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丁巳年,一則令人瞠目結舌的消息從濟州傳播開來——那被偽齊委以重任的濟州通判黃塍,竟然在離世整整三日之後奇跡般地複活了!
這個匪夷所思的事一經傳出,便如同巨石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千層浪,令南邊之人在深感失望之餘,又對其充滿了好奇與疑惑。
因為靖康之恥,金軍扶持的偽齊,南邊的人可是巴不得他們全都死光了才好。現在,濟州發生這麽一件事,南邊的皇城司和機速房都動了起來。
沒過幾日,各路探子就把探到的消息傳迴了南邊。一匯總,南邊的人都愣住了——這事兒居然還是真的!
那天,這位接受了偽齊任免的通判黃塍,在家裏突然暴斃,弄得黃家人措手不及。等到報喪的人一撥接一撥的從黃家出門,隔老遠都能聽到黃家的哀嚎聲。
接到黃塍的死訊後,就連偽齊皇帝劉豫及其身後的金主都對此格外重視,特意派遣專人前往黃家吊唁,並借機安撫民心。
畢竟,黃塍好歹也是個正兒八經的廳級官員;再者說,盡管偽齊雖然建立了,但由於名不正言不順,局勢並不穩定。
因此,對於這樣一位高級官員的生死存亡,無論是劉豫還是其幕後的金主,都不敢掉以輕心。
在金人主子和劉豫的授意下,黃通判的葬禮是辦得非常的熱鬧。漢人的葬禮禮節就不用說了,背後的金主還派來了自己的使者,讓黃塍的葬禮更是別開生麵。
停柩在家的時候,每天都有道人、和尚,甚至薩滿之類的如同走馬燈一般在黃家頻繁出入。你鑼鼓我打鼓,一曲接一曲,給前來吊唁的客人看的眼花繚亂。
也就是在家人們把黃塍放在靈床上的第三天中午,原本額頭上貼著一張詭異符紙的黃塍,突然毫無征兆地突然從床上直直地坐了起來!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頓時讓整個靈堂陷入一片混亂。
“詐屍了,詐屍了。”靈堂裏的人一個個如驚弓之鳥般四處逃竄,整個黃府都是雞飛狗跳,亂作一團。
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詐屍”這種事,都隻是聽過沒見過。誰曾想今日自己竟會碰上這個事呢?一些膽子小的,當場就被嚇得昏厥過去,不省人事。
慶幸的是,黃塍從靈床上坐起來的時候是大中午。盡管起初眾人皆被嚇得不輕,但經過短暫的驚慌失措之後,大家終於漸漸迴過神來。這不是詐屍現象,是死去三天的黃通判又活過來了。
在給黃塍小心翼翼地灌上兩口熱氣騰騰、辛辣刺鼻的薑湯之後,圍聚在黃家吊唁現場的人們紛紛投來了好奇的目光。
他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心中充滿了疑惑和驚詫:“這黃塍到底是如何奇跡般地活過來的呢?”
也幸好黃塍是通判,如果換作尋常百姓之家,此刻恐怕早已將逝者封棺入殮了。即便後來有人能夠起死迴生,那也隻能被活生生地悶死在棺材裏麵啊!
看著自己家裏還來不及拆除完的祭祀布置,黃塍先是愣了一下。等到家裏人和他說他已經死去三天,現在家裏正忙著給他治喪事之後,黃塍搖了搖頭,感歎不已。
再等到金人和劉豫的使者相問,黃塍猶猶豫豫的把自己所遭遇的奇異之事一五一十地道了出來。
原來,就在三日之前,黃塍如往常一樣獨自坐在書房之中靜心閱讀書籍。不知不覺間,倦意漸漸襲來,他的雙眼不由自主地合上,進入了夢鄉。
在夢中,黃塍發現自己置身於一條寬闊筆直的官道之上。放眼望去,道路兩旁空無一人,隻有路邊的樹木靜靜地矗立。
黃塍滿心狐疑,不知道自己為何會來到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於是,他壯著膽子邁開腳步,試圖向前走去,探尋一番這條官道究竟通向何方。
正當黃塍邊走邊打量著周圍環境之時,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那聲音由遠及近,越來越清晰。
黃通判迴頭一看,隻見三四個身著黑衣的彪形大漢手持繩索和棍棒,正氣勢洶洶地朝他狂奔而來。這些人一邊追趕,口中還不停地大聲叫嚷著:“站住!別跑!”
自己前後都無人,這幾個人莫不成是衝著自己來的?來不及多想,他撒開雙腿拚命向前跑去。
而那幾個黑衣人則如同餓狼撲食一般,緊緊地跟在他的身後追了上來。
黃通判氣喘籲籲地奔跑著,腳下的步伐越來越沉重,但求生的欲望卻讓他不敢有片刻停歇。就在他感到體力即將耗盡的時候,眼前的景象忽然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原本平坦開闊的道路前方,竟然突兀地矗立起了一座高大威嚴的衙門。盡管由於距離較遠,無法看清這座衙門所懸掛的匾額究竟寫著哪個部門的名號,但此時此刻,黃通判已經顧不得那麽多了。
不管這是什麽衙門,隻要能暫時躲避身後那群黑衣人的追殺就行。而且憑借自己通判的身份地位,就算真遇到什麽麻煩,想必也能夠設法周旋解決。
主意已定,黃通判使出全身最後一絲力氣,像離弦之箭一般朝著衙門飛奔而去。終於,在那幾個黑衣人快要追上他的千鈞一發之際,搶先一步衝進了衙門。
誰能想到,當他踏入衙門之後,卻驚異地發現那幾個神秘的黑衣人竟然也緊隨其後走了進來。不過他們明顯放慢了步伐,臉上甚至流露出一種如釋重負般的神情。
看到這一幕,黃塍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疑惑:難道自己進了賊窩子不成?
帶著滿心的狐疑,他又將目光投向眼前這座衙門的公堂。與自己平日裏辦公的地方相比,此處其規模之宏大、氣勢之磅礴自不必說,單就那濃重的黑色便足以給人一種莊重敬畏的感覺。莊嚴肅穆之感,令人心生敬畏之情。
此時,身後追趕而來的黑衣人有人說話了,“都已經到地方了,怎麽反倒停下不往裏走啦?”
然後,一個聲音附和著,“是啊,牽著不走,非得趕著才行啊。原本我們隻打算押送你慢慢地過來,哪裏曉得你自己如此拚命地往前衝呢。”
幾個黑衣人的話裏,不乏夾雜著戲謔之意。在他們的推推搡搡下,黃塍被裹挾著進了公堂。
公堂之上,端坐著數位身著緋綠官袍的官員。他們個個麵色肅穆、不苟言笑,那冷峻的神情仿佛能將人瞬間凍結,讓人望而生畏。
黃塍正滿心惶恐地站在堂下,正當他心中忐忑不安之際,堂上的一名官員開了口,“此次傳召你來此,乃是計劃著讓你負責押送五百名僧人前往五台山。”
此言一出,猶如一道晴天霹靂擊中了黃塍,要知道,從濟州到五台山,其間路途何止千裏!而如今卻要他獨自一人押送這整整五百名僧人前去,這究竟是何用意?
想到這裏,黃塍的雙腿一軟,噗通一聲便跪倒在地,連連磕頭哀求。
“大人啊,求您高抬貴手,饒過小人吧!小人家境貧苦,家中還有年老體弱的父母需要奉養,膝下更是有著嗷嗷待哺的年幼子女等著我照顧,實在是沒有能力擔此重任啊!還請大人發發慈悲,開開恩吧!”
然而,黃塍的苦苦哀求似乎並未打動那位開口的官員。隻見他原本就陰沉的臉色此刻變得愈發難看,剛欲張口嗬斥之時,一直站在其身旁的一位官吏突然邁步上前。
“大人,既然這人有難處。二來這人又誦過華嚴。依下官之見,不妨派遣李主簿前去辦理這樁差事。日後有合適的機會,再安排其他重要事務交予他辦理便是。”
聽到自己的下屬提到黃塍曾經誦過華嚴,那官員臉色又變了一下,但很快便恢複如常,輕輕地點了點頭,顯然對這名官吏所提的建議表示認同。
見公堂上有官吏勸阻,而且那緋綠袍官員免去了自己押送僧人去五台山的差事,黃塍激動得難以自抑,連連磕了幾個響頭。
隻不過,對於這位即將接替自己去完成這項任務的李主簿究竟是何方神聖,黃塍想了半天卻沒有想個明白。
然而,還不等黃塍多想片刻,正當他還在苦苦思索之際,那緋綠袍官員已然再次開口了,“既然這事兒定下來了,你們就趕緊把他送迴去吧。”
隨著那緋綠袍官員的話音,先前那幾個追逐黃塍的黑衣人也來到了公堂裏,毫不客氣地伸手推搡著黃塍,急匆匆地將他帶出了公堂。
出了公堂之後,外麵的景象與之前大不相同。當黃塍最初跑來時,所經過的明明是一條寬敞平坦的官道,但此刻展現在他眼前的竟然變成了一條河。
河水呈現出一種詭異的黑色,仿佛深不見底,讓人難以看清其中究竟隱藏著什麽秘密。在這條黑漆漆的河麵上,還有橫跨著一座造型奇特的石橋。
那幾個黑衣人對著黃塍微微躬身,做出一個“請”的手勢,示意他走上這座橋。
盡管公堂裏的官員明確表示讓黃塍迴家,可是望著眼前這座充滿未知的橋,黃塍的內心不禁湧起一陣恐懼和不安,腳步也變得遲疑起來。
等黃塍好不容易走到橋上,突然一股涼颼颼的河風撲麵而來,猶如冰冷的利刃劃過肌膚,令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寒顫。
正當他想要開口詢問的時候,那幾個黑衣人卻上前一步,把他給架了起來,扔下了橋。聽著橋下麵的水響,黃塍隻道自己性命休矣。
等到黃塍再睜開眼的時候,耳邊聽到是“詐屍啦詐屍啦”喊聲,看到的是雞飛狗跳亂作一團身影……
聽完黃塍講述完這一係列匪夷所思之事後,在場眾人皆是麵麵相覷,臉上流露出猶豫不決的神色來。按照黃通判所言,他竟然經曆了一場地府之行!這怎麽可能呢?
還有,那個李主簿又是誰呢?至少,在濟州,上上下下可沒有姓李的主簿。
過了兩天之後,從本州島的山口縣傳來一則消息。說是帥司讓山口縣的李主簿前往州城點檢錢糧。接到任務後的李主簿不馬不停蹄地往州城趕,晚上就下榻到州城的官驛裏。
結果,就在李主簿住下這個晚上,竟然莫名其妙地因落枕而猝死在了驛館裏!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李主簿離世的那天,恰好是黃通判蘇醒複活的同一天!
聽到這個消息,黃塍心中亦是驚駭萬分。原來山口縣那個李主簿,就是代替自己押送五百名僧人去五台山的李主簿。
於是,黃通判帶上家裏的老仆,備上了許多財物,趕往山口去吊唁李主簿。
到了李家以後,黃通判把李家人原本著手的各項程序又重新梳了一遍,棺木要選最好的,僧人要講大乘,墳塋的風水也是請術士看了又看。
這讓李主簿的家人們著實感到意外。不過,雖說自家和黃通判並不熟,但黃通判的官職擺在那裏,又主動出錢出力,李家人也就沒有多說什麽。
等李主簿的喪禮辦理完畢,臨走的時候,黃塍還交給李家人一大筆財物,叮囑了許多事情。這讓李家人差點把黃通判當做恩公相待。
在李主簿死去一年之後。某天早上,黃通判突然神色凝重地吩咐家裏人:“快些為我準備熱水沐浴,還有,將我的壽衣壽褲也一並取來。”
這一番話傳到黃氏耳中時,她頓時大驚失色,心中焦急萬分。平日裏好好的丈夫,為何會說出如此不吉利的話語呢?
等到黃氏守到黃通判,黃塍已經把壽衣壽褲穿的整整齊齊。“黃氏,今天我要走了。官府有命,派遣我前往天台取經。迴想此生,能得此機緣,平生得力者,想來是因為我誦過一次華嚴經吧。”
言罷,黃通判靜靜地坐在椅子上,雙眼微閉,氣息漸漸平穩下來。沒過多久,他便安然地合上雙目,與世長辭了。
黃塍離世後,家人雖悲痛但也早有心理準備,趕忙操辦後事。這次喪事依舊隆重,各方人物皆來吊唁。
在黃塍的葬禮過後,怪事又發生了。夜裏,守墓人總聽到墓地裏傳來隱隱約約的誦經聲。一開始以為是風聲作祟,可那聲音越來越清晰。
守墓人壯著膽子走近墓地查看,那誦經聲卻戛然而止。他繞著墳墓轉了幾圈,並未發現異常之處。可當他轉身離開時,誦經聲又幽幽響起。
守墓人驚恐萬分,連忙將此事告知黃塍家人。黃家人聽聞後,連續在墓地守了幾日,卻什並沒有守墓人說的事情發生。
不過,黃塍告訴黃氏的那些話,卻慢慢傳了出來,一時間,越來越多的人都在求著來生,就不知道這事是好是壞了。
這個匪夷所思的事一經傳出,便如同巨石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千層浪,令南邊之人在深感失望之餘,又對其充滿了好奇與疑惑。
因為靖康之恥,金軍扶持的偽齊,南邊的人可是巴不得他們全都死光了才好。現在,濟州發生這麽一件事,南邊的皇城司和機速房都動了起來。
沒過幾日,各路探子就把探到的消息傳迴了南邊。一匯總,南邊的人都愣住了——這事兒居然還是真的!
那天,這位接受了偽齊任免的通判黃塍,在家裏突然暴斃,弄得黃家人措手不及。等到報喪的人一撥接一撥的從黃家出門,隔老遠都能聽到黃家的哀嚎聲。
接到黃塍的死訊後,就連偽齊皇帝劉豫及其身後的金主都對此格外重視,特意派遣專人前往黃家吊唁,並借機安撫民心。
畢竟,黃塍好歹也是個正兒八經的廳級官員;再者說,盡管偽齊雖然建立了,但由於名不正言不順,局勢並不穩定。
因此,對於這樣一位高級官員的生死存亡,無論是劉豫還是其幕後的金主,都不敢掉以輕心。
在金人主子和劉豫的授意下,黃通判的葬禮是辦得非常的熱鬧。漢人的葬禮禮節就不用說了,背後的金主還派來了自己的使者,讓黃塍的葬禮更是別開生麵。
停柩在家的時候,每天都有道人、和尚,甚至薩滿之類的如同走馬燈一般在黃家頻繁出入。你鑼鼓我打鼓,一曲接一曲,給前來吊唁的客人看的眼花繚亂。
也就是在家人們把黃塍放在靈床上的第三天中午,原本額頭上貼著一張詭異符紙的黃塍,突然毫無征兆地突然從床上直直地坐了起來!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頓時讓整個靈堂陷入一片混亂。
“詐屍了,詐屍了。”靈堂裏的人一個個如驚弓之鳥般四處逃竄,整個黃府都是雞飛狗跳,亂作一團。
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詐屍”這種事,都隻是聽過沒見過。誰曾想今日自己竟會碰上這個事呢?一些膽子小的,當場就被嚇得昏厥過去,不省人事。
慶幸的是,黃塍從靈床上坐起來的時候是大中午。盡管起初眾人皆被嚇得不輕,但經過短暫的驚慌失措之後,大家終於漸漸迴過神來。這不是詐屍現象,是死去三天的黃通判又活過來了。
在給黃塍小心翼翼地灌上兩口熱氣騰騰、辛辣刺鼻的薑湯之後,圍聚在黃家吊唁現場的人們紛紛投來了好奇的目光。
他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心中充滿了疑惑和驚詫:“這黃塍到底是如何奇跡般地活過來的呢?”
也幸好黃塍是通判,如果換作尋常百姓之家,此刻恐怕早已將逝者封棺入殮了。即便後來有人能夠起死迴生,那也隻能被活生生地悶死在棺材裏麵啊!
看著自己家裏還來不及拆除完的祭祀布置,黃塍先是愣了一下。等到家裏人和他說他已經死去三天,現在家裏正忙著給他治喪事之後,黃塍搖了搖頭,感歎不已。
再等到金人和劉豫的使者相問,黃塍猶猶豫豫的把自己所遭遇的奇異之事一五一十地道了出來。
原來,就在三日之前,黃塍如往常一樣獨自坐在書房之中靜心閱讀書籍。不知不覺間,倦意漸漸襲來,他的雙眼不由自主地合上,進入了夢鄉。
在夢中,黃塍發現自己置身於一條寬闊筆直的官道之上。放眼望去,道路兩旁空無一人,隻有路邊的樹木靜靜地矗立。
黃塍滿心狐疑,不知道自己為何會來到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於是,他壯著膽子邁開腳步,試圖向前走去,探尋一番這條官道究竟通向何方。
正當黃塍邊走邊打量著周圍環境之時,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那聲音由遠及近,越來越清晰。
黃通判迴頭一看,隻見三四個身著黑衣的彪形大漢手持繩索和棍棒,正氣勢洶洶地朝他狂奔而來。這些人一邊追趕,口中還不停地大聲叫嚷著:“站住!別跑!”
自己前後都無人,這幾個人莫不成是衝著自己來的?來不及多想,他撒開雙腿拚命向前跑去。
而那幾個黑衣人則如同餓狼撲食一般,緊緊地跟在他的身後追了上來。
黃通判氣喘籲籲地奔跑著,腳下的步伐越來越沉重,但求生的欲望卻讓他不敢有片刻停歇。就在他感到體力即將耗盡的時候,眼前的景象忽然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原本平坦開闊的道路前方,竟然突兀地矗立起了一座高大威嚴的衙門。盡管由於距離較遠,無法看清這座衙門所懸掛的匾額究竟寫著哪個部門的名號,但此時此刻,黃通判已經顧不得那麽多了。
不管這是什麽衙門,隻要能暫時躲避身後那群黑衣人的追殺就行。而且憑借自己通判的身份地位,就算真遇到什麽麻煩,想必也能夠設法周旋解決。
主意已定,黃通判使出全身最後一絲力氣,像離弦之箭一般朝著衙門飛奔而去。終於,在那幾個黑衣人快要追上他的千鈞一發之際,搶先一步衝進了衙門。
誰能想到,當他踏入衙門之後,卻驚異地發現那幾個神秘的黑衣人竟然也緊隨其後走了進來。不過他們明顯放慢了步伐,臉上甚至流露出一種如釋重負般的神情。
看到這一幕,黃塍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疑惑:難道自己進了賊窩子不成?
帶著滿心的狐疑,他又將目光投向眼前這座衙門的公堂。與自己平日裏辦公的地方相比,此處其規模之宏大、氣勢之磅礴自不必說,單就那濃重的黑色便足以給人一種莊重敬畏的感覺。莊嚴肅穆之感,令人心生敬畏之情。
此時,身後追趕而來的黑衣人有人說話了,“都已經到地方了,怎麽反倒停下不往裏走啦?”
然後,一個聲音附和著,“是啊,牽著不走,非得趕著才行啊。原本我們隻打算押送你慢慢地過來,哪裏曉得你自己如此拚命地往前衝呢。”
幾個黑衣人的話裏,不乏夾雜著戲謔之意。在他們的推推搡搡下,黃塍被裹挾著進了公堂。
公堂之上,端坐著數位身著緋綠官袍的官員。他們個個麵色肅穆、不苟言笑,那冷峻的神情仿佛能將人瞬間凍結,讓人望而生畏。
黃塍正滿心惶恐地站在堂下,正當他心中忐忑不安之際,堂上的一名官員開了口,“此次傳召你來此,乃是計劃著讓你負責押送五百名僧人前往五台山。”
此言一出,猶如一道晴天霹靂擊中了黃塍,要知道,從濟州到五台山,其間路途何止千裏!而如今卻要他獨自一人押送這整整五百名僧人前去,這究竟是何用意?
想到這裏,黃塍的雙腿一軟,噗通一聲便跪倒在地,連連磕頭哀求。
“大人啊,求您高抬貴手,饒過小人吧!小人家境貧苦,家中還有年老體弱的父母需要奉養,膝下更是有著嗷嗷待哺的年幼子女等著我照顧,實在是沒有能力擔此重任啊!還請大人發發慈悲,開開恩吧!”
然而,黃塍的苦苦哀求似乎並未打動那位開口的官員。隻見他原本就陰沉的臉色此刻變得愈發難看,剛欲張口嗬斥之時,一直站在其身旁的一位官吏突然邁步上前。
“大人,既然這人有難處。二來這人又誦過華嚴。依下官之見,不妨派遣李主簿前去辦理這樁差事。日後有合適的機會,再安排其他重要事務交予他辦理便是。”
聽到自己的下屬提到黃塍曾經誦過華嚴,那官員臉色又變了一下,但很快便恢複如常,輕輕地點了點頭,顯然對這名官吏所提的建議表示認同。
見公堂上有官吏勸阻,而且那緋綠袍官員免去了自己押送僧人去五台山的差事,黃塍激動得難以自抑,連連磕了幾個響頭。
隻不過,對於這位即將接替自己去完成這項任務的李主簿究竟是何方神聖,黃塍想了半天卻沒有想個明白。
然而,還不等黃塍多想片刻,正當他還在苦苦思索之際,那緋綠袍官員已然再次開口了,“既然這事兒定下來了,你們就趕緊把他送迴去吧。”
隨著那緋綠袍官員的話音,先前那幾個追逐黃塍的黑衣人也來到了公堂裏,毫不客氣地伸手推搡著黃塍,急匆匆地將他帶出了公堂。
出了公堂之後,外麵的景象與之前大不相同。當黃塍最初跑來時,所經過的明明是一條寬敞平坦的官道,但此刻展現在他眼前的竟然變成了一條河。
河水呈現出一種詭異的黑色,仿佛深不見底,讓人難以看清其中究竟隱藏著什麽秘密。在這條黑漆漆的河麵上,還有橫跨著一座造型奇特的石橋。
那幾個黑衣人對著黃塍微微躬身,做出一個“請”的手勢,示意他走上這座橋。
盡管公堂裏的官員明確表示讓黃塍迴家,可是望著眼前這座充滿未知的橋,黃塍的內心不禁湧起一陣恐懼和不安,腳步也變得遲疑起來。
等黃塍好不容易走到橋上,突然一股涼颼颼的河風撲麵而來,猶如冰冷的利刃劃過肌膚,令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寒顫。
正當他想要開口詢問的時候,那幾個黑衣人卻上前一步,把他給架了起來,扔下了橋。聽著橋下麵的水響,黃塍隻道自己性命休矣。
等到黃塍再睜開眼的時候,耳邊聽到是“詐屍啦詐屍啦”喊聲,看到的是雞飛狗跳亂作一團身影……
聽完黃塍講述完這一係列匪夷所思之事後,在場眾人皆是麵麵相覷,臉上流露出猶豫不決的神色來。按照黃通判所言,他竟然經曆了一場地府之行!這怎麽可能呢?
還有,那個李主簿又是誰呢?至少,在濟州,上上下下可沒有姓李的主簿。
過了兩天之後,從本州島的山口縣傳來一則消息。說是帥司讓山口縣的李主簿前往州城點檢錢糧。接到任務後的李主簿不馬不停蹄地往州城趕,晚上就下榻到州城的官驛裏。
結果,就在李主簿住下這個晚上,竟然莫名其妙地因落枕而猝死在了驛館裏!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李主簿離世的那天,恰好是黃通判蘇醒複活的同一天!
聽到這個消息,黃塍心中亦是驚駭萬分。原來山口縣那個李主簿,就是代替自己押送五百名僧人去五台山的李主簿。
於是,黃通判帶上家裏的老仆,備上了許多財物,趕往山口去吊唁李主簿。
到了李家以後,黃通判把李家人原本著手的各項程序又重新梳了一遍,棺木要選最好的,僧人要講大乘,墳塋的風水也是請術士看了又看。
這讓李主簿的家人們著實感到意外。不過,雖說自家和黃通判並不熟,但黃通判的官職擺在那裏,又主動出錢出力,李家人也就沒有多說什麽。
等李主簿的喪禮辦理完畢,臨走的時候,黃塍還交給李家人一大筆財物,叮囑了許多事情。這讓李家人差點把黃通判當做恩公相待。
在李主簿死去一年之後。某天早上,黃通判突然神色凝重地吩咐家裏人:“快些為我準備熱水沐浴,還有,將我的壽衣壽褲也一並取來。”
這一番話傳到黃氏耳中時,她頓時大驚失色,心中焦急萬分。平日裏好好的丈夫,為何會說出如此不吉利的話語呢?
等到黃氏守到黃通判,黃塍已經把壽衣壽褲穿的整整齊齊。“黃氏,今天我要走了。官府有命,派遣我前往天台取經。迴想此生,能得此機緣,平生得力者,想來是因為我誦過一次華嚴經吧。”
言罷,黃通判靜靜地坐在椅子上,雙眼微閉,氣息漸漸平穩下來。沒過多久,他便安然地合上雙目,與世長辭了。
黃塍離世後,家人雖悲痛但也早有心理準備,趕忙操辦後事。這次喪事依舊隆重,各方人物皆來吊唁。
在黃塍的葬禮過後,怪事又發生了。夜裏,守墓人總聽到墓地裏傳來隱隱約約的誦經聲。一開始以為是風聲作祟,可那聲音越來越清晰。
守墓人壯著膽子走近墓地查看,那誦經聲卻戛然而止。他繞著墳墓轉了幾圈,並未發現異常之處。可當他轉身離開時,誦經聲又幽幽響起。
守墓人驚恐萬分,連忙將此事告知黃塍家人。黃家人聽聞後,連續在墓地守了幾日,卻什並沒有守墓人說的事情發生。
不過,黃塍告訴黃氏的那些話,卻慢慢傳了出來,一時間,越來越多的人都在求著來生,就不知道這事是好是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