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上了中學,可能是因為進入“青春期”的原因,高珮情緒開始變得反常,生氣易怒,甚至是愛發火。


    有時候,很輕易地就因為一件小事,或是一句話,就感到憤怒,甚至發脾氣。


    以至於周圍的小夥伴,看待高珮的眼光都不一樣,好像高珮是團“火球”,一觸就燃。


    高珮也感到很無奈。


    並不是她很想發火呀!可是,她自己就是控製不住自己。


    因為某件事,引起了某個原因,自然而然就憤怒,發脾氣了。


    “咦,說到憤怒,也許,人們就會有個疑問了。”


    “為什麽人們,容易因為一件事而憤怒,總喜歡發怒呢?”


    “這是個好問題。”


    心理學課上,老師侃侃而談,高珮也聽的津津有味。


    “那是因為,人們都想著壓下怒火,卻從來不提,如何表達憤怒。”


    “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隻是一時爽,單純的表達憤怒,是引鴆止渴。”


    高珮覺得自己的心靈好像通透了點,覺得自己好像正在被治愈。


    “很多人的問題,在於把憤怒,當作心理分析的終點。”


    心理學老師頓了頓,繼續用不急不躁的語速,為同學們分析心理問題。


    “憤怒就憤怒了,發泄就發泄了,傷害就傷害了,這樣卻無法觸及到核心問題。”


    心理學課上,老師總結了幾種憤怒的情境。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憤怒,會有以下這幾種情況……”


    “當利益受損的時候;當期望受挫的時候(主要);當被忽略的時候;當嫉妒別人的時候;當覺得自己被侵犯的時候(個人規範);當覺得他人被侵犯的時候(社會規範)。”


    高珮聽著,好似明白,又缺似不明白,隻覺得心理學老師講述的心理學知識,內容極度舒適,讓人聽了一點都不厭煩,還想接著繼續往下聽下去。


    “大部分情況下,憤怒隻是一種次級感受(secondaryfeeling),與悲傷,羞恥等構成情緒群(cluster)。”


    高珮聽著心理學老師往外冒的一個個英語單詞,內心對心理學老師崇敬的敬意,達到了一個臨界點。


    這心理學老師,不但懂心理學,連專業術語解釋起來都那麽酷,真專業!


    “用通俗的話來講,憤怒不是核心感受。當我們的期望受挫的時候,我們希望自己得到尊重,卻受到侮辱;我們希望自己被肯定,卻遭遇貶低。”


    高珮覺得,心理學老師不單單是在普及心理學內容,更像是在念一首帶著詩意的經文,普度著自己。


    “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原始感受是受到傷害(如果歸因到他人故意,會加劇憤怒)而產生的悲傷,焦慮。”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感受和承認這種悲傷,並不容易,也不安全。因為這往往意味著,自己的脆弱,還會引發一些對自身的焦慮。”


    “‘我好沒用,對方這樣就傷害了我,甚至還會自責,‘我怎麽可以因為這個就生氣呢’。


    高珮內心一萬個讚同,心裏不住瘋狂的點頭,簡直是太有道理了。


    高珮強烈的目光,緊緊盯著心理學老師,盼望著心理學老師能說一點,再多說出一點!


    心理學老師似乎是感受到了高珮熱切地目光,感應似地朝著高珮看過來,頷首點了一下頭,以作迴應。


    被心理學老師那雙水靈靈地杏仁眼注視著的那秒鍾,高珮覺得自己仿佛被賦予了某種能量,全身更有力了一點。


    心理學老師收迴了目光,繼續講述心理學。


    “這樣的知覺本身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如果我們分享這種脆弱,委屈,別人會不會認可我們?會不會同情我們?會不會離我們而去?”


    “這時,憤怒作為一種防禦姿態,由自己指向別人,保護了我們的脆弱和委屈,也阻止了別人進入我們的內心,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生氣的緣由。”


    “那些溫和的人,有著一套邏輯。「我都已經這樣忍讓了,對方應該會適可而止」。”


    “這樣的邏輯,本身又包含著一個期望,「我希望別人理解我」。”


    “當別人未能表達出,這種理解的時候,期望會再次受挫,如果認為是自己的忍讓,換來了對方的變本加厲,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一定是我太過溫和,溫和到某某同學,都會欺負我”。


    高珮聽著心理學老師講述分析的這些內容,覺得真的是太有道理了!


    “這裏麵還隱藏著一個不合理的信念:「理解自己是別人的事情」。”


    “這樣就把原因,歸結到自己的溫和,換而言之,也認定了對方的鐵石心腸。不僅如此,很多時候這些人還會開始懷疑,自己的這套溫和的行為模式是否正確。”


    “采取的策略,就是經常性的表達憤怒。”


    原來是這樣,高珮覺得自己渾身神清氣爽,煥然一新的感覺。


    “周圍人的避讓,會讓自己的地位,得到無形的提高,獲得心理優勢,從而補償了自己的悲傷,避免了自己的恐懼。知覺到這一層麵非常關鍵。”


    心理學老師說到這,抬起了頭,掃視了周圍一圈。


    “不要單純地表達憤怒,要堅定地表達憤怒背後,隱藏著的委屈,焦慮本身,是需要一點方法和技巧的。”


    高珮聳了一下眉毛。


    “因為表達這些,本身就是一種,讓別人了解自己底線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最好指著自己‘我怎樣怎樣’,而不要指著別人‘你怎樣怎樣’。”


    “不要對別人做價值判斷。但比這更重要的是,一個合理信念的樹立,就是‘讓別人理解自己,這是自己的責任’和一個合理期望的養成,‘即使我表達了自己,別人不一定會理解自己’的信念,以及時時刻刻接納自己的準備。”


    高珮聽著心理學老師把曲曲折折的心理學內容,分析得如此透徹,竟也不覺得晦澀難懂了。


    “那麽,就到了以下最關鍵的地方,也就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憤怒’這個問題,有以下幾點……”


    “1.消解憤怒本身是在否定憤怒的價值。不要迷戀於轉移注意力,換位思考等方法,不提倡萬事皆忍。”


    “2.民間心理學喜歡說,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但其實這沒用,這話隻是聽起來漂亮。”


    “3.通常有人會建議‘冷靜下來,好好想一想憤怒的原因’。但憤怒往往很難控製,倒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增進對彼此的了解。”


    “如果你明白了,隱藏在憤怒背後的情感,那麽也就不難理解,合理信念和合理期望的建立,更為重要。”


    心理學老師真是太厲害了!能講出這麽高深莫測的心理學內容。


    高珮換了個姿勢,繼續聽講。


    “普京普特勒說過一句話: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


    心理學老師眨了眨眼睛,繼續開口。


    “想要知道,如何恰當的表達憤怒,先要從憤怒的作用和意義談起。”


    “就像動物,有自己的領地範圍一樣,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心理邊界,這個邊界,在人際關係中,是不容被侵犯的。”


    高珮聽著聽著,感覺自己走進了動物世界欄目……


    “一旦別人觸及了自己的邊界,當事人就會體驗到不舒服的感覺,如焦慮啊,恐懼和憤怒,沒有安全感等,好像自己的領地被入侵了一樣。”


    “這時的憤怒呢,就是一個重要的警報信號了……”


    高珮又想起了報警出行,警車的報警器鳴笛聲。


    “這個警報信號,就是提醒當事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了,邊界和底線被突破了,這時需要采取行動,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種利益,可能是實際的物質利益,還有可能是自尊心、被尊重、被重視、被理解的需要。因此,憤怒是有它的積極意義的。”


    “它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需要和底線,提醒我們,在何時需要維護自己。然而,一旦憤怒的情緒高漲,警報拉響,這時其實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戰役’”。


    “就像有些故事橋段,講到的那樣,憤怒情緒已然失控,進入大多數人,都不願看到的,傷人傷己的階段。”


    “其實,在進入這種“最後戰役''之前,有許多事情是可以做的。比如,在小事上,就可以溫和而堅定的拒絕別人。”


    “學習說“不”,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心理邊界,和底線為何。或者以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場,守住自己的邊界。”


    “而不是表現過於溫和而缺乏原則,讓別人誤以為你的底線很低。當別人的試探沒有被阻擋時,他們可能會變本加厲,長驅直入。這時你才意識到自己被侵犯了,壓不住火氣了,但已經為時已晚。”


    “因此最重要的一點,要了解自己的邊界和底線為何。在小事上,就靈敏而不帶情緒地做出反應,溫和地提出自己的需要,溫和地拒絕,自己不願接受的要求,充分的尊重自己的意願。”


    “這樣做的好處,一是讓別人了解,你的真實邊界和底線,能以更尊重你的態度,與你互動,二是這樣做不會積攢憤怒情緒,不至於因憤怒失控,而給別人造成傷害。”


    “然而,對有些人而言。及時的察覺自己的需要,尊重自己的意願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


    “他們可能會擔心,小的拒絕和堅持維護自己,會給自己帶來麻煩。比如擔心得罪別人,覺得必須要壓抑自己的願望,討好別人才能獲得人際的安全感。”


    “或者他們寄希望於別人,能自發的理解自己,別人應該尊重自己,而不用自己做出努力,這些都可能會造成,憤怒情緒的積累。這時就需要了解到,自己的人際恐懼,是不合理的。”


    聽到前麵,高珮覺得自己憤怒的情緒是對的,聽到後麵,又覺得自己好像不對了。


    心理學內容,真的高深,高珮還是一知半解。


    高珮聽著心理學老師講述了許多,也想了很多,但也隻記住了一個字,那就是說麵對不喜歡的事情,勇敢地說“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時如陽光美如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兮柔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兮柔藍並收藏時如陽光美如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