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雖然通了,張薔的心情卻並不好,她一路上,都在迴憶舜華說的,旱災要持續到滿清入關的話。
原來,中原赤地千裏,也不能全怪李自成、張獻忠之流的農民軍。
按舜華的說法,現在的旱災,還隻是開始?她做的這些努力,還遠遠不夠啊。
舜華見她悶悶不樂,隻好勸她:“怕什麽?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
張薔:“md,我就是那個高個子……”
舜華噗嗤笑了:“好啦好啦,你不是還有我嗎?我支持你!”
“你可說話算數!”
京關鐵路通車,著實讓朝臣們高興了一陣子,籠罩在朝堂上的沉悶氣氛,也有所緩解。
蓋因大明今年又是幹旱,各地的災情不斷地報上來,乾清宮一份份減免賦稅、賑濟災民的旨意,不斷地發出來,據戶部的相關人員透露,大明今年的田賦,連兩百萬都收不上來。
欽天監也站出來證實:大明如今麵臨的旱災,乃五百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朝臣們嘴上不敢說,心裏卻暗暗擔心:是不是因為太後秉政,惹上天生氣了,才降下天罰來警示大明?
自從西漢董仲舒向漢武帝上《天人對策》後,儒家就將皇帝尊為上天的兒子,代天牧民,皇帝治理得好,上天就會降下“祥瑞”,以示對天子的獎勵,如果治理得不好,上天就會降下災禍,以警示天子。
當今天子還在讀書,朝中大事,盡決策於太後,上天降下的災禍,不是生太後的氣,又是哪樣?
可是,太後秉政以來,生活儉樸,連個麵首也沒有,一心撫養小皇帝,整日裏為國事操勞,滅後金叛賊,削宗番毒瘤,免田賦救民,向大海要糧,開官店,設銀行,樁樁件件,哪樣不是為了天下百姓?
就算連年災害,兩京一十三省,也沒有餓死人,史上哪位皇帝能做到?
太後又何錯之有?這天罰的帽子,無論如何也扣不到太後和天子的身上!
正在百官驚疑不定時,《明報》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中國兩千年氣候之變遷》,撰文者,是欽天監監副楊應祥。
文章說:自秦代以來,中國存在三個溫暖期,分別是秦漢時期、隋唐時期和宋元時期,溫暖期的氣候,有利於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
同時也有兩個寒冷期,分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和晚唐時期,而目前的大明,正處在第三個寒冷期,寒冷期往往伴隨著自然災害的增加,正如大明現在麵臨的樣子。
在上兩個寒冷期,因為生產力低下,帝王昏庸,朝政腐敗,致使社會發生動蕩,大漢民族經曆了兩段曆史的至暗時代。
身處第三個寒冷期的大明君臣,和全體百姓,正麵臨巨大的挑戰,但是,最緊要的是不能自亂陣腳,太後正帶領兩萬萬百姓,向遼東黑土地要糧,要鯨海魚場要糧,隻要萬眾一心,聽太後指揮,大明就能安然度過這第三個寒冷期,迎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新時代!
楊應祥拿到報紙,在公廳裏羞愧得抬不起頭:太後,您這樣吹捧自己,不臉紅嗎?
不錯,這篇文章,正是張薔撰稿,借楊應祥的名義發表的,拋開自我吹捧的結尾部分,文章中提到的溫暖期、寒冷期,立即掀起了讀書人的研究熱潮。
許多人一頭紮進故紙堆,要找出文中說的溫暖期、寒冷期,是否真有其事?是不是楊應祥寫出來唬人的?
但楊應祥是欽天監監副,手裏有詳實的資料,他敢白紙黑字地發文章,大概、也許、可能是真的吧?
連楊應祥自己,也不得不查找欽天監的資料,找理由為太後的觀點背書。
一查,還真如太後所說,自秦漢以來的天氣,真是有明顯的溫暖期和寒冷期……太後是不是泄露了天機?
“唉,”舜華在西側殿翻著報紙,搖頭歎息,“為了維穩,你也是煞費苦心啊。”
張薔抬眼望天:“誰讓我就是那高個子呢,天塌了,你可以逃到南海,我母子往哪裏逃?”
舜華上前拉起她:“這下那幫朝臣有得忙了,咱們去禦花園散散心,看看孩子們。”
張薔將最後一本折子批好,放到裝折子的木箱裏:“全是些匯報災情,請求賑濟的折子,遲一天就怕餓死人……好了,今日最後一本。”
懷恩上前,將箱子遞到門外,讓兩個小太監抬去司禮監用印。
張薔和舜華來到禦花園,難得地見到懿安太後張嫣,和幾位太妃也在這裏,眾人正興致勃勃地坐在廊下,看一對少年男女比拳。
兩人上前給張嫣行禮,張嫣點點頭,拍拍身邊的椅子,示意張薔坐到她身邊來。
舜華沒資格坐在兩位太後身邊,張薔便陪著她站在張嫣身後,抬頭向園子裏看去。
正在過招的,是一對少年男女,男子正是少年天子平安,另一位紮著兩個包包頭,一身粉紅色的勁裝,招式十分靈動的女孩兒,是舜華的四弟,南洋水師副統領袁秉良的二女兒,袁靈惠。
雙方各有擁躉,平安一方,除了4位伴讀,還有懷寧公主朱淑英,她比平安還大一歲,一眨眼,都成十五歲的大姑娘了。
袁靈惠一方,也有表哥王子義和表姐王瑾為她加油,人數雖然少,王子義喊加油的嗓音卻是大得很,一人就蓋過了對麵四位少年的聲音。
她妹妹王瑾,和對麵的懷寧公主一樣,很有大家閨秀的氣質,笑盈盈的,望著場中的兩人比武過招。
逢年過節,幾位王爺的孩子們,會來宮裏拜年,平安和懷寧公主,會與堂兄弟姐妹們玩一玩,平日裏宮中鮮少有女孩兒來玩。
現在一下子來了兩個漂亮的女孩兒,一個溫婉大方,一個活潑可愛,平安第一次以紫禁城主人的身份,出麵接待南洋來的客人。
後宮太妃們立即哄動了,小客人們的到來,讓空虛無聊的太妃們,嗅到了不同尋常的氣息:這是裕安太後,第一次讓平安當小主人呢,而且還是接待兩位可愛的小姑娘!
她們自動屏蔽了王子義。
眾人都猜測起張薔的心思來,連懿安太後也坐不住了,親自跑來禦花園,看孩子們玩鬧,其心思明明白白地寫在臉上:她就是來看兒媳婦的!
這麽大的陣仗,讓張薔和舜華哭笑不得:孩子們這才多大啊?
原來,中原赤地千裏,也不能全怪李自成、張獻忠之流的農民軍。
按舜華的說法,現在的旱災,還隻是開始?她做的這些努力,還遠遠不夠啊。
舜華見她悶悶不樂,隻好勸她:“怕什麽?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
張薔:“md,我就是那個高個子……”
舜華噗嗤笑了:“好啦好啦,你不是還有我嗎?我支持你!”
“你可說話算數!”
京關鐵路通車,著實讓朝臣們高興了一陣子,籠罩在朝堂上的沉悶氣氛,也有所緩解。
蓋因大明今年又是幹旱,各地的災情不斷地報上來,乾清宮一份份減免賦稅、賑濟災民的旨意,不斷地發出來,據戶部的相關人員透露,大明今年的田賦,連兩百萬都收不上來。
欽天監也站出來證實:大明如今麵臨的旱災,乃五百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朝臣們嘴上不敢說,心裏卻暗暗擔心:是不是因為太後秉政,惹上天生氣了,才降下天罰來警示大明?
自從西漢董仲舒向漢武帝上《天人對策》後,儒家就將皇帝尊為上天的兒子,代天牧民,皇帝治理得好,上天就會降下“祥瑞”,以示對天子的獎勵,如果治理得不好,上天就會降下災禍,以警示天子。
當今天子還在讀書,朝中大事,盡決策於太後,上天降下的災禍,不是生太後的氣,又是哪樣?
可是,太後秉政以來,生活儉樸,連個麵首也沒有,一心撫養小皇帝,整日裏為國事操勞,滅後金叛賊,削宗番毒瘤,免田賦救民,向大海要糧,開官店,設銀行,樁樁件件,哪樣不是為了天下百姓?
就算連年災害,兩京一十三省,也沒有餓死人,史上哪位皇帝能做到?
太後又何錯之有?這天罰的帽子,無論如何也扣不到太後和天子的身上!
正在百官驚疑不定時,《明報》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中國兩千年氣候之變遷》,撰文者,是欽天監監副楊應祥。
文章說:自秦代以來,中國存在三個溫暖期,分別是秦漢時期、隋唐時期和宋元時期,溫暖期的氣候,有利於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
同時也有兩個寒冷期,分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和晚唐時期,而目前的大明,正處在第三個寒冷期,寒冷期往往伴隨著自然災害的增加,正如大明現在麵臨的樣子。
在上兩個寒冷期,因為生產力低下,帝王昏庸,朝政腐敗,致使社會發生動蕩,大漢民族經曆了兩段曆史的至暗時代。
身處第三個寒冷期的大明君臣,和全體百姓,正麵臨巨大的挑戰,但是,最緊要的是不能自亂陣腳,太後正帶領兩萬萬百姓,向遼東黑土地要糧,要鯨海魚場要糧,隻要萬眾一心,聽太後指揮,大明就能安然度過這第三個寒冷期,迎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新時代!
楊應祥拿到報紙,在公廳裏羞愧得抬不起頭:太後,您這樣吹捧自己,不臉紅嗎?
不錯,這篇文章,正是張薔撰稿,借楊應祥的名義發表的,拋開自我吹捧的結尾部分,文章中提到的溫暖期、寒冷期,立即掀起了讀書人的研究熱潮。
許多人一頭紮進故紙堆,要找出文中說的溫暖期、寒冷期,是否真有其事?是不是楊應祥寫出來唬人的?
但楊應祥是欽天監監副,手裏有詳實的資料,他敢白紙黑字地發文章,大概、也許、可能是真的吧?
連楊應祥自己,也不得不查找欽天監的資料,找理由為太後的觀點背書。
一查,還真如太後所說,自秦漢以來的天氣,真是有明顯的溫暖期和寒冷期……太後是不是泄露了天機?
“唉,”舜華在西側殿翻著報紙,搖頭歎息,“為了維穩,你也是煞費苦心啊。”
張薔抬眼望天:“誰讓我就是那高個子呢,天塌了,你可以逃到南海,我母子往哪裏逃?”
舜華上前拉起她:“這下那幫朝臣有得忙了,咱們去禦花園散散心,看看孩子們。”
張薔將最後一本折子批好,放到裝折子的木箱裏:“全是些匯報災情,請求賑濟的折子,遲一天就怕餓死人……好了,今日最後一本。”
懷恩上前,將箱子遞到門外,讓兩個小太監抬去司禮監用印。
張薔和舜華來到禦花園,難得地見到懿安太後張嫣,和幾位太妃也在這裏,眾人正興致勃勃地坐在廊下,看一對少年男女比拳。
兩人上前給張嫣行禮,張嫣點點頭,拍拍身邊的椅子,示意張薔坐到她身邊來。
舜華沒資格坐在兩位太後身邊,張薔便陪著她站在張嫣身後,抬頭向園子裏看去。
正在過招的,是一對少年男女,男子正是少年天子平安,另一位紮著兩個包包頭,一身粉紅色的勁裝,招式十分靈動的女孩兒,是舜華的四弟,南洋水師副統領袁秉良的二女兒,袁靈惠。
雙方各有擁躉,平安一方,除了4位伴讀,還有懷寧公主朱淑英,她比平安還大一歲,一眨眼,都成十五歲的大姑娘了。
袁靈惠一方,也有表哥王子義和表姐王瑾為她加油,人數雖然少,王子義喊加油的嗓音卻是大得很,一人就蓋過了對麵四位少年的聲音。
她妹妹王瑾,和對麵的懷寧公主一樣,很有大家閨秀的氣質,笑盈盈的,望著場中的兩人比武過招。
逢年過節,幾位王爺的孩子們,會來宮裏拜年,平安和懷寧公主,會與堂兄弟姐妹們玩一玩,平日裏宮中鮮少有女孩兒來玩。
現在一下子來了兩個漂亮的女孩兒,一個溫婉大方,一個活潑可愛,平安第一次以紫禁城主人的身份,出麵接待南洋來的客人。
後宮太妃們立即哄動了,小客人們的到來,讓空虛無聊的太妃們,嗅到了不同尋常的氣息:這是裕安太後,第一次讓平安當小主人呢,而且還是接待兩位可愛的小姑娘!
她們自動屏蔽了王子義。
眾人都猜測起張薔的心思來,連懿安太後也坐不住了,親自跑來禦花園,看孩子們玩鬧,其心思明明白白地寫在臉上:她就是來看兒媳婦的!
這麽大的陣仗,讓張薔和舜華哭笑不得:孩子們這才多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