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望連連搖頭:
“此計太過兇險!一旦破不了那妖法,我軍被困在這山穀平原之間,進無可攻,退無可守,將逃無可逃,屆時必遭滅頂之災!”
張定國應道:
“若是額們破不了妖法,不說野戰,就是沔縣也無法攻克。
相比起在沔縣城牆和五道壕溝進攻,故陽平關外圍的這片曠野,反而更有利於我們施展奇謀,實現反敗為勝。”
張獻忠想了想,讚許道:
“老二的想法很好,不論妖法能不能破,就說這作戰地點,確實是平原更為有利。
隻是此計要想成功,卻並不容易啊。稍有差池,便是滿盤皆輸!”
張定國神色鄭重地道:
“達達所言極是。此計要成,關鍵的勝負手在於兩支伏兵的出擊。
隻有在雙方廝殺混亂、戰局陷入膠著僵持之際,伏兵忽然如神兵天降般殺出,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還有一個前提是,堵在山口的陣地必須頂得住官軍的進攻,否則一切謀劃就都是空談。”
汪兆麟遲疑:“但問題在於,崇禎似乎可以輕易衝破額們的陣地,這是久經考驗的……事實。”
話罷,他便後悔了,這分明是長別人誌氣滅自己威風,萬一嶽父張獻忠厭煩,又要踹自己了。
果然,張獻忠一腳踹了上去:“放屁,你這是長別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汪兆麟不敢說話,在心裏猛抽自己嘴巴。
張定國其實是認可汪兆麟的話的,他轉而道:
“決戰雖存一線生機,可風險堪比刀尖起舞;強攻沔縣更是希望渺茫。
兒臣愚見,當務之急仍是撤迴四川。
憑劍門關天險據守,既能逐步剿滅境內殘餘官兵,又可休養生息、穩步壯大勢力。”
帳內鴉雀無聲,唯有燭火劈啪作響。眾人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敢輕易開口。
畢竟無論選哪條路,一旦失利,擔責的便是滅族之罪。
終於,張獻忠猛地一拍帥案:
“娘求的,決戰!
你們多準備各種汙穢之物,等崇禎的人馬殺來,就算拿一萬人填,也要衝到跟前,把汙穢潑他個滿身!
隻要破了那妖法,戰局立馬翻轉!額們就能反敗為勝。”
他目光如炬,掃視眾人,接著道:
“今夜派人去金牛道,把山穀攥在手裏當退路。
後日派1萬人佯攻沔縣,令主力大張旗鼓地逃去金牛道。
記住,佯攻要裝得破綻百出,撤退更得故意露出馬腳,務必讓崇禎妖帝認定我們是潰不成軍,這樣他才會放心追來!
聽明白了嗎?”
張定國等人齊刷刷抱拳,聲震帳外:“遵旨!”
……
當日黃昏,殘陽如血浸染秦嶺山脈,三千人的隊伍如墨色溪流般分批潛入金牛道。
轉過幾道山崗後,天色黑下來,火把驟然亮起,橙紅火光在濕滑的岩壁上跳動,在將領的帶領下趁夜前行。
次日清晨,天際才泛起魚肚白,濃重的冷霧如輕紗般籠罩著大地,尚未完全散盡時。兩隊約3000人的賊兵,在晨霧掩護下,壓低了動靜,退往金牛道。
兩天後的清晨。
一支萬餘人的賊軍攻向沔縣,不疼不癢的“進攻”著。
與其說是進攻,不如稱之為一場敷衍了事的表演。
但見戰場上,所有人都稀稀拉拉地分散開來,毫無章法可言。他們磨磨蹭蹭地挪動著腳步,竟無一人真正前進到第三道壕溝附近。
偶爾有火炮發出沉悶的轟鳴,卻也隻是象征性地朝著城牆打了幾下,炮彈落在城根下,揚起些許塵土。
真是佯攻的不能再佯攻了。
沔縣城頭之上。
崇禎帶著一眾人向外眺望:
“佯攻?張獻忠看來真的要走。”
一旁的楊正威立刻應聲附和,語氣中帶著幾分篤定:
“陛下聖明。根據斥候傳迴的最新消息,目前已經有將近萬人的獻賊部隊陸續進入了金牛道。
而且,據觀察,賊軍營中的士卒雖然尚未拆除軍帳,但個個都在忙碌地收拾物資,種種跡象表明,他們應該是準備逃竄了。”
聽聞此言,王相堯難掩心中的喜悅,臉上堆滿了諂媚的笑容讚道:
“陛下乃真武大帝降世,神威浩蕩,獻賊定然是察覺到了陛下的天威。
在折損了十多萬人馬之後,他哪裏還敢繼續進攻送死,逃竄乃是必然之舉啊!”
與此同時,張煌言則將目光轉向楊正威,眼中滿是敬佩之色,誠懇地說道:
“楊將軍前日便已精準推斷出賊兵會逃竄,如此神機妙算,真令在下佩服不已。”
麵對讚譽,楊正威連忙抱拳謙遜迴應:“不敢當,不敢當。”
幾人正輕鬆愉快地聊著,崇禎眉頭一皺,看向遠處。
但見賊營之中,突然塵土大起,遮天蔽日。無數軍旗在風中劇烈搖動,仿佛大海中的波濤。一大隊人馬如同潮水般從營中湧出,拔營而起,浩浩蕩蕩地往西方而去。那隊伍綿延不絕,從移除的營帳數量來看,最少有上2萬人之多。
楊正威也清晰地看到了這一幕,他神情一振,立刻抱拳向崇禎皇帝請命:
“陛下!獻賊果然逃了!此時正是追擊的絕佳時機,請下令讓末將。
去追擊吧!”
“此計太過兇險!一旦破不了那妖法,我軍被困在這山穀平原之間,進無可攻,退無可守,將逃無可逃,屆時必遭滅頂之災!”
張定國應道:
“若是額們破不了妖法,不說野戰,就是沔縣也無法攻克。
相比起在沔縣城牆和五道壕溝進攻,故陽平關外圍的這片曠野,反而更有利於我們施展奇謀,實現反敗為勝。”
張獻忠想了想,讚許道:
“老二的想法很好,不論妖法能不能破,就說這作戰地點,確實是平原更為有利。
隻是此計要想成功,卻並不容易啊。稍有差池,便是滿盤皆輸!”
張定國神色鄭重地道:
“達達所言極是。此計要成,關鍵的勝負手在於兩支伏兵的出擊。
隻有在雙方廝殺混亂、戰局陷入膠著僵持之際,伏兵忽然如神兵天降般殺出,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還有一個前提是,堵在山口的陣地必須頂得住官軍的進攻,否則一切謀劃就都是空談。”
汪兆麟遲疑:“但問題在於,崇禎似乎可以輕易衝破額們的陣地,這是久經考驗的……事實。”
話罷,他便後悔了,這分明是長別人誌氣滅自己威風,萬一嶽父張獻忠厭煩,又要踹自己了。
果然,張獻忠一腳踹了上去:“放屁,你這是長別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汪兆麟不敢說話,在心裏猛抽自己嘴巴。
張定國其實是認可汪兆麟的話的,他轉而道:
“決戰雖存一線生機,可風險堪比刀尖起舞;強攻沔縣更是希望渺茫。
兒臣愚見,當務之急仍是撤迴四川。
憑劍門關天險據守,既能逐步剿滅境內殘餘官兵,又可休養生息、穩步壯大勢力。”
帳內鴉雀無聲,唯有燭火劈啪作響。眾人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敢輕易開口。
畢竟無論選哪條路,一旦失利,擔責的便是滅族之罪。
終於,張獻忠猛地一拍帥案:
“娘求的,決戰!
你們多準備各種汙穢之物,等崇禎的人馬殺來,就算拿一萬人填,也要衝到跟前,把汙穢潑他個滿身!
隻要破了那妖法,戰局立馬翻轉!額們就能反敗為勝。”
他目光如炬,掃視眾人,接著道:
“今夜派人去金牛道,把山穀攥在手裏當退路。
後日派1萬人佯攻沔縣,令主力大張旗鼓地逃去金牛道。
記住,佯攻要裝得破綻百出,撤退更得故意露出馬腳,務必讓崇禎妖帝認定我們是潰不成軍,這樣他才會放心追來!
聽明白了嗎?”
張定國等人齊刷刷抱拳,聲震帳外:“遵旨!”
……
當日黃昏,殘陽如血浸染秦嶺山脈,三千人的隊伍如墨色溪流般分批潛入金牛道。
轉過幾道山崗後,天色黑下來,火把驟然亮起,橙紅火光在濕滑的岩壁上跳動,在將領的帶領下趁夜前行。
次日清晨,天際才泛起魚肚白,濃重的冷霧如輕紗般籠罩著大地,尚未完全散盡時。兩隊約3000人的賊兵,在晨霧掩護下,壓低了動靜,退往金牛道。
兩天後的清晨。
一支萬餘人的賊軍攻向沔縣,不疼不癢的“進攻”著。
與其說是進攻,不如稱之為一場敷衍了事的表演。
但見戰場上,所有人都稀稀拉拉地分散開來,毫無章法可言。他們磨磨蹭蹭地挪動著腳步,竟無一人真正前進到第三道壕溝附近。
偶爾有火炮發出沉悶的轟鳴,卻也隻是象征性地朝著城牆打了幾下,炮彈落在城根下,揚起些許塵土。
真是佯攻的不能再佯攻了。
沔縣城頭之上。
崇禎帶著一眾人向外眺望:
“佯攻?張獻忠看來真的要走。”
一旁的楊正威立刻應聲附和,語氣中帶著幾分篤定:
“陛下聖明。根據斥候傳迴的最新消息,目前已經有將近萬人的獻賊部隊陸續進入了金牛道。
而且,據觀察,賊軍營中的士卒雖然尚未拆除軍帳,但個個都在忙碌地收拾物資,種種跡象表明,他們應該是準備逃竄了。”
聽聞此言,王相堯難掩心中的喜悅,臉上堆滿了諂媚的笑容讚道:
“陛下乃真武大帝降世,神威浩蕩,獻賊定然是察覺到了陛下的天威。
在折損了十多萬人馬之後,他哪裏還敢繼續進攻送死,逃竄乃是必然之舉啊!”
與此同時,張煌言則將目光轉向楊正威,眼中滿是敬佩之色,誠懇地說道:
“楊將軍前日便已精準推斷出賊兵會逃竄,如此神機妙算,真令在下佩服不已。”
麵對讚譽,楊正威連忙抱拳謙遜迴應:“不敢當,不敢當。”
幾人正輕鬆愉快地聊著,崇禎眉頭一皺,看向遠處。
但見賊營之中,突然塵土大起,遮天蔽日。無數軍旗在風中劇烈搖動,仿佛大海中的波濤。一大隊人馬如同潮水般從營中湧出,拔營而起,浩浩蕩蕩地往西方而去。那隊伍綿延不絕,從移除的營帳數量來看,最少有上2萬人之多。
楊正威也清晰地看到了這一幕,他神情一振,立刻抱拳向崇禎皇帝請命:
“陛下!獻賊果然逃了!此時正是追擊的絕佳時機,請下令讓末將。
去追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