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五百年前是一家
和丈夫的小妾一起流放種田養崽崽 作者:落筆成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麵一章有修改,增加了兩千字,昨天晚上看完的同學,麻煩您先看一下前麵那章增加的內容,給您帶來不便,請原諒昨天那個瞌睡到無藥可救的我)
幾個孩子們的嘴仗,李婉寧也沒在意,隻是和小妾們商量:“不然明天我去和村長說,可以提前預訂他們的勞動力,然後現在開始就陸續給他們把地快出來,不耽誤明年的春耕。”
小妾們紛紛表示支持。
“你剛才說什麽?我沒聽明白,你們要村裏人以牛代工,幫大家開荒?”村長以為自己聽錯了。
李婉寧又耐心解釋了一遍:“沒錯,村長,我實在不忍心大家都過得這麽窮,而且剛好我家有牛,農忙的時候又需要人幫忙,所以我就想出了這個。大家農忙幫我家種,還得幫忙搶收,我幫大家開荒。
不過也不能無限製幫忙,幫我一年四次農忙,我幫他們開大約一畝地。其實是每戶一頭牛,兩天時間,需要他們自家出人幫忙,幫的多了才能開到一畝。同時王大哥和張家大哥也會隨牛前往,他們現在和牛配合的比較好,會快一些。”
還有這好事?村長激動了,要是這樣,過個兩三年,就有很多人不會餓肚子了,又一想:“李夫人呀,我知道你是好心,可是有些人家可能沒有強壯的勞動力,你這樣換工可能會比較吃虧。”
這個李婉寧自也知道,家裏越窮的,說明家裏的搶壯勞力占比越少:“沒事,村長,隻要他們能盡力就好,別出現那種明明有成年男子,但卻派個半大孩子來就行。
我雖不在意是不是等價交換,但也不願好心喂了狗,如果真的有這種情況,那明年就不好意思了。”
李婉寧堅信,做人應該向善,但她也明白,善良不能沒有底線。如果有人踐踏你的善良,那大可不必在她們這種人身上浪費時間。
村長點頭:“李夫人每次都能給大家新的驚喜,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辜負你的這份心意。”
李婉寧又道:“我家的地一般比大家早種幾天,倒是可以和各家的農忙稍微錯開一點,不影響大家自己地裏的收成。
還有,為了能讓大家趕上明年春耕,願意交換的人家可以到我家來排隊,從現在開始就可以陸續幫大家開地。”
村長很高興:“那我明天就去通知,估計你們家的門檻,這兩天都要被大家踏平了,村裏一共四十六戶,估計都要來的。”
四十六戶,那如果每家都來的話,三頭專用牛加上小黃有時候可以半天半天的幹,差不多要占用二十大幾天的時間。
多是多了點,不過農忙的時候也不用發愁沒人了。
就她們家現在這些地,到明年春耕大概能有一百畝多一點,不管種還是收,估計也就一兩天的時間就搞定了。
對自家人來說,幸福感也提升很多呀。
果然,當天下午,就有人家陸續上門,願意以工換牛,並紛紛表示會讓家裏男人來上工,也有家裏沒男人的,表示自己家裏的女人們都可以來幫忙,隻求能幫她們開上一畝地。
李婉寧之所以對村長說那些話,自然也是為了這個效果,估計村長傳話的時候都會和她們說不許偷奸耍滑,否則後麵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對於那些說家裏人都會來幫忙的,李婉寧拒絕了:“不用,如果家裏的人確實不善勞作,可以來兩個就行,不能幹重活就做點輕省的也行。”
反正種地也可以分成多個工種,為了防止那些勞作的人有意見,不幹重活的以二抵一也行。
人有時候就是這樣,可能本來覺得自己的收獲與付出相比挺值的,但如果有另外一個人以更少的代價獲得和他一樣的報酬,可能就會覺得心理不平衡了。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李婉寧才讓她們來兩個人。
盡量讓大家都能打心眼裏高興吧,畢竟,本來就是想結個善緣的。
劉雅婷對來人都做了登記,包括他們後麵打算出幾個人來幫忙。
李婉寧喜歡這種事先說好,後麵看你人品的方式。
登記了的人,從第二天開始就按先後順序開始幫他們開荒。
那三頭大黃牛都被派出去了,因為大家都願意趁著這個機會多開一點地,所以基本上都是家裏的人都上,一起創造機會幫牛開荒。
王誌遠他們現在和牛配合非常那個默契,一人一牛開一畝差不多5天的時間,現在是一人一牛再加一家子,兩天的時間大部分人家都能開一畝還要多。
隻有個別人家,確實家裏就一個年輕女人做勞動力的,實在沒辦法,即使累個半死,兩天也隻能開個半畝地。
不過,這樣的人家李婉寧都讓記錄下來了,打算後麵有時間的話再去幫她們開一點。
這樣的人家,如果不幫忙的話,後麵處罰越來越重,不想辦法最終也隻能是死路一條。
這天李婉寧正看著名單,有點奇怪:“這個上麵怎麽隻有四十二戶人家呀?一共四十六戶,除了村長和咱們自家,應該還有四十四戶才對。”
劉雅婷道:“我能確定的是丁嬸子沒來,還有不知道是哪家。”
為了弄清楚,李婉寧拿著名單去找了村長,村長細細看一眼:“你們這還少個村東頭的李婆婆。她們家就她一個六十幾歲的老婆婆和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想必覺得太不對等,不好意思來吧。”
“那她們家的地夠了嗎?”李婉寧問。
“不夠,她們家隻有兩畝地,平時基本靠挖野菜活著的,也是可憐呢。”村長感覺自己都有點不忍心。
雖然平時自己能照顧就照顧一下,她們家的糧食自己的秤都是往高了打,這樣糧稅就能少交一點,哪怕是多留下一把米,也能讓祖孫兩個肚子裏能多幾粒米。
這樣看來,這個李婆婆倒是個有原則的人,李婉寧覺得,和這種人打交道不用計較得失,於是和村長告辭:“村長,過兩天我去找找李婆婆吧,我們都姓李,說不定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呢。”
幾個孩子們的嘴仗,李婉寧也沒在意,隻是和小妾們商量:“不然明天我去和村長說,可以提前預訂他們的勞動力,然後現在開始就陸續給他們把地快出來,不耽誤明年的春耕。”
小妾們紛紛表示支持。
“你剛才說什麽?我沒聽明白,你們要村裏人以牛代工,幫大家開荒?”村長以為自己聽錯了。
李婉寧又耐心解釋了一遍:“沒錯,村長,我實在不忍心大家都過得這麽窮,而且剛好我家有牛,農忙的時候又需要人幫忙,所以我就想出了這個。大家農忙幫我家種,還得幫忙搶收,我幫大家開荒。
不過也不能無限製幫忙,幫我一年四次農忙,我幫他們開大約一畝地。其實是每戶一頭牛,兩天時間,需要他們自家出人幫忙,幫的多了才能開到一畝。同時王大哥和張家大哥也會隨牛前往,他們現在和牛配合的比較好,會快一些。”
還有這好事?村長激動了,要是這樣,過個兩三年,就有很多人不會餓肚子了,又一想:“李夫人呀,我知道你是好心,可是有些人家可能沒有強壯的勞動力,你這樣換工可能會比較吃虧。”
這個李婉寧自也知道,家裏越窮的,說明家裏的搶壯勞力占比越少:“沒事,村長,隻要他們能盡力就好,別出現那種明明有成年男子,但卻派個半大孩子來就行。
我雖不在意是不是等價交換,但也不願好心喂了狗,如果真的有這種情況,那明年就不好意思了。”
李婉寧堅信,做人應該向善,但她也明白,善良不能沒有底線。如果有人踐踏你的善良,那大可不必在她們這種人身上浪費時間。
村長點頭:“李夫人每次都能給大家新的驚喜,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辜負你的這份心意。”
李婉寧又道:“我家的地一般比大家早種幾天,倒是可以和各家的農忙稍微錯開一點,不影響大家自己地裏的收成。
還有,為了能讓大家趕上明年春耕,願意交換的人家可以到我家來排隊,從現在開始就可以陸續幫大家開地。”
村長很高興:“那我明天就去通知,估計你們家的門檻,這兩天都要被大家踏平了,村裏一共四十六戶,估計都要來的。”
四十六戶,那如果每家都來的話,三頭專用牛加上小黃有時候可以半天半天的幹,差不多要占用二十大幾天的時間。
多是多了點,不過農忙的時候也不用發愁沒人了。
就她們家現在這些地,到明年春耕大概能有一百畝多一點,不管種還是收,估計也就一兩天的時間就搞定了。
對自家人來說,幸福感也提升很多呀。
果然,當天下午,就有人家陸續上門,願意以工換牛,並紛紛表示會讓家裏男人來上工,也有家裏沒男人的,表示自己家裏的女人們都可以來幫忙,隻求能幫她們開上一畝地。
李婉寧之所以對村長說那些話,自然也是為了這個效果,估計村長傳話的時候都會和她們說不許偷奸耍滑,否則後麵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對於那些說家裏人都會來幫忙的,李婉寧拒絕了:“不用,如果家裏的人確實不善勞作,可以來兩個就行,不能幹重活就做點輕省的也行。”
反正種地也可以分成多個工種,為了防止那些勞作的人有意見,不幹重活的以二抵一也行。
人有時候就是這樣,可能本來覺得自己的收獲與付出相比挺值的,但如果有另外一個人以更少的代價獲得和他一樣的報酬,可能就會覺得心理不平衡了。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李婉寧才讓她們來兩個人。
盡量讓大家都能打心眼裏高興吧,畢竟,本來就是想結個善緣的。
劉雅婷對來人都做了登記,包括他們後麵打算出幾個人來幫忙。
李婉寧喜歡這種事先說好,後麵看你人品的方式。
登記了的人,從第二天開始就按先後順序開始幫他們開荒。
那三頭大黃牛都被派出去了,因為大家都願意趁著這個機會多開一點地,所以基本上都是家裏的人都上,一起創造機會幫牛開荒。
王誌遠他們現在和牛配合非常那個默契,一人一牛開一畝差不多5天的時間,現在是一人一牛再加一家子,兩天的時間大部分人家都能開一畝還要多。
隻有個別人家,確實家裏就一個年輕女人做勞動力的,實在沒辦法,即使累個半死,兩天也隻能開個半畝地。
不過,這樣的人家李婉寧都讓記錄下來了,打算後麵有時間的話再去幫她們開一點。
這樣的人家,如果不幫忙的話,後麵處罰越來越重,不想辦法最終也隻能是死路一條。
這天李婉寧正看著名單,有點奇怪:“這個上麵怎麽隻有四十二戶人家呀?一共四十六戶,除了村長和咱們自家,應該還有四十四戶才對。”
劉雅婷道:“我能確定的是丁嬸子沒來,還有不知道是哪家。”
為了弄清楚,李婉寧拿著名單去找了村長,村長細細看一眼:“你們這還少個村東頭的李婆婆。她們家就她一個六十幾歲的老婆婆和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想必覺得太不對等,不好意思來吧。”
“那她們家的地夠了嗎?”李婉寧問。
“不夠,她們家隻有兩畝地,平時基本靠挖野菜活著的,也是可憐呢。”村長感覺自己都有點不忍心。
雖然平時自己能照顧就照顧一下,她們家的糧食自己的秤都是往高了打,這樣糧稅就能少交一點,哪怕是多留下一把米,也能讓祖孫兩個肚子裏能多幾粒米。
這樣看來,這個李婆婆倒是個有原則的人,李婉寧覺得,和這種人打交道不用計較得失,於是和村長告辭:“村長,過兩天我去找找李婆婆吧,我們都姓李,說不定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