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十萬打一萬,優勢在我!
諸天盲盒店,開局老朱開出還魂丹 作者:冰鎮豆腐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淩晨。
大軍三更造飯,五更拔營。
各個將領率軍前往任務地點。
所有任務中,夏侯惇和夏侯淵的誘敵任務最重要。
“記住,一次誘敵不成,立刻打迴去,通過不斷襲擾、屢戰屢敗,引誘敵人追擊。”
臨行前,嶽飛囑咐夏侯惇、夏侯淵。
“記住嶽將軍的話,出了問題,唯你二人是問。”
曹操在旁邊幫腔。
夏侯兩兄弟不敢不聽,老老實實領軍西進。
一百三十裏路,一萬大軍走走停停用了五天。
不是走不快,而是故意走慢給敵人反應時間。
很快被西涼軍斥候發現。
斥候上報洛陽朝廷。
嘉德殿內。
西涼軍諸將吵得不可開交。
“先丟汜水關,再丟虎牢關,接下來丟洛陽,丟函穀關、潼關,好啦,沒得丟了。”
“別說風涼話,有能耐你上啊。”
“你以為我不敢?我有飛熊軍,何懼關外叛軍!”
……
才九歲的劉協穿著寬大的皇袍,頭戴厚重的冕旒,怯生生地看著他們爭吵。
百官或是恐懼,或是麵無表情,亦或是冷笑。
王允心中暗暗後悔。
本以為除掉董卓,西涼軍就會不攻自破。
可他想得太簡單了。
沒有了董卓節製,西涼軍做起惡來毫無收斂。
洛陽百姓飽受西涼軍欺淩。
尤其關外群雄起兵後,西涼軍變本加厲,將戰敗的憋屈與憤慨,宣泄到百姓身上。
奸淫擄掠日日有,更甚者駕戰車在城中殺人。
種種惡行傳到後世,後人該如何評價他王允?
始作俑者嗎?
“悔不該殺那董卓呦。”
念及此處,王允歎了口氣。
太尉袁隗小聲問:“王司徒何故歎息?”
王允半真半假迴答:“朝堂成了一群莽漢罵街之地,老夫怎能不傷心呢。”
都是千年的狐狸,袁隗一眼看出王允在說謊。
但是看破沒說破,假裝敬佩稱讚王允忠義。
“都住嘴!”
突然李傕一聲怒吼。
“相國屍骨未寒,關外群雄虎視眈眈,你們不想著退敵,還有心情在這裏吵架。”
爭吵聲漸漸停止。
郭汜小聲抱怨,“大將軍真會說話,如果不是你丟了虎牢關,我們怎會如此被動。”
張濟點頭附和:“沒錯,要不是虎牢關丟了,我也不必從陝縣趕迴來支援洛陽。”
李傕氣急敗壞大喊:“你們兩個想造反嗎?”
“嚇唬誰呢?”
張濟、郭汜不以為然。
讓李傕做這個大將軍,他們都不服氣。
李傕感覺地位受到了威脅。
昔日同僚當眾讓他難堪,顯然是身居高位後漂了,在挑釁他,必須樹立權威。
沒有比打一場勝仗,更能樹立權威的方式。
李傕冷哼一聲:“斥候探報,夏侯惇、夏侯淵領兵一萬來攻洛陽,你們怎麽看?”
西涼諸將來勁了。
敵軍隻有一萬人,還是夏侯惇、夏侯淵領兵,沒有呂布,更沒有嶽飛,太簡單了。
西涼諸將看過前線戰報,了解到嶽飛能力強大,將嶽飛的威脅抬到比呂布還高。
至於夏侯惇、夏侯淵?
抱歉,沒說聽過。
“曹操真是糊塗了,夏侯惇、夏侯淵會打仗嗎?”
“一萬人而已,給我五萬,讓他們有來無迴。”
“某隻需三萬。”
……
西涼諸將紛紛請戰。
“諸位將軍冷靜。”
這時,李儒出聲製止:
“你們好好想想,曹操放著嶽飛、呂布不用,為何用名不見經傳的夏侯淵、夏侯惇?
在下料定,其中有詐。”
李傕心裏咯噔一下,“那算了,我們守城吧。”
“不可,”李儒輕輕搖頭,“我軍數十倍於敵,卻龜縮不出,長此以往必然軍心不穩。”
說話間,李儒掃了眼王允、袁隗等人。
還有句話他沒說。
一旦西涼軍示弱,這些老狐狸就會攀咬上來。
李儒提議:“必須出兵速戰速決,吃掉這一萬人。”
談到速戰速決,李傕立刻想到飛熊軍,“好,本將軍將親自率領飛熊軍出戰。”
“不可。”
李儒再次否決,“大將軍與飛熊軍必須坐鎮洛陽,張濟、郭汜二位將軍出戰即可。”
李傕從諫如流。
“張濟、郭汜,命你二人統率十萬兵馬,十日……不,三日之內必須殲滅敵軍。”
“陛下,請下詔。”
李傕一雙牛眼瞪著小劉協。
小劉協嚇了一跳,戰戰兢兢吩咐尚書令:“準大將軍所請,尚書令擬……擬旨。”
時任尚書令楊彪心有戚戚,強人屈辱擬旨。
小劉協蓋上玉璽。
一封討賊詔書完成。
有了這封詔書,他們就是代表朝廷的官兵,關外聯軍就是叛賊,討伐他們名正言順。
“遵旨。”
張濟、郭汜接過詔書。
他們自信打仗本事,要比兩個無名之輩強。
不管怎麽說,此次戰鬥十萬對十萬,優勢在他們。
少頃,張濟、郭汜離開大殿。
小劉協照例問有沒有事情奏,沒有就退朝。
百官閉口不言。
見狀,小劉協眼神請示李傕和李儒。
兩人沒有意見。
小劉協這才敢宣布退朝。
百官恭送走劉協,陸續退出嘉德殿。
王允、袁隗並肩出宮。
四下無人,兩人小聲交流。
“唉,死了董卓,還有李傕和李儒,國將不國啊。”
“王司徒太悲觀了,聯軍早晚能打進洛陽。”
“太尉何出此言?”
“老夫收到本初密信,聯軍正在虎牢關整頓,等整頓結束,便會揮兵總攻洛陽。”
“好!”
王允激動地低唿,隨即又疑惑起來,“既然如此,那一萬大軍為何而來?”
袁隗冷冷一笑:“是曹孟德的,他不尊本初號令,帶著本部脫離聯軍貪功冒進。”
“孟德太衝動了。”
王允搖頭歎息。
他也懂點軍事,推測曹操的一萬人是剛招募的新兵,哪裏是西涼雄兵的對手。
“本初何時出兵?”
“老夫迴去書信一封,催促他盡快進京勤王。”
“有勞太尉了。”
“哪裏哪裏,老夫身為漢臣,不過分內之事罷了。”
……
兩個老頭有一句沒一句聊著,時不時發出笑聲。
遠處,一個年輕官員目送他們遠去。
“小叔,看什麽呢?”
“沒事,”年輕官員淡淡笑意,“公達,說了多少遍了,在外麵要喊我的職務。”
“知道了,小叔。”
大軍三更造飯,五更拔營。
各個將領率軍前往任務地點。
所有任務中,夏侯惇和夏侯淵的誘敵任務最重要。
“記住,一次誘敵不成,立刻打迴去,通過不斷襲擾、屢戰屢敗,引誘敵人追擊。”
臨行前,嶽飛囑咐夏侯惇、夏侯淵。
“記住嶽將軍的話,出了問題,唯你二人是問。”
曹操在旁邊幫腔。
夏侯兩兄弟不敢不聽,老老實實領軍西進。
一百三十裏路,一萬大軍走走停停用了五天。
不是走不快,而是故意走慢給敵人反應時間。
很快被西涼軍斥候發現。
斥候上報洛陽朝廷。
嘉德殿內。
西涼軍諸將吵得不可開交。
“先丟汜水關,再丟虎牢關,接下來丟洛陽,丟函穀關、潼關,好啦,沒得丟了。”
“別說風涼話,有能耐你上啊。”
“你以為我不敢?我有飛熊軍,何懼關外叛軍!”
……
才九歲的劉協穿著寬大的皇袍,頭戴厚重的冕旒,怯生生地看著他們爭吵。
百官或是恐懼,或是麵無表情,亦或是冷笑。
王允心中暗暗後悔。
本以為除掉董卓,西涼軍就會不攻自破。
可他想得太簡單了。
沒有了董卓節製,西涼軍做起惡來毫無收斂。
洛陽百姓飽受西涼軍欺淩。
尤其關外群雄起兵後,西涼軍變本加厲,將戰敗的憋屈與憤慨,宣泄到百姓身上。
奸淫擄掠日日有,更甚者駕戰車在城中殺人。
種種惡行傳到後世,後人該如何評價他王允?
始作俑者嗎?
“悔不該殺那董卓呦。”
念及此處,王允歎了口氣。
太尉袁隗小聲問:“王司徒何故歎息?”
王允半真半假迴答:“朝堂成了一群莽漢罵街之地,老夫怎能不傷心呢。”
都是千年的狐狸,袁隗一眼看出王允在說謊。
但是看破沒說破,假裝敬佩稱讚王允忠義。
“都住嘴!”
突然李傕一聲怒吼。
“相國屍骨未寒,關外群雄虎視眈眈,你們不想著退敵,還有心情在這裏吵架。”
爭吵聲漸漸停止。
郭汜小聲抱怨,“大將軍真會說話,如果不是你丟了虎牢關,我們怎會如此被動。”
張濟點頭附和:“沒錯,要不是虎牢關丟了,我也不必從陝縣趕迴來支援洛陽。”
李傕氣急敗壞大喊:“你們兩個想造反嗎?”
“嚇唬誰呢?”
張濟、郭汜不以為然。
讓李傕做這個大將軍,他們都不服氣。
李傕感覺地位受到了威脅。
昔日同僚當眾讓他難堪,顯然是身居高位後漂了,在挑釁他,必須樹立權威。
沒有比打一場勝仗,更能樹立權威的方式。
李傕冷哼一聲:“斥候探報,夏侯惇、夏侯淵領兵一萬來攻洛陽,你們怎麽看?”
西涼諸將來勁了。
敵軍隻有一萬人,還是夏侯惇、夏侯淵領兵,沒有呂布,更沒有嶽飛,太簡單了。
西涼諸將看過前線戰報,了解到嶽飛能力強大,將嶽飛的威脅抬到比呂布還高。
至於夏侯惇、夏侯淵?
抱歉,沒說聽過。
“曹操真是糊塗了,夏侯惇、夏侯淵會打仗嗎?”
“一萬人而已,給我五萬,讓他們有來無迴。”
“某隻需三萬。”
……
西涼諸將紛紛請戰。
“諸位將軍冷靜。”
這時,李儒出聲製止:
“你們好好想想,曹操放著嶽飛、呂布不用,為何用名不見經傳的夏侯淵、夏侯惇?
在下料定,其中有詐。”
李傕心裏咯噔一下,“那算了,我們守城吧。”
“不可,”李儒輕輕搖頭,“我軍數十倍於敵,卻龜縮不出,長此以往必然軍心不穩。”
說話間,李儒掃了眼王允、袁隗等人。
還有句話他沒說。
一旦西涼軍示弱,這些老狐狸就會攀咬上來。
李儒提議:“必須出兵速戰速決,吃掉這一萬人。”
談到速戰速決,李傕立刻想到飛熊軍,“好,本將軍將親自率領飛熊軍出戰。”
“不可。”
李儒再次否決,“大將軍與飛熊軍必須坐鎮洛陽,張濟、郭汜二位將軍出戰即可。”
李傕從諫如流。
“張濟、郭汜,命你二人統率十萬兵馬,十日……不,三日之內必須殲滅敵軍。”
“陛下,請下詔。”
李傕一雙牛眼瞪著小劉協。
小劉協嚇了一跳,戰戰兢兢吩咐尚書令:“準大將軍所請,尚書令擬……擬旨。”
時任尚書令楊彪心有戚戚,強人屈辱擬旨。
小劉協蓋上玉璽。
一封討賊詔書完成。
有了這封詔書,他們就是代表朝廷的官兵,關外聯軍就是叛賊,討伐他們名正言順。
“遵旨。”
張濟、郭汜接過詔書。
他們自信打仗本事,要比兩個無名之輩強。
不管怎麽說,此次戰鬥十萬對十萬,優勢在他們。
少頃,張濟、郭汜離開大殿。
小劉協照例問有沒有事情奏,沒有就退朝。
百官閉口不言。
見狀,小劉協眼神請示李傕和李儒。
兩人沒有意見。
小劉協這才敢宣布退朝。
百官恭送走劉協,陸續退出嘉德殿。
王允、袁隗並肩出宮。
四下無人,兩人小聲交流。
“唉,死了董卓,還有李傕和李儒,國將不國啊。”
“王司徒太悲觀了,聯軍早晚能打進洛陽。”
“太尉何出此言?”
“老夫收到本初密信,聯軍正在虎牢關整頓,等整頓結束,便會揮兵總攻洛陽。”
“好!”
王允激動地低唿,隨即又疑惑起來,“既然如此,那一萬大軍為何而來?”
袁隗冷冷一笑:“是曹孟德的,他不尊本初號令,帶著本部脫離聯軍貪功冒進。”
“孟德太衝動了。”
王允搖頭歎息。
他也懂點軍事,推測曹操的一萬人是剛招募的新兵,哪裏是西涼雄兵的對手。
“本初何時出兵?”
“老夫迴去書信一封,催促他盡快進京勤王。”
“有勞太尉了。”
“哪裏哪裏,老夫身為漢臣,不過分內之事罷了。”
……
兩個老頭有一句沒一句聊著,時不時發出笑聲。
遠處,一個年輕官員目送他們遠去。
“小叔,看什麽呢?”
“沒事,”年輕官員淡淡笑意,“公達,說了多少遍了,在外麵要喊我的職務。”
“知道了,小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