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找自己的幫手,鹹豐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師,他剛登基那會兒,就像是個滿懷壯誌要重振大清雄風的小鮮肉,而他的老師杜受田,就是那背後的智囊團兼“人生導師”。杜老師那可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肚子裏裝的墨水比京城裏的護城河還深,教起鹹豐來那是手到擒來,讓鹹豐帝對他是言聽計從,崇拜得五體投地。


    真是令人惋惜不已啊!如此優秀的良師益友,宛如夜空中劃過天際的璀璨流星一般,在短暫地閃耀出耀眼光芒之後,便悄然消逝不見蹤影。想當初,杜受田老師以其卓越的才華與高尚的品德,如同眾星捧月般閃亮登場,然而命運卻無情地捉弄了他,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瞬間將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擊倒在地,最終使其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從此與這個紛繁複雜的塵世告別。


    這對於年輕的鹹豐帝來說,無疑是一記沉重無比的打擊。杜受田老師不僅是他學業上的引路人,更是他人生道路中的精神支柱。如今,老師驟然離世,隻留下鹹豐帝獨自麵對未來的種種挑戰,心中那份失落與哀傷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此刻的鹹豐帝,內心深處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一般,原本色彩斑斕、充滿希望的世界也隨之變得黯淡無光。往昔那些師生間溫馨而美好的迴憶,不斷在腦海中閃現,每一幕都讓他心痛如絞。為了能夠稍稍慰藉自己那顆飽受創傷的心,同時也是為了向已逝的恩師表達無盡的敬仰與深深的懷念之情,鹹豐帝毅然決然地揮起手中的禦筆,賜予杜受田一個堪稱文人界至高無上榮耀的稱號——“文正”諡號。


    要知道,這“文正”二字,在文人墨客們眼中,可遠比娛樂圈裏備受矚目的奧斯卡小金人還要珍貴萬分呢!它代表著一種登峰造極的成就與認可,是無數文人窮其一生所追逐的終極夢想。獲得此等殊榮的人物,無一不是學富五車、品行高潔之士。而杜受田老師能獲此讚譽,實乃當之無愧!


    可自從杜老師一走,鹹豐帝就像是失去了導航的船隻,在皇權的海洋裏開始“隨波逐流”。本來是個想幹大事的主兒,結果慢慢地就變成了隻想著怎麽混日子、怎麽躲懶的“佛係皇帝”。外麵洪水滔天,他倒是挺會自我安慰,覺得“船到橋頭自然直”,其實就是懶得管,隻想圖個一時苟安。


    人們一看這架勢,都好奇了:這杜受田到底是何方神聖,能讓皇帝這麽念念不忘,沒了他就像丟了魂一樣?說不定啊,杜老師要是泉下有知,也得哭笑不得,心想:“我這學生,怎麽我一走,他就這麽不爭氣了呢?”


    杜受田,乾隆後期(1787年)的山東濱州人,家裏頭不算是什麽豪門大族,但也可以說是書香門第,滿屋子都是書卷氣,走路都能踩著書頁響。


    道光三年(1823年),杜受田一鼓作氣,考了個進士迴來,皇上一看,嘿,這小夥子挺有才,就賞了個庶吉士的職位給他。這庶吉士啊,就像是皇宮裏的“儲備幹部”,前途一片光明。


    杜受田這人,學問深得跟海似的,教書育人的本事也是一流。你別說,這點從他家的孩子們身上就能看出來。他一共有五個兒子,個個都是學霸級別,道光時期全都考中了進士,那簡直就是“全家總動員”去趕考啊!


    大兒子杜翰,那可是官運亨通,最後混到了工部左侍郎的位置,還成了同治帝的顧命八大臣之一,簡直就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二兒子杜喬羽也不賴,官至兵部右侍郎,也是個大官兒,走出去都能橫著走。


    再說說杜受田他爹,那也是個厲害角色,官至吏部侍郎還加了太子太保銜,一家子官兒多得都能湊一桌麻將了。當時的人啊,都稱杜家是“一門七進士”,這稱號聽起來就霸氣側漏,簡直就是古代的“學霸家族”。


    剛考中進士那會兒,被皇上賞了個庶吉士的職位,在翰林院裏頭打雜。這翰林院啊,就像是皇宮裏的“學霸集中營”,杜受田呢,就像是裏麵的一個“小學徒”,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不過,杜受田這“小學徒”可不一般,沒多久就被提拔去山西當學政了。這學政啊,說白了就是山西學校、文化事業的“大管家”。杜受田一去,那可是如魚得水,教書育人的本事全使出來了。


    山西的文化事業在杜受田的打理下,那是勃勃生機,就像春天裏的小草,嗖嗖地往上長。這事兒啊,很快就傳到了皇上的耳朵裏,皇上心想:“這杜受田,看來是個教書育人的高手啊!”


    於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皇上特地發了個“調令”,把杜受田從山西召迴了京城,讓他來教皇子讀書。這一下,杜受田可算是“鳥槍換炮”了,從“地方小管家”一躍成了“皇家教師”。


    清朝給皇子選老師,那可不看你職位高不高,官大不大,就瞅著你是不是“品端學粹”,能不能“熟讀四書五經”。這標準,簡直就是找“學霸+人品擔當”的合體嘛!


    咱們的杜受田杜老師,那就是這樣一位“合體達人”。鹹豐帝一提起他,那眼睛都亮了,滿臉崇拜地說:“我老師杜受田啊,那可是品端學粹,正色立朝,簡直就是一股清流!所以嘛,皇阿瑪就特尊他為朕的師傅啦!”


    你看,這杜老師不僅學問好,人品也是杠杠的,簡直就是皇子們的“偶像導師”。鹹豐帝跟著他學,那肯定是既長知識又長人品,簡直就是“一舉兩得”的大好事!


    所以說啊,這選老師啊,還是得看真本事,別光看那些虛頭巴腦的職位。杜受田老師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咱們:有學問、有人品,才是王道!


    鹹豐帝啊,6歲就踏上了求學之路,那時候的小鹹豐,就像個好奇寶寶,一雙眼睛滴溜溜轉,對啥都感興趣。而他的啟蒙老師呢,就是咱們的杜受田杜大爺。


    杜大爺這人啊,教起書來那是一絲不苟,每天早晚都得給鹹豐帝上上課,講的都是正道理,一點兒都不含糊。這一教啊,就是十餘年,鹹豐帝和杜大爺的師生情,那比鐵還堅,比金還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海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海瑞並收藏大清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