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還真成流寇了,還想搶聯軍的糧草。多虧你們沒搶,真要搶了,聯軍十萬人,轉眼就能把你們給滅了。”
“不用真正打,隻要把你們困在成皋城中,用不了一個月,你們恐怕連刀槍都拿不動了吧?”
護民軍的士卒也七嘴八舌地嚷嚷起來。
“你們不給吃的就算了,幹嘛要挖苦我們呀。我們這不也是沒辦法了嗎?”那個大膽索要食物的士卒有些委屈。
“哈哈哈哈——”鄧辰被他逗得大笑起來。“想要吃的?沒問題呀。你們都把兵器放下,就給你們東西吃。”
“將軍是要我們歸順護民軍嗎?”
“對呀。隻要你們歸順,不僅能給你們吃的,還能讓你們吃飽。”
“真的麽?”那個都尉兩眼放光。
“我護民軍從來不說假話。”鄧辰信誓旦旦。
現在,還有什麽比食物更能吸引他們嗎?
都尉馬上轉頭大叫:“兄弟們,把兵器整齊放好,我們歸順護民軍,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不丟人。”
“稀裏嘩啦”聲音響起。
兩千守軍很是自覺,不僅放下了兵器,而且還按照分類,整齊地碼好。
鄧辰哪裏能想到,守軍不僅沒向他們動手,反而就因為一點吃的,就馬上歸順了他們。
可見,公孫瓚的這些人馬,已經慘到了什麽程度。
鄧辰馬上安排,讓守軍準備好陶鍋,招唿著山地二師的將士,讓大家取出身上的食物。
“哈哈,是你們想都想不到的東西。幹餅加肉幹,用陶鍋煮一下,就是一大碗肉羹。想不想吃呀?”
守軍聽到是肉羹,什麽都不想了,馬上開始準備陶鍋、柴火等。
鄧辰拉住那個都尉問道:“你們一點糧食都沒有了?”
“倉庫中還有一些。如果每天吃一頓的話,還能吃上半個多月。半個多月,一晃就過去了,可我們現在竟然不知道去哪兒,隻能在這裏耗著。
“公孫將軍已經準備帶著我們劫掠平民了。我們也不想,可實在是沒辦法。唉,真是造孽呀。”
都尉都快哭出來了。
鄧辰思忖了一下。
僅憑他們山地二師身上帶著的這點幹糧,根本不夠吃。
他馬上吩咐,讓人出成皋城的東北門,去聯絡治安軍。
野草成員告訴過他,厲誌那裏還有二十萬石糧食呢。
隻是鄧辰不知道,那二十萬石糧食,是不是都運走了。
都尉把成皋城中兩千守軍,全部叫到了南麵城牆上,等著吃肉羹。
為何不下到城中,而是要集中在城牆上?
因為山地二師的已經開始接管成皋城了,他們集中到城牆上,僅派幾人去為護民軍指路,就不會引發意外。
篝火點起,一鍋鍋的肉羹開始飄散出誘人的肉香。
成皋城中,其樂融融,垂涎三尺。
兩千守軍吃著肉羹,開心不已,竟然無人出城去向公孫瓚報告。
鄧辰也是無語。
既然你們不報告,那就我們來報告吧。
於是,他等那個都尉把一陶鍋的肉羹都吃完,而且還吃了一個餅子,就叫上他一起,再帶上幾個守軍,以及自己的親衛,朝著旋門關前走去。
他要下山與公孫瓚對話。
天很快就要黑了,這時候讓公孫瓚、華雄知道成皋城已經被奪,心裏壓力更大。
因為他們就要在山道上過夜了。
黑夜中,誰知道會發生什麽?
最重要的是,公孫瓚剩下為數不多的糧草,可都在成皋城中呢。
如果公孫瓚不想在旋門關過夜,那他要麽就向成皋城發起進攻,要麽就隻能投降。
至於華雄嘛,他投降不投降不重要。
因為成皋城中的守軍已經歸順(隻能叫歸順,不能叫投降),甚至可以稱為戰場起義。
讓他們在成皋城中大叫,說他們都吃上了肉羹,想想看,公孫瓚餘下的一萬兵馬會如何?
所以,這仗公孫瓚根本就沒法打。
他真要逼著自己手下進攻成皋城,或許手下巴不得的呢。
因為他們衝入成皋城的時候,就是他們放下兵器的時候。
不是這些將士對公孫瓚不忠誠,而是……餓呀!
既然公孫瓚的一萬兵馬已經廢了,那華雄的五千兵馬還能起什麽作用?
這就是鄧辰必須要冒險奪下成皋城的根本原因。
當然,鄧辰自己知道,這次他有功,也有過。
他太托大了。如果他不是選擇沿著東南麵峭壁,一字排開的向上攀爬,而是選擇遠離西南方向,而是在東麵那邊沒人看守之處,雖然向上攀爬的速度會慢一些,但也穩妥得多。
當守軍搭箭張弓之時,他的冷汗都嚇出來了。
他不怕死,可他怕這些兄弟因他而死。
他想起了大帥的一句話:依靠我們護民軍的裝備和我們的戰力,打仗時,根本無須冒險。唯一需要我們關注的,就是如何能全殲對手。
這次,他算是理解了大帥這句話的意思了。
冒險,不僅意味著有失敗的可能,而且還有無端造成戰損的可能。
而不冒險,依然能夠取得勝利,卻可以大幅度減少戰損。
此時,鄧辰還有一個擔心,就是厲誌行動遲緩,結果山下的一萬多兵馬,直接過旋門關,衝過虎牢道,然後渡大河而入河內郡,然後向東入兗州。
不過,有野草的存在,鄧辰的擔心完全沒有必要。
在鄧辰他們攀城之時,厲誌已經開始渡汜水了。
厲誌駐紮在旋門關對麵的汜水東岸,也就是唐初竇建德攻唐時的駐紮之地,本是蔡成布置下的一著閑棋。
目的就是為了防護旋門關以東不被潰兵騷擾。
說白了,就是保護兗州和豫州的。
誰知道,這一布置被管篤猜到了,而且還按此布置,直接派出山地二師追殺華雄。
也就是蔡成這著閑棋,直接把公孫瓚和華雄逼入絕境。
厲誌得到野草的報告後,大喜過望。
他一直渴望著能有重返沙場的機會。
現在,這機會從天上掉下來了。
他可是知道,他手下的治安軍,戰力雖然比護民軍相去甚遠,可比大漢的其他軍隊,那可是隻強不弱。
“不用真正打,隻要把你們困在成皋城中,用不了一個月,你們恐怕連刀槍都拿不動了吧?”
護民軍的士卒也七嘴八舌地嚷嚷起來。
“你們不給吃的就算了,幹嘛要挖苦我們呀。我們這不也是沒辦法了嗎?”那個大膽索要食物的士卒有些委屈。
“哈哈哈哈——”鄧辰被他逗得大笑起來。“想要吃的?沒問題呀。你們都把兵器放下,就給你們東西吃。”
“將軍是要我們歸順護民軍嗎?”
“對呀。隻要你們歸順,不僅能給你們吃的,還能讓你們吃飽。”
“真的麽?”那個都尉兩眼放光。
“我護民軍從來不說假話。”鄧辰信誓旦旦。
現在,還有什麽比食物更能吸引他們嗎?
都尉馬上轉頭大叫:“兄弟們,把兵器整齊放好,我們歸順護民軍,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不丟人。”
“稀裏嘩啦”聲音響起。
兩千守軍很是自覺,不僅放下了兵器,而且還按照分類,整齊地碼好。
鄧辰哪裏能想到,守軍不僅沒向他們動手,反而就因為一點吃的,就馬上歸順了他們。
可見,公孫瓚的這些人馬,已經慘到了什麽程度。
鄧辰馬上安排,讓守軍準備好陶鍋,招唿著山地二師的將士,讓大家取出身上的食物。
“哈哈,是你們想都想不到的東西。幹餅加肉幹,用陶鍋煮一下,就是一大碗肉羹。想不想吃呀?”
守軍聽到是肉羹,什麽都不想了,馬上開始準備陶鍋、柴火等。
鄧辰拉住那個都尉問道:“你們一點糧食都沒有了?”
“倉庫中還有一些。如果每天吃一頓的話,還能吃上半個多月。半個多月,一晃就過去了,可我們現在竟然不知道去哪兒,隻能在這裏耗著。
“公孫將軍已經準備帶著我們劫掠平民了。我們也不想,可實在是沒辦法。唉,真是造孽呀。”
都尉都快哭出來了。
鄧辰思忖了一下。
僅憑他們山地二師身上帶著的這點幹糧,根本不夠吃。
他馬上吩咐,讓人出成皋城的東北門,去聯絡治安軍。
野草成員告訴過他,厲誌那裏還有二十萬石糧食呢。
隻是鄧辰不知道,那二十萬石糧食,是不是都運走了。
都尉把成皋城中兩千守軍,全部叫到了南麵城牆上,等著吃肉羹。
為何不下到城中,而是要集中在城牆上?
因為山地二師的已經開始接管成皋城了,他們集中到城牆上,僅派幾人去為護民軍指路,就不會引發意外。
篝火點起,一鍋鍋的肉羹開始飄散出誘人的肉香。
成皋城中,其樂融融,垂涎三尺。
兩千守軍吃著肉羹,開心不已,竟然無人出城去向公孫瓚報告。
鄧辰也是無語。
既然你們不報告,那就我們來報告吧。
於是,他等那個都尉把一陶鍋的肉羹都吃完,而且還吃了一個餅子,就叫上他一起,再帶上幾個守軍,以及自己的親衛,朝著旋門關前走去。
他要下山與公孫瓚對話。
天很快就要黑了,這時候讓公孫瓚、華雄知道成皋城已經被奪,心裏壓力更大。
因為他們就要在山道上過夜了。
黑夜中,誰知道會發生什麽?
最重要的是,公孫瓚剩下為數不多的糧草,可都在成皋城中呢。
如果公孫瓚不想在旋門關過夜,那他要麽就向成皋城發起進攻,要麽就隻能投降。
至於華雄嘛,他投降不投降不重要。
因為成皋城中的守軍已經歸順(隻能叫歸順,不能叫投降),甚至可以稱為戰場起義。
讓他們在成皋城中大叫,說他們都吃上了肉羹,想想看,公孫瓚餘下的一萬兵馬會如何?
所以,這仗公孫瓚根本就沒法打。
他真要逼著自己手下進攻成皋城,或許手下巴不得的呢。
因為他們衝入成皋城的時候,就是他們放下兵器的時候。
不是這些將士對公孫瓚不忠誠,而是……餓呀!
既然公孫瓚的一萬兵馬已經廢了,那華雄的五千兵馬還能起什麽作用?
這就是鄧辰必須要冒險奪下成皋城的根本原因。
當然,鄧辰自己知道,這次他有功,也有過。
他太托大了。如果他不是選擇沿著東南麵峭壁,一字排開的向上攀爬,而是選擇遠離西南方向,而是在東麵那邊沒人看守之處,雖然向上攀爬的速度會慢一些,但也穩妥得多。
當守軍搭箭張弓之時,他的冷汗都嚇出來了。
他不怕死,可他怕這些兄弟因他而死。
他想起了大帥的一句話:依靠我們護民軍的裝備和我們的戰力,打仗時,根本無須冒險。唯一需要我們關注的,就是如何能全殲對手。
這次,他算是理解了大帥這句話的意思了。
冒險,不僅意味著有失敗的可能,而且還有無端造成戰損的可能。
而不冒險,依然能夠取得勝利,卻可以大幅度減少戰損。
此時,鄧辰還有一個擔心,就是厲誌行動遲緩,結果山下的一萬多兵馬,直接過旋門關,衝過虎牢道,然後渡大河而入河內郡,然後向東入兗州。
不過,有野草的存在,鄧辰的擔心完全沒有必要。
在鄧辰他們攀城之時,厲誌已經開始渡汜水了。
厲誌駐紮在旋門關對麵的汜水東岸,也就是唐初竇建德攻唐時的駐紮之地,本是蔡成布置下的一著閑棋。
目的就是為了防護旋門關以東不被潰兵騷擾。
說白了,就是保護兗州和豫州的。
誰知道,這一布置被管篤猜到了,而且還按此布置,直接派出山地二師追殺華雄。
也就是蔡成這著閑棋,直接把公孫瓚和華雄逼入絕境。
厲誌得到野草的報告後,大喜過望。
他一直渴望著能有重返沙場的機會。
現在,這機會從天上掉下來了。
他可是知道,他手下的治安軍,戰力雖然比護民軍相去甚遠,可比大漢的其他軍隊,那可是隻強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