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千斤重擔
夜色如墨,厚重的烏雲,蓋住了所有的星光,周遭一片漆黑,李秉文掌燈在前,領著仕林走入縣衙。
昏暗的牢房中,唯有一盞燭火在風中搖曳,一個體態肥碩的身軀,背身而立,仰望著窗口的一片漆黑。
二人步入牢房後,李秉文將燈交到仕林手上,自己則轉身離開。
還未等仕林挽留,耳邊傳來一聲歎息:“這黑夜真是漫長,叫人看不到希望……”周文遠立在窗前,不禁感慨道。
仕林聞言,不禁一顫,此話正戳中他的內心,眼前的宋金之戰,正如同這黑夜一般,叫人絕望。
仕林緩步入內,接著周文遠的話道:“無論黑夜如何漫長,總有破曉時分,心存希望,可抵萬金。”
周文遠會心一笑,緩緩轉身:“許大人,若不嫌棄,請進牢中一敘。”
仕林應了一聲,步入牢房,自他上次來此,已時隔一年,這一年多來,他在未見過周文遠,但眼前周文遠和善的態度,卻是恍如隔世,與之前判若兩人。
“縣丞消瘦了。”仕林上下打量了一圈周文遠,不禁調侃道。
周文遠聞言,不禁朗聲大笑道:“哈哈哈~大人說笑,我哪裏是縣丞,不過是一個老叟,至於消瘦,倒確有一些。”
“許大人坐,獄中苦寒,委屈大人了,但老夫不會違背諾言,既是階下囚,也隻能在此相見了。”說罷,周文遠給仕林舀了一瓢白水,自己也坐到桌旁。
仕林湊近嗅了嗅,眉宇微皺:“怎麽是水?”
“大人忘了?這是在獄中,也唯有白水相待了,大人放心,是今晨剛下的雨水。”周文遠笑著,給自己斟滿一碗,大口飲下。
仕林端起一碗泛著土腥味的雨水,大為震驚,這與周文遠先前奢靡的生活大相徑庭,不解地問道:“縣衙牢房雖苦,但也不至於讓縣丞飲這雨水吧。”
周文遠淡然一笑,臉上略顯鬆弛的皮膚微微抖動:“不怕大人笑話,早些日子卻有些不適,但日子久了,也習慣了,現在清閑下來,反倒覺得輕鬆了。”
仕林冷笑了一聲,將這碗中雨水一口飲下,抹了抹嘴角道:“不見得吧,縣丞雖在獄中方寸之間,但卻能遙指千裏之外,叫仕林佩服。”
周文遠冷哼一聲,躬身從桶中又舀了一瓢雨水到仕林碗中:“大人過獎,大人可知,老夫找你來,所為何事?”
仕林緩緩抬眸,冷冷盯著周文遠:“青竹令。”
“不錯。”周文遠雙手負於身後,長歎一聲,“我老了,力不從心,有些事,該讓給年輕人了。”
“你信我?”仕林站起身,似乎對周文遠多了一份敬意。
周文遠不置可否,望著窗外小聲喃喃道:“旁人不知,但我知道,你許仕林不僅是狀元之身,更是’文曲星‘轉世,雖非如嶽帥那般,可統兵一方,拒敵於千裏之外,但你要相信你自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包括我。”
說著周文遠緩緩走到仕林身旁,從懷中取出一枚竹製令牌,交到仕林手上:“自你一來我便知,能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者,絕非是我,這千斤重擔,今日便交給你了。”
隨即周文遠忽而輕笑道:“許大人是不是覺得我們不像是軍隊,更像是幫派?”
仕林沉思不語,默默點了點頭,他如何也想不到,朝廷的虎符竟不如這輕薄的竹牌。
“你這麽認為,也不奇怪,我們是嶽家舊部,本就深受朝庭忌憚,若不以義結合,勢必分崩離析,前任知縣知縣張明遠,深知其中利害,他替我們擋下了全部罪責,這才辭官退隱,他把這‘青竹令’交到我手裏,我不能辜負了他,他給你留的字條,是故意在試探你。”
仕林聞言大驚失色,他忽然恍然大悟,那張帶著“小心”的字條,原來是前任張知縣留下的陷阱。
見仕林錯愕的神情,周文遠會心一笑,拍了拍仕林的肩膀,接著說道:“許大人,我們相處時日不長,但你的為人,老夫心服口服,以義結合的軍隊,終是不能長久,我手下八千精壯大多都是昔日嶽家軍遺孤,信得過,老夫把他們交給你,為國盡忠。”
“八千?嶽家軍遺孤?屯軍不過三千,何來八千?”仕林一時不解,巨大的信息衝擊著他的腦海。
周文遠朗聲大笑道:“哈哈哈~老夫這就為大人解惑,三千屯軍隻是掩人耳目,尚有五千子弟,眼下正在城中佯裝災民,先前大人和肖姑娘不是一直想知道那五千斤繽鐵在何處嗎?”
聽到玲兒的名字,仕林渾身一顫,不由自主的捏緊了“青竹令”,腦海中不斷迴憶著當日和玲兒一起破獲周文遠謀逆案的過程,甜蜜而又遺憾。
“請縣丞告知……”仕林緩緩道,雙手卻不由的有些顫抖。
“自紹興十年開始,我們便陸續從北商處,交易繽鐵,實數遠不止五千斤,那些繽鐵也早已鑄成甲胄和刀矛,分發給士卒,不僅是繽鐵,還有硝石、硫磺、皮革等,就是為了今日一戰。”周文遠將全部實情,悉數告知了仕林。
仕林倒吸一口涼氣,他不敢想象,如此巨大的貿易,是如何瞞得過朝廷的耳目,又如何在悄無聲息之下完成,其中心酸與困苦,可能隻有周文遠自己清楚。
仕林思忖良久,緩緩開口道:“如此說來,我軍裝備精良,坐擁地利,又是嶽家舊部,勇猛頑強,豈有不勝之理?”
“你把金人想的太簡單了,大人沒有和金人打過仗,他們的勇武絕不再我等之下,他們發源於苦寒之地,天性善戰堅韌,又有騎兵加持,若是城外野戰,我們毫無勝算,且如今敵眾我寡,金軍十倍於我,此戰兇多吉少,八千兒郎恐有去無迴,老夫望許大人有朝一日,能為他們正名,告訴天下人,嶽家軍‘精忠報國’之誌不改,願以死許國,不負皇恩。”
仕林忽而起身,雙手抱拳:“周縣丞,仕林定不負所托,此戰若僥幸得勝,定為爾等正名!”
周文遠按下了仕林的雙拳,拿起桌案上渾濁的雨水道:“多謝大人了,老夫拜托大人了。”
仕林眼中帶淚,也拿起那碗雨水,懸在半空,和周文遠用力一碰,一飲而盡:“縣丞放心!仕林定不辱使命!也請縣丞隨仕林同往軍營,攜手抗敵!”
周文遠擺了擺手:“罷了,老夫是戴罪之身,做了一輩子貪贓枉法之事,臨了還想守一迴,我若在,他們不會聽你的。”說罷,周文遠轉過身,便也不再理會仕林。
仕林見周文遠態度強硬,也不再勸說,雙手作揖,行了一個大禮後,轉身離開。
踏出牢房的刹那,清新的空氣撲麵而來,此時正值破曉時分,東方既白,絲絲縷縷的曙光如同金色的絲線,交織在淡薄的雲層之間。一陣輕柔的風裹挾著初晨的微光悄然襲來,風中帶著泥土被雨水浸潤後的質樸芬芳,盡管是在滿是肅殺之氣的秋日,這股氣息卻莫名地讓人感到生機盎然,仿佛一切都在這黎明的微光中,被賦予了新的希望。
就在這時,身後猝然傳來一道清朗的聲音,吟誦著那首熟悉的詞句。那是一首他們平日裏身處這壓抑環境,隻能在心底默默迴味,卻絕不敢公然吟誦的詩詞:“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一字一句,擲地有聲,在這寂靜的破曉,衝破了無形的禁錮,撞進仕林的耳中,也撞進他的心裏。
夜色如墨,厚重的烏雲,蓋住了所有的星光,周遭一片漆黑,李秉文掌燈在前,領著仕林走入縣衙。
昏暗的牢房中,唯有一盞燭火在風中搖曳,一個體態肥碩的身軀,背身而立,仰望著窗口的一片漆黑。
二人步入牢房後,李秉文將燈交到仕林手上,自己則轉身離開。
還未等仕林挽留,耳邊傳來一聲歎息:“這黑夜真是漫長,叫人看不到希望……”周文遠立在窗前,不禁感慨道。
仕林聞言,不禁一顫,此話正戳中他的內心,眼前的宋金之戰,正如同這黑夜一般,叫人絕望。
仕林緩步入內,接著周文遠的話道:“無論黑夜如何漫長,總有破曉時分,心存希望,可抵萬金。”
周文遠會心一笑,緩緩轉身:“許大人,若不嫌棄,請進牢中一敘。”
仕林應了一聲,步入牢房,自他上次來此,已時隔一年,這一年多來,他在未見過周文遠,但眼前周文遠和善的態度,卻是恍如隔世,與之前判若兩人。
“縣丞消瘦了。”仕林上下打量了一圈周文遠,不禁調侃道。
周文遠聞言,不禁朗聲大笑道:“哈哈哈~大人說笑,我哪裏是縣丞,不過是一個老叟,至於消瘦,倒確有一些。”
“許大人坐,獄中苦寒,委屈大人了,但老夫不會違背諾言,既是階下囚,也隻能在此相見了。”說罷,周文遠給仕林舀了一瓢白水,自己也坐到桌旁。
仕林湊近嗅了嗅,眉宇微皺:“怎麽是水?”
“大人忘了?這是在獄中,也唯有白水相待了,大人放心,是今晨剛下的雨水。”周文遠笑著,給自己斟滿一碗,大口飲下。
仕林端起一碗泛著土腥味的雨水,大為震驚,這與周文遠先前奢靡的生活大相徑庭,不解地問道:“縣衙牢房雖苦,但也不至於讓縣丞飲這雨水吧。”
周文遠淡然一笑,臉上略顯鬆弛的皮膚微微抖動:“不怕大人笑話,早些日子卻有些不適,但日子久了,也習慣了,現在清閑下來,反倒覺得輕鬆了。”
仕林冷笑了一聲,將這碗中雨水一口飲下,抹了抹嘴角道:“不見得吧,縣丞雖在獄中方寸之間,但卻能遙指千裏之外,叫仕林佩服。”
周文遠冷哼一聲,躬身從桶中又舀了一瓢雨水到仕林碗中:“大人過獎,大人可知,老夫找你來,所為何事?”
仕林緩緩抬眸,冷冷盯著周文遠:“青竹令。”
“不錯。”周文遠雙手負於身後,長歎一聲,“我老了,力不從心,有些事,該讓給年輕人了。”
“你信我?”仕林站起身,似乎對周文遠多了一份敬意。
周文遠不置可否,望著窗外小聲喃喃道:“旁人不知,但我知道,你許仕林不僅是狀元之身,更是’文曲星‘轉世,雖非如嶽帥那般,可統兵一方,拒敵於千裏之外,但你要相信你自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包括我。”
說著周文遠緩緩走到仕林身旁,從懷中取出一枚竹製令牌,交到仕林手上:“自你一來我便知,能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者,絕非是我,這千斤重擔,今日便交給你了。”
隨即周文遠忽而輕笑道:“許大人是不是覺得我們不像是軍隊,更像是幫派?”
仕林沉思不語,默默點了點頭,他如何也想不到,朝廷的虎符竟不如這輕薄的竹牌。
“你這麽認為,也不奇怪,我們是嶽家舊部,本就深受朝庭忌憚,若不以義結合,勢必分崩離析,前任知縣知縣張明遠,深知其中利害,他替我們擋下了全部罪責,這才辭官退隱,他把這‘青竹令’交到我手裏,我不能辜負了他,他給你留的字條,是故意在試探你。”
仕林聞言大驚失色,他忽然恍然大悟,那張帶著“小心”的字條,原來是前任張知縣留下的陷阱。
見仕林錯愕的神情,周文遠會心一笑,拍了拍仕林的肩膀,接著說道:“許大人,我們相處時日不長,但你的為人,老夫心服口服,以義結合的軍隊,終是不能長久,我手下八千精壯大多都是昔日嶽家軍遺孤,信得過,老夫把他們交給你,為國盡忠。”
“八千?嶽家軍遺孤?屯軍不過三千,何來八千?”仕林一時不解,巨大的信息衝擊著他的腦海。
周文遠朗聲大笑道:“哈哈哈~老夫這就為大人解惑,三千屯軍隻是掩人耳目,尚有五千子弟,眼下正在城中佯裝災民,先前大人和肖姑娘不是一直想知道那五千斤繽鐵在何處嗎?”
聽到玲兒的名字,仕林渾身一顫,不由自主的捏緊了“青竹令”,腦海中不斷迴憶著當日和玲兒一起破獲周文遠謀逆案的過程,甜蜜而又遺憾。
“請縣丞告知……”仕林緩緩道,雙手卻不由的有些顫抖。
“自紹興十年開始,我們便陸續從北商處,交易繽鐵,實數遠不止五千斤,那些繽鐵也早已鑄成甲胄和刀矛,分發給士卒,不僅是繽鐵,還有硝石、硫磺、皮革等,就是為了今日一戰。”周文遠將全部實情,悉數告知了仕林。
仕林倒吸一口涼氣,他不敢想象,如此巨大的貿易,是如何瞞得過朝廷的耳目,又如何在悄無聲息之下完成,其中心酸與困苦,可能隻有周文遠自己清楚。
仕林思忖良久,緩緩開口道:“如此說來,我軍裝備精良,坐擁地利,又是嶽家舊部,勇猛頑強,豈有不勝之理?”
“你把金人想的太簡單了,大人沒有和金人打過仗,他們的勇武絕不再我等之下,他們發源於苦寒之地,天性善戰堅韌,又有騎兵加持,若是城外野戰,我們毫無勝算,且如今敵眾我寡,金軍十倍於我,此戰兇多吉少,八千兒郎恐有去無迴,老夫望許大人有朝一日,能為他們正名,告訴天下人,嶽家軍‘精忠報國’之誌不改,願以死許國,不負皇恩。”
仕林忽而起身,雙手抱拳:“周縣丞,仕林定不負所托,此戰若僥幸得勝,定為爾等正名!”
周文遠按下了仕林的雙拳,拿起桌案上渾濁的雨水道:“多謝大人了,老夫拜托大人了。”
仕林眼中帶淚,也拿起那碗雨水,懸在半空,和周文遠用力一碰,一飲而盡:“縣丞放心!仕林定不辱使命!也請縣丞隨仕林同往軍營,攜手抗敵!”
周文遠擺了擺手:“罷了,老夫是戴罪之身,做了一輩子貪贓枉法之事,臨了還想守一迴,我若在,他們不會聽你的。”說罷,周文遠轉過身,便也不再理會仕林。
仕林見周文遠態度強硬,也不再勸說,雙手作揖,行了一個大禮後,轉身離開。
踏出牢房的刹那,清新的空氣撲麵而來,此時正值破曉時分,東方既白,絲絲縷縷的曙光如同金色的絲線,交織在淡薄的雲層之間。一陣輕柔的風裹挾著初晨的微光悄然襲來,風中帶著泥土被雨水浸潤後的質樸芬芳,盡管是在滿是肅殺之氣的秋日,這股氣息卻莫名地讓人感到生機盎然,仿佛一切都在這黎明的微光中,被賦予了新的希望。
就在這時,身後猝然傳來一道清朗的聲音,吟誦著那首熟悉的詞句。那是一首他們平日裏身處這壓抑環境,隻能在心底默默迴味,卻絕不敢公然吟誦的詩詞:“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一字一句,擲地有聲,在這寂靜的破曉,衝破了無形的禁錮,撞進仕林的耳中,也撞進他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