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田單手中掌握的兵力日益增多,實力愈發強大。


    每收複一城,便有更多的百姓踴躍參軍,軍隊規模不斷擴充,裝備也在不斷完善。


    不出數月時間,曾經被樂毅攻占的七十餘城,全部都被田單重新收複迴來。


    田單憑借著這一係列奇謀,力挽狂瀾,讓齊國得以複國。


    這不也是利用謀略,通過巧妙掩飾自身兵力、物資短缺等弱點,深入挖掘並充分利用敵人驕傲輕敵、軍心不穩的破綻和短處,從而給予對方致命一擊。”秦臻不緊不慢的講述道。


    秦臻今日所言,字字重錘,將在座眾人長久以來奉為圭臬的認知擊得粉碎。


    自古以來,多少膾炙人口的故事傳頌著以弱克強、以寡敵眾的傳奇,令人們始終堅信著一個理念,即便實力處於弱勢,亦能戰勝強者。


    然而,就在今天,秦臻卻毫不猶豫的拋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觀點:這世間,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以弱勝強之說。


    此觀點一出,眾人麵麵相覷,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既然蔡傲剛才提及到以弱勝強以及以少勝多之事,那麽接下來,就讓我再跟諸位探討一下這個話題吧。”


    秦臻負手而立,目光緩緩掃過在場每一個人的臉龐,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在大多數人看來,以弱勝強似乎是一種充滿傳奇色彩,且令人心馳神往的勝利方式。


    但表象之下,又藏著多少真相?不過是浮於水麵的冰山一角,僅僅是表麵現象罷了。


    當我們摒棄浮躁,沉下心來,以審慎、嚴謹之態,仔細去剖析那些被世人傳頌千古,奉為以弱勝強經典戰例之時,就會驚覺,在曆史的塵埃之下,隱匿著許多不為人知、錯綜複雜的因素,絕非簡單的強弱對抗這般淺顯。”


    言罷,秦臻離開地圖前,向前走了幾步,郎朗說道:“迴溯古今,那些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總是能被世人口口相傳,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之所以會這般,究其根源,無非是大多數人都會從內心深處,對那些身處弱勢地位的一方懷有悲憫同情。


    塵世眾人,多為平凡之軀,在生活的浪潮中,難免遭遇困境,恰似那些戰場上的弱勢軍隊。


    故而,人們渴望從這些看似絕無可能的勝利中,汲取到一些經驗,用以鼓舞自己,亦或激勵身邊之人,直麵接踵而至的艱難險阻與嚴峻挑戰。”


    說到這裏,秦臻稍稍停頓了一下,隨後,他再次提高了音量,繼續說道:“然而,今日於此,我要鄭重告訴各位一個事實,平日裏眾人常掛在嘴邊的以弱勝強,究其根本,不過是徒具表象的虛幻假象罷了。


    諸位不妨細想,於那生死相搏的戰場之上,又豈會真有所謂以弱勝強的奇談?


    所有的勝利,追根溯源,皆是強者將弱者征服,其間差別,不過體現在不同層麵罷了。


    差別何在?僅僅在於是整體強,還是局部強;是表麵強,還是本質強。


    譬如,當我方整體實力在與敵方的對比中處於劣勢時,善戰者,可以通過戰術安排和戰略部署,於戰場之上尋得契機,創造出局部的強大態勢。


    集中我方有限兵力,在特定的區域內,形成在局部範圍內以多打少的絕對優勢局麵,如此一來,看似是以弱攻強,實則是以強擊弱;


    再比如,有時候一方雖然在表麵上看起來具有更精良的裝備以及更高水平的綜合素養,從外在表象看,他們仿佛堅不可摧,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是不可戰勝的。


    決定勝負的關鍵在於利用天時、地利、人心等一係列綜合性因素,善於用兵者,可將其轉化為內在的強大動力,讓己方看似薄弱的本質力量實現蛻變,從根源上扭轉強弱局勢,達成本質意義上的以強勝弱。”


    秦臻所言,借鑒了來自兩千年後的頂級戰爭哲學,那是一位非凡人物在曆史的風雲中凝練出來的智慧,一直以來都被秦臻奉為圭臬。


    就在今天,秦臻便將這個戰爭哲學,分享給在座諸位。


    與尋常講授兵家之道的方式大相徑庭,秦臻並未急著將眾人的目光引向兩軍於沙場正麵短兵相接的廝殺策略之上。


    反倒是著重闡述了後勤補給、底蘊以及人口上。


    至於兩軍對壘的排兵布陣之法,秦臻有意放在後麵講述。


    待到這些鋪墊完成,才談到了在真實的戰場上,應當怎樣巧妙結合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條件,從而最大限度的激發將士們的戰鬥潛能。


    而接下來的日子,秦臻每天下午都會定時將大家召集起來,帶領眾人繼續研究並反複推演各種可能出現的戰場情況。


    從敵軍的常規進攻策略,到突發的奇襲戰術,從天氣驟變對行軍的影響,到糧草補給路線的潛在危機,無一遺漏,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


    至於山東六國,自魏無忌被任命為上將軍的消息傳開後,各種消息不脛而走。


    韓趙楚三國聞此訊後,皆大為震動。


    他們對魏無忌統領大軍對抗強秦充滿信心,迅速紛紛行動起來。


    各自調動國內精銳兵馬,均認為這是遏製秦國東進的絕佳契機,積極準備參與這次合縱攻秦之戰。


    與此同時,燕國這邊卻顯得有些猶豫不決。


    燕王本就對是否要卷入這場戰爭心存顧慮,參與合縱攻秦雖可能帶來利益,但若是一旦戰敗,燕國脆弱國力恐難以承受。


    但在魏國丞相苦口婆心的勸解之下,加之又收到了魏無忌的一封言辭懇切的親筆書信。


    燕王反複思量後,最終還是決定加入到此次合縱計劃之中。


    同月,魏、趙、韓、楚、燕五國迅速調動國內精銳兵力,在極短時間內完成集結,再次合縱攻秦。


    由信陵君魏無忌擔當聯軍統帥,他親自坐鎮指揮,率領著五國聯軍一路西進,意圖在河外(今河南西部黃河以南地區)設伏,狙擊秦軍的東進之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哀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癲叁捯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癲叁捯肆並收藏大秦哀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