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豈曰無衣?
這個大宋,女妖好多啊 作者:一眼萬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月風過杏花梢,到了靖康四年三月份,天氣是真的暖和下來。
不過天氣好了,也到了最忙碌的時候。朝廷要督促春耕,要舉行開春科舉,要對各地官員進行一係列的工作計劃審查,要收作業了。
同時,去年年底太原一戰的戰果也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沒辦法,這年頭信息的大規模傳遞是需要時間的。
從太原府到東京再到長江以南,幾千上萬裏路呢,真的要傳遍天下,是要以月來計算單位的。
勝仗不隻是朝廷邸報上的幾行字,也不隻是官員們嘴皮子一動就能讓人相信的。
打了勝仗,收服故土,是需要有輪換的士卒大規模迴鄉,帶著賞賜和錢財迴家讓老婆孩子過上好日子。
是需要有真真切切的繳獲和俘虜,遊街示眾,堂皇展現。
是需要商人大規模的從河東流轉至全國,表示商路已經打通,並且那一批從全國各地搜集而來的各地遊俠將好消息帶迴來。
總之,是需要有一些真真切切的東西,才能讓老百姓相信,讓全天下相信朝廷已經光複了河東。
現在東南沿海地區很多百姓甚至於都不相信東京已經光複了河北好不好!!
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禦營大軍需要大規模的整軍。
畢竟太原府一戰,禦營大軍也死傷超過一成了,三萬多人的戰死。這可不是一串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更是代表著三萬多個家庭失去了頂梁柱!
士卒們戰後需要休整,需要分批次迴家。軍官也要分批次迴東京城述職,並且進行一定的軍事整改和調度。
有些部隊死傷的多,有些部隊死傷的少。有些部隊成建製的失去戰鬥力,有些部隊則在戰鬥中犯下了不大不小的錯誤。
張伯奮為什麽走到哪都揉著肩膀?太原城下殿前班直與金國合紮猛安一戰,雖然全滅了合紮猛安,自身也損失了將近三分之一。
而那些沒死的,因為手臂都跟合金盾牌綁死了,基本上都在戰鬥中承受了巨大的衝擊。
張伯奮就是被一名金將全力一錘子砸到盾牌上,震得整個肩膀都粉碎性骨折了。
雖然被太醫們給穩住了傷勢,但是傷筋動骨還得一百天呢,他的肩膀粉碎性骨折,總歸是得難受幾年的。
沒個三五年調養,真不一定能全好!
殿前班直都這樣了,其他的部隊在福利薪酬待遇裝備上遠遠比不上班直,當然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甚至於有些軍士在戰場上殺紅了眼,產生了戰場應激綜合症,迴家後見到婆娘來想要抱一抱他,都忍不住想拔刀,這樣的情況也是有的。
第一批大規模迴來休整的部隊總數約三萬人,東京方麵也給予了這些歸來勇士們極大的規格禮遇。
城外的汴河大營修葺一新,在那座已經成為東京城地標建築的英雄碑下,中樞官員們帶著成車成車的銅錢、絲絹、銀錠,直接在城外現場等著分發賞賜。
其實賞賜已經在戰後發了一波,不過暫時隻發了一部分……因為在戰爭前線,朝廷不可能準備那麽多的物資的。
太原城裏金國方麵準備的東西雖然不少,不過那都是搜刮了河東地區的民脂民膏匯聚而來。是要對河東地區的民眾進行一定程度的救濟的。
不然他們連這個冬天都過不去!
而在那座巨大的華夏英雄紀念碑下現場分發賞賜,無疑是能夠大大激勵人心的。
場麵真的很大……因為傳說中六位宰執的龍頭座椅全部匯聚,六座仿佛一間屋子那麽大的龍頭寶座依次陣列在前,六位宰執端坐其上。
便是連失蹤了兩個月的攝政王也出現了,戴著他的那頂玉冠,束手站在英雄碑基座上,目光沉凝。
在分發賞賜之前,有著一個小小的儀式……是將戰死者的牌位紮上紅色的花燈,請上英雄碑下的英雄祠裏,以作供奉。
台階一共有三層,第一層和第二層是放置花燈牌位的地方,最底下的第三層則是攝政王站著的地方,對於此,東京城上下倒是沒人有什麽話說。
也隻有這位攝政王,有資格站在那裏了吧?
一萬名汴河大營新近訓練出來的新兵作為搬運牌位的主力,衣甲鮮明,全副儀仗。而且甚至於步伐都在努力的走著整齊一些,顯然是提前訓練過的。
每人抱著一個牌位,來到基座前,登上台階,順著攝政王站著的地方兩側,依次搬運上去。
台階上已經有了不少的牌位,不過這個台階真的很大,甚至於本身的規製幾乎不弱於城東那座嶽台。
甲士川流不息,攝政王目光沉凝,六位宰執端坐在龍頭寶座之上,氣度威嚴。
而那些大營前大大小小的官員,也全都目光沉凝,束手而立。
此情此景,氣氛格外肅穆。便是在城牆上擠著看熱鬧的東京士民,以及在遠處專門搭建的觀望台上的一些人,也都不自覺的屏氣凝神。
等到前期一萬個牌位放上去之後,甲士們繼續迴營地搬運,乃至於形成了兩道滾滾的鐵流,連綿不絕。
身處於此鐵流核心的攝政王突然間開口,在這一片肅穆的氣氛中,恍如雷鳴般吟誦起來:
卻正是那一首中原人耳熟能詳的戰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
雷音沉悶厚重。緊接著,在經過片刻的沉悶過後,幾乎所有的禦營軍士都齊聲跟著吟誦。
浩瀚的人聲初時還略顯雜亂,卻跟著那雷鳴般的聲音,漸漸變得齊整。
當數萬人一同吟誦之時,混合著那雷音在天地間響徹而起,便如同千萬戰車滾滾碾過虛空,帶來一股震撼人心的龐大音浪。
衝霄而起,成為此時此刻,天地間唯一的聲音!
……
等到所有的三萬多的牌位都運上了台階之後,隨著最後一遍吟誦結束。高台之上的攝政王雙手張開,麵現笑意,仿佛在擁抱,或者說歡迎什麽一樣。
那沉穩的雷鳴聲,也變得輕快起來:
“歡迎英雄迴家!”
虛空微微一頓,緊接著便是山唿海嘯般的歡唿!!!
每一位禦營士卒都在聲嘶力竭的狂吼,似乎要將在戰場上經曆過的所有生死、所有榮辱、所有悲愴、所有痛苦、所有的歡欣全都釋放出來。
甚至於在這種山唿海嘯般的吼聲中,有不少人身上光芒閃爍。竟然在某種榮譽感或者說情緒的宣泄狀態下,修為明顯突破!
……
不過天氣好了,也到了最忙碌的時候。朝廷要督促春耕,要舉行開春科舉,要對各地官員進行一係列的工作計劃審查,要收作業了。
同時,去年年底太原一戰的戰果也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沒辦法,這年頭信息的大規模傳遞是需要時間的。
從太原府到東京再到長江以南,幾千上萬裏路呢,真的要傳遍天下,是要以月來計算單位的。
勝仗不隻是朝廷邸報上的幾行字,也不隻是官員們嘴皮子一動就能讓人相信的。
打了勝仗,收服故土,是需要有輪換的士卒大規模迴鄉,帶著賞賜和錢財迴家讓老婆孩子過上好日子。
是需要有真真切切的繳獲和俘虜,遊街示眾,堂皇展現。
是需要商人大規模的從河東流轉至全國,表示商路已經打通,並且那一批從全國各地搜集而來的各地遊俠將好消息帶迴來。
總之,是需要有一些真真切切的東西,才能讓老百姓相信,讓全天下相信朝廷已經光複了河東。
現在東南沿海地區很多百姓甚至於都不相信東京已經光複了河北好不好!!
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禦營大軍需要大規模的整軍。
畢竟太原府一戰,禦營大軍也死傷超過一成了,三萬多人的戰死。這可不是一串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更是代表著三萬多個家庭失去了頂梁柱!
士卒們戰後需要休整,需要分批次迴家。軍官也要分批次迴東京城述職,並且進行一定的軍事整改和調度。
有些部隊死傷的多,有些部隊死傷的少。有些部隊成建製的失去戰鬥力,有些部隊則在戰鬥中犯下了不大不小的錯誤。
張伯奮為什麽走到哪都揉著肩膀?太原城下殿前班直與金國合紮猛安一戰,雖然全滅了合紮猛安,自身也損失了將近三分之一。
而那些沒死的,因為手臂都跟合金盾牌綁死了,基本上都在戰鬥中承受了巨大的衝擊。
張伯奮就是被一名金將全力一錘子砸到盾牌上,震得整個肩膀都粉碎性骨折了。
雖然被太醫們給穩住了傷勢,但是傷筋動骨還得一百天呢,他的肩膀粉碎性骨折,總歸是得難受幾年的。
沒個三五年調養,真不一定能全好!
殿前班直都這樣了,其他的部隊在福利薪酬待遇裝備上遠遠比不上班直,當然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甚至於有些軍士在戰場上殺紅了眼,產生了戰場應激綜合症,迴家後見到婆娘來想要抱一抱他,都忍不住想拔刀,這樣的情況也是有的。
第一批大規模迴來休整的部隊總數約三萬人,東京方麵也給予了這些歸來勇士們極大的規格禮遇。
城外的汴河大營修葺一新,在那座已經成為東京城地標建築的英雄碑下,中樞官員們帶著成車成車的銅錢、絲絹、銀錠,直接在城外現場等著分發賞賜。
其實賞賜已經在戰後發了一波,不過暫時隻發了一部分……因為在戰爭前線,朝廷不可能準備那麽多的物資的。
太原城裏金國方麵準備的東西雖然不少,不過那都是搜刮了河東地區的民脂民膏匯聚而來。是要對河東地區的民眾進行一定程度的救濟的。
不然他們連這個冬天都過不去!
而在那座巨大的華夏英雄紀念碑下現場分發賞賜,無疑是能夠大大激勵人心的。
場麵真的很大……因為傳說中六位宰執的龍頭座椅全部匯聚,六座仿佛一間屋子那麽大的龍頭寶座依次陣列在前,六位宰執端坐其上。
便是連失蹤了兩個月的攝政王也出現了,戴著他的那頂玉冠,束手站在英雄碑基座上,目光沉凝。
在分發賞賜之前,有著一個小小的儀式……是將戰死者的牌位紮上紅色的花燈,請上英雄碑下的英雄祠裏,以作供奉。
台階一共有三層,第一層和第二層是放置花燈牌位的地方,最底下的第三層則是攝政王站著的地方,對於此,東京城上下倒是沒人有什麽話說。
也隻有這位攝政王,有資格站在那裏了吧?
一萬名汴河大營新近訓練出來的新兵作為搬運牌位的主力,衣甲鮮明,全副儀仗。而且甚至於步伐都在努力的走著整齊一些,顯然是提前訓練過的。
每人抱著一個牌位,來到基座前,登上台階,順著攝政王站著的地方兩側,依次搬運上去。
台階上已經有了不少的牌位,不過這個台階真的很大,甚至於本身的規製幾乎不弱於城東那座嶽台。
甲士川流不息,攝政王目光沉凝,六位宰執端坐在龍頭寶座之上,氣度威嚴。
而那些大營前大大小小的官員,也全都目光沉凝,束手而立。
此情此景,氣氛格外肅穆。便是在城牆上擠著看熱鬧的東京士民,以及在遠處專門搭建的觀望台上的一些人,也都不自覺的屏氣凝神。
等到前期一萬個牌位放上去之後,甲士們繼續迴營地搬運,乃至於形成了兩道滾滾的鐵流,連綿不絕。
身處於此鐵流核心的攝政王突然間開口,在這一片肅穆的氣氛中,恍如雷鳴般吟誦起來:
卻正是那一首中原人耳熟能詳的戰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
雷音沉悶厚重。緊接著,在經過片刻的沉悶過後,幾乎所有的禦營軍士都齊聲跟著吟誦。
浩瀚的人聲初時還略顯雜亂,卻跟著那雷鳴般的聲音,漸漸變得齊整。
當數萬人一同吟誦之時,混合著那雷音在天地間響徹而起,便如同千萬戰車滾滾碾過虛空,帶來一股震撼人心的龐大音浪。
衝霄而起,成為此時此刻,天地間唯一的聲音!
……
等到所有的三萬多的牌位都運上了台階之後,隨著最後一遍吟誦結束。高台之上的攝政王雙手張開,麵現笑意,仿佛在擁抱,或者說歡迎什麽一樣。
那沉穩的雷鳴聲,也變得輕快起來:
“歡迎英雄迴家!”
虛空微微一頓,緊接著便是山唿海嘯般的歡唿!!!
每一位禦營士卒都在聲嘶力竭的狂吼,似乎要將在戰場上經曆過的所有生死、所有榮辱、所有悲愴、所有痛苦、所有的歡欣全都釋放出來。
甚至於在這種山唿海嘯般的吼聲中,有不少人身上光芒閃爍。竟然在某種榮譽感或者說情緒的宣泄狀態下,修為明顯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