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
和丈夫的小妾一起流放種田養崽崽 作者:落筆成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排的挺好的,就剩第四件事了,但是好像第四件已經沒有必要說了。
前麵的三件事,基本上都是交給別人的,除了李婉寧要去五天兩次的擺攤,其他人都在家裏,那討論劇情不是一點不耽誤嗎?
至於李婉寧,隻要她將故事講給其他人,在不在都沒什麽打緊,所以連給孩子們送飯都不耽誤。
甚至,劉雅婷不在的日子裏,連巡查方便麵廠的事都可以交給李婉寧。
不過,因為李婉寧好像無形中已經被安排了很多事情,連翹不敢再加。
李婉寧聽出了連翹的意思,好吧,話本子這件事情自己隻要講了第一遍,剩下的完全不用她操心了,於是從善如流:“好吧,你們就專心寫話本子,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教給我。”
當天下午,李婉寧開始給大家講《長相思》,這部曾經過眾多優秀演員演繹,讓每個人物都活靈活現,深入人心的故事。
這個時代多的是三妻四妾,也有個別一女三家求的現象,但是像這種,被幾個站在世界頂端的男子喜歡,而且剛開始還是以男子形象示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故事太長,一下午講不完,幾個人聽得心癢癢的,瞬間理解了書鋪老板催稿的心情。
“大家夥先忙活吧,明天要去賣鹵菜了,我去和丁嫂子商量一下。婷兒去廠裏發一下工錢。”李婉寧看看天色,站起身,得為明天做準備了。
正月的鹵菜生意還蠻好的,鎮上走親戚的人比較多,所以不管是預訂,還是現買,基本一直有人,要是錯過還是有點可惜的。
“丁嫂子,丁嫂子。”李婉寧在門口叫了兩聲,聽出她的聲音,小子良噔噔噔跑來給她開門,小聲叫了聲:“李夫人。”
李婉寧摸摸他的頭:“你娘在嗎?”
此時丁嫂子從廚房探出頭來:“婉寧呀,你先坐,我馬上出來。”
現在的廚房基本都是室外廚房,上麵搭個比較大的頂棚,反正日曬不到,雨也淋不著,但是四處都是敞開的,主打一個通透,李婉寧站在院子裏也可以和她聊天。
“丁嫂子,沒事,您忙您的,我就是有個事情想和您商量一下,您應不應我都行,別有心裏負擔。”
丁嫂子詫異,好像從來沒有這麽說過話:“沒事,你說。”
李婉寧笑一笑:“是這樣的,我們家現在人手有點不太夠,杜若這段時間不能和我去鎮上了,所以想問問您,能不能在我們出攤的時候幫個忙,您放心,我不給您工錢,今年給你家開兩畝地。”
丁嫂子家的任務是九畝地,之前她們家隻有三畝,去年李婉寧給她開了一畝地,今年再開兩畝的話,就有六畝了,夠兩個人的指標。
丁嫂子暗自鬆口氣:“我還以為什麽事呢,我們家受你的恩惠還少嗎?幫這點小忙不要報酬。”
李婉寧笑一笑:“那咱就這麽定了,您的茶水攤也可以帶著,不過我接下來每次去半天就迴來。”
半天,對丁嫂子的茶水攤有點不太友好,不過現在是冬天,整體買茶水的人不太多,堅持每次去也就是賺個心安。
丁嫂子手裏動作不停:“行,反正也就是順帶著,能賣就賣上幾碗,賣不出就算了。”
和丁嫂子說好,李婉寧又去廠房看了看,大家正在領工錢,看到李婉寧,都笑著打招唿,一天下來,雖然有些累,但看著拿到手裏的銅板,心裏都充滿了力量,連帶著對這個能讓她們手裏摸到一點點銅板的夫人也充滿了感激。
丁嫂子代替杜若,本以為會有一個適應期,沒想到沒有一點生澀感。
平時雖然是杜若跑來跑去,但是送貨這件事情丁嫂子本身也做的,隻是不太跑到街巷裏去而已,不過杜若將大家訂貨的地址記得很詳細,沒有門牌號的就寫旁邊有特色的標記,比如橋邊的大柳樹對麵,麵向豆腐攤的右側第二家,等等。
當然,也不是沒有缺點,丁嫂子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不太會用炭筆,所以記迴來的訂單有些歪歪扭扭,李婉寧本欲拿過來看看,丁嫂子有些不好意思:“婉寧你們家的筆墨迴頭借我用下吧,我再抄一遍給你看。”
李婉寧哈哈一笑:“丁嫂子,咱又不考狀元,我們第一次用炭筆的時候寫的還不如您呢,再說,這個紙條下次大概率也是您自己看的,沒事。”
李婉寧覺得現在真是太浪費人了,本來認字的女性就不多 ,現在還有這麽多都窩在流放村裏。
“丁嫂子,我們家有三字經什麽那些啟蒙的書,您要用的話就過來拿。”想到她們家的子良也差不多到了可以上學的年紀。
她們家有書的事情不是秘密,村裏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因為這年頭書是個矜貴物件,太貴了,弄壞了賠不起,所以還從來沒有人上門借過。
看著丁嫂子有點猶疑,李婉寧笑道:“我們家的書都是我們那三個娃抄的,成本不高,我們家孩子現在用不到了,讓子良看著小心些就是了,不然放家裏也發揮不了它該有的作用。”
話說至此,再客套就有點假了,丁嫂子誠心道謝:“那我就先謝謝了,迴頭我就去拿。”
熱情的招唿完一波客人,順帶還賣出去兩碗茶水,丁嫂子邊麻利的收拾東西,邊迴頭看了李婉寧一眼:“婉寧,我很佩服你,看看流放到這裏的人家,別的村我不知道,你看咱們村,能把日子過得如此紅紅火火的,也隻有你了。”
李婉寧笑一笑:“這不是被逼得沒辦法才亂出招嗎?還好朝廷仁慈,對我們這些人還留有一線生路。”
“也是,如果放在前朝,我們這些人早就沒了,現在能活成這樣,已經算是賺到了,就當贖罪吧。”丁嫂子歎口氣,又提起笑臉迎上新來的顧客。
唉,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日子,都是透支著自己的精氣神去應對生活。
前麵的三件事,基本上都是交給別人的,除了李婉寧要去五天兩次的擺攤,其他人都在家裏,那討論劇情不是一點不耽誤嗎?
至於李婉寧,隻要她將故事講給其他人,在不在都沒什麽打緊,所以連給孩子們送飯都不耽誤。
甚至,劉雅婷不在的日子裏,連巡查方便麵廠的事都可以交給李婉寧。
不過,因為李婉寧好像無形中已經被安排了很多事情,連翹不敢再加。
李婉寧聽出了連翹的意思,好吧,話本子這件事情自己隻要講了第一遍,剩下的完全不用她操心了,於是從善如流:“好吧,你們就專心寫話本子,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教給我。”
當天下午,李婉寧開始給大家講《長相思》,這部曾經過眾多優秀演員演繹,讓每個人物都活靈活現,深入人心的故事。
這個時代多的是三妻四妾,也有個別一女三家求的現象,但是像這種,被幾個站在世界頂端的男子喜歡,而且剛開始還是以男子形象示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故事太長,一下午講不完,幾個人聽得心癢癢的,瞬間理解了書鋪老板催稿的心情。
“大家夥先忙活吧,明天要去賣鹵菜了,我去和丁嫂子商量一下。婷兒去廠裏發一下工錢。”李婉寧看看天色,站起身,得為明天做準備了。
正月的鹵菜生意還蠻好的,鎮上走親戚的人比較多,所以不管是預訂,還是現買,基本一直有人,要是錯過還是有點可惜的。
“丁嫂子,丁嫂子。”李婉寧在門口叫了兩聲,聽出她的聲音,小子良噔噔噔跑來給她開門,小聲叫了聲:“李夫人。”
李婉寧摸摸他的頭:“你娘在嗎?”
此時丁嫂子從廚房探出頭來:“婉寧呀,你先坐,我馬上出來。”
現在的廚房基本都是室外廚房,上麵搭個比較大的頂棚,反正日曬不到,雨也淋不著,但是四處都是敞開的,主打一個通透,李婉寧站在院子裏也可以和她聊天。
“丁嫂子,沒事,您忙您的,我就是有個事情想和您商量一下,您應不應我都行,別有心裏負擔。”
丁嫂子詫異,好像從來沒有這麽說過話:“沒事,你說。”
李婉寧笑一笑:“是這樣的,我們家現在人手有點不太夠,杜若這段時間不能和我去鎮上了,所以想問問您,能不能在我們出攤的時候幫個忙,您放心,我不給您工錢,今年給你家開兩畝地。”
丁嫂子家的任務是九畝地,之前她們家隻有三畝,去年李婉寧給她開了一畝地,今年再開兩畝的話,就有六畝了,夠兩個人的指標。
丁嫂子暗自鬆口氣:“我還以為什麽事呢,我們家受你的恩惠還少嗎?幫這點小忙不要報酬。”
李婉寧笑一笑:“那咱就這麽定了,您的茶水攤也可以帶著,不過我接下來每次去半天就迴來。”
半天,對丁嫂子的茶水攤有點不太友好,不過現在是冬天,整體買茶水的人不太多,堅持每次去也就是賺個心安。
丁嫂子手裏動作不停:“行,反正也就是順帶著,能賣就賣上幾碗,賣不出就算了。”
和丁嫂子說好,李婉寧又去廠房看了看,大家正在領工錢,看到李婉寧,都笑著打招唿,一天下來,雖然有些累,但看著拿到手裏的銅板,心裏都充滿了力量,連帶著對這個能讓她們手裏摸到一點點銅板的夫人也充滿了感激。
丁嫂子代替杜若,本以為會有一個適應期,沒想到沒有一點生澀感。
平時雖然是杜若跑來跑去,但是送貨這件事情丁嫂子本身也做的,隻是不太跑到街巷裏去而已,不過杜若將大家訂貨的地址記得很詳細,沒有門牌號的就寫旁邊有特色的標記,比如橋邊的大柳樹對麵,麵向豆腐攤的右側第二家,等等。
當然,也不是沒有缺點,丁嫂子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不太會用炭筆,所以記迴來的訂單有些歪歪扭扭,李婉寧本欲拿過來看看,丁嫂子有些不好意思:“婉寧你們家的筆墨迴頭借我用下吧,我再抄一遍給你看。”
李婉寧哈哈一笑:“丁嫂子,咱又不考狀元,我們第一次用炭筆的時候寫的還不如您呢,再說,這個紙條下次大概率也是您自己看的,沒事。”
李婉寧覺得現在真是太浪費人了,本來認字的女性就不多 ,現在還有這麽多都窩在流放村裏。
“丁嫂子,我們家有三字經什麽那些啟蒙的書,您要用的話就過來拿。”想到她們家的子良也差不多到了可以上學的年紀。
她們家有書的事情不是秘密,村裏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因為這年頭書是個矜貴物件,太貴了,弄壞了賠不起,所以還從來沒有人上門借過。
看著丁嫂子有點猶疑,李婉寧笑道:“我們家的書都是我們那三個娃抄的,成本不高,我們家孩子現在用不到了,讓子良看著小心些就是了,不然放家裏也發揮不了它該有的作用。”
話說至此,再客套就有點假了,丁嫂子誠心道謝:“那我就先謝謝了,迴頭我就去拿。”
熱情的招唿完一波客人,順帶還賣出去兩碗茶水,丁嫂子邊麻利的收拾東西,邊迴頭看了李婉寧一眼:“婉寧,我很佩服你,看看流放到這裏的人家,別的村我不知道,你看咱們村,能把日子過得如此紅紅火火的,也隻有你了。”
李婉寧笑一笑:“這不是被逼得沒辦法才亂出招嗎?還好朝廷仁慈,對我們這些人還留有一線生路。”
“也是,如果放在前朝,我們這些人早就沒了,現在能活成這樣,已經算是賺到了,就當贖罪吧。”丁嫂子歎口氣,又提起笑臉迎上新來的顧客。
唉,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日子,都是透支著自己的精氣神去應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