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抗清名將護國悲魂——袁崇煥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 作者:權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眼看同僚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蠅營狗苟,辛棄疾痛心無比。
於是他多次向韓侂胄進言,
揭露這些官員的醜惡行徑,並提出自己的抗戰策略,可反而卻遭到了排擠和忽視。
韓侂胄雖然主張北伐,但他更看重的還是自己的權力和地位。
對於辛棄疾的直言不諱,他感到很是不滿,漸漸地也對辛棄疾產生了疏遠。
上天給了辛棄疾希望,但又親手把他掐滅。
心中充滿憂慮和憤懣的辛棄疾,登上北固山,遠眺著千裏江山,心中湧起了無盡的感慨。
他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熱血經曆,
想起了當年為北伐拚盡最後一滴血淚,卻死在自己人手上的嶽武穆,
心中湧起了無限的悲戚和無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佳作,由此誕生,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迴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關羽怒目而視,對身邊的諸葛亮、薑維等人說道:“孫權這等江東鼠輩,也配稱英雄?”
諸葛亮笑著安撫道:“二哥莫惱,後世還有許多人支持曹操呢。我們盡力就好,是非公道,任由後人評說便是。”
關羽知道自己在其他時空就是死在孫權、呂蒙手上,心中這股恨意怎麽可能輕易消除。
……
宋徽宗趙佶看至此處,不由得潸然淚下。
他喜愛並且精通文學,自然更加能感受辛棄疾詩詞裏蘊含的各種情緒。
或許是想到蘇治在視頻裏對他和大宋的各種挖苦、批評,
這位一手開創了“靖康難”的悲催皇帝,
此刻竟同樣升起了一股悲壯、慷慨之氣,
“嶽飛何在?”宋徽宗猛的大聲喝問道。
尚沉浸在悲傷中的嶽飛,
猛地聽到宋徽宗點了自己的名字,
雖然有些不明就裏,但他還是立即出班單膝跪地道:“末將在!”
“朕把所有的火器全都給你,命你全力加急訓練嶽家軍,朕要那些南下的金狗,一個不留!!”
一向文弱的宋徽宗,竟說出了如此殺意凜然的話語。
就站在宋徽宗身旁不遠處的李綱和種師道,不由得渾身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好!好!好!”
“陛下硬起來!”
“我大宋,有希望了!”
“……”
視頻繼續直播,
“不久之後,辛棄疾又被降職了。
站在自家那顯破舊的府邸前,
望著天邊漸漸沉下的夕陽,
他心中明白,這不過又是朝廷對自己的排擠和打壓罷了,也不是第一次了。
但這一次,
辛棄疾真的感覺心灰意冷了。
歲月如梭,轉眼間他已是白發蒼蒼,
那些曾經熱血沸騰的日子仿佛還在昨日,
可如今卻隻能化作一聲聲無奈的歎息。
他也終於想通了,自己的大限怕是已經不遠了。
於是,他推辭了朝廷的任命,
帶著滿心的疲憊和不甘,
迴到了那熟悉而又陌生的鉛山,決定在此地度過餘生。”
“鉛山風光依舊,可辛棄疾的心境卻已大不如前。
他常常獨自漫步在山間小道上,
望著那連綿不絕的山巒,
心中滿是對過往歲月的追憶和對未來的迷茫。
然而,命運卻並沒有就此放過他。
開禧三年(1207年)秋天,朝廷再次啟用他,任命他為樞密都承旨。
但此時的他已重病纏身,身體每況愈下。
可即便如此,他還是抱著最後一絲期望,接受了任命。
可命運或許已經玩夠了,失去了耐心。
但沒過多久,辛棄疾因病逝世了,享年六十八歲。
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唿‘殺賊!殺賊!’
或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
辛棄疾又迴到了那個金戈鐵馬、氣吞萬裏的年輕時代,
他意氣風發,
他壯誌滿懷,
他心中永遠燃燒著不屈的火焰!
可吹角連營,終究隻是個遙遠的夢罷了。”
【華夏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六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辛棄疾,盤點完畢!】
“唉,真是可惜啊。一身好本事,卻鬱鬱不得誌,最後還落個淒涼而死的下場。”
“咱們老百姓不懂什麽大道理,但看辛棄疾為國為民,心裏就敬佩。”
“生不逢時,壯誌難酬!”
“辛棄疾文武雙全,卻報國無門,老夫與他何其相似啊!”
“我輩讀書人,當以他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希望蘇先生可以獎勵他們穿越時空的機會,希望他能去到宋太祖的時空……”
宋太祖趙匡胤盯著視頻裏,一直到死去都沒能北伐的辛棄疾,咬牙切齒的說道:“辛棄疾若能來我這裏,必能大展宏圖。朕也是時候改請蘇先生帶朕去看看後世那些不孝子們了……
就從趙佶開始吧,也不知道他那邊到底是什麽情況。”
宋仁宗趙禎忍不住歎息道:“朕以仁政治國,但也想勵精北伐。
辛棄疾文武雙全,卻不得重用,實為可惜。
若能來朕這裏,朕必當力排眾議,重用此等忠臣良將,效仿嶽飛,舉兵北伐!”
宋高宗趙構不屑的說道:“為什麽一定北伐?安安穩穩的過日子不好嗎?真搞不懂這群隻想著打仗的家夥,腦子裏塞的到底都是些什麽……”
…………
議論聲漸漸弱了下去,新一期的視頻盤點,即將緩緩拉開序幕。
視頻的畫麵中所展現的,依舊是一派家國凋零、滿目瘡痍的景象。
百姓生活困苦,流離失所,荒野之中白骨累累,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慘劇……
比人的悲情更為沉重的,莫過於王朝末期的那番末日之景。
隨著視頻的推進,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華夏大地的標誌性建築——長城,
它巍峨聳立,
卻似也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與今日的滄桑。
緊接著,畫麵一轉,來到了遙遠的北疆。
寒風凜冽,白雪皚皚,刀槍劍戟、橫屍遍野……
最終,鏡頭定格在了一位將軍的身上,
【華夏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五位:抗清名將護國悲魂——袁崇煥!】
“袁崇煥?!”崇禎帝朱由檢猛地一驚,脫口而出,“朕如此信任他,他為何還會成為悲情人物??”
於是他多次向韓侂胄進言,
揭露這些官員的醜惡行徑,並提出自己的抗戰策略,可反而卻遭到了排擠和忽視。
韓侂胄雖然主張北伐,但他更看重的還是自己的權力和地位。
對於辛棄疾的直言不諱,他感到很是不滿,漸漸地也對辛棄疾產生了疏遠。
上天給了辛棄疾希望,但又親手把他掐滅。
心中充滿憂慮和憤懣的辛棄疾,登上北固山,遠眺著千裏江山,心中湧起了無盡的感慨。
他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熱血經曆,
想起了當年為北伐拚盡最後一滴血淚,卻死在自己人手上的嶽武穆,
心中湧起了無限的悲戚和無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佳作,由此誕生,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迴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關羽怒目而視,對身邊的諸葛亮、薑維等人說道:“孫權這等江東鼠輩,也配稱英雄?”
諸葛亮笑著安撫道:“二哥莫惱,後世還有許多人支持曹操呢。我們盡力就好,是非公道,任由後人評說便是。”
關羽知道自己在其他時空就是死在孫權、呂蒙手上,心中這股恨意怎麽可能輕易消除。
……
宋徽宗趙佶看至此處,不由得潸然淚下。
他喜愛並且精通文學,自然更加能感受辛棄疾詩詞裏蘊含的各種情緒。
或許是想到蘇治在視頻裏對他和大宋的各種挖苦、批評,
這位一手開創了“靖康難”的悲催皇帝,
此刻竟同樣升起了一股悲壯、慷慨之氣,
“嶽飛何在?”宋徽宗猛的大聲喝問道。
尚沉浸在悲傷中的嶽飛,
猛地聽到宋徽宗點了自己的名字,
雖然有些不明就裏,但他還是立即出班單膝跪地道:“末將在!”
“朕把所有的火器全都給你,命你全力加急訓練嶽家軍,朕要那些南下的金狗,一個不留!!”
一向文弱的宋徽宗,竟說出了如此殺意凜然的話語。
就站在宋徽宗身旁不遠處的李綱和種師道,不由得渾身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好!好!好!”
“陛下硬起來!”
“我大宋,有希望了!”
“……”
視頻繼續直播,
“不久之後,辛棄疾又被降職了。
站在自家那顯破舊的府邸前,
望著天邊漸漸沉下的夕陽,
他心中明白,這不過又是朝廷對自己的排擠和打壓罷了,也不是第一次了。
但這一次,
辛棄疾真的感覺心灰意冷了。
歲月如梭,轉眼間他已是白發蒼蒼,
那些曾經熱血沸騰的日子仿佛還在昨日,
可如今卻隻能化作一聲聲無奈的歎息。
他也終於想通了,自己的大限怕是已經不遠了。
於是,他推辭了朝廷的任命,
帶著滿心的疲憊和不甘,
迴到了那熟悉而又陌生的鉛山,決定在此地度過餘生。”
“鉛山風光依舊,可辛棄疾的心境卻已大不如前。
他常常獨自漫步在山間小道上,
望著那連綿不絕的山巒,
心中滿是對過往歲月的追憶和對未來的迷茫。
然而,命運卻並沒有就此放過他。
開禧三年(1207年)秋天,朝廷再次啟用他,任命他為樞密都承旨。
但此時的他已重病纏身,身體每況愈下。
可即便如此,他還是抱著最後一絲期望,接受了任命。
可命運或許已經玩夠了,失去了耐心。
但沒過多久,辛棄疾因病逝世了,享年六十八歲。
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唿‘殺賊!殺賊!’
或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
辛棄疾又迴到了那個金戈鐵馬、氣吞萬裏的年輕時代,
他意氣風發,
他壯誌滿懷,
他心中永遠燃燒著不屈的火焰!
可吹角連營,終究隻是個遙遠的夢罷了。”
【華夏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六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辛棄疾,盤點完畢!】
“唉,真是可惜啊。一身好本事,卻鬱鬱不得誌,最後還落個淒涼而死的下場。”
“咱們老百姓不懂什麽大道理,但看辛棄疾為國為民,心裏就敬佩。”
“生不逢時,壯誌難酬!”
“辛棄疾文武雙全,卻報國無門,老夫與他何其相似啊!”
“我輩讀書人,當以他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希望蘇先生可以獎勵他們穿越時空的機會,希望他能去到宋太祖的時空……”
宋太祖趙匡胤盯著視頻裏,一直到死去都沒能北伐的辛棄疾,咬牙切齒的說道:“辛棄疾若能來我這裏,必能大展宏圖。朕也是時候改請蘇先生帶朕去看看後世那些不孝子們了……
就從趙佶開始吧,也不知道他那邊到底是什麽情況。”
宋仁宗趙禎忍不住歎息道:“朕以仁政治國,但也想勵精北伐。
辛棄疾文武雙全,卻不得重用,實為可惜。
若能來朕這裏,朕必當力排眾議,重用此等忠臣良將,效仿嶽飛,舉兵北伐!”
宋高宗趙構不屑的說道:“為什麽一定北伐?安安穩穩的過日子不好嗎?真搞不懂這群隻想著打仗的家夥,腦子裏塞的到底都是些什麽……”
…………
議論聲漸漸弱了下去,新一期的視頻盤點,即將緩緩拉開序幕。
視頻的畫麵中所展現的,依舊是一派家國凋零、滿目瘡痍的景象。
百姓生活困苦,流離失所,荒野之中白骨累累,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慘劇……
比人的悲情更為沉重的,莫過於王朝末期的那番末日之景。
隨著視頻的推進,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華夏大地的標誌性建築——長城,
它巍峨聳立,
卻似也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與今日的滄桑。
緊接著,畫麵一轉,來到了遙遠的北疆。
寒風凜冽,白雪皚皚,刀槍劍戟、橫屍遍野……
最終,鏡頭定格在了一位將軍的身上,
【華夏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五位:抗清名將護國悲魂——袁崇煥!】
“袁崇煥?!”崇禎帝朱由檢猛地一驚,脫口而出,“朕如此信任他,他為何還會成為悲情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