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喜喜保佑
村裏發夫君?我一文錢買了個攝政王 作者:易小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什麽騙人?”顧喜喜睨目道,“說的這麽難聽。”
“我這是提出概念,包裝!包裝一下而已。”
“如果這麽做能讓先生高興,先生高興了,咱們就高興,一舉兩得的事兒。”
石頭被繞的雲裏霧裏,但最後他聽懂了,一舉兩得,肯定是好事。
又過了幾天,曆經一場春雨後,天氣再次轉暖。
向陽的地方長出了薺菜,品蘭居的蘭花也移栽成活。
一輛半舊的布棚馬車緩緩駛入花池渡村。
老錢早起就穿上自己最好的一件袍子,騎著毛驢在馬車前方開道引路。
他一路都咧著嘴笑,嘴角壓都壓不住。
路邊玩耍的孩童看見,知道是新的先生來了,立即飛跑著去叫人。
等馬車到了品蘭居外,這裏已經聚集了好些大人小孩。
車夫拿下腳凳,放到車板側麵。
眾村民都盯著馬車,看見藍色的布簾掀開,露出的頭頂發絲花白,不免驚訝。
怎麽是個老人家?
再看他彎腰出來,抬起頭時,麵容的確是個上了年紀的男人。
此人眉目平和,隻是在轉目看人時,自然流露出些許嚴肅。
老錢幾步上前,拱手道,“宋夫子。”
宋夫子迴禮,“方才勞煩錢村長為我等帶路了。”
車廂門簾又動了動,宋夫子立刻轉身,向上伸出手去。
“夫人慢點。”
隻見一位婦人出來,長發挽做朝雲髻,隻斜插著一支石榴紋鏤銀簪,簪頭鑲嵌碧玉。
婦人下車時,大家才看到她的麵容。
雖然能明顯看出歲月留下的痕跡,但她嘴角噙笑,眼神柔和,令人觀之可親,心生親近之感。
老錢這才向村民們介紹,“這位是宋青山、宋老,咱們青田縣學前任學令。”
“這位是宋夫人。”
仿佛一塊石頭從高處砸進水塘,人群頓時躁動起來,議論紛紛。
“學令?這可是官家的教書先生,有官身呢!”
“這麽厲害嗎?那他現在還當官不?”
“都說了是前任,前任學令,那肯定已經不當了唄。”
“哎,這麽厲害的人來咱們村塾當教書先生?”
“是劉先生把他找來的,看來劉先生也是個人物呢!”
……
老錢用力清嗓子,“都靜一靜!”
“宋老宋夫人剛到,還沒休息,就聽見咱們的人吵吵嚷嚷了。”
宋先生開口,“無妨,大家聚在一起,自然要熱鬧些。”
老錢笑著點頭附和,心下暗忖,這宋先生麵上不苟言笑,性子倒比想象中平易近人。
老錢揚聲道,“以後宋老、宋夫人既是咱們村的貴客,又是咱們村的自己人。”
“咱們要將這二位當貴客般尊敬,又要當自己人一樣幫助、友愛。”
秦大嫂在人群中已經看呆了。
聽見大家鼓掌,她才迴過神,趕緊撥開其他人找到顧喜喜。
顧喜喜扭頭看去,見是秦大嫂,了然含笑,“來了?”
秦大嫂喘著粗氣道,“宋、宋青山,我知道這個名字!就是縣學最好的那個前任學令,教出過許多個舉人、進士,最高考中探花。至今有好些學生都在外麵做大官的那個……宋先生!”
顧喜喜莞爾,“這個前綴說明還真是長啊。”
秦大嫂一把抓住顧喜喜的胳膊,激動地聲音都在打顫,“我前幾天才跟你說的過的那個人,是他、是他嗎?”
顧喜喜隻得點頭,“沒錯,是他,就是他。”
秦大嫂雙手合十,仰天笑道,“太好了,”
“得此名師,我家狗娃還去什麽縣學!”
“老天保佑!劉先生保佑!還喜喜保佑!”
顧喜喜失笑,“我保佑什麽,嫂子莫不是歡喜的糊塗了?”
秦大嫂繼續對天拜了幾下,轉向顧喜喜,正色道,“我可沒糊塗。”
“你且聽是不是這個理兒,陳先生是你引來的,劉先生又是陳先生引來的,如今的宋先生又是劉先生引來的。”
“俗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可不得謝你的保佑麽!”
周大嫂在旁咋舌道,“這繞口令,都快給我繞暈過去了!不過……”
她咧嘴大笑,“我也覺得道理很對!”
這時,老錢已經開了鎖,帶宋先生夫婦進院子參觀。
知道宋老喜愛整潔清靜,老錢扭頭使了個眼色,不許眾人跟進來湊熱鬧。
“今天大家見到宋先生和夫人,都認識了,就此都散了吧。也好讓二位早些安置下來。”
眾人居然配合得很,當即三五結對的走開。
畢竟宋先生是讀書人,大家站在人家門口扯閑篇也放不開。
正好換地方聊個盡興。
本村裏少有外人搬進來,宋先生的身份、經曆又如此特殊。
對村民們而言,無異於一件大新聞,足夠大家茶餘飯後聊幾天了。
隻有顧喜喜一人被老錢點到,跟著進去。
老錢特意為宋家夫婦介紹,“這姑娘姓顧,是我們村種地的頭一份,大家有什麽不懂都要請教她,外麵的人都稱唿她顧老板。”
“這院子裏各處精巧的小心思,都是由她布置的,品蘭居的名字也是她取的。”
顧喜喜道,“我文墨不佳,不比先生學富五車,隻好暫取個名字掛著,等先生與夫人入住後,還是再另外取名吧。”
宋先生目光落在地麵栽植的蘭花上,“蘭者,清氣也。”
“蘭花極好,品蘭居也好,不用改了。”
宋夫人笑道,“栽植的布局也極為雅致,入門不見蘭,轉彎卻豁然開朗。到了屋內,推窗蘭草入眼。”
“若能臨窗作畫,四季之景,陰晴雨雪各有不同,想來乃雅事一件。”
宋先生望著夫人,嚴肅的臉上多了笑意。
“夫人喜歡就好。”
“為夫告老後,沒想到還能與夫人在這一隅清淨地偏安,賞蘭花,結桃李。”
宋夫人想去看看灶房,二人攜手出了堂屋,朝旁邊走去。
顧喜喜走在後麵,含笑說了句,“成了。”
老錢一怔,不解地小聲詢問,“大侄女為啥說成了,他倆剛說那話啥意思。是不是看蘭花不夠,還要看桃花李子花?”
“克咱村沒人種桃樹,要看隻能看後山的野桃樹了。”
“我這是提出概念,包裝!包裝一下而已。”
“如果這麽做能讓先生高興,先生高興了,咱們就高興,一舉兩得的事兒。”
石頭被繞的雲裏霧裏,但最後他聽懂了,一舉兩得,肯定是好事。
又過了幾天,曆經一場春雨後,天氣再次轉暖。
向陽的地方長出了薺菜,品蘭居的蘭花也移栽成活。
一輛半舊的布棚馬車緩緩駛入花池渡村。
老錢早起就穿上自己最好的一件袍子,騎著毛驢在馬車前方開道引路。
他一路都咧著嘴笑,嘴角壓都壓不住。
路邊玩耍的孩童看見,知道是新的先生來了,立即飛跑著去叫人。
等馬車到了品蘭居外,這裏已經聚集了好些大人小孩。
車夫拿下腳凳,放到車板側麵。
眾村民都盯著馬車,看見藍色的布簾掀開,露出的頭頂發絲花白,不免驚訝。
怎麽是個老人家?
再看他彎腰出來,抬起頭時,麵容的確是個上了年紀的男人。
此人眉目平和,隻是在轉目看人時,自然流露出些許嚴肅。
老錢幾步上前,拱手道,“宋夫子。”
宋夫子迴禮,“方才勞煩錢村長為我等帶路了。”
車廂門簾又動了動,宋夫子立刻轉身,向上伸出手去。
“夫人慢點。”
隻見一位婦人出來,長發挽做朝雲髻,隻斜插著一支石榴紋鏤銀簪,簪頭鑲嵌碧玉。
婦人下車時,大家才看到她的麵容。
雖然能明顯看出歲月留下的痕跡,但她嘴角噙笑,眼神柔和,令人觀之可親,心生親近之感。
老錢這才向村民們介紹,“這位是宋青山、宋老,咱們青田縣學前任學令。”
“這位是宋夫人。”
仿佛一塊石頭從高處砸進水塘,人群頓時躁動起來,議論紛紛。
“學令?這可是官家的教書先生,有官身呢!”
“這麽厲害嗎?那他現在還當官不?”
“都說了是前任,前任學令,那肯定已經不當了唄。”
“哎,這麽厲害的人來咱們村塾當教書先生?”
“是劉先生把他找來的,看來劉先生也是個人物呢!”
……
老錢用力清嗓子,“都靜一靜!”
“宋老宋夫人剛到,還沒休息,就聽見咱們的人吵吵嚷嚷了。”
宋先生開口,“無妨,大家聚在一起,自然要熱鬧些。”
老錢笑著點頭附和,心下暗忖,這宋先生麵上不苟言笑,性子倒比想象中平易近人。
老錢揚聲道,“以後宋老、宋夫人既是咱們村的貴客,又是咱們村的自己人。”
“咱們要將這二位當貴客般尊敬,又要當自己人一樣幫助、友愛。”
秦大嫂在人群中已經看呆了。
聽見大家鼓掌,她才迴過神,趕緊撥開其他人找到顧喜喜。
顧喜喜扭頭看去,見是秦大嫂,了然含笑,“來了?”
秦大嫂喘著粗氣道,“宋、宋青山,我知道這個名字!就是縣學最好的那個前任學令,教出過許多個舉人、進士,最高考中探花。至今有好些學生都在外麵做大官的那個……宋先生!”
顧喜喜莞爾,“這個前綴說明還真是長啊。”
秦大嫂一把抓住顧喜喜的胳膊,激動地聲音都在打顫,“我前幾天才跟你說的過的那個人,是他、是他嗎?”
顧喜喜隻得點頭,“沒錯,是他,就是他。”
秦大嫂雙手合十,仰天笑道,“太好了,”
“得此名師,我家狗娃還去什麽縣學!”
“老天保佑!劉先生保佑!還喜喜保佑!”
顧喜喜失笑,“我保佑什麽,嫂子莫不是歡喜的糊塗了?”
秦大嫂繼續對天拜了幾下,轉向顧喜喜,正色道,“我可沒糊塗。”
“你且聽是不是這個理兒,陳先生是你引來的,劉先生又是陳先生引來的,如今的宋先生又是劉先生引來的。”
“俗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可不得謝你的保佑麽!”
周大嫂在旁咋舌道,“這繞口令,都快給我繞暈過去了!不過……”
她咧嘴大笑,“我也覺得道理很對!”
這時,老錢已經開了鎖,帶宋先生夫婦進院子參觀。
知道宋老喜愛整潔清靜,老錢扭頭使了個眼色,不許眾人跟進來湊熱鬧。
“今天大家見到宋先生和夫人,都認識了,就此都散了吧。也好讓二位早些安置下來。”
眾人居然配合得很,當即三五結對的走開。
畢竟宋先生是讀書人,大家站在人家門口扯閑篇也放不開。
正好換地方聊個盡興。
本村裏少有外人搬進來,宋先生的身份、經曆又如此特殊。
對村民們而言,無異於一件大新聞,足夠大家茶餘飯後聊幾天了。
隻有顧喜喜一人被老錢點到,跟著進去。
老錢特意為宋家夫婦介紹,“這姑娘姓顧,是我們村種地的頭一份,大家有什麽不懂都要請教她,外麵的人都稱唿她顧老板。”
“這院子裏各處精巧的小心思,都是由她布置的,品蘭居的名字也是她取的。”
顧喜喜道,“我文墨不佳,不比先生學富五車,隻好暫取個名字掛著,等先生與夫人入住後,還是再另外取名吧。”
宋先生目光落在地麵栽植的蘭花上,“蘭者,清氣也。”
“蘭花極好,品蘭居也好,不用改了。”
宋夫人笑道,“栽植的布局也極為雅致,入門不見蘭,轉彎卻豁然開朗。到了屋內,推窗蘭草入眼。”
“若能臨窗作畫,四季之景,陰晴雨雪各有不同,想來乃雅事一件。”
宋先生望著夫人,嚴肅的臉上多了笑意。
“夫人喜歡就好。”
“為夫告老後,沒想到還能與夫人在這一隅清淨地偏安,賞蘭花,結桃李。”
宋夫人想去看看灶房,二人攜手出了堂屋,朝旁邊走去。
顧喜喜走在後麵,含笑說了句,“成了。”
老錢一怔,不解地小聲詢問,“大侄女為啥說成了,他倆剛說那話啥意思。是不是看蘭花不夠,還要看桃花李子花?”
“克咱村沒人種桃樹,要看隻能看後山的野桃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