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府也自有一套體係,含戍衛、開拓之職,節製天下兵馬。


    除此之外,保留了少府,負責皇室事務,由內閣監管。


    之後張禎召集王允、荀彧、蔡邕、蔡琰、陳群、諸葛亮等人,修訂《大漢律》,以律法的形式,明確了官製、君權。


    並定出了百姓基本的權利和義務。


    如何算是違法、違法又該如何,全都做出了規定。


    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大漢律》定稿好印出五千份,下發到縣級官府,令各級主官用心研習。


    如果不是她改良了造紙術,大大降低了紙張的成本,並且推出了印刷術,用紙不可能這麽奢侈。


    等這件事忙完,春耕都已經結束了。


    跟著張禎迴京城的祖二郎、祖三郎、祖星、阿衣四人,也在課農司進修了一年,學習了各種先進的種植技術,年初迴了部落,指導那一片越民精耕細作。


    張禎休息幾日,叫來諸葛亮,跟他說是時候組建商隊前往西域了。


    這事兒,此前她就提過,諸葛亮也順著她的思路想了許多。


    還跟文和先生討論過幾次。


    現在阿姐讓他任商部尚書,明顯是要有大的舉動,他也有所預料。


    所以三言兩語就溝通完畢,迴官署做事去了。


    商隊的意義當然不隻是行商,否則為何讓他兼任外事部左侍郎?


    這分明也是在開疆拓土。


    諸葛亮很懂。


    三個月後,組建了一支兩千人的大型商隊,由法正率領,向西域進發,呂布派出兩千精銳充當護衛。


    貨物種類繁多,有鹽、布、絲綢、蜀錦、瓷器、茶葉、脂粉等等,但鐵器及各項技術嚴格管控,半點不許外傳。


    諸葛亮本來也想去,張禎沒答應。


    還有一大堆事兒呢,哪能讓他走。


    委任他為啟民特使,代替學部去各州、郡、縣建學校。


    縣級建小學,郡級建中學,州級建大學。


    最高學府則是京城的太學。


    每年有兩次考核,分優、良、差三等。


    優等免除各項費用,還以資鼓勵,給獎學金。


    良等免學費、書本費,但要交食宿費。


    差等所有費用都要交。


    不過小學除外,小學三年,不收任何費用。


    具體建多少、怎麽建,由諸葛亮調查後與學部商議決定,到時告知她就行。


    所需資金,就從前兩年世族身上搜刮出的那筆橫財支出。


    此事龐大繁瑣,學部那幾位,誰都不像是能做成的樣子,唯有諸葛亮讓她放心。


    她自己也很忙。


    從白玉京到長安的鐵路,已經開工了。


    專用的車廂、風箱,都已在趕製。


    雖不用她具體負責,也要過問一二。


    偶有閑暇,還要跟蔡邕、蔡琰、禰衡三人商量辦報紙一事。


    西漢時已有邸報,但這種文書主要在各級官府間流通,並未流入民間,她想辦的是麵向民間的報紙,版麵、內容都能效仿現代,宣揚正麵、積極的事物,還能打打gg什麽的。


    各位大師也能在上麵發表自己的詩文、見解、理念。


    主旨是為朝廷喉舌,加強朝廷與地方官府、民間百姓的聯繫,促進各方麵的交流,增加天下士民對朝廷的向心力。


    此事本不急,可第一條鐵路大概明年就能完工。


    能將報紙運出長安,運到各地。


    各級學校也在建造中。


    這種情況下還不辦報,張禎不能原諒自己。


    蔡琰一聽就很有興趣,主動請命,張禎便委她為主編,蔡邕、禰衡為副主編,協助她完成。


    報紙的名字也確定下來,叫《漢月報》,每月發行一次。


    有點像月刊。


    但張禎覺得,還是叫報紙更符合朝廷的需求。


    蔡琰也是風一般的女子,很快就約到稿件,出了第一期。


    首批印刷了兩千份,在長安萬書坊發行售賣。


    一份五個大錢,貧苦人買不起,也不會買,因為不識字,可在識字的人眼中,這價格低廉得讓他們不敢置信。


    不到三天就一售而空,蔡琰大為欣喜,又加印了五千份,也是沒幾日就賣光光。


    這種新奇的文化形式,引得士林譁然,議論紛紛。


    總體來說,是褒多於貶。


    士子們議論完,最想做的事是毛遂自薦,為《漢月報》撰稿,不給稿費都行。


    劉表、袁紹、袁術也如此,隻要能選用他們的詩文,不用稿費,他們甚至還能倒給錢。


    但蔡琰鐵麵無私,主要看的是質量。


    質量要是不行,給再多錢她也不收。


    就這樣,鐵路還沒修好,報業已經上了正軌。


    第491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


    而張禎最關心的秋收,也沒讓她失望。


    雖有小的旱災、澇災、蝗災,卻沒有去年冀北那麽嚴重,勉強能算風調雨順。


    稻穀畝產達到四百八十斤,麥子畝產達到四百零五斤。


    收上來的稅賦為歷年之最,雖減免了人頭稅,但增加了遼東三郡的田賦,新建的大糧倉還是全都用上了。


    年底,兩路大軍又送迴許多戰利品,小皇帝看得麻木,沒有了第一次的激動心情。


    曹操、高順、孫策、公孫瓚等人迴來過年,賀正旦大朝。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品紅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品紅樓並收藏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