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方臘帶著五千鎮國軍將士離開了開封府,轉頭就開始進行他的造反活動。如今,他們有了另外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做大義幫。
自從唐寧被刑部的人帶走之後,方臘就再也沒見過他。雖然四處打聽,還是能夠打聽到他的消息,但是方臘覺得唐寧之所以會辭掉官職,完全是被脅迫的。
說不定他在獄中受盡折磨,狗皇帝又拿他的家人做威脅,以此要挾唐寧放棄他一手帶出來的鎮國軍呢?
這原本隻是個小小的猜想而已,直到曹德進入鎮國軍之後,方臘便開始對這種想法堅定不移。
跟著唐寧走遍了天下,他也見到了這天下大多數官吏在那張清廉的麵具背後,貪婪無比的真容。
如果說石師汝隻是覺得給大頭兵們吃這麽好不太合理,那麽曹德完完全全就是衝著貪墨鎮國軍軍餉來的。
前段時間才破獲的嚴知綱一案,在曹德這些人麵前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曹德的手段比他們更狠,他的貪婪也更甚於嚴知綱。
於是在一個月的忍耐過後,方臘終於忍無可忍。某一日曹德例行巡視庫房,帶著手下準備順走點東西的時候,方臘與七八個誌同道合的鎮國軍將士把他堵在了庫房裏。
曹德隨行的兩名護衛當場被打死,而曹德也差點死掉。關鍵時刻,是小石頭出現製止了方臘的進一步行為。
兩人雖是多年好友,是從小一起玩到大,饒是如此,依舊無法讓方臘對現在的小石頭產生認同。
某種意義上來說,方臘與唐寧十分相似。他極度的忠誠,但他的忠誠,隻奉獻給個人,而不是某個政權。
他忠於主上,卻對這個國家沒有多大的感情。而小石頭在忠君與愛國之間,選擇了後者。
因為他從小並不是接受唐寧的教育長大的,而是周懷和王仲顯直接影響了他的童年。
如同周懷與王仲顯這類士人,他們就是標準的大宋文人。心懷天下,悲天憫人。對於龍椅上坐著的是誰,他們不太在意,他們隻在乎自己能否為天下百姓出一份力。
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之下,天下太平,四海穩定自然是他們追求的第一要務。
方臘通過自己的猜想篤定唐寧因為受了威脅,辭官之後才帶著家人匆匆離開開封府。加上曹德等人肆無忌憚之行,更是讓方臘怒火中燒。
他對這個朝廷失望透頂,而唐寧還有一大家子人要顧慮。所以他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撕掉身上的軍袍就扯旗造反。
當然,鎮國軍裏麵選擇追隨他的人不多,隻有經曆過當年蕭關之戰幸存下來的老兵們,才義無反顧的追隨方臘。
因為他們大多都跟方臘的想法一樣,如果沒有唐寧,鎮國軍也就隻是個空殼子而已。這麽多年,在宋國較為嚴厲的將兵分化製度下,隻有鎮國軍是唐寧一直帶著南征北戰的。
這是趙煦基於唐寧的忠心為增強戰鬥力的舉措之一,但這卻埋下了隱患,那就是鎮國軍將士們隻認唐寧。
五千人不管到哪兒都是十分惹人注意的目標,而且他們的隊伍還在日益壯大。
在綠林好漢們的傳聞當中,鎮國軍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綠林殺手。死在他們手裏的綠林同道數不勝數,如今他們搖身一變成了綠林同道,這幫綠林好漢紛紛驚懼萬分。
不過也有了解內情,消息靈通的江湖人士。一聽這個消息,他們就紛紛投靠方臘。
不到半月的時間,五千人的規模已經變成了一萬人。他們盤踞在京西地區,攻占州府,卻不傷百姓。
京西地區因為飽受蔡京、楊戩兩人的迫害,百姓早已苦不堪言。方臘率領的大義幫,不侵占百姓財產,也不取百姓分毫,他們隻掠奪地主以及官僚的財富,要麽就是將當地州府內的糧倉攻陷。
恰好京西地區今年大豐收,掠奪而來的糧食足夠大義幫半年支用。而且在大義幫盤踞的濮州,百姓們稱之為義軍,有不少百姓日子過不下去紛紛前來投奔,甚至還有當地的地主老財主動送錢糧給大義幫。
就像是一陣暴風,在席卷了整個京西地區之後,朝廷為之震怒。
神武軍連同京西廂軍共二十萬人奉命前往討伐,由曹德領兵至濮州近郊處,卻遭遇了大義幫的埋伏。
忽然鬼叫著殺出來的大義幫將在前方開路的京西廂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廂軍轉瞬即潰,四散奔逃。
廂軍將領當場身死,待神武軍抵達之時,大義幫已經撤走,餘下隻有遍地屍骸。
曹德大怒,指著逃迴來的廂軍副將破口大罵。將其鞭刑過後,便派人去清掃戰場。
然而就在此時,神武軍後軍又突然遇襲,火藥在密集的軍陣之中炸響,頃刻間便重挫神武軍。
頭一次嚐到火藥威力的神武軍頓時潰不成軍,與此同時,裝作撤退,實則繞路潛伏在兩旁的大義幫伏兵再度殺出。
曹德慌亂之下隻得逃命,所謂的二十萬大軍就這樣被方臘花了一天不到的時間徹底瓦解。
而這在明眼人的眼
中並不意外,從無實戰經驗的神武軍與京西地區的廂軍就好比二十萬隻螞蟻,而大義幫的成員要麽就是殺人如麻的綠林好漢,要麽就是身經百戰的鎮國軍老兵。
一萬頭大象在地上打個滾,這二十萬隻螞蟻就會灰飛煙滅。
此役大義幫陣斬神武軍三千餘,俘虜四萬,而自己才僅僅付出了幾百人的代價。
經過這次戰事後,方臘更被眾人所信服。他大義幫領袖的位置如果說之前還有些讓人懷疑的話,那麽從這次戰事過後,他就是萬眾所歸的大義幫幫主。
潰敗的神武軍徹底將朝廷的顏麵丟盡了,其實他們隻派了八萬人來,算上廂兵,也就才十萬人而已。
自己吹噓的二十萬大軍被如此輕易的擊潰,不僅是百姓,就連其他正處於觀望態度的綠林好漢們,也十分驚訝。
不覺間,他們生出了大宋官兵也就這點本事的想法,於是在接下來的半個月,一個月內,因受大義幫的影響,天下烽煙四起。
各地的盜匪山賊開始舉兵進攻當地州府,各地紛紛告急。
天下大亂,趙佶的統治岌岌可危。
此時趙佶怎麽也沒想到事情竟然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然而他聽從了蔡京的建議,再一次將宋王朝往深淵裏推了一步。
蔡京說如今天下大亂,逆賊四起,而當地州郡之兵,無法對敵。不如將西軍抽調迴來,反正西北又無戰事,讓他們平亂,不是正好嗎?
樞密院極度的反對,西夏人雖然自平夏城一戰後不複能軍,但這都過了快小十年了,休養生息過後的西夏人,如今也不容小覷,若是將西軍抽調迴來,西夏人趁機而入,豈不是把西北之地拱手讓人嗎?
可惜比起樞密院,趙佶更相信他的朋友蔡京。
於是駐守在西北的西軍接到了命令,要他們進入內地平叛。
種樸今年都五十多歲了,手下有一副將名為宗澤,是趙煦時代,趙煦親自提拔的人。
一開始種樸還不知道為何趙煦要親自點名此人,但等他到了自己手下的時候,種樸才發現,此人文武雙全,確實配得上良將之名。
於是他叫來宗澤與其商議,宗澤說:“今國亂歲兇,天下狼煙四起,各地匪患叢生,不可盡也。
陛下欲調西軍平叛,此實愚不可及。黨項人休養生息數載,而今摩拳擦掌,蓄勢待發。若西軍不在,西北之地恐難據也。”
“……”
妙書屋
</p>
方臘帶著五千鎮國軍將士離開了開封府,轉頭就開始進行他的造反活動。如今,他們有了另外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做大義幫。
自從唐寧被刑部的人帶走之後,方臘就再也沒見過他。雖然四處打聽,還是能夠打聽到他的消息,但是方臘覺得唐寧之所以會辭掉官職,完全是被脅迫的。
說不定他在獄中受盡折磨,狗皇帝又拿他的家人做威脅,以此要挾唐寧放棄他一手帶出來的鎮國軍呢?
這原本隻是個小小的猜想而已,直到曹德進入鎮國軍之後,方臘便開始對這種想法堅定不移。
跟著唐寧走遍了天下,他也見到了這天下大多數官吏在那張清廉的麵具背後,貪婪無比的真容。
如果說石師汝隻是覺得給大頭兵們吃這麽好不太合理,那麽曹德完完全全就是衝著貪墨鎮國軍軍餉來的。
前段時間才破獲的嚴知綱一案,在曹德這些人麵前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曹德的手段比他們更狠,他的貪婪也更甚於嚴知綱。
於是在一個月的忍耐過後,方臘終於忍無可忍。某一日曹德例行巡視庫房,帶著手下準備順走點東西的時候,方臘與七八個誌同道合的鎮國軍將士把他堵在了庫房裏。
曹德隨行的兩名護衛當場被打死,而曹德也差點死掉。關鍵時刻,是小石頭出現製止了方臘的進一步行為。
兩人雖是多年好友,是從小一起玩到大,饒是如此,依舊無法讓方臘對現在的小石頭產生認同。
某種意義上來說,方臘與唐寧十分相似。他極度的忠誠,但他的忠誠,隻奉獻給個人,而不是某個政權。
他忠於主上,卻對這個國家沒有多大的感情。而小石頭在忠君與愛國之間,選擇了後者。
因為他從小並不是接受唐寧的教育長大的,而是周懷和王仲顯直接影響了他的童年。
如同周懷與王仲顯這類士人,他們就是標準的大宋文人。心懷天下,悲天憫人。對於龍椅上坐著的是誰,他們不太在意,他們隻在乎自己能否為天下百姓出一份力。
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之下,天下太平,四海穩定自然是他們追求的第一要務。
方臘通過自己的猜想篤定唐寧因為受了威脅,辭官之後才帶著家人匆匆離開開封府。加上曹德等人肆無忌憚之行,更是讓方臘怒火中燒。
他對這個朝廷失望透頂,而唐寧還有一大家子人要顧慮。所以他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撕掉身上的軍袍就扯旗造反。
當然,鎮國軍裏麵選擇追隨他的人不多,隻有經曆過當年蕭關之戰幸存下來的老兵們,才義無反顧的追隨方臘。
因為他們大多都跟方臘的想法一樣,如果沒有唐寧,鎮國軍也就隻是個空殼子而已。這麽多年,在宋國較為嚴厲的將兵分化製度下,隻有鎮國軍是唐寧一直帶著南征北戰的。
這是趙煦基於唐寧的忠心為增強戰鬥力的舉措之一,但這卻埋下了隱患,那就是鎮國軍將士們隻認唐寧。
五千人不管到哪兒都是十分惹人注意的目標,而且他們的隊伍還在日益壯大。
在綠林好漢們的傳聞當中,鎮國軍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綠林殺手。死在他們手裏的綠林同道數不勝數,如今他們搖身一變成了綠林同道,這幫綠林好漢紛紛驚懼萬分。
不過也有了解內情,消息靈通的江湖人士。一聽這個消息,他們就紛紛投靠方臘。
不到半月的時間,五千人的規模已經變成了一萬人。他們盤踞在京西地區,攻占州府,卻不傷百姓。
京西地區因為飽受蔡京、楊戩兩人的迫害,百姓早已苦不堪言。方臘率領的大義幫,不侵占百姓財產,也不取百姓分毫,他們隻掠奪地主以及官僚的財富,要麽就是將當地州府內的糧倉攻陷。
恰好京西地區今年大豐收,掠奪而來的糧食足夠大義幫半年支用。而且在大義幫盤踞的濮州,百姓們稱之為義軍,有不少百姓日子過不下去紛紛前來投奔,甚至還有當地的地主老財主動送錢糧給大義幫。
就像是一陣暴風,在席卷了整個京西地區之後,朝廷為之震怒。
神武軍連同京西廂軍共二十萬人奉命前往討伐,由曹德領兵至濮州近郊處,卻遭遇了大義幫的埋伏。
忽然鬼叫著殺出來的大義幫將在前方開路的京西廂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廂軍轉瞬即潰,四散奔逃。
廂軍將領當場身死,待神武軍抵達之時,大義幫已經撤走,餘下隻有遍地屍骸。
曹德大怒,指著逃迴來的廂軍副將破口大罵。將其鞭刑過後,便派人去清掃戰場。
然而就在此時,神武軍後軍又突然遇襲,火藥在密集的軍陣之中炸響,頃刻間便重挫神武軍。
頭一次嚐到火藥威力的神武軍頓時潰不成軍,與此同時,裝作撤退,實則繞路潛伏在兩旁的大義幫伏兵再度殺出。
曹德慌亂之下隻得逃命,所謂的二十萬大軍就這樣被方臘花了一天不到的時間徹底瓦解。
而這在明眼人的眼
中並不意外,從無實戰經驗的神武軍與京西地區的廂軍就好比二十萬隻螞蟻,而大義幫的成員要麽就是殺人如麻的綠林好漢,要麽就是身經百戰的鎮國軍老兵。
一萬頭大象在地上打個滾,這二十萬隻螞蟻就會灰飛煙滅。
此役大義幫陣斬神武軍三千餘,俘虜四萬,而自己才僅僅付出了幾百人的代價。
經過這次戰事後,方臘更被眾人所信服。他大義幫領袖的位置如果說之前還有些讓人懷疑的話,那麽從這次戰事過後,他就是萬眾所歸的大義幫幫主。
潰敗的神武軍徹底將朝廷的顏麵丟盡了,其實他們隻派了八萬人來,算上廂兵,也就才十萬人而已。
自己吹噓的二十萬大軍被如此輕易的擊潰,不僅是百姓,就連其他正處於觀望態度的綠林好漢們,也十分驚訝。
不覺間,他們生出了大宋官兵也就這點本事的想法,於是在接下來的半個月,一個月內,因受大義幫的影響,天下烽煙四起。
各地的盜匪山賊開始舉兵進攻當地州府,各地紛紛告急。
天下大亂,趙佶的統治岌岌可危。
此時趙佶怎麽也沒想到事情竟然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然而他聽從了蔡京的建議,再一次將宋王朝往深淵裏推了一步。
蔡京說如今天下大亂,逆賊四起,而當地州郡之兵,無法對敵。不如將西軍抽調迴來,反正西北又無戰事,讓他們平亂,不是正好嗎?
樞密院極度的反對,西夏人雖然自平夏城一戰後不複能軍,但這都過了快小十年了,休養生息過後的西夏人,如今也不容小覷,若是將西軍抽調迴來,西夏人趁機而入,豈不是把西北之地拱手讓人嗎?
可惜比起樞密院,趙佶更相信他的朋友蔡京。
於是駐守在西北的西軍接到了命令,要他們進入內地平叛。
種樸今年都五十多歲了,手下有一副將名為宗澤,是趙煦時代,趙煦親自提拔的人。
一開始種樸還不知道為何趙煦要親自點名此人,但等他到了自己手下的時候,種樸才發現,此人文武雙全,確實配得上良將之名。
於是他叫來宗澤與其商議,宗澤說:“今國亂歲兇,天下狼煙四起,各地匪患叢生,不可盡也。
陛下欲調西軍平叛,此實愚不可及。黨項人休養生息數載,而今摩拳擦掌,蓄勢待發。若西軍不在,西北之地恐難據也。”
“……”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