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人之常情
村裏發夫君?我一文錢買了個攝政王 作者:易小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錢已經聽說顧喜喜又帶了新人迴來,笑道,“這便是京城來的呂姑娘吧。”
呂晶看了眼顧喜喜,自我介紹,“錢叔好,我姓呂,單名一個晶字。”
“以後跟著喜喜在咱們村長住。”
“我初來乍到,若有什麽做的不好,還請您多指教。”
一聲錢叔叫的老錢心頭熨帖,自然多了幾分親近之感。
“好說,好說,我一直當喜喜是自家大侄女。”
“你既然也叫我錢叔,往後你就跟喜喜一樣。”
“盡管安心住下,無論有何難處找我,或者找你錢嬸兒都成!”
呂晶歡喜地行了一禮,活潑而不失乖巧。
“多謝錢叔!”
一個未嫁的姑娘家,與顧喜喜又非親非故。
能孤身離鄉背井,說明她家裏麵必定沒了父母兄弟之類的主事人。
想到這兒,老錢眼中又多了幾分慈祥。
顧喜喜一直在觀察。
她之所以沒出言為這兩人相互引見。
就是希望呂晶能主動去適應新的生活。
向陌生人介紹自己隻是邁開第一步而已。
昨日顧喜喜並沒有特意教呂晶見什麽人該說什麽話。
所以呂晶全憑自己的觀察,記下了顧喜喜對村長的稱唿,以此拉近距離。
這便是她聰慧的地方。
顧喜喜心下暗暗點頭,還算滿意。
畢竟她培養的是得力助手,而不是當個小孩子拴在身邊養的。
將來總有一日,她需要呂晶能夠獨當一麵。
老錢與呂晶繼續閑話了幾句家常。
比如家裏過去是做什麽的,如今可還有什麽親戚,等等。
顧喜喜估摸著村長對新來人口了解的差不多了,才開口:
“錢叔,麥收前最後一次葉麵肥,各家還都沒動手吧?”
老錢點頭,“沒呢!”
“你教的秘方我都記下來了,施肥、打藥,每個大日子我都提前看黃曆算準了,確定在哪一日,同時給他們千叮嚀萬囑咐。”
“誰也不許心急,提前亂來。”
顧喜喜笑了,對呂晶說,“瞧瞧,這就是咱們花池渡的村長。”
“哪裏少了他都不行!”
老錢爽朗地大笑幾聲,“大侄女去了京城,長了見識,也更會誇人了。”
笑過之後,老錢又正色道,“不過給葉子上灑肥料,大家都還是第一次做。”
“大侄女是在擔心這個吧?”
顧喜喜頷首。
老錢擰眉想了想,如實說,“其實你今兒不來,我也準備找你談這個事兒。”
“最近的確有不少人犯嘀咕。”
“向來都知道草木的根就相當於人的嘴,喝水、吃肥都要從地下走。”
“朝葉子上施肥聞所未聞,這麽幹真能管用麽?”
顧喜喜莞爾,“對於沒經曆過的事,這麽想實屬人之常情。”
“錢叔您怎麽看?”
老錢咧嘴,“我才不費那個腦子,反正聽你的就行了。”
“不過……”他頓了頓,歎氣道,“現在已經有幾家人不想施肥了。”
“還有好些心裏搖擺,仍在觀望的。”
“他們說給葉子灑肥水,多費一趟功夫不說,還得再掏錢買肥料。”
“況且眼下的麥穗已經長的夠好了。”
“施了肥指定也看不出啥效果。”
顧喜喜毫不意外地說,“是不是還有人覺得,我這麽做是想多賣一次肥料。”
“就像給健康人開補藥,不治病也吃不死人,反正錢花了就行。”
老錢尷尬一笑,沒有否認顧喜喜的說法。
呂晶問,“那咱們要挨家挨戶說服他們嗎?”
“不用了。”顧喜喜道,“今年若無別的意外,豐收增產是肯定的。”
“隻是誰比誰收獲的更多,就看各人自己選擇了。”
反正如今全村無人賒賬買肥料。
她犯不著強行勸說別人改主意。
臨走前,顧喜喜再次跟老錢細說了如何調配肥料、比例多少,操作的關鍵點。
並且告知了最後一次灌溉的時日。
至於之後誰會來老錢這兒學習,就不是她能管的事了。
迴去的路上,呂晶看周圍無人,問,“你不是想讓天下的良田都高產嗎?”
“為何這就不管了?”
顧喜喜說,“不是不管,而是適可而止。”
“他們覺得我買肥料賺錢,事實上也的確有所小賺。”
“這時候我越是去勸,他們越是疑心我別有所圖。”
“倒不如由他們自己去選。”
她看向呂晶,微微一笑,“有時候,人教人百無一用,事教人一次入心。”
呂晶若有所思地點頭,“嗯,葉麵肥有沒有用,麥收之後自見分曉。”
“那些沒施肥的人後悔過,等下次便也知道自己該怎麽做。”
顧喜喜玩味一瞥,“你怎知他們一定會後悔?”
呂晶望著顧喜喜笑,篤定中帶著三分小得意。
“因為我信你呀。”
“你能讓這麽多人一起做的事,必然有道理,並且有把握。”
“還有剛才你的反應不急不躁。”
“就差直接說,誰要是不聽我的,等著哭去吧!”
“你呀……”顧喜喜失笑,卻沒有否認。
到家早飯已經做好了。
安慶和剛好端著一盤香蔥餅,一盤炒酸豆角從灶房出來。
“你們倆出去怎麽不叫我啊。”
顧喜喜道,“叫上你,誰來幫忙端飯擺桌子?”
安慶和笑,“也是,反正我閑著,家裏的活能分擔一點算一點。”
院子裏已經擺了小方桌小板凳。
安慶和放下盤子,說,“酸豆角是周家嫂子送來的。”
“她急著進城出攤,讓我代問你好。”
顧喜喜點點頭,在桌邊坐下,對呂晶說,“下午咱們去各家果園轉一遍。”
此事必須趕著辦了。
一是出於責任,必須實地看過。
二是要讓跟她種果樹的各家都能安心。
最近石頭照顧老郎中已經成了習慣。
到了飯點兒不用人說,他已經去後院叫上老郎中一起過來吃飯。
石頭還拎著藥箱,就放在旁邊窗台上。
飯後,顧喜喜便隨老郎中往顧老三家去。
老郎中已經很熟悉村裏的道路,沒拿手杖,也不許顧喜喜攙扶,堅持自己走。
顧喜喜隻得低頭留意老郎中前麵的路。
遇到石塊就及時踢開。
老郎中突然開口,“等會兒到了他家,你想怎麽做就怎麽做。”
“有師父給你擔著。”
顧喜喜本來專心看著地麵,乍聽到這話不由一呆,“啊?”
呂晶看了眼顧喜喜,自我介紹,“錢叔好,我姓呂,單名一個晶字。”
“以後跟著喜喜在咱們村長住。”
“我初來乍到,若有什麽做的不好,還請您多指教。”
一聲錢叔叫的老錢心頭熨帖,自然多了幾分親近之感。
“好說,好說,我一直當喜喜是自家大侄女。”
“你既然也叫我錢叔,往後你就跟喜喜一樣。”
“盡管安心住下,無論有何難處找我,或者找你錢嬸兒都成!”
呂晶歡喜地行了一禮,活潑而不失乖巧。
“多謝錢叔!”
一個未嫁的姑娘家,與顧喜喜又非親非故。
能孤身離鄉背井,說明她家裏麵必定沒了父母兄弟之類的主事人。
想到這兒,老錢眼中又多了幾分慈祥。
顧喜喜一直在觀察。
她之所以沒出言為這兩人相互引見。
就是希望呂晶能主動去適應新的生活。
向陌生人介紹自己隻是邁開第一步而已。
昨日顧喜喜並沒有特意教呂晶見什麽人該說什麽話。
所以呂晶全憑自己的觀察,記下了顧喜喜對村長的稱唿,以此拉近距離。
這便是她聰慧的地方。
顧喜喜心下暗暗點頭,還算滿意。
畢竟她培養的是得力助手,而不是當個小孩子拴在身邊養的。
將來總有一日,她需要呂晶能夠獨當一麵。
老錢與呂晶繼續閑話了幾句家常。
比如家裏過去是做什麽的,如今可還有什麽親戚,等等。
顧喜喜估摸著村長對新來人口了解的差不多了,才開口:
“錢叔,麥收前最後一次葉麵肥,各家還都沒動手吧?”
老錢點頭,“沒呢!”
“你教的秘方我都記下來了,施肥、打藥,每個大日子我都提前看黃曆算準了,確定在哪一日,同時給他們千叮嚀萬囑咐。”
“誰也不許心急,提前亂來。”
顧喜喜笑了,對呂晶說,“瞧瞧,這就是咱們花池渡的村長。”
“哪裏少了他都不行!”
老錢爽朗地大笑幾聲,“大侄女去了京城,長了見識,也更會誇人了。”
笑過之後,老錢又正色道,“不過給葉子上灑肥料,大家都還是第一次做。”
“大侄女是在擔心這個吧?”
顧喜喜頷首。
老錢擰眉想了想,如實說,“其實你今兒不來,我也準備找你談這個事兒。”
“最近的確有不少人犯嘀咕。”
“向來都知道草木的根就相當於人的嘴,喝水、吃肥都要從地下走。”
“朝葉子上施肥聞所未聞,這麽幹真能管用麽?”
顧喜喜莞爾,“對於沒經曆過的事,這麽想實屬人之常情。”
“錢叔您怎麽看?”
老錢咧嘴,“我才不費那個腦子,反正聽你的就行了。”
“不過……”他頓了頓,歎氣道,“現在已經有幾家人不想施肥了。”
“還有好些心裏搖擺,仍在觀望的。”
“他們說給葉子灑肥水,多費一趟功夫不說,還得再掏錢買肥料。”
“況且眼下的麥穗已經長的夠好了。”
“施了肥指定也看不出啥效果。”
顧喜喜毫不意外地說,“是不是還有人覺得,我這麽做是想多賣一次肥料。”
“就像給健康人開補藥,不治病也吃不死人,反正錢花了就行。”
老錢尷尬一笑,沒有否認顧喜喜的說法。
呂晶問,“那咱們要挨家挨戶說服他們嗎?”
“不用了。”顧喜喜道,“今年若無別的意外,豐收增產是肯定的。”
“隻是誰比誰收獲的更多,就看各人自己選擇了。”
反正如今全村無人賒賬買肥料。
她犯不著強行勸說別人改主意。
臨走前,顧喜喜再次跟老錢細說了如何調配肥料、比例多少,操作的關鍵點。
並且告知了最後一次灌溉的時日。
至於之後誰會來老錢這兒學習,就不是她能管的事了。
迴去的路上,呂晶看周圍無人,問,“你不是想讓天下的良田都高產嗎?”
“為何這就不管了?”
顧喜喜說,“不是不管,而是適可而止。”
“他們覺得我買肥料賺錢,事實上也的確有所小賺。”
“這時候我越是去勸,他們越是疑心我別有所圖。”
“倒不如由他們自己去選。”
她看向呂晶,微微一笑,“有時候,人教人百無一用,事教人一次入心。”
呂晶若有所思地點頭,“嗯,葉麵肥有沒有用,麥收之後自見分曉。”
“那些沒施肥的人後悔過,等下次便也知道自己該怎麽做。”
顧喜喜玩味一瞥,“你怎知他們一定會後悔?”
呂晶望著顧喜喜笑,篤定中帶著三分小得意。
“因為我信你呀。”
“你能讓這麽多人一起做的事,必然有道理,並且有把握。”
“還有剛才你的反應不急不躁。”
“就差直接說,誰要是不聽我的,等著哭去吧!”
“你呀……”顧喜喜失笑,卻沒有否認。
到家早飯已經做好了。
安慶和剛好端著一盤香蔥餅,一盤炒酸豆角從灶房出來。
“你們倆出去怎麽不叫我啊。”
顧喜喜道,“叫上你,誰來幫忙端飯擺桌子?”
安慶和笑,“也是,反正我閑著,家裏的活能分擔一點算一點。”
院子裏已經擺了小方桌小板凳。
安慶和放下盤子,說,“酸豆角是周家嫂子送來的。”
“她急著進城出攤,讓我代問你好。”
顧喜喜點點頭,在桌邊坐下,對呂晶說,“下午咱們去各家果園轉一遍。”
此事必須趕著辦了。
一是出於責任,必須實地看過。
二是要讓跟她種果樹的各家都能安心。
最近石頭照顧老郎中已經成了習慣。
到了飯點兒不用人說,他已經去後院叫上老郎中一起過來吃飯。
石頭還拎著藥箱,就放在旁邊窗台上。
飯後,顧喜喜便隨老郎中往顧老三家去。
老郎中已經很熟悉村裏的道路,沒拿手杖,也不許顧喜喜攙扶,堅持自己走。
顧喜喜隻得低頭留意老郎中前麵的路。
遇到石塊就及時踢開。
老郎中突然開口,“等會兒到了他家,你想怎麽做就怎麽做。”
“有師父給你擔著。”
顧喜喜本來專心看著地麵,乍聽到這話不由一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