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過轉瞬之間,嬴政便輕輕搖了搖頭。


    神色間透著幾分凝重,緩緩說道:“你說得固然輕巧,但朝堂局勢錯綜複雜,稍有不慎,便極有可能引發一場軒然大波,攪得大秦朝堂天翻地覆。”


    言罷,嬴政再度陷入了沉思,一邊在心中默默迴憶起今日朝堂上的每一次爭論、每一個人的表情,他皆細細迴想,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之處。


    仔細複盤著這些場景,試圖從中挖掘出那些被忽視的線索,以及能夠一舉打破各方勢力僵局的關鍵所在,為大秦開辟出一條獨一無二的興盛坦途。


    嬴政端坐在案幾前,目光在紙張和燭火之間來迴遊移。


    燭光搖曳,映照著他那堅毅而專注的麵龐。


    他手中的毛筆輕點,伴隨著沉穩的唿吸,在紙張上寫下一行行字跡,那一筆一劃皆是他對大秦未來布局的初步構想。


    每一筆落下,都傾注著他對大秦的殷切期望和堅定決心。


    他時而眉頭緊皺,仿若被當下局勢的複雜荊棘所困,時而又微微舒展,似是覓得破局之法。隨著思緒的起伏,字跡也愈發清晰起來,就像一幅逐漸展開的宏圖,承載著大秦崛起的希望。


    不知不覺,窗外的天色漸漸明亮,然而嬴政卻仿若置身於時間之外,渾然不覺。


    此刻,他完全沉浸在對大秦未來的謀劃之中,令他忘卻了周圍的一切。


    那書房內的燭火,依然頑強地燃燒著,雖然已經漸漸黯淡,但卻依然散發著微弱的光芒,仿佛在為這位年輕的君主照亮前行的道路。


    嬴政明白,目前這每一個構想都隻是開端,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將它們付諸實踐。


    他微微停頓,緩緩放下手中的筆,抬手揉了揉因久坐而有些僵硬的肩膀,挺直腰背,深吸一口氣,目光愈發堅毅起來。


    他清楚,這不僅是對大秦能否在亂世中鑄就霸業的考驗,更是對自己作為君主的能力和智慧的一次嚴峻檢驗。


    唯有深思熟慮,精心謀劃,方能上不辜負大秦曆代先王的遺誌,下不辜負這千千萬萬翹首以盼、渴望太平盛世的臣民的期望。


    就在嬴政凝神沉思之際,一個念頭突然在他的腦海中劃過。


    這個念頭來得如此突然,卻又如此清晰,仿佛讓他瞬間找到了那個至關重要的突破點。


    ..........


    在朝堂上的爭論暫時平息後,表麵上看起來各方勢力都似乎已經恢複了平靜,但實際上,他們都在暗中加緊布局,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悄然展開。


    而李斯深感責任重大,深知後續安置賢才的工作若稍有差池,便可能引發更大的波瀾。


    於是,他日夜忙碌,穿梭於館舍之間,與工匠們探討修繕細節,事無巨細,皆力求完美,力求為六國賢才營造出最舒適、愜意的居住環境。


    並且還親自請求嬴政,懇請讓自己也參與到考核流程的優化之中。


    這日,李斯穿梭在忙碌的工匠之間,仔細查看每一處施工進度。


    此時,負責督造的考工令盧祥,滿頭大汗,腳步匆匆地跑來,匯報道:“大人,這館舍的排水改造遇到難題。


    此地原有的布局複雜,若要重新規劃,不僅需要拆除大量已建好的部分,而且涉及諸多人力、物力的調配,工程量浩大,怕是要耽誤工期。”


    聽到這個消息,李斯的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


    他思考了片刻,然後果斷地說道:“工期絕不能誤,有勞考工令立刻召集所有工匠,吾等一同商討應對之策。”


    不一會兒,工匠們便紛紛圍攏了過來。


    一位年長的工匠建議道:“大人,依我之見,我們不妨順著原有的排水走向,局部拓寬加深,再增設幾個集水池。


    如此這般,或可解當下排水不暢之急。此方案耗時短,能快速見效。”


    “大人,老丈所言雖有可取之處,但長遠來看,實非萬全之策。若遇暴雨,積水恐難迅速排盡,仍會危及根基。


    依小人淺見,不如咬咬牙,重新規劃排水係統。


    此方案雖耗時費力,卻能一勞永逸,徹底杜絕後患。”另一位年輕工匠卻提出異議。


    眾人聽了,紛紛各抒己見,一時間,現場爭論聲此起彼伏,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執一詞。


    就在眾人爭執不下的時候,李斯站了出來。


    他抬起手,示意大家先安靜下來,然後說道:“二位所言皆有道理。然當下時間緊迫,當務之急是確保工程如期推進。


    先依老匠人的法子應急,緩解排水難題,確保工程不停滯。


    同時,安排人手,研究新的規劃方案。待館舍初步完工,再依新方案進一步完善排水係統,如此方可兼顧時效與長遠。”


    工匠們聽了李斯的話,紛紛點頭稱是,隨後,他們便各自散去,各司其職,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


    與此同時,秦臻也並未鬆懈,有條不紊地安排著學苑內的學子們深入民間。


    繼續去宣揚秦國納賢的決心,以及過往那些外來賢才對秦國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營造出利於招賢的良好氛圍。


    “此次前往井市,務必將秦國因招賢納士而越發興盛的事例,講得生動詳實、入木三分。”秦臻一臉嚴肅地對一眾學子叮囑道。


    聞言,涉英站出來問道:“先生,若在宣講途中,遇到百姓質疑,比如說六國賢才可能心懷不軌,該如何應對?”


    “如此,你便反問他們,穆公時重用由餘、百裏奚,彼時秦國的國勢如何?又看孝公任用商君變法,推行一係列革新舉措之後,秦國又當如何?


    事實勝於雄辯,讓他們明白,賢才於秦,隻有益處,是秦國不可或缺的助力。”秦臻緩緩道。


    “喏。”


    涉英與眾學子們領命,紛紛離開了學苑。


    而在相府之中,呂不韋端坐在主位之上,也召集一眾門客。


    此刻,他們正圍繞著嬴政提出的關於安置賢才與兼顧勳舊利益的要求,展開深入的討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哀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癲叁捯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癲叁捯肆並收藏大秦哀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