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匆匆趕到官府的公田租賃處時,那裏早已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人群中,有白發蒼蒼的老者,有年輕力壯的後生,大家都懷揣著對土地的渴望。


    李大山拉著小虎,緊緊跟在王翠身後,隨著隊伍一點點往前挪動。


    “聽說這公田隻要按時交夠三成賦稅,就能傳給子孫,是真的嗎?”一個年輕後生的聲音在人群中響起。


    “那還能有假!皇帝下的聖旨,絕對作數。”公田租賃處站崗的小吏,樂嗬嗬的大聲迴了一句。


    聽到小吏的答複,人群裏頓時炸開了鍋,眾人興奮地交頭接耳。


    李大山也跟著激動起來,腳下步子邁得更快了些,好似前方不隻是租田的窗口,而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大門。


    排了好一會兒隊,終於輪到他們了,李大山小心翼翼地遞上申請文書,負責登記的官吏接過,仔細查看後,問道:“家中幾口人?有無勞作能力?”


    “迴大人,家中三口人,我和我媳婦都能下地幹活,孩子再長大一點,也能幫著做點輕便的活兒。”李大山恭敬地迴答。


    官吏點了點頭,在冊子上記錄下相關信息,然後說道:“按照規定,你們家最多可租30畝公田,你們想租多少?”


    李大山一臉期待的迴答道:“迴大人,小人想租30畝公田。”


    官吏點點頭:“租30畝可以,但一定不可拋荒,我看你孩子還這麽小,你們夫妻能忙的過來嗎?”


    李大山夫婦連忙點頭道:“能忙的過來,俺們就算是沒日沒夜的幹,也會把田給種好的。”


    官吏點點頭:“這邊簽個字,小河村135到165號公田,就算租給你們了。”


    李大山顫抖著手,接過筆,一筆一劃地簽下自己那有些歪歪扭扭的名字,這名字,還是臨來之前,裏長特意教他寫的。


    寫好名字之後,李大山又按了手印。


    官吏接過文書,點點頭:“這一份是你的租賃公田的文書,迴頭拿著這份文書去找你們裏長,裏長會帶你們去看地的。”


    “以後這份文書也要收好,這就相當於是地契,當然,丟了也不要緊,官府這邊也有一份存檔。”


    “不過還是保管嚴實的好,要是丟了的話,會很麻煩的,你得找你相鄰公田的租戶,以及裏長一起來縣衙作證,才能重新補辦地契文書,你可明白?”


    李大山忙不迭的點頭:“明白,明白。”


    官吏伸手把分出的一份文書遞給了李大山:“好了,拿著文書迴村去找裏長去吧。”


    “多謝大人,多謝大人。”


    接過文書那一刻,李大山兩口子都是心情激動喜悅到了極點,仿佛看到了未來的美好生活:田野裏麥浪翻滾,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著香噴噴的飯菜......


    李大山一家三口懷揣著租賃文書,滿心歡喜地離開公田租賃處。


    迴家路上,陽光格外明媚,微風輕輕拂過,帶著絲絲泥土的芬芳,仿佛都在為他們慶賀。


    小虎一路上蹦蹦跳跳,嘴裏不停念叨著以後要幫爹娘種地,稚嫩的聲音給這份喜悅又添了幾分溫馨。


    迴到村子,李大山直奔裏長家。


    裏長早已知曉他們去租公田的事,見到李大山手中的文書,笑著恭喜道:“大山啊,這下你們家可有盼頭了!跟我來吧,我這就帶你們去看看那三十畝地。”


    在裏長的帶領下,他們來到小河村135到165號公田。


    站在田邊,李大山望著眼前這片肥沃的土地,眼眶微微泛紅。


    王翠也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隻是緊緊拉著李大山的手。這片地,將是他們一家新生活的起點。


    裏長詳細地給他們介紹田地的邊界、水源位置以及周邊的一些注意事項。


    李大山夫婦聽得格外認真,不時點頭應和。等裏長交代完離開後,李大山和王翠開始仔細查看田地。


    他們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感受著泥土的濕潤和細膩,仿佛已經看到了這片土地上即將長出的茁壯莊稼。


    小虎在田邊跑來跑去,一會兒撿起一顆小石子,一會兒又好奇地觀察著地裏的各種新奇玩意。


    李大山看著兒子,笑著說:“小虎,以後這片地就是咱們家的希望,你可要好好長大,幫爹娘把它種好。”


    小虎用力地點點頭,大聲說:“爹,娘,我一定會的!”


    有人歡喜就有人愁,江南華亭縣,徐府,一群官差找上了門來。


    管家:“老爺,不好了,不好了,縣衙的官差來了,說是為隱匿田產的事兒!”


    徐文淵正坐在太師椅上,喝著茶,聞言手一抖,茶盞險些掉落。


    他強裝鎮定,將茶盞重重擱在桌上,沉聲道:“慌什麽!該來的總是要來的。”


    《龍國日報》早就把朝廷關於隱匿田產的處罰決定,到處傳的沸沸揚揚。


    徐文淵在得知這處罰決定後,隻覺一陣天旋地轉,雙腿發軟,差點癱倒在地。


    他想起那份簽了字、畫了押,如今卻成了催命符一般的田冊,滿心都是悔意。


    徐文淵立馬找上了自己府衙裏的關係,很可惜的是,人家這次也是無能為力的。


    皇帝親自下的聖旨,又有廉政部在一旁虎視眈眈,就算是當朝首輔來了,也不敢幫他。


    徐文淵無奈,隻能是悻悻迴家,等著認罰。


    如今官差上門,該來的總算是來了。


    徐文淵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穩了穩心神,邁著沉重的步子走向正廳,每一步都似拖著千斤重擔。


    到了廳中,他抬眼望向那幾個官差,強撐著平日裏的威嚴問道:“諸位官爺,此次前來,具體所為何事?”


    為首的官差麵無表情,從懷中掏出一份公文,展開宣讀:“徐文淵,經查明,你徐家隱匿田產583畝。依據《龍國憲法》,隱匿田產一畝至五畝笞四十,每五畝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所隱稅糧依數征納。”


    “考慮到此為前朝遺留問題,陛下開恩,允許繳納勉杖銀子,前五十杖,一杖百兩白銀,後五十杖,一杖五百兩白銀。”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奮鬥的蝸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奮鬥的蝸牛並收藏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