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血戰街亭,英雄建功勳
三國:穿越我是東鄉公主曹綾 作者:緘默夜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葛亮奪取三郡後得知孟達被殺,司馬懿得到任命,料司馬出關,必取街亭。因街亭為漢中咽喉要地,擬派將鎮守。
參軍馬謖請令,並在軍前立下軍令狀:“若失街亭,乞斬全家!”臨行,諸葛亮再三叮囑:街亭雖小,關係重大,是我軍糧道,絕不可失,要當道紮營。命副將王平相助。
馬謖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叮囑他,到街亭後要沿河布陣,隻要擋住張合的進攻勢頭,挫其銳氣,再堅持幾日,等待魏延率部從安定郡而下,南北夾擊張合,即刻徹底擊潰曹魏生力軍。若街亭戰役取勝,涼州便可穩穩掌控住了。
馬謖本是一參謀,卻沒有實戰經驗,缺乏獨當一麵的能力。他一到街亭,見地形複雜,易攻難守,沒有高壘深壕,防禦工事簡陋,也不問實際情況,便擅自違背諸葛亮的戰前部署,僅令部將高翔率少量兵力當街駐守舊城,以守護水源,守軍主力不據險守城,反而舍水登山,屯於街亭南山上,目的是像兵書所說的那樣置之死地而後生,犯了教條主義。此外,毫無帶兵經驗的馬謖一再拒絕先鋒王平的規勸。
張合大軍趕到後,一眼便窺出蜀軍排兵布陣的漏洞。
張合笑著對徒弟閻盾說:“如此人才,酷似當年趙括,紙上談兵,駐軍山上而山下毫無防備,犯了兵家大忌,我當效仿當年白起,斷其水源,蜀軍可一戰自潰。”
閻盾聞言,仔細審視了一番,隨即恍然大悟:“老師所言極是,這蜀軍主帥,怕是個紙上談兵之輩,竟將大軍駐紮於山頂,而山下卻疏於防範,此乃兵家之大忌也。”
閻盾:“真是天賜良機啊,老師居然可以當一迴白起啊!“
張合笑著點頭,眼中閃過一抹狠厲:“如此天賜良機,我們豈能錯過?白起當年以斷水破敵,今日,我張合便效仿先賢,斷其水源,讓這蜀軍自亂陣腳。”言罷,他一聲令下,魏軍如潮水般湧向山下,迅速切斷了蜀軍汲水的通道,將馬謖所部置於了絕境之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山上的蜀軍漸漸感受到了水源斷絕的恐怖。他們焦渴難耐,戰鬥力大打折扣,麵對魏軍的猛烈攻勢,隻能勉強招架,最終一觸即潰。戰場上,兵將們各自為戰,抱頭鼠竄,昔日的軍紀與秩序蕩然無存。而在這混亂之中,主帥馬謖卻不見了蹤影,他竟在關鍵時刻拋棄了自己的軍隊,趁著夜色,駕著高頭白馬,向漢中方向逃去。
閻盾見狀,帶領數十名精銳騎兵緊追不舍,但馬謖仿佛幽靈一般,在夜色中消失得無影無蹤。閻盾無奈,隻能悻悻而歸,將情況稟報給了張合。張合聽後,冷笑一聲,對閻盾說道:“作為一軍主帥,交戰被圍,不思破局之法,反而拋棄軍隊,臨陣脫逃,此等行徑,實屬懦夫所為。若是我是諸葛亮,有這麽個徒弟,怕是要氣得一頭撞死。”魏軍閻盾帶領數十騎兵追趕竟然沒追上馬謖,讓張合哈哈大笑。
張合笑了笑對閻盾說:“作為一軍主帥,交戰被圍,不思破局之法,反而拋棄軍隊,臨陣脫逃,真是懦夫。我要是諸葛亮,有這麽個徒弟,得氣的一頭撞死。”
閻盾也是捧腹大笑說:“他一介文官,不會打仗,倒是很會騎馬,我們十匹馬都沒能追上他,還讓他跑了,可以稱得上是街亭車神了,哈哈哈哈!”
張合:“徒弟,你速去繳獲蜀軍物資,清點數量登記在冊,還有把投降蜀軍編作後勤,彰顯我大魏仁義,不願投降的統統殺掉。”
閻盾:“遵命。”
在張合那沉穩而深邃的眼眸中,戰場仿佛成為了他運籌帷幄的棋盤。隨著他一聲令下,閻盾迅速行動起來,帶領精銳士兵穿梭於混亂的戰場,有條不紊地收繳著蜀軍的物資,每一件戰利品都被細心登記在冊,而那些選擇投降的蜀軍士兵,則被妥善安置在後勤部隊中,這一舉動不僅彰顯了大魏的軍威,更體現了其仁義之師的風範。至於那些拒絕投降的頑固分子,則按照軍法,被果斷地處理,以儆效尤。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戰場上,郭淮猶如猛虎下山,率領著魏軍鐵騎,勢如破竹地攻破了高翔據守的柳城軍營。高翔在亂軍之中奮力抵抗,但終究寡不敵眾,隻能帶著殘兵敗將倉皇逃竄,其狼狽之狀,與先前馬謖的逃遁如出一轍。
張合見狀,心中並無半點懈怠,他深知戰鬥尚未結束,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頭。於是,他親自披掛上陣,率領著魏軍精銳,如同狂風驟雨般向高翔的殘部發起了衝鋒。在張合的猛烈攻勢下,高翔的軍隊幾乎被全殲,他本人也在絕望中繼續著他的逃亡之路。
然而,在這場看似一邊倒的戰役中,卻有一抹不屈的光芒在閃耀。那就是王平,他率領著千餘名先鋒將士,在登高守軍崩潰的緊要關頭,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堅守。他們擂鼓呐喊,列陣以待,雖然人數遠少於魏軍,但那份視死如歸的勇氣卻讓人心生敬畏。
張合與王平的交鋒,成為了這場戰役中最為精彩的一幕。兩人你來我往,戰了二十迴合,王平終因力竭而敗退。但張合並未因此放鬆警惕,他敏銳地察覺到王平撤退時背後揚起的煙塵,心中不禁生疑,擔心有伏兵埋伏。於是,他下令魏軍保持警戒,緩緩推進,不敢輕舉妄動。
而王平則利用這短暫的喘息之機,迅速收集起四散的蜀軍潰兵,有條不紊地組織起撤退。他深知此時硬拚無異於送死,唯有保存實力,才能在未來卷土重來。於是,他率領著將士們,在魏軍的注視下,緩緩撤離了戰場。
隨著街亭的失守,曹魏援軍順利進入了隴右地區。自前些日子趙雲去世,張合已經無敵於天下了。張合憑借其冠絕三國的武勇與智謀,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連戰連捷,接連擊敗了幾位蜀國大將,順利收複了三郡之地。這一連串的勝利,不僅極大地鼓舞了魏軍的士氣,也讓遠在長安的曹睿龍顏大悅。他深知張合的功績非同小可,於是下令重重獎賞,以示嘉獎。
張合的部下卑湛匯報軍情:“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揮調度,軍事行動混亂無章,放棄水源上山駐紮,不在山下據守城邑。張合將軍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蜀軍潰散。另外閻盾將軍奉命繳獲蜀軍弓弩兵器無數,率軍將馬謖的抵抗部隊全殲,一時間街亭一線流血百裏。蜀軍聽聞張將軍名號,人皆喪膽,紛紛潰逃啊!”
曹睿:“好好好,張合將軍果然神武,此戰大漲我軍士氣 !”
蜀軍沒了街亭要塞,兵敗如山倒,曹真帶領兵馬打敗蜀軍主力。
在街亭失守後,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
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隻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5000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隻剩2500名士兵在城裏。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迴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麽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
司馬懿到了離城不遠的地方,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麵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麵也有一個書童,手裏拿著拂塵。城門裏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令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麽要退兵呢?”
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裏麵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迴去。
諸葛亮前進沒有據點,就在西縣退敵後,帶一千多人家迴到漢中。把馬謖關進監獄,殺了他。諸葛亮親自吊喪,為他痛哭流涕,安撫他的子女,如同平常一樣恩待他們。
蔣琬對諸葛亮說:“古時候晉國同楚國交戰楚國殺了領兵的大臣,晉文公喜形於色。天下沒有平定,而殺了智謀之士,難道不惋惜嗎?”
諸葛亮流著眼淚說:“孫武能夠製敵而取勝於天下的原因,是用法嚴明;所以晉悼公的弟弟揚幹犯法,魏絳就殺了為他駕車的人。當下天下分裂,交戰剛剛開始,如果又廢棄軍法,怎麽能夠討伐敵人呢?”
戰後的魏都,沉浸在一片勝利的喜悅之中。陽光透過雲層,灑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之上,為這座古老的城市披上了一層輝煌的外衣。曹睿站在高台上,望著下方跪拜的群臣,心中充滿了對勝利的自豪與對未來的憧憬。
他緩緩展開手中的詔書,那上麵用蒼勁有力的筆跡記錄著對功臣的嘉獎,每一個字都透露出他對張合等將領的深深敬意與感激。
“朕聞,賊寇諸葛亮,領巴蜀之眾,侵我疆土,然天佑我大魏,有將軍張合,如猛虎下山,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將軍披堅執銳,身先士卒,其英勇之姿,實乃我大魏之楷模。今日,朕特下此詔,以彰將軍之大功。”
說到這裏,曹睿停頓了一下,目光深邃地望向了張合。隻見張合身披鎧甲,手持長槍,跪於大殿中央,神色肅穆而堅定,仿佛那戰場上的英姿猶在。
“朕決定,升將軍為右將軍,並加封特進之職,以示朕對將軍之器重。此外,朕還將增加將軍食邑一千戶,連同先前所賜,共計四千三百戶,以資獎勵。”
此言一出,大殿內頓時響起了一片讚歎之聲。群臣紛紛向張合投去羨慕與敬佩的目光,而張合本人則是激動得難以自持。他深知這份榮譽的分量,更明白這是曹睿對他多年來忠誠與努力的最高肯定。
“臣張合,拜謝陛下隆恩!”張合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他深深地磕了一個頭,然後緩緩起身,目光中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決心。
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與將士們共同守護的大魏江山,看到了那片在戰火中依然屹立不倒的家園。他知道,這份榮譽不僅僅屬於他一個人,更屬於那些與他並肩作戰、同生共死的兄弟們。
“臣定當不負陛下厚望,繼續為大魏的繁榮與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張合的聲音在大殿內迴蕩,他的誓言如同誓言般堅定,讓人不由得為之動容。
曹睿望著張合那堅毅的背影,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有了這樣的將領和將士們,大魏的未來一定會更加輝煌燦爛。
在金碧輝煌的魏宮之中,曹睿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群臣,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街亭一戰,不僅平定了隴西之亂,更讓大魏的國威遠播四方,他深知此戰的意義非凡,非獎賞不足以彰顯功績。
“諸位愛卿,”曹睿的聲音渾厚有力,穿透了大殿的每一個角落,“街亭之戰,我軍將士奮勇當先,平定隴西之亂,此乃我大魏之幸,亦是爾等之榮耀。望爾等以此為契機,繼續為大魏建功立業,共創輝煌!”
言罷,曹睿的目光轉向了一旁的司馬懿,眼中滿是讚許:“司馬愛卿,你指揮有方,功不可沒。朕特在你驃騎大將軍之職上,加授假節之權,望你日後能更加盡心竭力,輔佐朕治理天下。”
司馬懿聞言,連忙躬身行禮,以示感激:“臣司馬懿,定當不負陛下厚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隨後,曹睿的目光又轉向了郭淮,笑道:“郭愛卿,你聯絡羌王大敗蜀軍,實乃我大魏之福。朕決定加封你為建威將軍,並賜予你長子列侯之爵,以示嘉獎。”
郭淮亦是滿心歡喜,連忙謝恩:“臣郭淮,感激涕零,願為大魏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接著,曹睿的目光又落在了曹綾身上,這位年輕將領在岐山之戰中表現突出,不僅打敗了名將趙雲,還多次為軍務建言獻策。曹睿心中對其頗為賞識,於是宣布道:“曹綾,你年少有為,戰功赫赫。朕決定在你諫議大夫之職上,加封你為大將軍參軍,並撥三萬虎豹騎歸你統領,作為禁狩軍之統領,輔助大將軍曹真。”
曹綾聞言,心中激動不已,他深知這是曹睿對自己的高度信任與期望,連忙跪拜謝恩:“臣曹綾,定當不負陛下厚望,誓死保衛大魏疆土。”
然而,對於曹真,曹睿卻顯得有些複雜。他深知曹真雖有過失,但在此次戰役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將功補過,故而並未多加封賞,隻是淡淡地說了句:“曹真,你需謹記此次教訓,日後更加謹慎行事。”
最後,曹睿的目光落在了閻盾身上,這位年輕將領因跟隨張合立下大功而備受矚目。曹睿笑道:“閻盾,你跟隨張合將軍立下赫赫戰功,朕特批你為輔義中郎將,擔任禁狩軍護軍之職,並加封五百戶,賜列侯之爵。望你日後能繼續努力,為大魏再立新功。”
閻盾聞言,激動得幾乎要跳起來,他深知這是自己軍旅生涯中的一大步,連忙跪拜謝恩:“臣閻盾,誓死效忠大魏,不負陛下厚望!”
經此一戰,張合將軍的威名更加遠揚,被譽為天下最強武將。而閻盾和曹綾的名字也迅速傳遍三國,成為了聞名天下的曹魏新星。曹睿的英明決策與慷慨封賞,不僅讓將士們感受到了君王的恩澤與信任,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為大魏奮鬥終身的決心。
此時,經過一番曆練,三國誌係統匯報了二人數值
曹綾武力70,智力81,策略67,統率81
閻盾武力80,智力78,策略70,統率67
不久,禁狩軍營成立,曹綾和閻盾一同作為長官管理這三萬精銳,曹綾發誓要帶領這支部隊立下赫赫戰功,不負陛下恩典。
晨曦初破,天際泛起了淡淡的金輝,整個軍營被一層莊嚴而神聖的光輝所籠罩。今日,是大魏禁狩軍新統領曹綾的開營儀式,一場匯聚了無數目光與期待的盛事。
儀式現場,旌旗獵獵,鼓聲震天,將士們列隊整齊,目光中閃爍著對即將上任的新統領的敬畏與好奇。而在這一切的中心,皇帝曹睿身著龍袍,英姿勃發,他親手捧著象征無上榮耀與權力的印綬信物,緩步走向前方的高台。
隨著曹睿的一聲令下,禮樂齊鳴,整個營地仿佛都為之震顫。他緩緩舉起手中的印綬,那是一件雕刻精細、鑲嵌著寶石的金印,其上鐫刻著“禁狩軍統領”幾個大字,閃耀著奪目的光芒。在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這枚印綬之上,更聚焦在了即將接過它的曹綾身上。
曹綾,這位年輕的女將領,身著銀色鎧甲,頭戴鳳翅金盔,英姿颯爽,氣宇軒昂。她的眼神中既有對權力的渴望,也有對責任的擔當。
曹睿:“希望皇妹能帶領這支部隊再立戰功,為我振興大魏鋪好路。”
曹綾:“臣妹定不負皇兄所托。”
在喧囂的開營儀式中,曹睿突然揮手打斷了現場的熱鬧,示意身旁的閻盾隨他走向高台之後,那裏,是一片靜謐與莊重。陽光透過雲層,斑駁地灑在他們身上,為這私下的對話增添了幾分神秘與溫暖。
“微臣拜見陛下。”閻盾低首行禮,聲音中透露出對君主的敬畏。
曹睿輕輕抬手,語氣中滿是親昵與信任:“愛卿免禮,今日召你私下談話,實有要事相托。”
閻盾抬頭,目光堅定:“陛下請講,臣定當竭盡所能。”
曹睿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柔,他輕聲說道:“我坐鎮皇宮,雖心係前線,卻難以親赴戰場。東鄉公主曹綾,乃是我這世上最後的依托,她自幼喪母,我更是對她疼愛有加。此番她領兵出征,我實難安心。愛卿,我要你無論戰場局勢如何,務必確保她的安全,她絕不能有絲毫閃失。”
閻盾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深知這不僅僅是命令,更是皇帝對妹妹的深情厚愛。他鄭重承諾:“陛下放心,臣定當全力以赴,誓死保護公主殿下周全。”
曹睿見狀,嘴角勾起一抹微笑,那笑容中既有欣慰也有幾分狡黠。他試探性地說道:“愛卿忠勇可嘉,我自然信得過。聽聞曹休叔父曾言,你為救綾兒日夜操勞,感情非同一般。我甚至在想,若能將你許配於她,成為東鄉公主的駙馬,豈不是佳話一樁?”
此言一出,閻盾頓時惶恐不已,他連忙躬身答道:“陛下言重了,臣與公主殿下之間,不過是同僚之誼,職責所在,實不敢有非分之想。公主金枝玉葉,臣不過一介武夫,何德何能配得上公主?請陛下收迴成命,莫要讓臣惶恐不安。”
曹睿見狀,哈哈一笑,拍了拍閻盾的肩膀,道:“愛卿勿驚,我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你的忠心與能力,我向來是看在眼裏的。保護好綾兒,便是對我最大的忠誠。”
說罷,兩人相視一笑。
曹睿:“不管如何,你人活著,就要守護好公主,知道了嗎?”
閻盾:“遵命。”
儀式結束,曹睿駕車迴宮,曹閻二人在主營處理軍務,親密無間 。
在主營的燭火搖曳下,曹綾與閻盾正埋首於堆積如山的軍務之中,兩人的身影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格外專注而堅定。
曹綾輕輕揉了揉眉心,抬頭望向閻盾,眼中閃過一絲疲憊但又不失堅毅的光芒:“小盾,近日糧草補給情況如何?前線戰報頻傳,我們必須確保每一支部隊都能得到充足的給養。”
閻盾聞言,迅速翻閱著手中的賬簿,眉頭微蹙,但隨即舒展開來,迴答道:“公主殿下放心,我已加派人手前往各地征集糧草,並命人沿途設立補給站,確保糧道暢通無阻。目前庫存雖緊,但足以支撐大軍一月之用,我會繼續加緊籌措。”
曹綾點頭,對閻盾的辦事效率表示滿意。
夜幕低垂,銀輝灑滿大地,軍營外的一片空地上,曹綾與閻盾並肩而立,仰望著那輪皎潔的明月,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剛剛處理完繁重的軍務,兩人得以暫時放下肩頭的重擔,享受這難得的寧靜時光。
“小盾,你看這月色多美,仿佛能洗淨人間的塵埃。”曹綾輕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溫柔與感慨。
閻盾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地望著遠方:“是啊,公主殿下。每當夜深人靜之時,我總會思考軍隊的未來,想著如何能讓我們的將士更加強大,如何能更好地守護這片疆土。”
曹綾聞言,轉頭看向閻盾,眼中閃爍著信任與敬佩:“小盾,有你這樣的將領在我身邊,我深感欣慰。我相信,在你的帶領下,我們的軍隊定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閻盾搖了搖頭,謙遜地說道:“公主殿下過譽了。軍隊的未來,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隻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什麽是我們克服不了的。”
兩人相視一笑,那份默契與信任無需多言。他們繼續聊著軍隊的訓練、戰術的革新、士兵的福祉……每一個話題都充滿了對未來的規劃與展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夜色漸深,軍營中的燈火也逐漸稀疏。曹綾與閻盾知道,是時候該迴到各自的營帳中休息了。畢竟,明天還有更多的軍務等待著他們去處理。
“小盾,今日之談,讓我受益匪淺。希望我們都能為軍隊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曹綾說著,向閻盾輕輕點了點頭。
“公主殿下放心,閻盾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所托。”閻盾拱手一禮,語氣堅定而誠摯。
於是,兩人各自轉身,踏上了迴營的路途。他們的身影在月光的照耀下漸漸拉長,最終融入了軍營的夜色之中。但那份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卻如同這輪明月一般,永遠照亮著他們前行的道路。
參軍馬謖請令,並在軍前立下軍令狀:“若失街亭,乞斬全家!”臨行,諸葛亮再三叮囑:街亭雖小,關係重大,是我軍糧道,絕不可失,要當道紮營。命副將王平相助。
馬謖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叮囑他,到街亭後要沿河布陣,隻要擋住張合的進攻勢頭,挫其銳氣,再堅持幾日,等待魏延率部從安定郡而下,南北夾擊張合,即刻徹底擊潰曹魏生力軍。若街亭戰役取勝,涼州便可穩穩掌控住了。
馬謖本是一參謀,卻沒有實戰經驗,缺乏獨當一麵的能力。他一到街亭,見地形複雜,易攻難守,沒有高壘深壕,防禦工事簡陋,也不問實際情況,便擅自違背諸葛亮的戰前部署,僅令部將高翔率少量兵力當街駐守舊城,以守護水源,守軍主力不據險守城,反而舍水登山,屯於街亭南山上,目的是像兵書所說的那樣置之死地而後生,犯了教條主義。此外,毫無帶兵經驗的馬謖一再拒絕先鋒王平的規勸。
張合大軍趕到後,一眼便窺出蜀軍排兵布陣的漏洞。
張合笑著對徒弟閻盾說:“如此人才,酷似當年趙括,紙上談兵,駐軍山上而山下毫無防備,犯了兵家大忌,我當效仿當年白起,斷其水源,蜀軍可一戰自潰。”
閻盾聞言,仔細審視了一番,隨即恍然大悟:“老師所言極是,這蜀軍主帥,怕是個紙上談兵之輩,竟將大軍駐紮於山頂,而山下卻疏於防範,此乃兵家之大忌也。”
閻盾:“真是天賜良機啊,老師居然可以當一迴白起啊!“
張合笑著點頭,眼中閃過一抹狠厲:“如此天賜良機,我們豈能錯過?白起當年以斷水破敵,今日,我張合便效仿先賢,斷其水源,讓這蜀軍自亂陣腳。”言罷,他一聲令下,魏軍如潮水般湧向山下,迅速切斷了蜀軍汲水的通道,將馬謖所部置於了絕境之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山上的蜀軍漸漸感受到了水源斷絕的恐怖。他們焦渴難耐,戰鬥力大打折扣,麵對魏軍的猛烈攻勢,隻能勉強招架,最終一觸即潰。戰場上,兵將們各自為戰,抱頭鼠竄,昔日的軍紀與秩序蕩然無存。而在這混亂之中,主帥馬謖卻不見了蹤影,他竟在關鍵時刻拋棄了自己的軍隊,趁著夜色,駕著高頭白馬,向漢中方向逃去。
閻盾見狀,帶領數十名精銳騎兵緊追不舍,但馬謖仿佛幽靈一般,在夜色中消失得無影無蹤。閻盾無奈,隻能悻悻而歸,將情況稟報給了張合。張合聽後,冷笑一聲,對閻盾說道:“作為一軍主帥,交戰被圍,不思破局之法,反而拋棄軍隊,臨陣脫逃,此等行徑,實屬懦夫所為。若是我是諸葛亮,有這麽個徒弟,怕是要氣得一頭撞死。”魏軍閻盾帶領數十騎兵追趕竟然沒追上馬謖,讓張合哈哈大笑。
張合笑了笑對閻盾說:“作為一軍主帥,交戰被圍,不思破局之法,反而拋棄軍隊,臨陣脫逃,真是懦夫。我要是諸葛亮,有這麽個徒弟,得氣的一頭撞死。”
閻盾也是捧腹大笑說:“他一介文官,不會打仗,倒是很會騎馬,我們十匹馬都沒能追上他,還讓他跑了,可以稱得上是街亭車神了,哈哈哈哈!”
張合:“徒弟,你速去繳獲蜀軍物資,清點數量登記在冊,還有把投降蜀軍編作後勤,彰顯我大魏仁義,不願投降的統統殺掉。”
閻盾:“遵命。”
在張合那沉穩而深邃的眼眸中,戰場仿佛成為了他運籌帷幄的棋盤。隨著他一聲令下,閻盾迅速行動起來,帶領精銳士兵穿梭於混亂的戰場,有條不紊地收繳著蜀軍的物資,每一件戰利品都被細心登記在冊,而那些選擇投降的蜀軍士兵,則被妥善安置在後勤部隊中,這一舉動不僅彰顯了大魏的軍威,更體現了其仁義之師的風範。至於那些拒絕投降的頑固分子,則按照軍法,被果斷地處理,以儆效尤。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戰場上,郭淮猶如猛虎下山,率領著魏軍鐵騎,勢如破竹地攻破了高翔據守的柳城軍營。高翔在亂軍之中奮力抵抗,但終究寡不敵眾,隻能帶著殘兵敗將倉皇逃竄,其狼狽之狀,與先前馬謖的逃遁如出一轍。
張合見狀,心中並無半點懈怠,他深知戰鬥尚未結束,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頭。於是,他親自披掛上陣,率領著魏軍精銳,如同狂風驟雨般向高翔的殘部發起了衝鋒。在張合的猛烈攻勢下,高翔的軍隊幾乎被全殲,他本人也在絕望中繼續著他的逃亡之路。
然而,在這場看似一邊倒的戰役中,卻有一抹不屈的光芒在閃耀。那就是王平,他率領著千餘名先鋒將士,在登高守軍崩潰的緊要關頭,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堅守。他們擂鼓呐喊,列陣以待,雖然人數遠少於魏軍,但那份視死如歸的勇氣卻讓人心生敬畏。
張合與王平的交鋒,成為了這場戰役中最為精彩的一幕。兩人你來我往,戰了二十迴合,王平終因力竭而敗退。但張合並未因此放鬆警惕,他敏銳地察覺到王平撤退時背後揚起的煙塵,心中不禁生疑,擔心有伏兵埋伏。於是,他下令魏軍保持警戒,緩緩推進,不敢輕舉妄動。
而王平則利用這短暫的喘息之機,迅速收集起四散的蜀軍潰兵,有條不紊地組織起撤退。他深知此時硬拚無異於送死,唯有保存實力,才能在未來卷土重來。於是,他率領著將士們,在魏軍的注視下,緩緩撤離了戰場。
隨著街亭的失守,曹魏援軍順利進入了隴右地區。自前些日子趙雲去世,張合已經無敵於天下了。張合憑借其冠絕三國的武勇與智謀,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連戰連捷,接連擊敗了幾位蜀國大將,順利收複了三郡之地。這一連串的勝利,不僅極大地鼓舞了魏軍的士氣,也讓遠在長安的曹睿龍顏大悅。他深知張合的功績非同小可,於是下令重重獎賞,以示嘉獎。
張合的部下卑湛匯報軍情:“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揮調度,軍事行動混亂無章,放棄水源上山駐紮,不在山下據守城邑。張合將軍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蜀軍潰散。另外閻盾將軍奉命繳獲蜀軍弓弩兵器無數,率軍將馬謖的抵抗部隊全殲,一時間街亭一線流血百裏。蜀軍聽聞張將軍名號,人皆喪膽,紛紛潰逃啊!”
曹睿:“好好好,張合將軍果然神武,此戰大漲我軍士氣 !”
蜀軍沒了街亭要塞,兵敗如山倒,曹真帶領兵馬打敗蜀軍主力。
在街亭失守後,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
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隻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5000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隻剩2500名士兵在城裏。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迴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麽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
司馬懿到了離城不遠的地方,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麵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麵也有一個書童,手裏拿著拂塵。城門裏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令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麽要退兵呢?”
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裏麵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迴去。
諸葛亮前進沒有據點,就在西縣退敵後,帶一千多人家迴到漢中。把馬謖關進監獄,殺了他。諸葛亮親自吊喪,為他痛哭流涕,安撫他的子女,如同平常一樣恩待他們。
蔣琬對諸葛亮說:“古時候晉國同楚國交戰楚國殺了領兵的大臣,晉文公喜形於色。天下沒有平定,而殺了智謀之士,難道不惋惜嗎?”
諸葛亮流著眼淚說:“孫武能夠製敵而取勝於天下的原因,是用法嚴明;所以晉悼公的弟弟揚幹犯法,魏絳就殺了為他駕車的人。當下天下分裂,交戰剛剛開始,如果又廢棄軍法,怎麽能夠討伐敵人呢?”
戰後的魏都,沉浸在一片勝利的喜悅之中。陽光透過雲層,灑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之上,為這座古老的城市披上了一層輝煌的外衣。曹睿站在高台上,望著下方跪拜的群臣,心中充滿了對勝利的自豪與對未來的憧憬。
他緩緩展開手中的詔書,那上麵用蒼勁有力的筆跡記錄著對功臣的嘉獎,每一個字都透露出他對張合等將領的深深敬意與感激。
“朕聞,賊寇諸葛亮,領巴蜀之眾,侵我疆土,然天佑我大魏,有將軍張合,如猛虎下山,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將軍披堅執銳,身先士卒,其英勇之姿,實乃我大魏之楷模。今日,朕特下此詔,以彰將軍之大功。”
說到這裏,曹睿停頓了一下,目光深邃地望向了張合。隻見張合身披鎧甲,手持長槍,跪於大殿中央,神色肅穆而堅定,仿佛那戰場上的英姿猶在。
“朕決定,升將軍為右將軍,並加封特進之職,以示朕對將軍之器重。此外,朕還將增加將軍食邑一千戶,連同先前所賜,共計四千三百戶,以資獎勵。”
此言一出,大殿內頓時響起了一片讚歎之聲。群臣紛紛向張合投去羨慕與敬佩的目光,而張合本人則是激動得難以自持。他深知這份榮譽的分量,更明白這是曹睿對他多年來忠誠與努力的最高肯定。
“臣張合,拜謝陛下隆恩!”張合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他深深地磕了一個頭,然後緩緩起身,目光中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決心。
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與將士們共同守護的大魏江山,看到了那片在戰火中依然屹立不倒的家園。他知道,這份榮譽不僅僅屬於他一個人,更屬於那些與他並肩作戰、同生共死的兄弟們。
“臣定當不負陛下厚望,繼續為大魏的繁榮與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張合的聲音在大殿內迴蕩,他的誓言如同誓言般堅定,讓人不由得為之動容。
曹睿望著張合那堅毅的背影,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有了這樣的將領和將士們,大魏的未來一定會更加輝煌燦爛。
在金碧輝煌的魏宮之中,曹睿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群臣,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街亭一戰,不僅平定了隴西之亂,更讓大魏的國威遠播四方,他深知此戰的意義非凡,非獎賞不足以彰顯功績。
“諸位愛卿,”曹睿的聲音渾厚有力,穿透了大殿的每一個角落,“街亭之戰,我軍將士奮勇當先,平定隴西之亂,此乃我大魏之幸,亦是爾等之榮耀。望爾等以此為契機,繼續為大魏建功立業,共創輝煌!”
言罷,曹睿的目光轉向了一旁的司馬懿,眼中滿是讚許:“司馬愛卿,你指揮有方,功不可沒。朕特在你驃騎大將軍之職上,加授假節之權,望你日後能更加盡心竭力,輔佐朕治理天下。”
司馬懿聞言,連忙躬身行禮,以示感激:“臣司馬懿,定當不負陛下厚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隨後,曹睿的目光又轉向了郭淮,笑道:“郭愛卿,你聯絡羌王大敗蜀軍,實乃我大魏之福。朕決定加封你為建威將軍,並賜予你長子列侯之爵,以示嘉獎。”
郭淮亦是滿心歡喜,連忙謝恩:“臣郭淮,感激涕零,願為大魏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接著,曹睿的目光又落在了曹綾身上,這位年輕將領在岐山之戰中表現突出,不僅打敗了名將趙雲,還多次為軍務建言獻策。曹睿心中對其頗為賞識,於是宣布道:“曹綾,你年少有為,戰功赫赫。朕決定在你諫議大夫之職上,加封你為大將軍參軍,並撥三萬虎豹騎歸你統領,作為禁狩軍之統領,輔助大將軍曹真。”
曹綾聞言,心中激動不已,他深知這是曹睿對自己的高度信任與期望,連忙跪拜謝恩:“臣曹綾,定當不負陛下厚望,誓死保衛大魏疆土。”
然而,對於曹真,曹睿卻顯得有些複雜。他深知曹真雖有過失,但在此次戰役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將功補過,故而並未多加封賞,隻是淡淡地說了句:“曹真,你需謹記此次教訓,日後更加謹慎行事。”
最後,曹睿的目光落在了閻盾身上,這位年輕將領因跟隨張合立下大功而備受矚目。曹睿笑道:“閻盾,你跟隨張合將軍立下赫赫戰功,朕特批你為輔義中郎將,擔任禁狩軍護軍之職,並加封五百戶,賜列侯之爵。望你日後能繼續努力,為大魏再立新功。”
閻盾聞言,激動得幾乎要跳起來,他深知這是自己軍旅生涯中的一大步,連忙跪拜謝恩:“臣閻盾,誓死效忠大魏,不負陛下厚望!”
經此一戰,張合將軍的威名更加遠揚,被譽為天下最強武將。而閻盾和曹綾的名字也迅速傳遍三國,成為了聞名天下的曹魏新星。曹睿的英明決策與慷慨封賞,不僅讓將士們感受到了君王的恩澤與信任,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為大魏奮鬥終身的決心。
此時,經過一番曆練,三國誌係統匯報了二人數值
曹綾武力70,智力81,策略67,統率81
閻盾武力80,智力78,策略70,統率67
不久,禁狩軍營成立,曹綾和閻盾一同作為長官管理這三萬精銳,曹綾發誓要帶領這支部隊立下赫赫戰功,不負陛下恩典。
晨曦初破,天際泛起了淡淡的金輝,整個軍營被一層莊嚴而神聖的光輝所籠罩。今日,是大魏禁狩軍新統領曹綾的開營儀式,一場匯聚了無數目光與期待的盛事。
儀式現場,旌旗獵獵,鼓聲震天,將士們列隊整齊,目光中閃爍著對即將上任的新統領的敬畏與好奇。而在這一切的中心,皇帝曹睿身著龍袍,英姿勃發,他親手捧著象征無上榮耀與權力的印綬信物,緩步走向前方的高台。
隨著曹睿的一聲令下,禮樂齊鳴,整個營地仿佛都為之震顫。他緩緩舉起手中的印綬,那是一件雕刻精細、鑲嵌著寶石的金印,其上鐫刻著“禁狩軍統領”幾個大字,閃耀著奪目的光芒。在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這枚印綬之上,更聚焦在了即將接過它的曹綾身上。
曹綾,這位年輕的女將領,身著銀色鎧甲,頭戴鳳翅金盔,英姿颯爽,氣宇軒昂。她的眼神中既有對權力的渴望,也有對責任的擔當。
曹睿:“希望皇妹能帶領這支部隊再立戰功,為我振興大魏鋪好路。”
曹綾:“臣妹定不負皇兄所托。”
在喧囂的開營儀式中,曹睿突然揮手打斷了現場的熱鬧,示意身旁的閻盾隨他走向高台之後,那裏,是一片靜謐與莊重。陽光透過雲層,斑駁地灑在他們身上,為這私下的對話增添了幾分神秘與溫暖。
“微臣拜見陛下。”閻盾低首行禮,聲音中透露出對君主的敬畏。
曹睿輕輕抬手,語氣中滿是親昵與信任:“愛卿免禮,今日召你私下談話,實有要事相托。”
閻盾抬頭,目光堅定:“陛下請講,臣定當竭盡所能。”
曹睿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柔,他輕聲說道:“我坐鎮皇宮,雖心係前線,卻難以親赴戰場。東鄉公主曹綾,乃是我這世上最後的依托,她自幼喪母,我更是對她疼愛有加。此番她領兵出征,我實難安心。愛卿,我要你無論戰場局勢如何,務必確保她的安全,她絕不能有絲毫閃失。”
閻盾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深知這不僅僅是命令,更是皇帝對妹妹的深情厚愛。他鄭重承諾:“陛下放心,臣定當全力以赴,誓死保護公主殿下周全。”
曹睿見狀,嘴角勾起一抹微笑,那笑容中既有欣慰也有幾分狡黠。他試探性地說道:“愛卿忠勇可嘉,我自然信得過。聽聞曹休叔父曾言,你為救綾兒日夜操勞,感情非同一般。我甚至在想,若能將你許配於她,成為東鄉公主的駙馬,豈不是佳話一樁?”
此言一出,閻盾頓時惶恐不已,他連忙躬身答道:“陛下言重了,臣與公主殿下之間,不過是同僚之誼,職責所在,實不敢有非分之想。公主金枝玉葉,臣不過一介武夫,何德何能配得上公主?請陛下收迴成命,莫要讓臣惶恐不安。”
曹睿見狀,哈哈一笑,拍了拍閻盾的肩膀,道:“愛卿勿驚,我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你的忠心與能力,我向來是看在眼裏的。保護好綾兒,便是對我最大的忠誠。”
說罷,兩人相視一笑。
曹睿:“不管如何,你人活著,就要守護好公主,知道了嗎?”
閻盾:“遵命。”
儀式結束,曹睿駕車迴宮,曹閻二人在主營處理軍務,親密無間 。
在主營的燭火搖曳下,曹綾與閻盾正埋首於堆積如山的軍務之中,兩人的身影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格外專注而堅定。
曹綾輕輕揉了揉眉心,抬頭望向閻盾,眼中閃過一絲疲憊但又不失堅毅的光芒:“小盾,近日糧草補給情況如何?前線戰報頻傳,我們必須確保每一支部隊都能得到充足的給養。”
閻盾聞言,迅速翻閱著手中的賬簿,眉頭微蹙,但隨即舒展開來,迴答道:“公主殿下放心,我已加派人手前往各地征集糧草,並命人沿途設立補給站,確保糧道暢通無阻。目前庫存雖緊,但足以支撐大軍一月之用,我會繼續加緊籌措。”
曹綾點頭,對閻盾的辦事效率表示滿意。
夜幕低垂,銀輝灑滿大地,軍營外的一片空地上,曹綾與閻盾並肩而立,仰望著那輪皎潔的明月,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剛剛處理完繁重的軍務,兩人得以暫時放下肩頭的重擔,享受這難得的寧靜時光。
“小盾,你看這月色多美,仿佛能洗淨人間的塵埃。”曹綾輕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溫柔與感慨。
閻盾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地望著遠方:“是啊,公主殿下。每當夜深人靜之時,我總會思考軍隊的未來,想著如何能讓我們的將士更加強大,如何能更好地守護這片疆土。”
曹綾聞言,轉頭看向閻盾,眼中閃爍著信任與敬佩:“小盾,有你這樣的將領在我身邊,我深感欣慰。我相信,在你的帶領下,我們的軍隊定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閻盾搖了搖頭,謙遜地說道:“公主殿下過譽了。軍隊的未來,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隻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什麽是我們克服不了的。”
兩人相視一笑,那份默契與信任無需多言。他們繼續聊著軍隊的訓練、戰術的革新、士兵的福祉……每一個話題都充滿了對未來的規劃與展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夜色漸深,軍營中的燈火也逐漸稀疏。曹綾與閻盾知道,是時候該迴到各自的營帳中休息了。畢竟,明天還有更多的軍務等待著他們去處理。
“小盾,今日之談,讓我受益匪淺。希望我們都能為軍隊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曹綾說著,向閻盾輕輕點了點頭。
“公主殿下放心,閻盾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所托。”閻盾拱手一禮,語氣堅定而誠摯。
於是,兩人各自轉身,踏上了迴營的路途。他們的身影在月光的照耀下漸漸拉長,最終融入了軍營的夜色之中。但那份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卻如同這輪明月一般,永遠照亮著他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