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局麵剛有起色,李亨竟然便迫不及待地開始了這種昏招,任命一個不通兵事的宦官擔當監軍,指揮二十萬大軍!


    這豈不是笑話?簡直是在自毀長城,恐怕原本唾手可得的勝利,也因此變得岌岌可危!


    如李玄通所預料,那個隻知道揣摩天道意誌,卻對統禦仙兵毫無頭緒的魚朝恩,又如何能駕馭得了二十多萬仙兵神衛?


    這二十多萬天策神軍,號令不一,竟無法攻克安慶緒固若金湯守護的鄴城重地!


    此刻,史思明率領的十三萬叛逆妖軍已悄然南下馳援,隻是暫時駐紮在魏州,並未輕舉妄動,顯然意圖坐山觀虎鬥,待時機成熟,好從中漁利。


    正當安慶緒陷入危急存亡之際,史思明遂發動猛烈攻勢!


    天策神軍久攻不下,士氣低迷,加之號令雜亂,指揮失當,竟被史思明的妖軍擊潰!


    而這次恥辱的敗仗,承擔罪責之人並非身為監軍的魚朝恩,反而是那位並無大軍指揮權的郭子儀,他被剝奪了兵權!


    “如此昏主,何需吾輩忠誠侍奉?”


    九霄仙宮之中,呂洞賓緊鎖眉頭,冷冷哼了一聲。


    若是換作他呂洞賓,在此情形之下,早就脫離這昏君束縛,自立門戶了!


    這般昏庸之主,豈能配上他呂中豪傑的誓死效忠?自然也無法匹配郭子儀這等忠貞賢良的將領!


    然而,郭子儀並未有任何怨言。


    但在郭子儀離去之後,天策神軍接連失利,一度收複的東都洛陽再度淪陷;朔方與河東兩地亦爆發叛亂。


    假若置之不理,一旦兩地叛軍與史思明的妖軍匯合,那麽叛軍實力必將倍增!


    無奈之下,李亨隻得請郭子儀複出,委以兵馬副元帥及汾陽郡王之職,重整朝綱!


    郭子儀果斷出手,斬殺數十叛將,終使朔方、河東兩地恢複安定。


    不久後,李亨仙逝,太子李豫繼位。


    宦官程元振屢次進獻讒言,郭子儀再次遭到貶黜,被解除了兵馬副元帥職務,兵權再度旁落。


    這位拯救國家社稷的唐朝名將,被任命為山陵使,負責督建皇家仙陵。


    郭子儀第二次喪失兵權,卻依舊沒有半點怨言,欣然接受新帝大唐李豫給予的新任命,投身於督造仙陵的工作中去。


    此時此刻,雖安史之亂已被平定,然而大唐境內連年征戰,邊防軍隊盡數內調支援平叛,導致邊疆空虛無比。


    吐蕃族趁機入侵,二十萬大軍長驅直入,劍指長安!


    宦官程元振知情卻不上報,直至吐蕃大軍兵臨城下,李豫方知吐蕃軍隊已經到來!


    這時,他又想起了郭子儀,匆忙任命郭子儀為元帥,抵禦二十萬吐蕃大軍。


    然而,郭子儀多年來未曾握有兵權,身邊僅剩區區二十騎兵,實難抵擋吐蕃大軍侵襲。


    郭子儀請求朝廷增派兵力,卻又遭程元振阻撓。


    於是,長安城不幸再次失陷於吐蕃人手中!


    大唐皇帝李豫,隻得倉皇出逃!


    “長安,竟然又被攻陷了?”


    李玄通的臉色已然變得鐵青!


    長安城剛剛經曆了安史叛軍的侵擾,現在卻又慘遭吐蕃人的踐踏!作為大唐帝國的都城,兩度失守,這對於大唐皇朝來說無疑是重重的一記耳光,也讓李玄通顏麵無光!


    而這一切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發生的啊……


    李豫這小輩,雖封郭子儀為元帥仙尊,卻不授予其真兵實馬,豈非當真認為郭子儀乃神靈轉世,能以威壓震懾敵軍而不戰?


    郭子儀,即便身負軍神之資,然亦無法施展神通於空無一物之地!


    長安再陷外敵之手,此番淪落者乃是大唐的千年宿敵——吐蕃妖族!


    刹那間,大唐境內人心惶惶,動蕩不安。


    唯有郭子儀挺身而出,行動果斷!一邊整飭敗逃之修士軍伍,一邊調動武關守衛禁軍!


    郭子儀下令,白日裏擂響戰鼓,夜晚則燃起烽火,以此虛張聲勢,迷惑敵軍!


    果不其然,吐蕃妖族聞風喪膽,一番劫掠之後便倉皇撤離長安。


    郭子儀乘機揮師收複長安,召喚黃帝李豫迴歸京都!


    然而,黃帝李豫卻按兵不動,原是程元振擔憂重返長安會遭清算,竟勸李豫遷都至洛陽!


    此刻,李豫已然覺醒,旋即罷黜程元振,毅然決然返迴長安。他親自召見郭子儀,賜予郭子儀蘊含天地法則的丹書鐵券,並將其肖像掛入淩煙閣內,與開國仙賢並列!


    淩煙閣內,唯開國功臣的畫像得以懸置,而郭子儀能享有與此同等待遇,足見他在大唐的地位已達何等崇高!


    不久後,曾立下赫赫戰功助平定安史之亂的仆固懷恩背叛,勾結吐蕃、迴紇等三十萬異族修士軍,進犯大唐疆域!


    然而,仆固懷恩卻在途中暴斃身亡,各族修士軍各自為戰。


    郭子儀察覺此乃分化瓦解敵人的良機,遂孤身一人闖入迴紇大營,怒斥迴紇領袖藥葛羅。


    藥葛羅見郭子儀安然無恙,驚駭之餘痛斥仆固懷恩誤己,答應立即退兵!


    仆固懷恩部下的修士軍見主帥已亡,而唐軍統帥正是他們昔日的主帥郭子儀,於是紛紛主動歸降!


    吐蕃妖族偵查得知郭子儀多次出入迴紇營地,疑心大唐已與迴紇暗通款曲,便在夜間匆忙撤退!


    於是乎,郭子儀並未動用一兵一卒,便成功瓦解了仆固懷恩的叛亂,蕩平了那三十萬異族聯軍!


    “不戰而屈人之兵,郭子儀,果真具備一代軍神之風采!”


    目睹這一切,神州諸多名將皆對郭子儀敬佩不已!


    郭子儀之所以未能躋身軍神榜單,恐怕正是因為其位列忠義榜之中!若非如此,憑著他那駕馭兵法猶如神明,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超凡能力,即便是軍神榜之上,他也必定名列前茅!


    然而,郭子儀並未因此止步,而是領軍窮追猛打,一舉擊潰吐蕃妖族,斬首五萬之眾!


    次年,華州節度使周智光悍然謀反,朝廷遂命郭子儀領仙軍討伐!


    郭子儀大軍尚未抵達,華州將士已在兵變之中擊殺周智光,並將其首級獻給郭子儀。


    郭子儀之名,已是令敵聞風喪膽!


    大唐黃帝李豫對郭子儀深感倚重,不惜將自己的掌上明珠升平公主許配給郭子儀之子郭曖!


    升平公主嫁入郭家後,依舊保持著皇家貴胄的傲慢姿態,在郭子儀府邸中對公婆頤指氣使,惹得郭曖心中頗多不滿!


    在一個修煉醉仙釀的夜晚,郭曖竟然膽敢對修煉了仙體的升平公主出手施暴,並口出狂悖之語,直言若非其父郭子儀缺乏登臨仙位之心,李氏一族統治的仙域早已易主!升平公主返迴仙宮向仙帝李豫泣訴經過。


    然而李豫聽聞後,僅淡然一笑,表示倘若郭子儀果真存有問鼎仙位之意,那麽李氏仙域確實將無立足之地。他非但未責怪郭子儀,反而安撫公主返迴王府。


    郭子儀深知事態嚴重,立即親自押解郭曖前往仙宮麵見仙帝請罪。然而李豫並未追究郭子儀的責任,僅視其為兒女之間私下的戲言。


    迴到王府後,郭子儀嚴厲懲處了郭曖,這場醉酒引發的仙枝之爭才得以平息。


    “這個李豫,果然豁達大度啊!”


    仙榜前,李世民撫著仙髯,麵上露出滿意的讚賞之色。這件事本可大可小,若按律定郭家為逆賊之罪,足以株連三族,即便郭子儀曾為仙界大唐立下汗馬功勞,單憑此一言也可令郭家滿門遭斬!


    然而李豫選擇寬宏大量地處置此事,足顯他身為仙帝的明智之舉。相較於其父李亨,李豫顯然更具賢明帝王之姿。一旦處死郭子儀,必然使天下忠臣心寒,日後何人還會真心效忠於大唐?


    就在這一刻,那天道仙榜之上,景象突生巨變,湧起驚人漣漪:


    平定仙域叛亂,複興大唐仙朝!


    郭子儀!


    位列忠義仙榜第五!


    榮獲天道獎賞!


    一道雄渾的聲音自那天道仙榜上傳出,瞬間響徹九霄雲外!


    李世民的眼眸閃爍出驚喜光芒,郭子儀所獲的天道獎賞,歸於大唐仙朝所有!


    不知這份忠義仙榜第五的獎賞,是否會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再度提升!


    天道獎賞!


    一、郭子儀得以提前重生於神州仙土!


    二、賜予仙法“中興仙將”:使其統率的仙朝大軍整體戰鬥力提升八成!


    三、獲得仙法“威震四海”:令仙朝全軍將士對所屬仙朝的忠誠度翻倍!


    這片刻間,那天道仙榜的宏大聲音在整個神州仙地中激蕩開來,引發一番劇烈反響。


    仙朝大軍的整體戰鬥力提升八成,全軍將士對所屬仙朝的忠誠度加倍——這就是忠義仙榜第五名郭子儀所獲得的獎賞。


    無奈的是,像郭子儀這樣的忠臣,在非得逼迫大唐仙朝棄之不用的情況下,別的仙朝根本無從染指。不過,當前的大唐仙朝皇帝正是李世民。


    以其聖明英決,又怎可能放過郭子儀這樣一位蓋世軍神兼大唐忠臣?


    “我大唐仙朝,又將迎來一位棟梁之材!”


    各大神州仙朝的主宰們紛紛露出豔羨之色。像郭子儀這般,在仙朝麵臨危機之際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拯救社稷的忠臣良將,哪個不想擁有呢?


    且言郭子儀,此人非僅忠貞之臣,實乃駕馭靈兵、戰無不勝的仙將之尊!倘若仙界榜單未曾錄入此等xianzhi英傑,郭子儀必能傲立於忠義榜與武神榜二者之間!


    如此兼具雙榜潛力的國之砥柱,縱然置於任何一隅皇朝,皆足以熠熠生輝,令人矚目。


    “忠義榜,隻剩最後一個席位矣!”


    此刻,嬴政心頭憂慮更甚。


    “未知將來我大秦遭遇危難之時,是否能誕育出郭子儀這般扭轉乾坤的人物呢?”


    透過天道金榜的畫麵,嬴政已然預見,日後的大秦將在胡亥與趙高的煽風點火下,注定陷入一片浩劫!


    那時,大秦之地,能否孕育出另一位如同郭子儀般拯救乾坤、重振大秦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跡兩年餘,我鹹魚身份藏不住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朵朵大魔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朵朵大魔王並收藏混跡兩年餘,我鹹魚身份藏不住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