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業績顯赫,惹人猜忌!郭子儀遭帝王疑慮!
混跡兩年餘,我鹹魚身份藏不住了 作者:我是朵朵大魔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時,天元紀年,大唐帝國尚處平靜未遭浩劫!
郭子儀,乃武道狀元出身,在修煉界與軍隊中嶄露頭角,在“安史妖亂”爆發前夕,執掌豐州道統,並任左武衛大將軍之職,已然成為大唐疆域內的軍伍巨頭。
不過,相較於哥舒翰、安祿山及封常清這般底蘊深厚的戰神,郭子儀在修行年歲與勢力威望上仍有不小差距。
然而,伴隨著安祿山與史思明聯手掀起反叛狂瀾,封常清、高仙芝先後隕落,哥舒翰又兵敗降敵,使得大唐陷入前所未有的危難之際,更是麵臨著群龍無首的窘境。
此時此刻,唐皇李隆基想起了正在家中守製的郭子儀!
在這般緊要關頭,李隆基毅然決定提前召迴郭子儀,並任命其為朔方仙域副使,統率朔方軍東征安祿山!
郭子儀攜手另一位複興名將李光弼,接連收複失地,屢次挫敗史思明麾下的數十萬叛軍,成為了叛軍心中的一根刺!
即便安祿山不斷給史思明增派援軍,史思明依然敗在郭子儀與李光弼手中,隻得狼狽逃竄!
河北諸多仙州,紛紛斬殺叛軍守將,恭候郭子儀率領的大唐正道之師降臨!
正當郭子儀聲勢如虹之時,不幸傳來長安失守的消息——鎮守潼關的哥舒翰全軍覆滅!
長安淪陷,馬嵬坡事變後,李隆基避走蜀地,太子李亨於靈武仙台繼位,成為新一代的大唐皇帝!
因郭子儀展現出超凡的戰功與忠誠,新帝李亨賦予其重責大任,冊封他為兵部尚書、仙相,並兼任朔方仙域節度使!
李亨此舉,無疑是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乃至大唐的仙道江山,盡數寄托於郭子儀身上!
肩負著這份重托,郭子儀不敢有絲毫懈怠!欲想光複大唐江山,首要任務便是收複落入叛軍手中的兩京!
郭子儀遂集結大軍,蓄勢待發,意圖攻克長安!
為此,李亨不惜將隴右、河西、安西、西域等地所有的精銳仙兵悉數調撥至郭子儀旗下聽令!
同時,大唐南方的各類仙材資源與糧食供給,也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
然而,安史叛軍並非泛泛之輩,他們曾是大唐昔日赫赫有名的邊疆精銳,如今由大將安守忠、李歸仁領軍,戰鬥力依然驚人無比!
為確保萬無一失,郭子儀向北方的迴紇族借得四千鐵騎作為援手!
就這樣,郭子儀率十五萬大唐仙軍,揮軍挺進長安!
麵對叛軍,安守忠與李歸仁帶領十萬叛軍奮起應戰!
雙方於此,在香積寺所在的仙境戰場上展開激烈對決!
這場較量,雙方均是昔日大唐的精銳,戰鬥場麵異常慘烈!
大唐仙軍憑借人數優勢率先發起衝鋒;而叛軍則毫無懼色,以重騎兵為主力,直麵仙軍進行硬碰硬的白刃戰!
此一戰,震撼了神州各皇朝之主,皆因其交鋒雙方皆屬神州頂級精銳之師,兵甲犀利,士卒驍勇,視死如歸!
戰況膠著,天地為之黯淡,血流成河,倒下的將士屍體堆積如山!
若是尋常軍隊,一旦傷亡過萬,恐怕早已土崩瓦解;然而此刻,雙方折損的將士數量估計已達十萬餘眾!
即便這香積福地已化作屍骸遍野的修煉禁地,然這兇險絕倫的血戰,竟還未見停歇之勢!
無論是正道修士還是魔道叛軍,雙方均毫無退卻之意,展現出誓以最後一口氣戰鬥到底的決心!
“此乃安史逆賊勢力之恐怖乎?”
神州各宗門與皇朝之人,無不目光深沉,內心震動。這安史叛軍,並非常人眼中散漫無序的匪徒,實乃曾令巔峰時期的大唐帝國也為之膽寒的最強武修軍團之一!
此番遭遇,乃兩大頂尖力量的生死相搏,才造就出這般震撼人心的壯烈景象,引得各界觀戰者連連驚歎!
“大唐兵馬,切勿輕視!”
大秦皇宮之內,即使是身負“殺神”之稱、位居軍神榜首的白起,此刻亦麵露凝重之色,給出了一個令人驚駭的評判。
白起,乃是神州唯一的“殺神”將帥,其體內洶湧澎湃的修為被這場激戰所點燃,連他這樣的戰神,也未曾經曆過如此酣暢淋漓的對決!
然而,端坐龍椅之上的秦始皇嬴政,卻是輕輕搖頭,言語間透著惋惜之情:“如此銳氣逼人的戰士,竟隕落在自家王朝的爭鬥之中!”
“若能同心協力,共抗妖族與西疆異域,那將是何等壯觀之景?”
如此英勇之輩,卻因內戰喪命,實在是痛惜至極!縱非大秦子弟,他仍舊為此感到痛心疾首,因為他們都是神州大地上的驕子!
殿下的李斯附議道:“若我大秦欲統一神州,發動此般規模的神州混戰,怕是會有更多如同香積福地般的悲慘場麵出現。”
聽聞此言,秦始皇嬴政微微點頭,深知一旦大秦發兵神州,其他各皇朝必定會全力抵抗。縱然大秦軍隊在天道榜上戰績顯赫,實力雄厚,但其他皇朝同樣擁有上榜的精兵悍將!屆時,戰火或許將比今日香積福地之戰更為慘烈!
……
然而此時,大唐皇宮內,李世民的心正在滴血!在這天道金榜的畫麵中,不論是大唐正軍,還是叛軍,他們全都是他大唐的精英修士與驍勇戰將!
即便叛軍曾經是鎮守北境、屢立戰功的邊關勇士,但卻並未用來抵禦吐蕃、南詔以及突厥等外敵,反倒是消耗在了自家王朝的內亂之中!更令人憤慨的是,大唐竟然還請來迴紇等外族勢力協助鎮壓叛軍!此舉無疑是大唐的一大恥辱!
照眼前這傷亡情況來看,待此役結束,大唐的精英戰將恐怕十去七八矣!正因安史之亂後的這一戰,使得大唐元氣大傷,再也無法恢複往昔的輝煌!
大漢國,未央宮。
“勝者為王敗者寇,區區正規軍與叛軍之別又有何幹?勝者即為王師,敗者便是亂黨賊寇!”
漢武帝劉徹臉色淡漠,古往今來,勝者為尊,曆史終究是由勝者所書寫的。
若此一役,叛逆得勝,則其汙名將蕩滌無存!
仙凡交匯的大唐紀元便至終焉,接踵而來的,將是嶄新仙道皇朝——大燕!
大燕,注定將頂替大唐,位列萬界至尊皇朝之尊!
此刻的天香靈穀之中,劍嘯與鼓鳴交織,震蕩九天!
曆經激烈交鋒,十五萬唐軍竟是率先顯露出難以支撐之勢,瀕臨崩潰邊緣!
危急關頭,大唐陌刀軍團的統帥李嗣業毅然卸甲揮刀,直衝前線!
叛軍阻擋之人,盡皆人仰馬翻,化作飛灰!
李嗣業接連斬殺數十敵首,方穩住唐軍陣線!
他率領陌刀軍猶如鐵壁般挺進,銳不可當,無人能擋!
大將軍王難得遭叛軍箭矢射中眉心,麵部皮膚落下遮蔽雙目,但他毫不畏懼,奮力拔箭撕皮,滿臉鮮血依然奮力搏殺!
唐軍至此,浴血奮戰!
叛軍雖已傷亡過半,卻依舊堅守陣地,死戰不降!
更為兇險的是,他們竟然還暗藏了一支奇兵,意圖偷襲唐軍後方!
然而,在這場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四位千騎的迴紇鐵騎瞬間行動起來!
他們早已悄然潛伏於戰場一側,隻待這至關重要的致命一擊!
此刻,他們毫無畏懼地猛然殺出,一舉摧毀了叛軍的伏兵!
叛軍因此失去最後的底牌,士氣瞬間低落至極點,終被唐軍徹底擊潰!
此戰過後,唐軍陣亡七萬之眾,叛軍則折損六萬,並有兩萬被俘。
無論叛軍還是唐軍,皆損失慘重,元氣大傷。
然而,大唐王朝卻借此機會成功收複了曾落入叛軍手中的仙都長安,使得唐軍士氣大振!
大燕皇帝安慶緒聽聞長安失守,遂匆忙集結十五萬叛軍企圖再戰郭子儀,卻再次被郭子儀以雷霆手段擊敗!
叛軍潰不成軍,東都洛陽也隨之光複!
至此,大唐的東西二京,盡數重迴大唐懷抱!
安慶緒狼狽逃竄至鄴城,企圖喘息重整。
仙凡山河得以重塑,天地秩序再現!
大唐王朝,似乎已經看到了複興的曙光!
大衍帝國。
“郭子儀,實乃救國之功臣也!”
劉徹一聲長歎,迴首望去,大唐江山半壁淪陷,東西兩京落入敵人之手,連皇帝都被迫逃離皇宮!
所有人都認為,大唐已經走到了盡頭,無人再對其抱有任何期待。
誰料,世間竟尚有郭子儀這般蓋世英豪,力挽狂瀾,挽救了大唐的命運!
他親手將大唐皇朝從生死邊緣拉了迴來,堪稱國家之棟梁,大唐的砥柱中流!
然而,正當郭子儀立下赫赫戰功之際,身為大唐皇帝的李亨,卻對他滋生了疑慮之心!
在即將來臨的與安祿山之子安慶緒的終極對決中,李亨並未任命郭子儀為統帥,而是讓親信宦官魚朝恩出任監軍,掌控二十萬大軍!
目睹這一切的李世民不由得憤慨一聲:“真是愚不可及!”
即便郭子儀功勞顯赫,讓帝王心生戒懼也是情理之中,但總該等到平定叛亂大局已定時再考慮此事吧!
郭子儀,乃武道狀元出身,在修煉界與軍隊中嶄露頭角,在“安史妖亂”爆發前夕,執掌豐州道統,並任左武衛大將軍之職,已然成為大唐疆域內的軍伍巨頭。
不過,相較於哥舒翰、安祿山及封常清這般底蘊深厚的戰神,郭子儀在修行年歲與勢力威望上仍有不小差距。
然而,伴隨著安祿山與史思明聯手掀起反叛狂瀾,封常清、高仙芝先後隕落,哥舒翰又兵敗降敵,使得大唐陷入前所未有的危難之際,更是麵臨著群龍無首的窘境。
此時此刻,唐皇李隆基想起了正在家中守製的郭子儀!
在這般緊要關頭,李隆基毅然決定提前召迴郭子儀,並任命其為朔方仙域副使,統率朔方軍東征安祿山!
郭子儀攜手另一位複興名將李光弼,接連收複失地,屢次挫敗史思明麾下的數十萬叛軍,成為了叛軍心中的一根刺!
即便安祿山不斷給史思明增派援軍,史思明依然敗在郭子儀與李光弼手中,隻得狼狽逃竄!
河北諸多仙州,紛紛斬殺叛軍守將,恭候郭子儀率領的大唐正道之師降臨!
正當郭子儀聲勢如虹之時,不幸傳來長安失守的消息——鎮守潼關的哥舒翰全軍覆滅!
長安淪陷,馬嵬坡事變後,李隆基避走蜀地,太子李亨於靈武仙台繼位,成為新一代的大唐皇帝!
因郭子儀展現出超凡的戰功與忠誠,新帝李亨賦予其重責大任,冊封他為兵部尚書、仙相,並兼任朔方仙域節度使!
李亨此舉,無疑是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乃至大唐的仙道江山,盡數寄托於郭子儀身上!
肩負著這份重托,郭子儀不敢有絲毫懈怠!欲想光複大唐江山,首要任務便是收複落入叛軍手中的兩京!
郭子儀遂集結大軍,蓄勢待發,意圖攻克長安!
為此,李亨不惜將隴右、河西、安西、西域等地所有的精銳仙兵悉數調撥至郭子儀旗下聽令!
同時,大唐南方的各類仙材資源與糧食供給,也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
然而,安史叛軍並非泛泛之輩,他們曾是大唐昔日赫赫有名的邊疆精銳,如今由大將安守忠、李歸仁領軍,戰鬥力依然驚人無比!
為確保萬無一失,郭子儀向北方的迴紇族借得四千鐵騎作為援手!
就這樣,郭子儀率十五萬大唐仙軍,揮軍挺進長安!
麵對叛軍,安守忠與李歸仁帶領十萬叛軍奮起應戰!
雙方於此,在香積寺所在的仙境戰場上展開激烈對決!
這場較量,雙方均是昔日大唐的精銳,戰鬥場麵異常慘烈!
大唐仙軍憑借人數優勢率先發起衝鋒;而叛軍則毫無懼色,以重騎兵為主力,直麵仙軍進行硬碰硬的白刃戰!
此一戰,震撼了神州各皇朝之主,皆因其交鋒雙方皆屬神州頂級精銳之師,兵甲犀利,士卒驍勇,視死如歸!
戰況膠著,天地為之黯淡,血流成河,倒下的將士屍體堆積如山!
若是尋常軍隊,一旦傷亡過萬,恐怕早已土崩瓦解;然而此刻,雙方折損的將士數量估計已達十萬餘眾!
即便這香積福地已化作屍骸遍野的修煉禁地,然這兇險絕倫的血戰,竟還未見停歇之勢!
無論是正道修士還是魔道叛軍,雙方均毫無退卻之意,展現出誓以最後一口氣戰鬥到底的決心!
“此乃安史逆賊勢力之恐怖乎?”
神州各宗門與皇朝之人,無不目光深沉,內心震動。這安史叛軍,並非常人眼中散漫無序的匪徒,實乃曾令巔峰時期的大唐帝國也為之膽寒的最強武修軍團之一!
此番遭遇,乃兩大頂尖力量的生死相搏,才造就出這般震撼人心的壯烈景象,引得各界觀戰者連連驚歎!
“大唐兵馬,切勿輕視!”
大秦皇宮之內,即使是身負“殺神”之稱、位居軍神榜首的白起,此刻亦麵露凝重之色,給出了一個令人驚駭的評判。
白起,乃是神州唯一的“殺神”將帥,其體內洶湧澎湃的修為被這場激戰所點燃,連他這樣的戰神,也未曾經曆過如此酣暢淋漓的對決!
然而,端坐龍椅之上的秦始皇嬴政,卻是輕輕搖頭,言語間透著惋惜之情:“如此銳氣逼人的戰士,竟隕落在自家王朝的爭鬥之中!”
“若能同心協力,共抗妖族與西疆異域,那將是何等壯觀之景?”
如此英勇之輩,卻因內戰喪命,實在是痛惜至極!縱非大秦子弟,他仍舊為此感到痛心疾首,因為他們都是神州大地上的驕子!
殿下的李斯附議道:“若我大秦欲統一神州,發動此般規模的神州混戰,怕是會有更多如同香積福地般的悲慘場麵出現。”
聽聞此言,秦始皇嬴政微微點頭,深知一旦大秦發兵神州,其他各皇朝必定會全力抵抗。縱然大秦軍隊在天道榜上戰績顯赫,實力雄厚,但其他皇朝同樣擁有上榜的精兵悍將!屆時,戰火或許將比今日香積福地之戰更為慘烈!
……
然而此時,大唐皇宮內,李世民的心正在滴血!在這天道金榜的畫麵中,不論是大唐正軍,還是叛軍,他們全都是他大唐的精英修士與驍勇戰將!
即便叛軍曾經是鎮守北境、屢立戰功的邊關勇士,但卻並未用來抵禦吐蕃、南詔以及突厥等外敵,反倒是消耗在了自家王朝的內亂之中!更令人憤慨的是,大唐竟然還請來迴紇等外族勢力協助鎮壓叛軍!此舉無疑是大唐的一大恥辱!
照眼前這傷亡情況來看,待此役結束,大唐的精英戰將恐怕十去七八矣!正因安史之亂後的這一戰,使得大唐元氣大傷,再也無法恢複往昔的輝煌!
大漢國,未央宮。
“勝者為王敗者寇,區區正規軍與叛軍之別又有何幹?勝者即為王師,敗者便是亂黨賊寇!”
漢武帝劉徹臉色淡漠,古往今來,勝者為尊,曆史終究是由勝者所書寫的。
若此一役,叛逆得勝,則其汙名將蕩滌無存!
仙凡交匯的大唐紀元便至終焉,接踵而來的,將是嶄新仙道皇朝——大燕!
大燕,注定將頂替大唐,位列萬界至尊皇朝之尊!
此刻的天香靈穀之中,劍嘯與鼓鳴交織,震蕩九天!
曆經激烈交鋒,十五萬唐軍竟是率先顯露出難以支撐之勢,瀕臨崩潰邊緣!
危急關頭,大唐陌刀軍團的統帥李嗣業毅然卸甲揮刀,直衝前線!
叛軍阻擋之人,盡皆人仰馬翻,化作飛灰!
李嗣業接連斬殺數十敵首,方穩住唐軍陣線!
他率領陌刀軍猶如鐵壁般挺進,銳不可當,無人能擋!
大將軍王難得遭叛軍箭矢射中眉心,麵部皮膚落下遮蔽雙目,但他毫不畏懼,奮力拔箭撕皮,滿臉鮮血依然奮力搏殺!
唐軍至此,浴血奮戰!
叛軍雖已傷亡過半,卻依舊堅守陣地,死戰不降!
更為兇險的是,他們竟然還暗藏了一支奇兵,意圖偷襲唐軍後方!
然而,在這場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四位千騎的迴紇鐵騎瞬間行動起來!
他們早已悄然潛伏於戰場一側,隻待這至關重要的致命一擊!
此刻,他們毫無畏懼地猛然殺出,一舉摧毀了叛軍的伏兵!
叛軍因此失去最後的底牌,士氣瞬間低落至極點,終被唐軍徹底擊潰!
此戰過後,唐軍陣亡七萬之眾,叛軍則折損六萬,並有兩萬被俘。
無論叛軍還是唐軍,皆損失慘重,元氣大傷。
然而,大唐王朝卻借此機會成功收複了曾落入叛軍手中的仙都長安,使得唐軍士氣大振!
大燕皇帝安慶緒聽聞長安失守,遂匆忙集結十五萬叛軍企圖再戰郭子儀,卻再次被郭子儀以雷霆手段擊敗!
叛軍潰不成軍,東都洛陽也隨之光複!
至此,大唐的東西二京,盡數重迴大唐懷抱!
安慶緒狼狽逃竄至鄴城,企圖喘息重整。
仙凡山河得以重塑,天地秩序再現!
大唐王朝,似乎已經看到了複興的曙光!
大衍帝國。
“郭子儀,實乃救國之功臣也!”
劉徹一聲長歎,迴首望去,大唐江山半壁淪陷,東西兩京落入敵人之手,連皇帝都被迫逃離皇宮!
所有人都認為,大唐已經走到了盡頭,無人再對其抱有任何期待。
誰料,世間竟尚有郭子儀這般蓋世英豪,力挽狂瀾,挽救了大唐的命運!
他親手將大唐皇朝從生死邊緣拉了迴來,堪稱國家之棟梁,大唐的砥柱中流!
然而,正當郭子儀立下赫赫戰功之際,身為大唐皇帝的李亨,卻對他滋生了疑慮之心!
在即將來臨的與安祿山之子安慶緒的終極對決中,李亨並未任命郭子儀為統帥,而是讓親信宦官魚朝恩出任監軍,掌控二十萬大軍!
目睹這一切的李世民不由得憤慨一聲:“真是愚不可及!”
即便郭子儀功勞顯赫,讓帝王心生戒懼也是情理之中,但總該等到平定叛亂大局已定時再考慮此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