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順坐在書房裏,眉頭緊皺,心中暗自思忖著自己的頭號政敵究竟是誰。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答案漸漸清晰起來——那便是遠在北京的恭王奕欣!這奕欣可不是一般人呐,他足智多謀、權傾朝野,實在是一個極其難對付的角色。
肅順心知肚明,如果不能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來穩住奕欣,那麽日後自己的政治生涯恐怕會遭遇重重阻礙。於是乎,他開始絞盡腦汁地琢磨應對之法。終於,一個絕妙的主意湧上心頭。
肅順立刻吩咐手下準備筆墨紙硯,然後親自起草了一道以小皇帝名義發出的禦旨。這道禦旨看似平常無奇,但其中卻暗藏玄機。從表麵上來看,它似乎隻是邀請奕欣前來參與宮中的喪儀事宜;然而實際上,卻是明令禁止他離開北京前往熱河。
肅順寫完禦旨後,仔細檢查了幾遍,確認沒有任何破綻之後,才放心地將其交給信使送往京城。他心想:“隻要這道禦旨能夠順利送達奕欣手中,並讓他乖乖遵守旨意留在北京,那麽我便可以暫時消除這個心腹大患啦!”
奕欣遠在北京,當那份加急送來的禦旨呈至眼前時,他匆匆展開閱覽。隻一眼,他便將其中深意洞悉得明明白白——毫無疑問,這定然又是肅順在背後搗鬼作祟!刹那間,一股怒火自心底湧起,如燎原之勢迅速蔓延開來,直衝腦門。
隻見奕欣麵色鐵青,雙手因憤怒而微微顫抖,咬牙切齒地吼道:“上次皇上病重垂危之際,便是你這狗賊從中作梗,百般阻攔我迴京探望。而今,你竟然故技重施,再次阻撓我迴宮!肅順啊肅順,你如此處心積慮地與我作對,真可謂是欺人太甚!”
想到此處,奕欣心中愈發覺得委屈和憋悶,仿佛有一塊巨石壓在胸口,令他喘不過氣來。他暗自思忖:“哼,如今你肅順搖身一變,成為了所謂的讚襄政務王大臣,難道就可以目中無人、無法無天了嗎?我奕欣可是小皇上嫡親的叔父,論輩分、論血緣關係,都比你親近得多。你肅老六算什麽東西?不過是仗著祖上鄭王的餘蔭罷了。且不說那已是太祖爺那一輩的陳年舊事,就算提及又能如何?你有何顏麵在此耀武揚威?”
奕欣坐在書房裏,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忖著。如今這局勢對他愈發不利,肅順那家夥仗著手中的權勢,越發肆無忌憚起來,若再不尋個可靠的靠山,恐怕終有一日會遭其毒手。想到此處,奕欣不禁打了個寒顫,額頭上也冒出了一層細汗。
他在心中反複思量著應對之策,如何與肅順展開這場生死較量,又該如何才能保住自己這條小命。奕欣深知肅順絕非等閑之輩,但他也絕不甘心就此坐以待斃。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將這個絆腳石鏟除,奪迴屬於自己的權力。
就在這時,奕欣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肅順此獠,不過是憑借一些旁門左道才得以囂張至此,竟敢擋住本王的去路?簡直是自不量力!本王定要讓他付出慘痛的代價,這權力之爭,本王勢在必得!”正當他想得入神之際,門外忽然傳來一陣輕微的敲門聲。
奕欣迴過神來,高聲問道:“何人在外?”隻聽門外之人輕聲答道:“王爺,是兩宮太後派來的密使求見,說是有要事相商,並邀請您前往熱河共議大事。”聽到這裏,奕欣心頭猛地一跳,暗想莫非天助我也?兩宮太後此時派人前來,難道真的是知曉了自己的心思不成?於是他連忙起身,整了整衣冠,快步迎出門外……
奕欣一聽到這個消息,心中頓時湧起一陣難以抑製的喜悅之情,那感覺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一般暢快淋漓。他不禁暗自竊喜道:“哈哈,這可真是天助我也!正愁沒有機會呢,這下可好,瞌睡來了居然還有人貼心地給我遞上一個柔軟舒適的大枕頭,簡直太棒啦!”想到這裏,奕欣興奮得幾乎要手舞足蹈起來。
懷揣著滿心歡喜和期待,奕欣迫不及待地收拾行裝,然後一路馬不停蹄、屁顛屁顛地朝著熱河疾馳而去。一路上,他滿腦子都在想象著到了熱河之後會發生什麽樣的事情,心情愈發激動不已。
一行人身著素服,麵色凝重地來到了行宮。剛踏入宮門,眾人的目光便被正中央放置的鹹豐皇帝的巨大棺槨所吸引。
隻見奕欣快步上前,眼中滿含淚水,情緒瞬間失控。他像是失去理智一般,猛地向前衝去,毫不猶豫地一頭撲倒在了棺槨之上。伴隨著身體與棺木碰撞發出的沉悶聲響,奕欣開始放聲痛哭起來,那哭聲猶如杜鵑啼血,悲慟欲絕。
他一邊用雙手緊緊抱住棺槨,仿佛生怕會失去什麽似的,一邊聲嘶力竭地哭喊著:“先皇啊!微臣來遲了!我對您可是情深義重啊!若不是那些奸人從中作梗阻攔,微臣早就飛奔至此陪伴在您身旁了!”
此刻,站在下方的文武百官們麵麵相覷,紛紛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起來。有的人不禁感歎道:“瞧瞧恭王這副模樣,誰說他有反意啊?這分明就是對先皇一片赤誠之心呐!”還有人附和著說:“是啊,自從大清皇帝駕崩以來,咱們可從未見過哪位大臣能悲痛到如此程度呢!看來之前關於恭王的那些謠言純屬無稽之談啊!”
奕欣這一撲,可謂是將內心深處積壓已久的情感徹底釋放了出來。他的每一聲哭泣、每一句唿喊,都深深觸動著在場所有人的心弦。而通過這一番真情流露,也讓那些曾經傳播他謀反謠言的人頓時啞口無言,所有的不實之言在這一刻都不攻自破。
祭禮剛剛落下帷幕,現場彌漫著莊嚴肅穆的氛圍。就在此時,一則消息迅速傳遍宮廷內外——兩宮皇太後即將召見奕欣。這可讓奕欣心頭一動,瞬間陷入深思之中。
要知道,奕欣此人向來以聰慧機敏著稱,心思縝密程度遠超常人。此刻,他心中暗自琢磨道:“若是我獨自一人前往麵見太後,恐怕會被他人抓住把柄,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和非議。不行,絕對不能這麽做!必須想辦法給自己找個同伴一同前去才行。”
主意已定,奕欣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行動起來。隻見他滿臉堆笑,畢恭畢敬地走到載垣、端華以及肅順跟前,深深地施了一禮,然後言辭懇切地說道:“諸位大哥,如今皇太後召見小弟,小弟實在惶恐不安呐!獨自前往總覺得有些不妥,所以特來懇請各位兄長能夠與小弟同行,也好為小弟壯壯膽氣呀!”
肅順一聽這話,心中頓時猶如一團亂麻般糾結起來。他暗自思忖著:“哎呀呀,我原本是打算攔下你的,誰曾想到你竟然如此大膽,不僅要去,還要拉上我們一同前往!罷了罷了,瞧你這般堅決,我這心軟之人也不好再強行阻攔。不過嘛,讓你獨自前去就好了,嘿嘿,本大人可不想跟著摻和。畢竟叔嫂相見這種場合,我若在場,難免會惹人閑話,到時候你們說不定還要嫌我礙手礙腳呢!”
而另一邊,奕欣一見到兩宮皇太後,雙眼瞬間變得明亮起來,仿佛夜空中閃爍的繁星。隻見他趕忙向前邁出一大步,恭恭敬敬地拱手作揖,言辭懇切地懇求道:“兩位太後娘娘明鑒啊,如今形勢緊迫,咱們必須趕快帶著小皇帝返迴京城才行呐!此外,那可惡的肅黨勢力日益膨脹,已經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不將他們鏟除幹淨,恐怕會後患無窮啊!”這番話可謂是說到了兩宮太後的心坎裏,與她們內心的想法簡直就是不謀而合。
尤其是那位權傾朝野、威震八方的慈禧太後,當她聽到奕欣如此這般地講述時,那雙狹長而銳利的眼眸之中,忽地閃過一道令人心悸的光芒。隻見她微微眯起雙眼,心中暗自思忖道:“好一個肅順小兒,本太後對其早有不滿,如今更是忍無可忍!”
話說迴來,這其中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據傳,在當年鹹豐皇帝尚在位之時,那心術不正的肅順竟不知死活地向鹹豐帝進獻了一則有關鉤弋夫人的典故。那麽這位鉤弋夫人究竟是何許人也?原來,她乃是大漢王朝威名赫赫的漢武帝劉徹的寵妃,同時也是太子劉弗陵的親生母親。然而,漢武帝深知幼子繼位後可能會麵臨生母專權亂政之危局,恰似漢初呂後之亂那般禍國殃民。於是乎,為保江山社稷永固,漢武帝毅然決然地下旨將鉤弋夫人處死,以此杜絕後患,確保不會再有第二個呂後出現。
而肅順此刻提及此故事,其司馬昭之心可謂路人皆知。顯然,他妄圖慫恿鹹豐皇帝效仿漢武帝之所為,狠心除掉當時身為懿貴妃的慈禧太後,從而穩固小皇帝載醇日後的皇位和統治地位。這是慈禧第一次受到死亡的威脅。
然而,鹹豐皇帝終究與漢武帝大不相同,他缺乏漢武帝那般的心狠手辣和決絕果斷。盡管對於慈禧的心機深沉感到頗為不滿,但無論如何也難以痛下殺手,將其置於死地。這件事情就這樣在鹹豐皇帝那裏如同過眼雲煙一般,輕輕飄過,未曾在他心中掀起絲毫殺意的波瀾。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事不知通過何種途徑竟然傳到了當時還是懿貴妃、而今已是權傾朝野的慈禧太後耳中。當慈禧聽聞此事時,她內心的怒火瞬間如火山噴發般噴湧而出,熊熊燃燒起來。隻見她柳眉倒豎,杏眼圓睜,咬牙切齒地暗自思忖道:“哼!好一個大膽狂徒,竟敢在皇上麵前搬弄是非,挑撥離間!這筆賬,本宮記下了,此仇不報非君子!”
時光如白駒過隙般匆匆流逝,歲月的車輪無情地轉動著。曾經不可一世的局勢如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正所謂風水輪流轉,一直隱忍不發的慈禧太後終於迎來了等待已久的報複良機。
每當想到此處,慈禧太後便難以抑製內心的喜悅之情,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揚,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她心中暗自竊喜,仿佛已經看到了敵人即將遭受慘痛懲罰的模樣。冷笑從她的唇邊溢出,化作一陣低沉而陰森的喃喃自語:“哈哈,肅順啊肅順,想當初你費盡心機、絞盡腦汁地給本宮設下重重陷阱,暗中使壞,為本宮的前進道路埋下無數禍根。可如今呢?時過境遷,形勢逆轉,也該輪到你嚐嚐這自食惡果的滋味啦!”
與此同時,慈安太後對於肅順同樣心懷不滿。遙想當年身處熱河行宮之時,鹹豐皇帝幾乎將肅順視作最為親近的心腹之人,無論是國家政事還是日常生活起居,全都依賴於他。更為過分的是,就連本應歸屬內務府管理的事務,鹹豐皇帝竟然也毫不顧忌地全部交由肅順一人監督掌管。如此一來,肅順手中所握有的權力日益膨脹,風頭一時無兩。然而,這一切卻令慈安太後深感不安與惱怒。
這下子情況可真是糟糕透頂啊!肅順這幫人簡直無法無天、肆意妄為,他們進出宮廷竟然毫無限製,就連後宮嬪妃們居住的寢宮也是想進就進,如入無人之境一般,仿佛這裏就是他們自家的後花園一樣,可以隨意閑逛溜達。
這一行為可著實將慈安太後氣得夠嗆,她心中暗自思忖著:“好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肅順!難道他當真以為自己可以如此目中無人嗎?我身為這後宮之首,統領六宮事務,地位尊崇無比,可他卻全然不將我放在眼中。如今連後宮應有的規矩和禮數都被他踐踏得不成樣子,男女之間該有的避諱更是蕩然無存!長此以往下去,這宮廷之中豈不是要亂成一鍋粥啦!”想到此處,慈安太後不禁怒火中燒,隻覺得胸口憋悶,難以平息心中的憤恨之情。
肅順心知肚明,如果不能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來穩住奕欣,那麽日後自己的政治生涯恐怕會遭遇重重阻礙。於是乎,他開始絞盡腦汁地琢磨應對之法。終於,一個絕妙的主意湧上心頭。
肅順立刻吩咐手下準備筆墨紙硯,然後親自起草了一道以小皇帝名義發出的禦旨。這道禦旨看似平常無奇,但其中卻暗藏玄機。從表麵上來看,它似乎隻是邀請奕欣前來參與宮中的喪儀事宜;然而實際上,卻是明令禁止他離開北京前往熱河。
肅順寫完禦旨後,仔細檢查了幾遍,確認沒有任何破綻之後,才放心地將其交給信使送往京城。他心想:“隻要這道禦旨能夠順利送達奕欣手中,並讓他乖乖遵守旨意留在北京,那麽我便可以暫時消除這個心腹大患啦!”
奕欣遠在北京,當那份加急送來的禦旨呈至眼前時,他匆匆展開閱覽。隻一眼,他便將其中深意洞悉得明明白白——毫無疑問,這定然又是肅順在背後搗鬼作祟!刹那間,一股怒火自心底湧起,如燎原之勢迅速蔓延開來,直衝腦門。
隻見奕欣麵色鐵青,雙手因憤怒而微微顫抖,咬牙切齒地吼道:“上次皇上病重垂危之際,便是你這狗賊從中作梗,百般阻攔我迴京探望。而今,你竟然故技重施,再次阻撓我迴宮!肅順啊肅順,你如此處心積慮地與我作對,真可謂是欺人太甚!”
想到此處,奕欣心中愈發覺得委屈和憋悶,仿佛有一塊巨石壓在胸口,令他喘不過氣來。他暗自思忖:“哼,如今你肅順搖身一變,成為了所謂的讚襄政務王大臣,難道就可以目中無人、無法無天了嗎?我奕欣可是小皇上嫡親的叔父,論輩分、論血緣關係,都比你親近得多。你肅老六算什麽東西?不過是仗著祖上鄭王的餘蔭罷了。且不說那已是太祖爺那一輩的陳年舊事,就算提及又能如何?你有何顏麵在此耀武揚威?”
奕欣坐在書房裏,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忖著。如今這局勢對他愈發不利,肅順那家夥仗著手中的權勢,越發肆無忌憚起來,若再不尋個可靠的靠山,恐怕終有一日會遭其毒手。想到此處,奕欣不禁打了個寒顫,額頭上也冒出了一層細汗。
他在心中反複思量著應對之策,如何與肅順展開這場生死較量,又該如何才能保住自己這條小命。奕欣深知肅順絕非等閑之輩,但他也絕不甘心就此坐以待斃。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將這個絆腳石鏟除,奪迴屬於自己的權力。
就在這時,奕欣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肅順此獠,不過是憑借一些旁門左道才得以囂張至此,竟敢擋住本王的去路?簡直是自不量力!本王定要讓他付出慘痛的代價,這權力之爭,本王勢在必得!”正當他想得入神之際,門外忽然傳來一陣輕微的敲門聲。
奕欣迴過神來,高聲問道:“何人在外?”隻聽門外之人輕聲答道:“王爺,是兩宮太後派來的密使求見,說是有要事相商,並邀請您前往熱河共議大事。”聽到這裏,奕欣心頭猛地一跳,暗想莫非天助我也?兩宮太後此時派人前來,難道真的是知曉了自己的心思不成?於是他連忙起身,整了整衣冠,快步迎出門外……
奕欣一聽到這個消息,心中頓時湧起一陣難以抑製的喜悅之情,那感覺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一般暢快淋漓。他不禁暗自竊喜道:“哈哈,這可真是天助我也!正愁沒有機會呢,這下可好,瞌睡來了居然還有人貼心地給我遞上一個柔軟舒適的大枕頭,簡直太棒啦!”想到這裏,奕欣興奮得幾乎要手舞足蹈起來。
懷揣著滿心歡喜和期待,奕欣迫不及待地收拾行裝,然後一路馬不停蹄、屁顛屁顛地朝著熱河疾馳而去。一路上,他滿腦子都在想象著到了熱河之後會發生什麽樣的事情,心情愈發激動不已。
一行人身著素服,麵色凝重地來到了行宮。剛踏入宮門,眾人的目光便被正中央放置的鹹豐皇帝的巨大棺槨所吸引。
隻見奕欣快步上前,眼中滿含淚水,情緒瞬間失控。他像是失去理智一般,猛地向前衝去,毫不猶豫地一頭撲倒在了棺槨之上。伴隨著身體與棺木碰撞發出的沉悶聲響,奕欣開始放聲痛哭起來,那哭聲猶如杜鵑啼血,悲慟欲絕。
他一邊用雙手緊緊抱住棺槨,仿佛生怕會失去什麽似的,一邊聲嘶力竭地哭喊著:“先皇啊!微臣來遲了!我對您可是情深義重啊!若不是那些奸人從中作梗阻攔,微臣早就飛奔至此陪伴在您身旁了!”
此刻,站在下方的文武百官們麵麵相覷,紛紛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起來。有的人不禁感歎道:“瞧瞧恭王這副模樣,誰說他有反意啊?這分明就是對先皇一片赤誠之心呐!”還有人附和著說:“是啊,自從大清皇帝駕崩以來,咱們可從未見過哪位大臣能悲痛到如此程度呢!看來之前關於恭王的那些謠言純屬無稽之談啊!”
奕欣這一撲,可謂是將內心深處積壓已久的情感徹底釋放了出來。他的每一聲哭泣、每一句唿喊,都深深觸動著在場所有人的心弦。而通過這一番真情流露,也讓那些曾經傳播他謀反謠言的人頓時啞口無言,所有的不實之言在這一刻都不攻自破。
祭禮剛剛落下帷幕,現場彌漫著莊嚴肅穆的氛圍。就在此時,一則消息迅速傳遍宮廷內外——兩宮皇太後即將召見奕欣。這可讓奕欣心頭一動,瞬間陷入深思之中。
要知道,奕欣此人向來以聰慧機敏著稱,心思縝密程度遠超常人。此刻,他心中暗自琢磨道:“若是我獨自一人前往麵見太後,恐怕會被他人抓住把柄,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和非議。不行,絕對不能這麽做!必須想辦法給自己找個同伴一同前去才行。”
主意已定,奕欣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行動起來。隻見他滿臉堆笑,畢恭畢敬地走到載垣、端華以及肅順跟前,深深地施了一禮,然後言辭懇切地說道:“諸位大哥,如今皇太後召見小弟,小弟實在惶恐不安呐!獨自前往總覺得有些不妥,所以特來懇請各位兄長能夠與小弟同行,也好為小弟壯壯膽氣呀!”
肅順一聽這話,心中頓時猶如一團亂麻般糾結起來。他暗自思忖著:“哎呀呀,我原本是打算攔下你的,誰曾想到你竟然如此大膽,不僅要去,還要拉上我們一同前往!罷了罷了,瞧你這般堅決,我這心軟之人也不好再強行阻攔。不過嘛,讓你獨自前去就好了,嘿嘿,本大人可不想跟著摻和。畢竟叔嫂相見這種場合,我若在場,難免會惹人閑話,到時候你們說不定還要嫌我礙手礙腳呢!”
而另一邊,奕欣一見到兩宮皇太後,雙眼瞬間變得明亮起來,仿佛夜空中閃爍的繁星。隻見他趕忙向前邁出一大步,恭恭敬敬地拱手作揖,言辭懇切地懇求道:“兩位太後娘娘明鑒啊,如今形勢緊迫,咱們必須趕快帶著小皇帝返迴京城才行呐!此外,那可惡的肅黨勢力日益膨脹,已經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不將他們鏟除幹淨,恐怕會後患無窮啊!”這番話可謂是說到了兩宮太後的心坎裏,與她們內心的想法簡直就是不謀而合。
尤其是那位權傾朝野、威震八方的慈禧太後,當她聽到奕欣如此這般地講述時,那雙狹長而銳利的眼眸之中,忽地閃過一道令人心悸的光芒。隻見她微微眯起雙眼,心中暗自思忖道:“好一個肅順小兒,本太後對其早有不滿,如今更是忍無可忍!”
話說迴來,這其中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據傳,在當年鹹豐皇帝尚在位之時,那心術不正的肅順竟不知死活地向鹹豐帝進獻了一則有關鉤弋夫人的典故。那麽這位鉤弋夫人究竟是何許人也?原來,她乃是大漢王朝威名赫赫的漢武帝劉徹的寵妃,同時也是太子劉弗陵的親生母親。然而,漢武帝深知幼子繼位後可能會麵臨生母專權亂政之危局,恰似漢初呂後之亂那般禍國殃民。於是乎,為保江山社稷永固,漢武帝毅然決然地下旨將鉤弋夫人處死,以此杜絕後患,確保不會再有第二個呂後出現。
而肅順此刻提及此故事,其司馬昭之心可謂路人皆知。顯然,他妄圖慫恿鹹豐皇帝效仿漢武帝之所為,狠心除掉當時身為懿貴妃的慈禧太後,從而穩固小皇帝載醇日後的皇位和統治地位。這是慈禧第一次受到死亡的威脅。
然而,鹹豐皇帝終究與漢武帝大不相同,他缺乏漢武帝那般的心狠手辣和決絕果斷。盡管對於慈禧的心機深沉感到頗為不滿,但無論如何也難以痛下殺手,將其置於死地。這件事情就這樣在鹹豐皇帝那裏如同過眼雲煙一般,輕輕飄過,未曾在他心中掀起絲毫殺意的波瀾。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事不知通過何種途徑竟然傳到了當時還是懿貴妃、而今已是權傾朝野的慈禧太後耳中。當慈禧聽聞此事時,她內心的怒火瞬間如火山噴發般噴湧而出,熊熊燃燒起來。隻見她柳眉倒豎,杏眼圓睜,咬牙切齒地暗自思忖道:“哼!好一個大膽狂徒,竟敢在皇上麵前搬弄是非,挑撥離間!這筆賬,本宮記下了,此仇不報非君子!”
時光如白駒過隙般匆匆流逝,歲月的車輪無情地轉動著。曾經不可一世的局勢如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正所謂風水輪流轉,一直隱忍不發的慈禧太後終於迎來了等待已久的報複良機。
每當想到此處,慈禧太後便難以抑製內心的喜悅之情,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揚,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她心中暗自竊喜,仿佛已經看到了敵人即將遭受慘痛懲罰的模樣。冷笑從她的唇邊溢出,化作一陣低沉而陰森的喃喃自語:“哈哈,肅順啊肅順,想當初你費盡心機、絞盡腦汁地給本宮設下重重陷阱,暗中使壞,為本宮的前進道路埋下無數禍根。可如今呢?時過境遷,形勢逆轉,也該輪到你嚐嚐這自食惡果的滋味啦!”
與此同時,慈安太後對於肅順同樣心懷不滿。遙想當年身處熱河行宮之時,鹹豐皇帝幾乎將肅順視作最為親近的心腹之人,無論是國家政事還是日常生活起居,全都依賴於他。更為過分的是,就連本應歸屬內務府管理的事務,鹹豐皇帝竟然也毫不顧忌地全部交由肅順一人監督掌管。如此一來,肅順手中所握有的權力日益膨脹,風頭一時無兩。然而,這一切卻令慈安太後深感不安與惱怒。
這下子情況可真是糟糕透頂啊!肅順這幫人簡直無法無天、肆意妄為,他們進出宮廷竟然毫無限製,就連後宮嬪妃們居住的寢宮也是想進就進,如入無人之境一般,仿佛這裏就是他們自家的後花園一樣,可以隨意閑逛溜達。
這一行為可著實將慈安太後氣得夠嗆,她心中暗自思忖著:“好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肅順!難道他當真以為自己可以如此目中無人嗎?我身為這後宮之首,統領六宮事務,地位尊崇無比,可他卻全然不將我放在眼中。如今連後宮應有的規矩和禮數都被他踐踏得不成樣子,男女之間該有的避諱更是蕩然無存!長此以往下去,這宮廷之中豈不是要亂成一鍋粥啦!”想到此處,慈安太後不禁怒火中燒,隻覺得胸口憋悶,難以平息心中的憤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