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在交友方麵可謂是頗有心得,其對於擇友和與友人相處之道有著獨特且深刻的見解。他曾言:“交朋友需做到‘推誠守正,委曲含宏’。”所謂推誠守正,即與人交往時必須真心實意、毫無保留地展現自己的誠意,同時堅守正道,保持內心的正直和無私;而委曲含宏則意味著要有寬廣的胸懷和包容之心,對待朋友應寬容大度,切不可因些許瑣事便心生猜忌、疑神疑鬼。


    不僅如此,曾國藩還強調道:“凡事萬不可妄圖占據他人半分便宜,更絕不能輕易接受他人錢財。”此理與我們現今所常言的“吃虧是福”如出一轍。意思便是在人際交往中不必過於計較個人得失,有時看似吃了虧,但從長遠來看,或許會因此收獲更多意想不到的益處。


    此外,曾國藩大力倡導集思廣益之法。他認為一個人的智慧終究有限,故而應當虛心傾聽旁人的意見和建議,切勿閉目塞聽,猶如雙耳被塞上了驢子的毛發一般,對他人之言充耳不聞。唯有廣泛聽取各方聲音,並加以思考和分析,方能博采眾長,做出更為明智準確的決策。


    談到為人處世之道,曾國藩可謂是有著自己獨特且深刻的見解。就拿他所說的話來講吧,他曾言道:“如今身處這般混亂動蕩之世局,越是貧窮反而越是一件好事呢。”諸位不妨細聽此言,難道不覺得與我們現今常言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頗有幾分相似之處嗎?要知道,此時的曾國藩已然身居高位、權重一時,但他卻仍然能發出如此言論。


    不僅如此,曾國藩還表示:“錢財稀少、產業單薄方才稱得上絕妙之事。”聽聞此語,或許有人會心生疑惑,心想這曾國藩莫不是懼怕財富過多而如燙手山芋一般難以掌控吧?然而細細思量一番,又何嚐不能從中窺探出他對於名利浮華的一種超脫態度以及對質樸生活的堅守追求呢。


    此外,曾國藩還有一句至理名言——“當官者,具備耐煩之心乃是首要之義。”這裏所謂的耐煩,不正如同我們當下所講的擁有良好的心態麽?在官場這個充滿權謀爭鬥和利益糾葛的複雜環境之中,若沒有一顆耐煩的心,恐怕很難應對種種繁雜事務以及各方壓力,更難以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潔與操守德行。由此可見,曾國藩對於為官之道的領悟實非尋常人所能及也。


    曾國藩還告誡大家:“德行滿了就會損耗,福氣驕傲了就會減少。”這話說得,跟咱們老祖宗說的“滿招損,謙受益”如出一轍。他還說,為人啊,得在“淡”字上下功夫。富貴功名、家庭順逆、子孫興旺,這些都是天定的,就連學問德行能不能成,也大半看天意。這曾國藩,是不是覺得人生就是一場戲,全靠天意來安排?最後,他還說:“功勞不必自己出,名聲不必自己成。”這境界,高!功成身退,還越急越好。這曾國藩,是不是怕功勞大了,名聲響了,自己就得飄上天去?


    曾國藩31歲那年,終於中了進士,一腳踏進了翰林院的大門,那可是文人墨客的聖地啊!一八四零年,他還混了個翰林院檢討的職位,後來又成了詹事府的詞臣,雖然手裏沒啥實權,但好處就是能天天捧著書讀,這日子美滋滋。


    你說這翰林院啊,就像是個“儲才養望”的溫室,裏麵的花兒草兒,隻要長得好,升遷的機會比比皆是,比那些六都司官兒和地方縣府太爺可多了去了。


    曾國藩這家夥,40歲的時候,就像是坐上了火箭,從正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嗖的一下,連升四級,變成了正二品的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這速度,比高鐵還快!


    兩年之後,他又正式出任了禮部右侍郎,十年時間,從一個翰林院的庶吉士,一路飆升到侍郎,這簡直就是人生開掛啊!


    點燃這支“火箭”的,就是當時權重一時的軍機大臣穆彰阿。為啥呢?因為曾國藩中進士那年,穆彰阿正好是正考官,按照老規矩,他倆就是門生和座師的關係。有了穆彰阿這座大靠山,曾國藩那可是飛黃騰達,一路暢通無阻啊!


    現如今啊,大清這艘大船可是搖搖欲墜,鹹豐皇帝呢,一直怕漢人奪權,跟防賊似的。但現在沒辦法了,手底下沒人能用了,隻好把曾國藩這老將給請出來了,讓他幫忙辦團練。


    這團練啊,可不是啥正規軍,就是民間武裝,一般是鄉紳出錢,鄉紳管著。有時候官府也會發點餉銀,征調他們幫忙。說白了,就是朝廷雇的“臨時工”。


    自從嘉慶朝鎮壓苗民起義後,辦團練就成了清政府的拿手好戲,跟保甲製度配套使用,保一方平安,平息小股反叛,給官軍打打下手。


    曾國藩為啥辦團練呢?因為他老爹去世了,他得迴家丁憂。這侍郎的位子還沒坐熱乎呢,就得去辦團練了。


    他到了長沙一看,哎呀媽呀,這團練就是過家家呢,別說太平軍了,就連天地會那些小嘍囉都對付不了。


    曾國藩撓撓頭,心想:這咋辦呢?得想個法子提高團練的戰鬥力啊。於是呢,他就琢磨著,要整就整個像正規軍一樣的武裝。


    他以團練為名,實際上是大張旗鼓地辦新軍。這新軍一出馬,湖南境內的叛亂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曾國藩呢,也慢慢練出了一支跟大清各地武裝都不一樣的軍隊,那就是湘軍!這湘軍啊,簡直就是曾國藩的“私人定製版”正規軍!


    到了鹹豐三年的12月,曾國藩帶著他的湘軍,那可是浩浩蕩蕩地開到了湖北,跟太平軍來了一場“親密接觸”。湘軍將士們,這可是第一次出遠門,離開家鄉闖蕩江湖啊!


    太平軍一看湘軍這架勢,心裏頭那個慌啊,結果是節節敗退,湘軍呢,就像個穩重的老司機,把局麵控製得穩穩的,給鹹豐皇帝爭取到了寶貴的“喘息時間”。


    曾國藩和湘軍的崛起,對鹹豐皇帝來說,那簡直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啊!鹹豐皇帝抓著這根稻草,那是奮力一爬,終於從泥潭裏站了起來。


    站起來之後的鹹豐皇帝,那是恍然大悟,心想:我得整頓內政,培養人才啊!不能光靠這根稻草過日子,得有自己的班底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海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海瑞並收藏大清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