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十一年的七月十五,夜幕籠罩著承德避暑山莊,整個宮廷都彌漫著一股壓抑而沉重的氣氛。此時的鹹豐皇帝躺在寢宮的龍床上,麵色蒼白如紙,氣息微弱得仿佛風中殘燭,病得那叫一個“搖搖欲墜”,給人的感覺好像下一秒就會支撐不住,“轟然倒下”一般。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就在第二天午後,正當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地上時,原本安靜沉睡的鹹豐皇帝突然毫無征兆地“演”出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突然昏厥”大戲!隻聽得一聲驚唿從寢宮內傳出,緊接著便是一陣慌亂的腳步聲和唿喊聲。宮女們手忙腳亂地圍攏過來,禦醫們則急匆匆地趕來會診,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驚恐和擔憂。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直到夜幕再次降臨,寢宮內外依舊燈火通明。眾人焦急地等待著,期盼著皇帝能夠早日蘇醒。終於,在一片寂靜之中,鹹豐皇帝緩緩睜開了雙眼,悠悠地醒了過來。這一刻,所有人懸著的心才稍稍放下,但隨即又被新的憂慮所取代。
因為這一醒,鹹豐皇帝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糟糕到了極點,往昔的雄姿英發早已不複存在,如今剩下的隻有這副行將就木的軀殼。他深知大限將至,必須要抓緊時間安排好身後之事,以確保江山社稷能夠得以延續,不至於在自己離去之後陷入混亂與動蕩。
於是乎,隻見鹹豐皇帝心急如焚地傳召了宜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以及肅順等八位位高權重的大臣前來覲見。一時間,宮殿內氣氛凝重肅穆,仿佛時間都凝固了一般。眾人匆匆趕來,麵對眼前這緊張而又莊重的局麵,個個噤若寒蟬,不敢有絲毫怠慢。
此時的鹹豐皇帝正襟危坐在龍椅之上,他麵色陰沉如水,神情異常嚴肅,然而或許在其內心深處,正在暗自嘀咕道:“這場戲可得好好演,必須要演得十足才行啊!”緊接著,隻聽他用略微顫抖卻又堅定無比的聲音高聲宣布道:“朕之皇長子載淳,即日起冊封為皇太子!”此語一出,猶如一道驚雷在殿內炸響,在場所有人皆驚愕不已,但隨即紛紛跪地高唿萬歲,表示對新太子的尊崇與臣服。
話畢之後,也許鹹豐皇帝心中仍在不停地思忖著:“如此一來,朕這出‘皇位繼承’的重頭戲,總算是得以圓滿收場啦!”遙想當年,鹹豐皇帝可謂是命運多舛,尤其是在子嗣方麵更是曆經波折。隻因他膝下僅有一子存世,便是這位由懿貴妃所誕育的皇子載淳。在這種別無選擇的情況下,這至高無上的皇位除了傳予他之外,還真不知該交付於何人之手呢?畢竟身為帝王,延續皇家血脈、確保江山社稷後繼有人乃是重中之重之事啊!
然而,當時的載淳年僅六歲而已呀!一個僅僅隻有六歲的小孩子又能夠做些什麽呢?恐怕也無非就是玩玩泥巴罷了,或者躺在草地上數一數天上閃爍的星星。要讓這樣一個稚童來理政,那豈不是會將整個朝廷攪得天翻地覆、雞犬不寧嗎?因此,鹹豐皇帝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心裏便開始暗暗盤算起來:必須得給載淳尋覓幾位可靠之人充當其“引路人”才行,嗯……說是“保姆”似乎不太恰當,還是稱之為顧命大臣更為妥當一些吧。就這樣,鹹豐皇帝毅然決然地下達了一道遺詔,責令朝中重臣載垣、肅順、端華、景壽、穆蔭、匡源、杜翰以及焦佑瀛這八位大臣共同組成所謂的“顧命八大臣”。
他們肩負著重任,需要齊心協力地輔佐尚且年幼懵懂的同治帝去處理錯綜複雜的朝政事務和國家大事,然而事實上,那七位看似位高權重、威風凜凜的人物,實際上不過是徒有其表的吉祥物罷了。他們雖然在表麵上擁有一定的權力和地位,但在重大決策麵前卻毫無話語權。而真正能夠主宰一切、掌控局勢發展方向的核心人物,非肅順莫屬!他才是那個幕後操縱著所有關鍵事務的神秘黑手,憑借著自己卓越的才智、敏銳的洞察力以及果斷決絕的行事風格,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掌權者。無論是宮廷內部的政治鬥爭,還是國家大事的定奪,都由肅順一人說了算。其他人隻能唯命是從,按照他所設定好的路線前行,稍有不慎便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肅順一聽這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抑製的喜悅之情,那感覺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一般。然而,他畢竟是在宮廷之中摸爬滾打多年之人,深知不能輕易將內心的歡喜表露出來。於是,他強作鎮定,緩緩開口說道:“皇上啊,您這番話雖然讓臣深感榮幸與振奮,但口頭上說說恐怕難以服眾呐。依臣之見,此事還需白紙黑字書寫下來方可作數。
這樣一來,不僅能彰顯皇上的旨意明確無誤,也可為日後留下一份確鑿無疑的證據呀!”說著,他微微眯起眼睛,看似恭敬順從,實則心底暗自盤算著如何才能確保自己能夠穩穩當當地接下這份重托,並從中獲取最大的利益和保障。畢竟,如此重要的任務,若是沒有一個堅實可靠的“憑證”在手,萬一出現什麽變故或是有人故意刁難,那後果可真是不堪設想呢。
可是當時的鹹豐皇帝,身體狀況已然糟糕到了極點。整日裏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來,虛弱不堪的他甚至連一支小小的毛筆都難以提起。每一次咳嗽,仿佛都是要將整個肺部從胸腔中咳出一般,令人揪心不已。
然而,即使身處如此艱難之境,鹹豐皇帝心中最為掛念之事卻依舊未曾改變——那便是尚未傳出的皇位繼承問題。他深知自己大限將至,但這至高無上的皇位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接班人方可放心離去。
百般無奈之下,這位病入膏肓的皇帝隻得強打起精神,用微弱而沙啞的聲音向身邊的廷臣們下達命令:“諸位愛卿啊,朕如今實在是無力親自動筆書寫朱諭了。不知哪位能代朕操刀,替朕擬一份給那八位大臣的‘委任狀’?此事至關重要,切不可有半點疏忽啊!”說罷,他又是一陣劇烈地咳嗽,引得眾人皆是麵露憂色。
廷臣們聞聽此言,不敢有絲毫怠慢,紛紛提起筆來,隻聽得筆尖與紙張摩擦發出陣陣沙沙聲,猶如春蠶啃食桑葉一般。不消片刻功夫,一份份朱諭便已然撰寫完畢。
鹹豐皇帝接過朱諭,逐一審視起來。看著那工整的字跡和清晰明了的措辭,他不禁微微頷首,表示滿意:“嗯,不錯!如此甚好。從今往後,這八位大臣便是載淳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了。他們有權代替朕行使皇權,閱覽奏折,並下達聖旨。”說罷,他將目光轉向了站在一旁的幼子載淳。
隻見小小的載淳邁著稚嫩的步伐走到父親跟前,按照鹹豐帝的示意,恭恭敬敬地朝著那八位大臣行了一個揖禮。這一揖雖說是由年幼的載淳所行,但實際上卻是代表著鹹豐皇帝本人對這八位大臣的托付之意。
麵對小皇子的行禮,那八位大臣頓時誠惶誠恐,趕忙雙膝跪地,叩頭謝恩。他們齊聲向鹹豐皇帝保證道:“陛下放心,微臣等必當竭盡全力輔佐幼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絕不敢有半分懈怠之心!”言辭懇切,令人動容。
迴想起當時的情景,整個宮殿內彌漫著一股凝重而又悲涼的氣氛。鹹豐皇帝深知自己大限將至,不得不將江山社稷、幼子弱妻托付於他人之手。那種無奈與不舍之情交織在一起,如同一股沉重的陰霾籠罩在心頭,揮之不去。然而,生死輪迴乃是自然法則,縱使心中千般不願萬般不甘,他終究還是無法抗拒命運的安排,隻能帶著無盡的牽掛緩緩合上雙眼……
然而,鹹豐皇帝的內心深處卻暗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心思和盤算。他暗自思忖道:“倘若哪天我兩腿一蹬,駕鶴西去,那這八位大臣會不會趁機造反呢?要是他們如同當年的鼇拜一般專橫跋扈、獨攬大權又該如何是好?”想到此處,鹹豐皇帝不禁眉頭緊蹙,心中憂慮萬分。
就在這時,他眼珠子滴溜溜地一轉,腦海中靈光一閃,突然計上心來。原來,在此前的思緒紛飛之際,諸如多爾袞、鼇拜以及呂後等曆史人物的形象不斷在他的腦海中閃現交錯。經過反複思量斟酌之後,他終於想到了一個自認為最為妥當的人選——他的皇後鈕祜祿氏,同時還有載淳的生母懿貴妃。
實際上,鹹豐皇帝對於這位懿貴妃的野心心知肚明,但他也深知皇後天性純善溫柔,絕非這個野心勃勃之人的敵手。所以,他決定借助皇後的善良本性來製衡懿貴妃,期望能在自己身後保持宮廷權力的平衡與穩定。
隻見他緩緩地伸出手去,緊緊拉住皇後那白皙而柔滑的玉手,目光深情且專注地凝視著她,輕聲說道:“皇後啊,朕今日要賜予你一方禦賞印。此印乃是朕昔日所用之物,意義非凡。從今往後,你定要好生保管它。”說完這番話後,他慢慢地轉過身來,麵對著一旁站立的懿貴妃。此時的懿貴妃身姿婀娜,麵容嬌美,正靜靜地等待著皇上的指示。
鹹豐皇帝微微眯起雙眼,仔細端詳了一番眼前這位美麗動人的女子,然後開口道:“懿貴妃啊,朕同樣也要賜予你一方同道堂印。你身為載淳的生母,責任重大。
緊接著,鹹豐皇帝深吸一口氣,鄭重其事地向二人交代起來:“從今往後,若那八位大臣所擬定的聖旨,其開頭部分必須蓋上禦賞之印,而結尾之處則需加蓋同道堂之印。唯有如此,方可生效。倘若他們存有異心,妄圖耍弄陰謀詭計,隻要你們二位不肯蓋章,那麽那些所謂的聖旨便如同廢紙一般,毫無作用,根本無法頒布施行!”
皇後和懿貴妃聽聞此事後,心中可謂五味雜陳。懿貴妃那雙美眸微微閃爍著光芒,暗自思忖道:“皇上此計甚妙,如此一來,日後咱們姐妹在這宮廷之中總算能擁有一些話語權了!”想到此處,她那嬌豔的麵容上不禁浮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欣喜之色。
然而,皇後卻與懿貴妃截然不同。她靜靜地站在那裏,宛如一尊雕塑般紋絲不動,隻是那原本端莊秀麗的臉龐此刻已被無盡的哀傷所籠罩。她默默地凝視著遠方,仿佛想要透過重重宮牆望見那個早已遠去的身影。或許在她的心底深處,正湧動著一股無法言說的悲痛——自己深愛的丈夫即將離她而去,而這偌大的皇宮從此將隻剩下她孤獨地守候。
鹹豐皇帝將二人的神情盡收眼底,心中稍稍寬慰了些許。他深知皇後的深情厚意以及懿貴妃的心機謀略,相信有她們在,即便自己撒手人寰,年幼的載淳也定能得到妥善的照顧。想著想著,鹹豐皇帝緩緩閉上雙眼,深深地歎了口氣,喃喃自語道:“如此甚好,朕也算能夠安心離去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禦賞印與同道堂印日後竟然成為了慈禧太後獨攬大權的基石所在。然而,這些都已是後事之談了。想當初,鹹豐皇帝在位之時,又怎能料到會有如此局麵發生?那時的他心中所想的僅僅隻是:“隻要朕身邊的這兩個女子能夠牢牢把控住局勢,那八位輔政大臣定然難以興風作浪、翻天作亂!”
就在 17 日的清晨時分,陽光透過窗欞灑進了煙波致爽殿內,映照出一片金黃之色。而此時的鹹豐皇帝,正靜靜地躺在龍榻之上。突然間,隻見他的喉嚨裏發出一陣低沉的聲響,緊接著身體猛地抽搐了一下,隨後便如同一根被抽去了筋骨的麵條一般,軟綿綿地癱倒在了床上,就此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就這樣,這位曾經統治著龐大帝國的君主,以一種極其倉促且突兀的方式離開了人世。其駕崩之後,所獲得的廟號倒是頗為文雅,名曰“文宗”。
隨著鹹豐皇帝的離世,宮廷內外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按照慣例,帝王駕崩之後需要舉行隆重的葬禮,並將其遺體安葬於皇家陵墓之內。經過一番籌備之後,最終決定將鹹豐皇帝埋葬在定陵之中。這座規模宏大的皇陵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周圍環繞著茂密的樹林和清幽的溪流,環境極為寧靜祥和,也算得上是一處讓逝者得以安息的絕佳之地了。
要說起來鹹豐帝的死因,那可真是眾說紛紜,其中有一種傳聞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據說他竟然是自己給自己開藥方,然後慢慢把自己給毒死的!這種說法聽起來簡直比那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宮鬥劇還要離奇荒誕,簡直就是漏洞百出,讓人聽完之後忍不住連連搖頭,心中暗自思忖道:“這堂堂一國之君,難道真的就這麽想不開嗎?怎麽會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呢?”
然而,仔細想想,從這樣的傳言當中其實也能夠瞧出一些端倪來。這位曾經坐擁天下的落寞帝王,在其生命的最後階段所麵臨的境遇想必是相當淒慘和無奈的。或許是因為內憂外患的重重壓力,又或許是宮廷之中各種明爭暗鬥帶來的疲憊與厭倦,使得他最終陷入了一種無法自拔的困境之中。可以想象得到,他每天都要麵對堆積如山的政務奏折,處理著國家大事小情;同時還要應對外部列強的侵略和內部起義軍的反抗,心力交瘁之下,日子過得自然是苦不堪言。而當所有的這些壓力匯聚到一起時,也許就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這位可憐的皇帝選擇了以如此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想到這裏,人們不禁對這位命運多舛的帝王心生憐憫之情,感慨萬分呐!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就在第二天午後,正當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地上時,原本安靜沉睡的鹹豐皇帝突然毫無征兆地“演”出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突然昏厥”大戲!隻聽得一聲驚唿從寢宮內傳出,緊接著便是一陣慌亂的腳步聲和唿喊聲。宮女們手忙腳亂地圍攏過來,禦醫們則急匆匆地趕來會診,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驚恐和擔憂。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直到夜幕再次降臨,寢宮內外依舊燈火通明。眾人焦急地等待著,期盼著皇帝能夠早日蘇醒。終於,在一片寂靜之中,鹹豐皇帝緩緩睜開了雙眼,悠悠地醒了過來。這一刻,所有人懸著的心才稍稍放下,但隨即又被新的憂慮所取代。
因為這一醒,鹹豐皇帝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糟糕到了極點,往昔的雄姿英發早已不複存在,如今剩下的隻有這副行將就木的軀殼。他深知大限將至,必須要抓緊時間安排好身後之事,以確保江山社稷能夠得以延續,不至於在自己離去之後陷入混亂與動蕩。
於是乎,隻見鹹豐皇帝心急如焚地傳召了宜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以及肅順等八位位高權重的大臣前來覲見。一時間,宮殿內氣氛凝重肅穆,仿佛時間都凝固了一般。眾人匆匆趕來,麵對眼前這緊張而又莊重的局麵,個個噤若寒蟬,不敢有絲毫怠慢。
此時的鹹豐皇帝正襟危坐在龍椅之上,他麵色陰沉如水,神情異常嚴肅,然而或許在其內心深處,正在暗自嘀咕道:“這場戲可得好好演,必須要演得十足才行啊!”緊接著,隻聽他用略微顫抖卻又堅定無比的聲音高聲宣布道:“朕之皇長子載淳,即日起冊封為皇太子!”此語一出,猶如一道驚雷在殿內炸響,在場所有人皆驚愕不已,但隨即紛紛跪地高唿萬歲,表示對新太子的尊崇與臣服。
話畢之後,也許鹹豐皇帝心中仍在不停地思忖著:“如此一來,朕這出‘皇位繼承’的重頭戲,總算是得以圓滿收場啦!”遙想當年,鹹豐皇帝可謂是命運多舛,尤其是在子嗣方麵更是曆經波折。隻因他膝下僅有一子存世,便是這位由懿貴妃所誕育的皇子載淳。在這種別無選擇的情況下,這至高無上的皇位除了傳予他之外,還真不知該交付於何人之手呢?畢竟身為帝王,延續皇家血脈、確保江山社稷後繼有人乃是重中之重之事啊!
然而,當時的載淳年僅六歲而已呀!一個僅僅隻有六歲的小孩子又能夠做些什麽呢?恐怕也無非就是玩玩泥巴罷了,或者躺在草地上數一數天上閃爍的星星。要讓這樣一個稚童來理政,那豈不是會將整個朝廷攪得天翻地覆、雞犬不寧嗎?因此,鹹豐皇帝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心裏便開始暗暗盤算起來:必須得給載淳尋覓幾位可靠之人充當其“引路人”才行,嗯……說是“保姆”似乎不太恰當,還是稱之為顧命大臣更為妥當一些吧。就這樣,鹹豐皇帝毅然決然地下達了一道遺詔,責令朝中重臣載垣、肅順、端華、景壽、穆蔭、匡源、杜翰以及焦佑瀛這八位大臣共同組成所謂的“顧命八大臣”。
他們肩負著重任,需要齊心協力地輔佐尚且年幼懵懂的同治帝去處理錯綜複雜的朝政事務和國家大事,然而事實上,那七位看似位高權重、威風凜凜的人物,實際上不過是徒有其表的吉祥物罷了。他們雖然在表麵上擁有一定的權力和地位,但在重大決策麵前卻毫無話語權。而真正能夠主宰一切、掌控局勢發展方向的核心人物,非肅順莫屬!他才是那個幕後操縱著所有關鍵事務的神秘黑手,憑借著自己卓越的才智、敏銳的洞察力以及果斷決絕的行事風格,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掌權者。無論是宮廷內部的政治鬥爭,還是國家大事的定奪,都由肅順一人說了算。其他人隻能唯命是從,按照他所設定好的路線前行,稍有不慎便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肅順一聽這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抑製的喜悅之情,那感覺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一般。然而,他畢竟是在宮廷之中摸爬滾打多年之人,深知不能輕易將內心的歡喜表露出來。於是,他強作鎮定,緩緩開口說道:“皇上啊,您這番話雖然讓臣深感榮幸與振奮,但口頭上說說恐怕難以服眾呐。依臣之見,此事還需白紙黑字書寫下來方可作數。
這樣一來,不僅能彰顯皇上的旨意明確無誤,也可為日後留下一份確鑿無疑的證據呀!”說著,他微微眯起眼睛,看似恭敬順從,實則心底暗自盤算著如何才能確保自己能夠穩穩當當地接下這份重托,並從中獲取最大的利益和保障。畢竟,如此重要的任務,若是沒有一個堅實可靠的“憑證”在手,萬一出現什麽變故或是有人故意刁難,那後果可真是不堪設想呢。
可是當時的鹹豐皇帝,身體狀況已然糟糕到了極點。整日裏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來,虛弱不堪的他甚至連一支小小的毛筆都難以提起。每一次咳嗽,仿佛都是要將整個肺部從胸腔中咳出一般,令人揪心不已。
然而,即使身處如此艱難之境,鹹豐皇帝心中最為掛念之事卻依舊未曾改變——那便是尚未傳出的皇位繼承問題。他深知自己大限將至,但這至高無上的皇位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接班人方可放心離去。
百般無奈之下,這位病入膏肓的皇帝隻得強打起精神,用微弱而沙啞的聲音向身邊的廷臣們下達命令:“諸位愛卿啊,朕如今實在是無力親自動筆書寫朱諭了。不知哪位能代朕操刀,替朕擬一份給那八位大臣的‘委任狀’?此事至關重要,切不可有半點疏忽啊!”說罷,他又是一陣劇烈地咳嗽,引得眾人皆是麵露憂色。
廷臣們聞聽此言,不敢有絲毫怠慢,紛紛提起筆來,隻聽得筆尖與紙張摩擦發出陣陣沙沙聲,猶如春蠶啃食桑葉一般。不消片刻功夫,一份份朱諭便已然撰寫完畢。
鹹豐皇帝接過朱諭,逐一審視起來。看著那工整的字跡和清晰明了的措辭,他不禁微微頷首,表示滿意:“嗯,不錯!如此甚好。從今往後,這八位大臣便是載淳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了。他們有權代替朕行使皇權,閱覽奏折,並下達聖旨。”說罷,他將目光轉向了站在一旁的幼子載淳。
隻見小小的載淳邁著稚嫩的步伐走到父親跟前,按照鹹豐帝的示意,恭恭敬敬地朝著那八位大臣行了一個揖禮。這一揖雖說是由年幼的載淳所行,但實際上卻是代表著鹹豐皇帝本人對這八位大臣的托付之意。
麵對小皇子的行禮,那八位大臣頓時誠惶誠恐,趕忙雙膝跪地,叩頭謝恩。他們齊聲向鹹豐皇帝保證道:“陛下放心,微臣等必當竭盡全力輔佐幼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絕不敢有半分懈怠之心!”言辭懇切,令人動容。
迴想起當時的情景,整個宮殿內彌漫著一股凝重而又悲涼的氣氛。鹹豐皇帝深知自己大限將至,不得不將江山社稷、幼子弱妻托付於他人之手。那種無奈與不舍之情交織在一起,如同一股沉重的陰霾籠罩在心頭,揮之不去。然而,生死輪迴乃是自然法則,縱使心中千般不願萬般不甘,他終究還是無法抗拒命運的安排,隻能帶著無盡的牽掛緩緩合上雙眼……
然而,鹹豐皇帝的內心深處卻暗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心思和盤算。他暗自思忖道:“倘若哪天我兩腿一蹬,駕鶴西去,那這八位大臣會不會趁機造反呢?要是他們如同當年的鼇拜一般專橫跋扈、獨攬大權又該如何是好?”想到此處,鹹豐皇帝不禁眉頭緊蹙,心中憂慮萬分。
就在這時,他眼珠子滴溜溜地一轉,腦海中靈光一閃,突然計上心來。原來,在此前的思緒紛飛之際,諸如多爾袞、鼇拜以及呂後等曆史人物的形象不斷在他的腦海中閃現交錯。經過反複思量斟酌之後,他終於想到了一個自認為最為妥當的人選——他的皇後鈕祜祿氏,同時還有載淳的生母懿貴妃。
實際上,鹹豐皇帝對於這位懿貴妃的野心心知肚明,但他也深知皇後天性純善溫柔,絕非這個野心勃勃之人的敵手。所以,他決定借助皇後的善良本性來製衡懿貴妃,期望能在自己身後保持宮廷權力的平衡與穩定。
隻見他緩緩地伸出手去,緊緊拉住皇後那白皙而柔滑的玉手,目光深情且專注地凝視著她,輕聲說道:“皇後啊,朕今日要賜予你一方禦賞印。此印乃是朕昔日所用之物,意義非凡。從今往後,你定要好生保管它。”說完這番話後,他慢慢地轉過身來,麵對著一旁站立的懿貴妃。此時的懿貴妃身姿婀娜,麵容嬌美,正靜靜地等待著皇上的指示。
鹹豐皇帝微微眯起雙眼,仔細端詳了一番眼前這位美麗動人的女子,然後開口道:“懿貴妃啊,朕同樣也要賜予你一方同道堂印。你身為載淳的生母,責任重大。
緊接著,鹹豐皇帝深吸一口氣,鄭重其事地向二人交代起來:“從今往後,若那八位大臣所擬定的聖旨,其開頭部分必須蓋上禦賞之印,而結尾之處則需加蓋同道堂之印。唯有如此,方可生效。倘若他們存有異心,妄圖耍弄陰謀詭計,隻要你們二位不肯蓋章,那麽那些所謂的聖旨便如同廢紙一般,毫無作用,根本無法頒布施行!”
皇後和懿貴妃聽聞此事後,心中可謂五味雜陳。懿貴妃那雙美眸微微閃爍著光芒,暗自思忖道:“皇上此計甚妙,如此一來,日後咱們姐妹在這宮廷之中總算能擁有一些話語權了!”想到此處,她那嬌豔的麵容上不禁浮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欣喜之色。
然而,皇後卻與懿貴妃截然不同。她靜靜地站在那裏,宛如一尊雕塑般紋絲不動,隻是那原本端莊秀麗的臉龐此刻已被無盡的哀傷所籠罩。她默默地凝視著遠方,仿佛想要透過重重宮牆望見那個早已遠去的身影。或許在她的心底深處,正湧動著一股無法言說的悲痛——自己深愛的丈夫即將離她而去,而這偌大的皇宮從此將隻剩下她孤獨地守候。
鹹豐皇帝將二人的神情盡收眼底,心中稍稍寬慰了些許。他深知皇後的深情厚意以及懿貴妃的心機謀略,相信有她們在,即便自己撒手人寰,年幼的載淳也定能得到妥善的照顧。想著想著,鹹豐皇帝緩緩閉上雙眼,深深地歎了口氣,喃喃自語道:“如此甚好,朕也算能夠安心離去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禦賞印與同道堂印日後竟然成為了慈禧太後獨攬大權的基石所在。然而,這些都已是後事之談了。想當初,鹹豐皇帝在位之時,又怎能料到會有如此局麵發生?那時的他心中所想的僅僅隻是:“隻要朕身邊的這兩個女子能夠牢牢把控住局勢,那八位輔政大臣定然難以興風作浪、翻天作亂!”
就在 17 日的清晨時分,陽光透過窗欞灑進了煙波致爽殿內,映照出一片金黃之色。而此時的鹹豐皇帝,正靜靜地躺在龍榻之上。突然間,隻見他的喉嚨裏發出一陣低沉的聲響,緊接著身體猛地抽搐了一下,隨後便如同一根被抽去了筋骨的麵條一般,軟綿綿地癱倒在了床上,就此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就這樣,這位曾經統治著龐大帝國的君主,以一種極其倉促且突兀的方式離開了人世。其駕崩之後,所獲得的廟號倒是頗為文雅,名曰“文宗”。
隨著鹹豐皇帝的離世,宮廷內外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按照慣例,帝王駕崩之後需要舉行隆重的葬禮,並將其遺體安葬於皇家陵墓之內。經過一番籌備之後,最終決定將鹹豐皇帝埋葬在定陵之中。這座規模宏大的皇陵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周圍環繞著茂密的樹林和清幽的溪流,環境極為寧靜祥和,也算得上是一處讓逝者得以安息的絕佳之地了。
要說起來鹹豐帝的死因,那可真是眾說紛紜,其中有一種傳聞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據說他竟然是自己給自己開藥方,然後慢慢把自己給毒死的!這種說法聽起來簡直比那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宮鬥劇還要離奇荒誕,簡直就是漏洞百出,讓人聽完之後忍不住連連搖頭,心中暗自思忖道:“這堂堂一國之君,難道真的就這麽想不開嗎?怎麽會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呢?”
然而,仔細想想,從這樣的傳言當中其實也能夠瞧出一些端倪來。這位曾經坐擁天下的落寞帝王,在其生命的最後階段所麵臨的境遇想必是相當淒慘和無奈的。或許是因為內憂外患的重重壓力,又或許是宮廷之中各種明爭暗鬥帶來的疲憊與厭倦,使得他最終陷入了一種無法自拔的困境之中。可以想象得到,他每天都要麵對堆積如山的政務奏折,處理著國家大事小情;同時還要應對外部列強的侵略和內部起義軍的反抗,心力交瘁之下,日子過得自然是苦不堪言。而當所有的這些壓力匯聚到一起時,也許就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這位可憐的皇帝選擇了以如此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想到這裏,人們不禁對這位命運多舛的帝王心生憐憫之情,感慨萬分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