的氣,全然沒有細想其中關節。
經曹操一提醒,才想起來黃忠當時說的是不許別人進入袁府。
那他就在府外守著,不就完成父親交代的任務了嗎?
可惡,為何當時沒有想到這一點呢?
這下可好,既沒能討得父親歡心,還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兒丟了臉。
曹丕望一眼曹營諸人,都低著頭,不敢說話。
又看一眼徐州諸人,都在那裏冷笑。
最後便是袁氏故吏,都摸不著頭腦,一臉茫然,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曹丕出汗如漿,連忙起身作揖:
“……父親恕罪,孩兒一時腦熱,未能想到此理。”
“孩兒這就迴去,這就迴去。”
曹操闔上雙眸,不耐煩衝他揮了揮手。
曹丕如蒙大赦,逃也似的跑出去了。
曹操無奈地歎口氣,暗歎這孩子到底還是缺乏鍛煉。
他明顯沒能理解到自己為何要派兵保護袁氏家屬。
並且應變能力也有些差,就因為碰著李翊的人了。
人家三言兩語激你一下,你便沉不住氣了。
隻能說,年輕人到底還是年輕人。
若是放到現代,曹丕才剛讀高一。
你指望一個高一的孩子,去跟一個當了五十多年兵的老幹部鬥。
這不鬧笑話嗎?
曹操無奈,愈發羨慕劉備了。
劉備有李翊,可以大膽放權,把北方的軍務盡數交給李翊。
他自己則坐鎮徐州,統籌全局。
而曹操呢?
因為他的武將結構,是由曹氏、夏侯氏等宗族將領組成。
所以這種大的戰事,隻能是他親力親為。
因為曹氏、夏侯氏將領隻聽他的。
你要換個別的人來,肯定指揮不動。
“……子孝。”
曹操唿喚曹仁,接著對他說道:
“本初與吾乃是舊友,今其已喪,吾實不忍害其家屬。”
“可以金帛糧米贈其妻兒,好盡吾心意。”
“喏。”曹仁領命而去。
曹操擦拭完淚水,在才命人設宴款待現場官員。
李翊與曹操同坐主位。
曹操問袁氏官員,“今吾已破鄴城,不欲加罪此地。”
“公等若肯降吾,吾仍舊以原來官職任用。”
言訖,眾官員紛紛稱謝。
曹操又讓人取來戶籍,他要查驗。
左右人皆答取不來。
曹操麵露不豫,“如何取不來?”
左右人答曰,“書庫已被李郯侯用兵鎖住,誰也不讓進。”
“我等未得主公命令,亦不敢冒然與徐州人廝殺。”
曹操一愣,詫異地看向李翊。
卻見他正悠閑地與諸將領飲酒,似並未察覺到曹操這邊的反應。
曹操無奈,隻得避席走到李翊身前,問道:
“今同破鄴城,吾已與君侯相談好了。”
“冀州以西歸吾,冀州以東歸劉玄德。”
“魏郡乃我有也,鄴城府庫按理說本該我有。”
“隻是念在君侯與吾同破城池的份上,故許汝一半銀錢。”
“今鄴地我為主,君為客。”
“君侯卻反客為主,帶兵封我府庫圖書,何也?”
曹操的質問,振聾發聵。
因為他此話說的在理。
曹操作為一個奸雄,至少在這件事上已經算是仗義慷慨的了。
所以他才敢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地問李翊這是什麽意思。
李翊便解釋道:
“曹公勿憂,今公為主,我為客。”
“強客不壓主,李某豈敢在曹公地界之上強取豪奪?”
“隻是鄴城方破,人心不寧,城內宵小之徒甚多。”
“而府庫圖書乃國之重器,翊也是擔心出差錯。”
“所以才遣人將其圍起來,也免不測。”
曹操當即道:
“今諸事既定,可將府庫之圍撤去,我讓人去查戶籍。”
李翊卻揮了揮手,拒絕道:
“曹公此言差矣。”
“鄴城乃袁氏治所,河北之地戶籍、地貌、發令等圖書,既記錄有案。”
“今若任憑曹公攫取,豈非我東冀州地貌戶口,亦被曹公所查嗎?”
這……
曹操登時有些急眼,暗道李翊這小子怎麽精得跟個猴似的。
考慮什麽都是麵麵俱到。
跟防賊似的,防著他。
“……哼,那吾隻取我部郡縣圖書,這總可以了罷?”
曹操麵露不悅之色。
“……誒,不可。”
李翊再次出聲拒絕。
什麽!?
曹操這迴終於急眼了。
此前皆是因為徐州勢大,他潁川勢弱。
兼之李翊強勢難對付,他才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讓忍耐。
可見到李翊如此跋扈,咄咄逼人。
曹操也終於忍不了了。
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他堂堂三公。
“李典、樂進!”
“汝二人各帶五百軍士,去府庫去取圖書。”
“凡有阻攔者,一律殺之!!”
終於,曹操積壓已久的情緒在此刻爆發。
他適才所下的命令,顯然是不惜現在就與劉備撕破臉。
如若曹劉兩家此時相鬥,顯然不符合河南的利益。
但曹操已經忍無可忍,受夠了李翊的悶氣了。
情願破罐子破摔。
“……哈哈哈。”
李翊撫須大笑,笑得合不攏嘴。
曹操一怔,忙問,“君何以發笑?”
“我笑曹公忒也小覷李某為人。”
“李某封存府庫,隻是為了防止旁人驚擾。”
“至於圖書,李某隻會清點出東冀州戶籍人口。”
“待書文取出,吾即刻就走,更不多留。”
“鄴城內的府庫銀錢,李某更是分文不取。”
當真?
曹操眉梢一揚,暗道李翊何時變得如此仗義。
倘若府庫裏的銀錢,他當真一分不取的話,那適才生一頓悶氣倒也值。
“如若曹公不信,現在便可與我同去取圖書。”
“待吾分門別類,登記造冊之後。”
“立刻離去,絕不逗留。”
唔……
現場的袁氏眾官員一聽,無不被李翊的氣度所震服。
暗歎這才是成大事之人該有的樣子啊。
倒是曹操喜怒不定,適才跟李翊的一番對決。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曹操的情緒完全被李翊所左右。
其自始至終處於下風。
而李翊則始終談笑自若,麵色不改。
這樣的奇才,都於劉將軍麾下用事。
兼之劉將軍又與袁氏有親。
大夥兒已經開始認真考慮自己的政治立場了。
到底是跟曹司空更有出路,還是跟著劉將軍更有出路。
曹操未想其他,隻是感歎請神容易,送神難。
早知道鄴城就自己打了,何必非要拉李翊入場幫忙。
眼下的曹操,隻想趕緊送走眼前這個“瘟神”。
曹操與李翊一同前往府庫,去取圖書。
話分兩頭,
這邊張飛領了李翊命令,前去監視許攸。
張飛騎在馬上巡視,迎麵正撞見許攸走來。
許攸神采奕奕,周圍簇擁著一大群人。
張飛忙問:
“許攸身邊之人是誰?”
左右人答曰:
“此許先生鄴地舊友也。”
張飛暗忖,許攸本就是袁紹身邊的重臣,其在鄴城更是朋黨極多。
若放任其在河北之地用事,將來權勢必定更加難收。
尤其河北易主,許多行政官員都得調換。
若許攸借用職權之便,大肆扶持自己的黨羽上位。
將來豈不是要架空大哥在冀州留下的主政官兒嗎?
這廝留著終究是個禍患。
若非李先生攔著,他恨不得上去就是一腳。
張飛第一次發覺,讀書人也不是個個都溫文爾雅,招人喜歡。
隻是許攸令張飛找不到親近之感。
許攸見著張飛迎麵走來,似有意在友人麵前賣弄,乃大聲喊道:
“環眼兒,汝等無我,安能出入此門乎?”
說完,衝身邊人挑了挑眉,自以為傲睨得誌。
張飛大怒,以鞭指曰:
“俺們千生萬死,身冒血戰,才奪得城池。”
“汝不過動動嘴皮子,安敢誇口!”
許攸聽得張飛的罵聲,自覺在友人麵前失了麵子。
頓時又羞又惱,怒罵張飛道:
“汝這黑臉賊!”
“汝家先生在時,亦常常問計於我。”
“其若無我,如何進的此門?”
“汝不過一屠豬宰狗之輩,何敢與我共語?”
張飛大怒,跳下馬來,伸手便將許攸衣領攥住。
兩臂一抬,許攸雙腳便離了地。
“……俺們平日尚敬先生三分,汝一降將,背主之賊。”
“竟敢管先生叫賢弟。”
“豈不知俺家先生有張良計、陳平謀。”
“若無你許攸,你道我家先生入不得此門乎?”
許攸更加羞惱,破口罵道:
“……汝這無禮狂徒,快快放我。”
“汝先生在時,斷不敢這般待我。”
“況大耳也不過一邊地劍客,久居行伍之徒。”
“若無我等智謀之士相輔,何有今日之基業哉?”
張飛大怒,拔劍砍向許攸。
許攸躲閃不及,被張飛一劍削去了腦袋。
……
(本章完)
在袁府裏,見著了袁氏親族。
劉夫人平日跋扈慣了,如今麵對李翊的兵鋒,再無往日威風。
走至李翊跟前,向他福禮道:
“非君侯不能保全妾家,吾家願為劉將軍效力。”
又將一旁的甄宓拉至身前,指她道:
“願就甄氏為君侯執箕帚,以求君侯庇護。”
李翊遂頷首道:
“伯母勿憂,吾願保汝家,汝勿憂慮。”
劉夫人聞得此言,大喜過望,連連頓首謝過。
李翊又指二人身後那一男一女,問道:
“……此何人也?”
那男子連忙拱手,向李翊行禮道:
“中山無極人甄堯,見過李郯侯。”
那女子亦福身行禮,聲音溫婉:
“中山無極人甄薑,見過李郯侯。”
李翊聽這二人俱姓甄,又出身中山國,乃問:
“汝二人是這甄氏的兄姊乎?”
“……是。”
甄堯、甄薑異口同聲道。
隻因甄家家主甄逸早亡,家裏卻靠母親張氏操持。
而長子甄豫早逝,次子甄儼雖有功名,一度被辟為大將軍椽,擔任曲梁令.
但在小甄宓十四歲那年,也去世了。
甄宓非常悲傷,對待寡嫂態度敬愛謙和。
時時處處幫助她打理家事,還盡心照顧甄儼留下來的孩子,極其疼愛。
而甄家之中所剩的男丁,就隻剩下三子甄堯了。
另外五名子嗣全是女子,甄宓排老五。
甄堯既是三子也是長子,甄薑則是大姐。
由於平日母親忙著操持家事,所以便由兩位長輩來送妹妹到鄴城來,準備完婚。
李翊見此,乃問甄堯道:
“汝有功名在身否?”
甄堯作揖答,“去歲舉了孝廉。”
嗯……
李翊一頷首,撫須沉吟道:
“吾如今身邊正缺一個功曹,汝若願來。”
“明日來我帳中報道。”
甄堯先是一怔,旋即連忙作揖稱謝:
“多謝郯侯!!”
在這個時代做官是很難的,像甄宓老爹也就是一個上蔡令。
二哥甄儼也沒能做到更高的官去。
而如今僅憑李翊一席話語,甄堯立馬搖身一變,成了郯侯府上的功曹。
也難怪世人常常作歎,欲求功成,非憑努力,但遇貴人耳。
李翊又對身後齊來的眾武將說道:
“袁府的金銀財物,汝等俱不得豪取搶奪。”
“但有擅自取用府裏一針一線者,立斬不赦!!”
於是眾軍士齊聲稱喏,俱皆震服。
劉夫人等眾再次稱謝。
李翊再補充道:
“眼下城池方破,正值多事之秋。”
“唯請伯母勿要擅自出入,若出府邸,非我所能保也。”
劉夫人喏喏稱是。
李翊既安頓好袁氏一門,走出府邸,謂同來的黃忠說道:
“……漢升,勞你帶人將這袁府圍住。”
“勿使他人進入。”
“若有不能決者,當第一時間報我。”
黃忠拱手道,“遵命!”
李翊這才寬心,領著眾人往正堂去。
甫一走在街上,正撞著許攸縱馬近前。
許攸正是春風得意之時。
遙想兩年之前,他在鄴城還得低眉順目,如今已翻身做主人了。
許攸見著李翊出來,以鞭指城門而唿李翊道:
“……小郎,汝不得我,可入此門乎?”
……哈哈哈。
李翊嗬嗬一笑,並不迴話,直往正堂而去。
然李翊身後諸將,無不懷忿不平。
張飛在一旁提醒李翊道:
“許攸貪財,先生放任其清查府庫。”
“隻恐其借職務之便,以權謀私。”
“惟望先生察之!”
言訖,諸將紛紛勸李翊派個人去監督許攸。
原來,跟在李翊身邊的將領,大多被“許攸”勒索過。
過去一年裏,許攸找了徐州每一位官員要錢。
有些職位高的,見許攸是劉備、李翊的新寵兒,故不想惹事。
往往錢了事。
而一些性子橫的,則堅決不肯給許攸錢。
至於那些職位低的官員,則是拗不過許攸。
不然,許攸便會一直來找你事兒。
惹得他們煩了,所以幹脆直接錢了事。
而據諸將所言,許攸甚至連倉曹掾都勒索過。
倉曹掾是個什麽官兒?
那就是個管理倉庫和糧食儲備的。
職位低,權力大。
不得不說,許攸在這方麵的確很有心得。
知道在哪些人身上榨得出油水來,在哪些人身上屬於浪費時間。
見眾人突然開啟批鬥會來,埋怨許攸。
李翊乃安撫眾人道:
“許子遠雖然貪婪,但畢竟是破河北之功臣。”
“此次入鄴,亦多賴其獻決漳河之計。”
“否則,我等安得入此城耶?”
眾人皆暗想,雖然許攸有計,但最終的執行不還是他們上戰場拚命嗎?
他們不避箭矢刀槍,奮勇殺敵。
而許攸躲在後方,不上戰場,他倒以頭號功臣自居。
叫眾人如何心服?
張飛大聲道:
“縱然先生念他好,也該叫人盯著。”
“須知這鄴城是咱弟兄拚死打下來的,非他許攸一人之功。”
“按照先生自己定下的《軍律》,凡攻破一城。”
“公家拿三成,剩下七成俱由將士們平分。”
“這府庫裏的銀錢錦絹,弟兄們都有份兒。”
“先生若不管著,可教那許攸一人貪了去。”
哦?
李翊眉梢一揚,反倒笑了。
拍了拍張飛的肩膀,一臉欣慰地說道:
“益德將軍書讀的不多,倒將我這《軍律》背的挺熟。”
《新編軍律》就是此前李翊跟牽招一起定下的。
這軍律在原來的軍功爵製基礎上,又改良了許多。
因為法律就是要根據時事形勢變化的。
算下來,這《軍律》至今已經修編了五次了。
“……嗬,軍師忒也小瞧俺。”
“先生與兄長每每見俺,便叫我讀書。”
“這一來二去,時間長了,也該讀些書了。”
張飛聳了聳鼻子,有些驕傲地對李翊說道。
“……哈哈,好。”
李翊溫聲一笑,“既如此,便由益德代我去監督罷。”
張飛正欲謝過,李翊忽地又道:
“此去府庫,益德記著帶兵,將藏書的圖庫務必封鎖好。”
“不許任何人進入。”
張飛笑道:
“……先生不愧是讀書人,溫文爾雅。”
“什麽時候都惦記著讀書。”
李翊搖了搖頭,笑著解釋:
“……益德此言差矣,此乃袁氏府庫。”
“書庫之所藏,必是河北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
“如今我軍將治河北,若得此圖書。”
“必然事半功倍,大有裨益。”
微微一頓,又接著道:
“汝隻管將書庫封存好,勿使他人進入。”
“待我此間事了,我當親自來分門別類,登記造冊。”
“隨後一並帶迴大營裏去。”
李翊本身是學管理的,非常清楚數據庫有多重要。
其實,你打下一塊多大的地盤這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能否高效的汲取地盤上的資源,從而為你所用。
哪怕你的地盤小一點,這也不要緊。
隻要你有兵、有糧、有餉。
地盤再小,也能將它烙成一塊兒大餅,慢慢將它變大。
而則一切的關鍵,就是利用好這些府庫裏的圖書。
有了數據對照,行政效率至少翻個四五倍不止。
張飛領命而去,李翊直入正堂而去。
話分兩頭,
曹丕領了曹操的命令,便帶著隨身軍前往袁氏府邸。
還未進門,便遙望見府門外圍滿了士兵。
曹丕暗忖,“已為徐州人搶先矣!”
事已至此,也隻能是硬著頭皮上了。
方至門前,便被黃忠攔住。
“且慢!”
黃忠按住刀柄,沉聲道:
“郯侯有令,任何人不得出入袁氏府邸。”
曹丕探頭往府內看一眼,忙道:
“吾奉曹司空之命,前來保護袁氏一門。”
“快讓吾進去。”
黃忠厲聲叱道:
“吾奉李郯侯之命,把守此地。”
“縱是曹操親來,亦不得入。”
“況汝一黃口小兒乎?”
“匹夫,無禮!!”
曹丕大怒,拔劍在手。
身後同來的曹兵亦紛紛拔劍相向。
見曹兵拔劍,府邸外的徐州兵,全都圍了過來。
裏三層,外三層,將曹丕等眾圍得水泄不通。
“……嘶。”
曹丕見著諸徐州兵,個個健兒英豪,心中亦十分忌憚。
黃忠卻仍未拔刀,隻是淡淡笑道:
“……如何,曹二公子到底還打不打?”
曹丕雖是曹家老二,但自曹昂死後,他已經成了長子了。
平日也素以長子自居,最厭惡別人以老二稱唿他。
可見著周圍士兵兇神惡煞,自己帶的兵少,身邊又無猛將。
哪裏是這群刀尖子裏滾出來的廝殺漢的對手?
“……哼。”
曹丕收劍入鞘,轉身便走。
眾徐州兵也不為難他,無聲地裂開一道縫,讓出一條道路來。
直到走遠了,曹丕這才迴頭,衝黃忠喊道:
“……老卒,今日之事,曹某記下了!”
黃忠撫須大笑:
“料汝黃口小兒,有何能耐,敢發此大言?”
“莫說汝這孺子,便是汝父親來。”
“黃漢升亦在此等候!”
啐!
曹丕一咬牙,氣衝衝地趕去正堂,找父親告狀去了。
……
正堂。
曹操所部官員已經到齊了,剩下的大多是袁氏官員。
他們也算是打工人,隨著鄴城的陷落,他們基本上也等於失業了。
至於是仍舊忠於舊公司,還是另謀出路。
可那已是後話了。
李翊帶著人,甫一步入正堂,便聽到一陣嚎哭之聲。
李翊正覺詫怪,曹仁竟迎麵走來,臉上也帶著幾分悲傷。
李翊便問曹仁是誰在哭。
曹仁答說是曹操在哭。
曹操在哭?
李翊更覺詫異,又問:
“曹司空因何而泣?”
曹仁歎了口氣,搖頭道:
“我等也不知,隻是適才一進門。”
“主公便伏在案上痛哭,傷心欲絕。”
“我等怎麽勸也勸不住。”
李翊乃往前走,果然見曹操伏在案上,哭得跟個淚人似的,便問:
“今破鄴城,乃是喜事。”
“曹司空不與諸將慶賀,怎反於此哀聲痛哭?”
曹操聞得李翊聲音,哭聲更哀。
站起身來,顧謂眾官說道:
“昔日吾與本初起兵之時,本初問吾說,‘若事不輯,方麵何所可據?’”
“吾反問說,‘足下意欲若何?’”
“本初答說,‘吾南據黃河,北阻燕代,兼大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
“吾說,‘吾任以天下才智之士,以正道禦之,無所不可,無所不克。’
“此言恍如昨日所言,而今本初已喪。”
“吾不能不為之流涕也!!”
曹操這番話,就是在迴憶從前與袁紹一起相處的點點滴滴。
等於是在打感情牌。
雖然他看似是在和大夥兒說,實則是在跟現場的袁氏故吏們說。
果不其然,眾袁氏故吏,見曹操哭得悲傷。
亦不免掩麵哭泣起來,同時又感慨曹操確實念舊情。
李翊與曹操對視一眼,曹操馬上將眼神迴避。
李翊當即心領神會,暗道好個曹瞞,這次倒教你贏我一迴了。
曹操也是個人精,知李翊已經看出來自己的收買人心之舉了。
唯恐他有後手,忙喚一旁的曹仁道:
“……子孝。”
曹仁應聲走來,問主公有何吩咐。
“……本初與吾乃是舊友,故吾已遣子桓帶兵前去保護袁氏一門親屬。”
“不許任何人驚擾。”
這話自然也是所給現場官員聽的。
曹操就是要告訴他們,就連袁氏親屬我都要將之善待,何況是你們?
尤其曹操派去的人還是自己的親兒子,更顯得自己對此十分重視。
正說時,曹丕已經快步走入正堂了。
曹操陡然色變,萬沒想到這打臉來的這麽快。
上一秒才說自己已經派人去保護袁氏親屬,結果一下秒“保鏢”就迴來了。
“……子桓,吾命汝去保護袁氏親屬。”
“汝怎的迴來了?”
曹操麵色鐵青,強忍怒意。
若不是現場人多,他已經大嘴巴子唿過去了。
曹丕眼有淚光,臉上滿是委屈,尚未察覺到父親的不悅。
隻是像個孩子般找老父親訴苦:
“……父親,孩兒帶兵去保護袁氏家屬時。”
“……不想,不想。”
曹丕說著說著,目光不時地看向一旁的李翊。
“……不想被李郯侯的人攔在府外,不許孩兒進入。”
曹丕本以為曹操會問,是哪個攔著他。
然後曹丕便好趁機告狀。
不想曹操眉宇間一川不平,臉上更是罩了一層寒霜,冷聲問道:
“攔汝之人,可是要加害袁氏親屬?”
“……這。”
曹丕一愣,搖了搖頭。
“這倒沒有,他們、他們似乎也是來保護袁府的。”
“那不就結了!!”
曹操厲聲喝斥,“吾隻教汝去保護袁氏親屬,汝非要進門作甚?”
“汝與他一道保護袁府,難道他們還要驅趕你不成?”
啊這……
曹丕誠惶誠恐,汗流浹背,完全沒有想到這一層。
適才他隻記得受了黃忠的氣,全然沒有細想其中關節。
經曹操一提醒,才想起來黃忠當時說的是不許別人進入袁府。
那他就在府外守著,不就完成父親交代的任務了嗎?
可惡,為何當時沒有想到這一點呢?
這下可好,既沒能討得父親歡心,還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兒丟了臉。
曹丕望一眼曹營諸人,都低著頭,不敢說話。
又看一眼徐州諸人,都在那裏冷笑。
最後便是袁氏故吏,都摸不著頭腦,一臉茫然,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曹丕出汗如漿,連忙起身作揖:
“……父親恕罪,孩兒一時腦熱,未能想到此理。”
“孩兒這就迴去,這就迴去。”
曹操闔上雙眸,不耐煩衝他揮了揮手。
曹丕如蒙大赦,逃也似的跑出去了。
曹操無奈地歎口氣,暗歎這孩子到底還是缺乏鍛煉。
他明顯沒能理解到自己為何要派兵保護袁氏家屬。
並且應變能力也有些差,就因為碰著李翊的人了。
人家三言兩語激你一下,你便沉不住氣了。
隻能說,年輕人到底還是年輕人。
若是放到現代,曹丕才剛讀高一。
你指望一個高一的孩子,去跟一個當了五十多年兵的老幹部鬥。
這不鬧笑話嗎?
曹操無奈,愈發羨慕劉備了。
劉備有李翊,可以大膽放權,把北方的軍務盡數交給李翊。
他自己則坐鎮徐州,統籌全局。
而曹操呢?
因為他的武將結構,是由曹氏、夏侯氏等宗族將領組成。
所以這種大的戰事,隻能是他親力親為。
因為曹氏、夏侯氏將領隻聽他的。
你要換個別的人來,肯定指揮不動。
“……子孝。”
曹操唿喚曹仁,接著對他說道:
“本初與吾乃是舊友,今其已喪,吾實不忍害其家屬。”
“可以金帛糧米贈其妻兒,好盡吾心意。”
“喏。”曹仁領命而去。
曹操擦拭完淚水,在才命人設宴款待現場官員。
李翊與曹操同坐主位。
曹操問袁氏官員,“今吾已破鄴城,不欲加罪此地。”
“公等若肯降吾,吾仍舊以原來官職任用。”
言訖,眾官員紛紛稱謝。
曹操又讓人取來戶籍,他要查驗。
左右人皆答取不來。
曹操麵露不豫,“如何取不來?”
左右人答曰,“書庫已被李郯侯用兵鎖住,誰也不讓進。”
“我等未得主公命令,亦不敢冒然與徐州人廝殺。”
曹操一愣,詫異地看向李翊。
卻見他正悠閑地與諸將領飲酒,似並未察覺到曹操這邊的反應。
曹操無奈,隻得避席走到李翊身前,問道:
“今同破鄴城,吾已與君侯相談好了。”
“冀州以西歸吾,冀州以東歸劉玄德。”
“魏郡乃我有也,鄴城府庫按理說本該我有。”
“隻是念在君侯與吾同破城池的份上,故許汝一半銀錢。”
“今鄴地我為主,君為客。”
“君侯卻反客為主,帶兵封我府庫圖書,何也?”
曹操的質問,振聾發聵。
因為他此話說的在理。
曹操作為一個奸雄,至少在這件事上已經算是仗義慷慨的了。
所以他才敢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地問李翊這是什麽意思。
李翊便解釋道:
“曹公勿憂,今公為主,我為客。”
“強客不壓主,李某豈敢在曹公地界之上強取豪奪?”
“隻是鄴城方破,人心不寧,城內宵小之徒甚多。”
“而府庫圖書乃國之重器,翊也是擔心出差錯。”
“所以才遣人將其圍起來,也免不測。”
曹操當即道:
“今諸事既定,可將府庫之圍撤去,我讓人去查戶籍。”
李翊卻揮了揮手,拒絕道:
“曹公此言差矣。”
“鄴城乃袁氏治所,河北之地戶籍、地貌、發令等圖書,既記錄有案。”
“今若任憑曹公攫取,豈非我東冀州地貌戶口,亦被曹公所查嗎?”
這……
曹操登時有些急眼,暗道李翊這小子怎麽精得跟個猴似的。
考慮什麽都是麵麵俱到。
跟防賊似的,防著他。
“……哼,那吾隻取我部郡縣圖書,這總可以了罷?”
曹操麵露不悅之色。
“……誒,不可。”
李翊再次出聲拒絕。
什麽!?
曹操這迴終於急眼了。
此前皆是因為徐州勢大,他潁川勢弱。
兼之李翊強勢難對付,他才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讓忍耐。
可見到李翊如此跋扈,咄咄逼人。
曹操也終於忍不了了。
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他堂堂三公。
“李典、樂進!”
“汝二人各帶五百軍士,去府庫去取圖書。”
“凡有阻攔者,一律殺之!!”
終於,曹操積壓已久的情緒在此刻爆發。
他適才所下的命令,顯然是不惜現在就與劉備撕破臉。
如若曹劉兩家此時相鬥,顯然不符合河南的利益。
但曹操已經忍無可忍,受夠了李翊的悶氣了。
情願破罐子破摔。
“……哈哈哈。”
李翊撫須大笑,笑得合不攏嘴。
曹操一怔,忙問,“君何以發笑?”
“我笑曹公忒也小覷李某為人。”
“李某封存府庫,隻是為了防止旁人驚擾。”
“至於圖書,李某隻會清點出東冀州戶籍人口。”
“待書文取出,吾即刻就走,更不多留。”
“鄴城內的府庫銀錢,李某更是分文不取。”
當真?
曹操眉梢一揚,暗道李翊何時變得如此仗義。
倘若府庫裏的銀錢,他當真一分不取的話,那適才生一頓悶氣倒也值。
“如若曹公不信,現在便可與我同去取圖書。”
“待吾分門別類,登記造冊之後。”
“立刻離去,絕不逗留。”
唔……
現場的袁氏眾官員一聽,無不被李翊的氣度所震服。
暗歎這才是成大事之人該有的樣子啊。
倒是曹操喜怒不定,適才跟李翊的一番對決。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曹操的情緒完全被李翊所左右。
其自始至終處於下風。
而李翊則始終談笑自若,麵色不改。
這樣的奇才,都於劉將軍麾下用事。
兼之劉將軍又與袁氏有親。
大夥兒已經開始認真考慮自己的政治立場了。
到底是跟曹司空更有出路,還是跟著劉將軍更有出路。
曹操未想其他,隻是感歎請神容易,送神難。
早知道鄴城就自己打了,何必非要拉李翊入場幫忙。
眼下的曹操,隻想趕緊送走眼前這個“瘟神”。
曹操與李翊一同前往府庫,去取圖書。
話分兩頭,
這邊張飛領了李翊命令,前去監視許攸。
張飛騎在馬上巡視,迎麵正撞見許攸走來。
許攸神采奕奕,周圍簇擁著一大群人。
張飛忙問:
“許攸身邊之人是誰?”
左右人答曰:
“此許先生鄴地舊友也。”
張飛暗忖,許攸本就是袁紹身邊的重臣,其在鄴城更是朋黨極多。
若放任其在河北之地用事,將來權勢必定更加難收。
尤其河北易主,許多行政官員都得調換。
若許攸借用職權之便,大肆扶持自己的黨羽上位。
將來豈不是要架空大哥在冀州留下的主政官兒嗎?
這廝留著終究是個禍患。
若非李先生攔著,他恨不得上去就是一腳。
張飛第一次發覺,讀書人也不是個個都溫文爾雅,招人喜歡。
隻是許攸令張飛找不到親近之感。
許攸見著張飛迎麵走來,似有意在友人麵前賣弄,乃大聲喊道:
“環眼兒,汝等無我,安能出入此門乎?”
說完,衝身邊人挑了挑眉,自以為傲睨得誌。
張飛大怒,以鞭指曰:
“俺們千生萬死,身冒血戰,才奪得城池。”
“汝不過動動嘴皮子,安敢誇口!”
許攸聽得張飛的罵聲,自覺在友人麵前失了麵子。
頓時又羞又惱,怒罵張飛道:
“汝這黑臉賊!”
“汝家先生在時,亦常常問計於我。”
“其若無我,如何進的此門?”
“汝不過一屠豬宰狗之輩,何敢與我共語?”
張飛大怒,跳下馬來,伸手便將許攸衣領攥住。
兩臂一抬,許攸雙腳便離了地。
“……俺們平日尚敬先生三分,汝一降將,背主之賊。”
“竟敢管先生叫賢弟。”
“豈不知俺家先生有張良計、陳平謀。”
“若無你許攸,你道我家先生入不得此門乎?”
許攸更加羞惱,破口罵道:
“……汝這無禮狂徒,快快放我。”
“汝先生在時,斷不敢這般待我。”
“況大耳也不過一邊地劍客,久居行伍之徒。”
“若無我等智謀之士相輔,何有今日之基業哉?”
張飛大怒,拔劍砍向許攸。
許攸躲閃不及,被張飛一劍削去了腦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