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府的辦事效率很高,正月初六一大早,趙老爹便親自帶著兩位官媒並一隊樂人吹吹打打地將一對足金打造的肥雁兼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長命縷諸物送到了瑤華居。守在正廳的楊老族長代表女方收了男家“納彩”之禮,又遞了一張寫有夭夭年庚、姓字的大紅庚帖,趙老爹笑吟吟地收了去。
這納彩、問名之禮,夭夭皆不用露麵,隻和小梅、小桃在樓上細細打點著送去藏麟齋的禮物——一枚和田玉透雕蟒紋同心佩、一雙露指的玄色獺兔皮手套、一盒兩枝已長成了人形的百年老山參。
她這半年送人參如送蘿卜一般,送著送著也不覺得心疼了。隻是有一件事,老趙依著規矩在“納征”之前是不能來看她的,據說是見了麵不吉利;楊老族長便特特叮囑了楊阿嬤,元宵燈節之前看緊門戶,不許懷化將軍找任何借口來瑤華居見夭夭。
夭夭掰著手指算著大約十天見不著老趙,也出不去瑤華居的大門,這也不值什麽,她在現代可是宅慣了的人。
那馮醫官倒是日日來與她請脈,匆匆地來,匆匆地走,前院的事也一句不肯多說。張娘子與馮娘子亦帶著各自的孩兒來了幾次,陪著她說些話,夭夭才發現,那溫雅知禮的張娘子居然是張如賓張先生的女兒;而明媚溫柔的馮娘子正是馮濟世馮醫官的幺女。 見了幾次後,夭夭覺得二人心地倒還淳善,不似那劇裏演的惡毒小妾、腹黑外室,心中一喜,又大手大腳地送出去一堆高級皮貨、衣料,以及自高麗采買來的珍珠胭粉。
煊兒、姝兒一個六歲、一個四歲,正是軟糯糯、白生生的可愛孩童模樣,初次來瑤華居,也不認生,圍著她一口一個“郡主娘娘”地親熱地叫著,夭夭看著不覺母愛爆棚,一邊滑不留手捏了這個一把,揉了那個一下,又令小梅、小桃拿了許多果子點心與他們吃。
煊兒長相肖母,小小年紀臉上竟透出一股難得的書卷氣;姝兒雖是個女孩兒,眉宇間卻英氣勃勃,實與她爹爹有些神似,因此更對夭夭的眼緣。為一碗水端平,除了各自送了一把足金的長命鎖外,又給煊兒備了一個小巧的青玉螭吻鎮紙,底下鐫了“狀元及第”四字;給姝兒的則是一副宮中的金鑲玉的寶石項圈兒。
張氏、馮氏自她入府也見過幾次,本以為是要配給年紀相當的小公子,卻萬萬沒想到竟成了自家主母;且又新封了郡主,生怕是位嚴苛的;如今看她言笑晏晏,對孩子也是真心疼愛,方才鬆了一口氣。
白山的公文也就年節間停了四五日,因她搬迴了瑤華居,老趙便於每日午後遣人將緊要的公文送了來給她看。無非是她年前提議在東丹國的天福城與遼陽郡設置情報網的事,目下已基本上安插完畢,再過數日便可正常運轉;再便是她白山的“將作院”又製出了一種可發射雷火珠的長筒袖箭,射程可達一百多米。
夭夭看了報文也十分欣喜:這玩意兒威力雖然不比後世的“佛郎機”,但對付契丹人的騎兵應該綽綽有餘。便令白山速速送五十把袖箭過來試用。
又把即將迴白山的楊老族長請來,當麵鄭重說了這“將作院”所出的武器需將製備方法留存圖文檔冊,等閑不得示人,更不得外傳;囑他迴到白山後務必要善作安排,叫工匠們有保密意識,萬萬不可懈怠。
楊老族長拱手肅然稱“是”。
正月十四當晚,趙楮遣人來瑤華居送了一匣子萬家鋪子新製的牛乳桂花香糕,一本前朝編訂的《李太白集》,那來人囑小梅、小桃傳話, 說將軍極喜詩仙作的《清平調》詞三首,請郡主娘娘共賞。 夭夭一邊吃那香軟糕點,聽小桃絮絮說了這番話,心裏也有些好奇,便把那糕點分了些與她們,囑她倆不要將此事告訴楊阿嬤;待上床之後,夭夭便取了書在手細細查看,果見書內夾了一張對折的小小花箋,打開看時,那上麵寫的是半首前朝蘇味道的五律《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夭夭看著老趙那一手王羲之的行書風流飄逸,又仔細揣摩了他巴巴地送來這四句詩的含義,不覺心中一動,麵上隨即熱辣辣地紅了起來。
第二天便是元宵佳節,不到酉時通化全城便點起各色花燈來,將軍府內亦是紅燭輝耀、燈火通明。夭夭知晚間老趙可能會來見她,便白日裏睡的飽飽的,夜間不到戌時便說自己又困了,令小梅、小桃與楊阿嬤自去外頭看燈取樂,不必管她。自己又在樓上撿了一件帶兜帽的暗紋氅衣穿好,遠遠看著前院點亮了三架高數丈、掛著數百彩燈的火樹;又等了一會,便躡手躡腳地下了樓,做賊一般地守在依雲小築後院的角門處。
果然,不一會兒那門便被人從外麵打開了,夭夭看到老趙獨自一人站在門外,頭上去了金冠, 身上穿的也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青羔裘衣,麵上微笑著朝她伸出手:
“走,我帶你去城內觀燈!”
日子過得飛快,展眼間出了正月, 夭夭的傷早已大好,肩膀之上淤傷消褪,皮膚亦光複如新,馮先生又為她製了幾副益氣美容的藥膳吃著,直養得夭夭纖潤的小臉白裏透紅,自內而外散發出一股國泰民安的氣象來。雖說不用再隨眾上學,夭夭還是本著善始善終的精神,按時背完了整本的《詩經》,並把仔細抄錄好的十卷《昭明文選》送到張先生的手上。張如賓對她不上學的事兒,似乎不太情願,又親自去嘉樂堂求過幾次,都被趙老爹以“郡主已訂婚不可再拋頭露麵上學”為由拒了。
夭夭名分已定,在將軍府幾乎過上了混吃等死的幸福日子。趙老爹身邊的秦娘子本自告奮勇過來教她女紅的,可夭夭那十根看起來相當靈巧的手指偏偏拿不了針線,一片葉子沒繡完手上倒先紮了十幾處針眼。
老趙拿著她的手看了幾遍,又對上她裝出來的一副眼巴巴的可憐樣子,歎了口氣,便去迴了父親免了她這樁辛苦。
這納彩、問名之禮,夭夭皆不用露麵,隻和小梅、小桃在樓上細細打點著送去藏麟齋的禮物——一枚和田玉透雕蟒紋同心佩、一雙露指的玄色獺兔皮手套、一盒兩枝已長成了人形的百年老山參。
她這半年送人參如送蘿卜一般,送著送著也不覺得心疼了。隻是有一件事,老趙依著規矩在“納征”之前是不能來看她的,據說是見了麵不吉利;楊老族長便特特叮囑了楊阿嬤,元宵燈節之前看緊門戶,不許懷化將軍找任何借口來瑤華居見夭夭。
夭夭掰著手指算著大約十天見不著老趙,也出不去瑤華居的大門,這也不值什麽,她在現代可是宅慣了的人。
那馮醫官倒是日日來與她請脈,匆匆地來,匆匆地走,前院的事也一句不肯多說。張娘子與馮娘子亦帶著各自的孩兒來了幾次,陪著她說些話,夭夭才發現,那溫雅知禮的張娘子居然是張如賓張先生的女兒;而明媚溫柔的馮娘子正是馮濟世馮醫官的幺女。 見了幾次後,夭夭覺得二人心地倒還淳善,不似那劇裏演的惡毒小妾、腹黑外室,心中一喜,又大手大腳地送出去一堆高級皮貨、衣料,以及自高麗采買來的珍珠胭粉。
煊兒、姝兒一個六歲、一個四歲,正是軟糯糯、白生生的可愛孩童模樣,初次來瑤華居,也不認生,圍著她一口一個“郡主娘娘”地親熱地叫著,夭夭看著不覺母愛爆棚,一邊滑不留手捏了這個一把,揉了那個一下,又令小梅、小桃拿了許多果子點心與他們吃。
煊兒長相肖母,小小年紀臉上竟透出一股難得的書卷氣;姝兒雖是個女孩兒,眉宇間卻英氣勃勃,實與她爹爹有些神似,因此更對夭夭的眼緣。為一碗水端平,除了各自送了一把足金的長命鎖外,又給煊兒備了一個小巧的青玉螭吻鎮紙,底下鐫了“狀元及第”四字;給姝兒的則是一副宮中的金鑲玉的寶石項圈兒。
張氏、馮氏自她入府也見過幾次,本以為是要配給年紀相當的小公子,卻萬萬沒想到竟成了自家主母;且又新封了郡主,生怕是位嚴苛的;如今看她言笑晏晏,對孩子也是真心疼愛,方才鬆了一口氣。
白山的公文也就年節間停了四五日,因她搬迴了瑤華居,老趙便於每日午後遣人將緊要的公文送了來給她看。無非是她年前提議在東丹國的天福城與遼陽郡設置情報網的事,目下已基本上安插完畢,再過數日便可正常運轉;再便是她白山的“將作院”又製出了一種可發射雷火珠的長筒袖箭,射程可達一百多米。
夭夭看了報文也十分欣喜:這玩意兒威力雖然不比後世的“佛郎機”,但對付契丹人的騎兵應該綽綽有餘。便令白山速速送五十把袖箭過來試用。
又把即將迴白山的楊老族長請來,當麵鄭重說了這“將作院”所出的武器需將製備方法留存圖文檔冊,等閑不得示人,更不得外傳;囑他迴到白山後務必要善作安排,叫工匠們有保密意識,萬萬不可懈怠。
楊老族長拱手肅然稱“是”。
正月十四當晚,趙楮遣人來瑤華居送了一匣子萬家鋪子新製的牛乳桂花香糕,一本前朝編訂的《李太白集》,那來人囑小梅、小桃傳話, 說將軍極喜詩仙作的《清平調》詞三首,請郡主娘娘共賞。 夭夭一邊吃那香軟糕點,聽小桃絮絮說了這番話,心裏也有些好奇,便把那糕點分了些與她們,囑她倆不要將此事告訴楊阿嬤;待上床之後,夭夭便取了書在手細細查看,果見書內夾了一張對折的小小花箋,打開看時,那上麵寫的是半首前朝蘇味道的五律《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夭夭看著老趙那一手王羲之的行書風流飄逸,又仔細揣摩了他巴巴地送來這四句詩的含義,不覺心中一動,麵上隨即熱辣辣地紅了起來。
第二天便是元宵佳節,不到酉時通化全城便點起各色花燈來,將軍府內亦是紅燭輝耀、燈火通明。夭夭知晚間老趙可能會來見她,便白日裏睡的飽飽的,夜間不到戌時便說自己又困了,令小梅、小桃與楊阿嬤自去外頭看燈取樂,不必管她。自己又在樓上撿了一件帶兜帽的暗紋氅衣穿好,遠遠看著前院點亮了三架高數丈、掛著數百彩燈的火樹;又等了一會,便躡手躡腳地下了樓,做賊一般地守在依雲小築後院的角門處。
果然,不一會兒那門便被人從外麵打開了,夭夭看到老趙獨自一人站在門外,頭上去了金冠, 身上穿的也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青羔裘衣,麵上微笑著朝她伸出手:
“走,我帶你去城內觀燈!”
日子過得飛快,展眼間出了正月, 夭夭的傷早已大好,肩膀之上淤傷消褪,皮膚亦光複如新,馮先生又為她製了幾副益氣美容的藥膳吃著,直養得夭夭纖潤的小臉白裏透紅,自內而外散發出一股國泰民安的氣象來。雖說不用再隨眾上學,夭夭還是本著善始善終的精神,按時背完了整本的《詩經》,並把仔細抄錄好的十卷《昭明文選》送到張先生的手上。張如賓對她不上學的事兒,似乎不太情願,又親自去嘉樂堂求過幾次,都被趙老爹以“郡主已訂婚不可再拋頭露麵上學”為由拒了。
夭夭名分已定,在將軍府幾乎過上了混吃等死的幸福日子。趙老爹身邊的秦娘子本自告奮勇過來教她女紅的,可夭夭那十根看起來相當靈巧的手指偏偏拿不了針線,一片葉子沒繡完手上倒先紮了十幾處針眼。
老趙拿著她的手看了幾遍,又對上她裝出來的一副眼巴巴的可憐樣子,歎了口氣,便去迴了父親免了她這樁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