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夭令人送走了憂心的楊老族長與喜悅的趙老爹後,趙楮便掀了氈簾輕腳進入左梢間的暖閣內,見她如一隻畏冷的貓般歪在墊了厚絨毯子的胡床上,手裏握著一本掀了大半的《詩經》默默記誦。老趙看她穿著家常的寬腰窄袖圓領襖子,外罩一件海棠紅厚綢交領褙子, 散著一半頭發,隻在頂上用攢珠釵子挽了一個螺髻,不覺微笑著道:“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夭夭可解夫子此言?”
夭夭正好看到《鄭風·姣童》一章,正撓心撓肺地肉麻著,見他欲考教自己,便擱下書,笑著說道:“古來的學者多將‘思無邪’解為思想純正之意,隻是這詩三百,多明寫男女情愛、夫妻綢繆,又有譏言刺上、傷時哀怨之篇,可見古人作的這些詩,皆是將心中所思所想直接發之於文字;夫子又說:‘不學《詩》,無以言。’可知夫子也是位推崇直言直書的不矯飾之人。”夭夭將這話說完,便笑著看他作何反應。
“解的好。正因‘詩三百’反映的是周時百姓最真實的想法和生活,故夫子推重此書,為的是時時提醒君王及為官者重視民情民生。”老趙邊說便坐在她身旁,看那書正翻到《姣童》一章,又微笑著道,“你這功課可放緩些,待過了禮,便不用去上學了。以後要看些什麽書,張先生再管不著了。”
“真的嗎?”夭夭不意與他訂婚還有這般好處,頓時樂得像得了塊金元寶一般:她這小半年日日籠罩在被張先生打的恐懼裏,真是菩薩顯靈,令她一朝解放,逃出生天。“那我可還要學別的?”夭夭想了一想,覺得事情哪會有這麽便宜,便討好地問了老趙一句。
“你先不要想這些,目下把身子養好了是正經。”老趙見她眉眼彎彎一臉喜色,心中似被三月的春風拂過一般,十分熨帖舒適,又輕舒長臂將她攬於懷內,緊緊地摟著說道,“待你的傷好了,我再教你些適合女孩兒家學的武藝,四月間咱們再去雪山完顏部踏春遊景可好?”
夭夭見他光天化日之下對自己如此親熱厚密,紮掙了兩下毫無成果,隻好枕著他的胸口由著他握著小手抱著,胡床邊的小幾上養著一水碟子名貴的“玉台金盞”,此刻開得如堆玉砌雪一般,那清新香氣經暖籠子一烘,便兜頭兜臉地撲了過來,夭夭隻覺全身如入花海一般,便閉了眼睛,口中輕輕吟誦一首宋人黃庚的詩:
冰魂月魄水精神,翠袂淩波濕楚雲。
雪後清閑誰是侶,汨羅江上伴湘君。
老趙抱著她綿軟的一團,聞著她烏油油的頭發上滲出一縷幽香,神思幾乎飛出天外,半年前這小丫頭見了他還如洪水猛獸一般,今早卻隔著簾子聽她口中清晰地說著是她先瞧上了自己, 及時平了那楊老族長的怒火。他想著大約是這丫頭良心發現了,不枉自己這十來年的辛苦奔波。
老趙聽她念詩,神思便飛了迴來,聽完隻把手臂緊了一緊,依依說道:“詩雖好,但那‘湘君’可萬萬做不得。”
“你鬆開些——”夭夭在他懷內扭了一扭,似歎息一般地輕叫了一聲。
耳邊便傳過來一把低沉魅惑的男子聲音:“怕什麽,我們已算是經了媒妁的。”
“你、你欺負我!” 夭夭心如擂鼓,見他猶不放鬆,便假意嗔怒道,“再不放手,我便告訴阿翁去!”老趙見她通紅著小臉一陣掙紮,擔心觸痛她的肩傷,便鬆開手,又將她往懷內攬了攬,口中低低問了句:“小丫頭,你是何時瞧上我的?”
夭夭見他一改往日那副生人勿近的姿態,原來是為著自己這句話。她又本是個成年人靈魂,見屋內氣氛烘托得剛剛好,一時也生起了促狹之心,便直直地看向他炯炯的目光,手也不安分地搭上了他的胸口,細細說道:“契丹人圍山之時,我見將軍到來,如同救命的天神下降一般,那時我心裏感激極了。耶律阮拿你威脅我,我雖知他不是將軍的對手,卻忍不住擔心你的安危——大約就是那個時候,我可能....就喜歡你了吧。”
她這話聽著是十分情真意切的,果見他深潭般的眼眸中漸漸透出一股化不開的柔和。
夭夭看了,不覺有些羞怯,便將臉兒埋在他懷內,低聲咕噥了一句:“後來,就跟你到你家來了。你、你不會笑話我吧?”
“怎麽會,你這麽說,我很高興。”趙楮憐愛地撫了撫她纖柔的肩背。夭夭靜靜地伏在他胸口,心中倒先自生出一股淒惶來,目下老趙待自己雖好,但畢竟也僅限於關愛與責任,男女之情卻並無幾分;而自己又是個鑽牛角尖認死理萬年不改的,若哪日陡生變故,二人又當如何?
“若來日你瞧上了別人,不喜歡我了,可先告訴我知道。我便離了你,去一個你永遠也尋不著、來不到的地方。”夭夭看著他,微微地笑了笑,又鄭重說道,“將軍,這話我可是認真的。”
趙楮聽她說完,那小臉上雖是笑著,眼睛裏卻漾著一抹藏不住的哀傷之意,想著大約是小女孩兒初定了婚事,心中到底還是不安的;不覺歎了口氣,一手抄著腰溫柔攬住她,認真地說道:“我年近而立,又有二子一女,熠兒又是上進的;我十載戎馬征戰,本打算著就這麽過一世的。你能瞧上我,我很是歡喜,此生便不會負你。”
因未正馮醫官便來在院內等著請脈,小梅、小桃便掀開簾子稟告,看見二人情狀一驚便退了出去。老趙察覺了,便朝著門說了一句:
“請馮先生進來。”
夭夭正好看到《鄭風·姣童》一章,正撓心撓肺地肉麻著,見他欲考教自己,便擱下書,笑著說道:“古來的學者多將‘思無邪’解為思想純正之意,隻是這詩三百,多明寫男女情愛、夫妻綢繆,又有譏言刺上、傷時哀怨之篇,可見古人作的這些詩,皆是將心中所思所想直接發之於文字;夫子又說:‘不學《詩》,無以言。’可知夫子也是位推崇直言直書的不矯飾之人。”夭夭將這話說完,便笑著看他作何反應。
“解的好。正因‘詩三百’反映的是周時百姓最真實的想法和生活,故夫子推重此書,為的是時時提醒君王及為官者重視民情民生。”老趙邊說便坐在她身旁,看那書正翻到《姣童》一章,又微笑著道,“你這功課可放緩些,待過了禮,便不用去上學了。以後要看些什麽書,張先生再管不著了。”
“真的嗎?”夭夭不意與他訂婚還有這般好處,頓時樂得像得了塊金元寶一般:她這小半年日日籠罩在被張先生打的恐懼裏,真是菩薩顯靈,令她一朝解放,逃出生天。“那我可還要學別的?”夭夭想了一想,覺得事情哪會有這麽便宜,便討好地問了老趙一句。
“你先不要想這些,目下把身子養好了是正經。”老趙見她眉眼彎彎一臉喜色,心中似被三月的春風拂過一般,十分熨帖舒適,又輕舒長臂將她攬於懷內,緊緊地摟著說道,“待你的傷好了,我再教你些適合女孩兒家學的武藝,四月間咱們再去雪山完顏部踏春遊景可好?”
夭夭見他光天化日之下對自己如此親熱厚密,紮掙了兩下毫無成果,隻好枕著他的胸口由著他握著小手抱著,胡床邊的小幾上養著一水碟子名貴的“玉台金盞”,此刻開得如堆玉砌雪一般,那清新香氣經暖籠子一烘,便兜頭兜臉地撲了過來,夭夭隻覺全身如入花海一般,便閉了眼睛,口中輕輕吟誦一首宋人黃庚的詩:
冰魂月魄水精神,翠袂淩波濕楚雲。
雪後清閑誰是侶,汨羅江上伴湘君。
老趙抱著她綿軟的一團,聞著她烏油油的頭發上滲出一縷幽香,神思幾乎飛出天外,半年前這小丫頭見了他還如洪水猛獸一般,今早卻隔著簾子聽她口中清晰地說著是她先瞧上了自己, 及時平了那楊老族長的怒火。他想著大約是這丫頭良心發現了,不枉自己這十來年的辛苦奔波。
老趙聽她念詩,神思便飛了迴來,聽完隻把手臂緊了一緊,依依說道:“詩雖好,但那‘湘君’可萬萬做不得。”
“你鬆開些——”夭夭在他懷內扭了一扭,似歎息一般地輕叫了一聲。
耳邊便傳過來一把低沉魅惑的男子聲音:“怕什麽,我們已算是經了媒妁的。”
“你、你欺負我!” 夭夭心如擂鼓,見他猶不放鬆,便假意嗔怒道,“再不放手,我便告訴阿翁去!”老趙見她通紅著小臉一陣掙紮,擔心觸痛她的肩傷,便鬆開手,又將她往懷內攬了攬,口中低低問了句:“小丫頭,你是何時瞧上我的?”
夭夭見他一改往日那副生人勿近的姿態,原來是為著自己這句話。她又本是個成年人靈魂,見屋內氣氛烘托得剛剛好,一時也生起了促狹之心,便直直地看向他炯炯的目光,手也不安分地搭上了他的胸口,細細說道:“契丹人圍山之時,我見將軍到來,如同救命的天神下降一般,那時我心裏感激極了。耶律阮拿你威脅我,我雖知他不是將軍的對手,卻忍不住擔心你的安危——大約就是那個時候,我可能....就喜歡你了吧。”
她這話聽著是十分情真意切的,果見他深潭般的眼眸中漸漸透出一股化不開的柔和。
夭夭看了,不覺有些羞怯,便將臉兒埋在他懷內,低聲咕噥了一句:“後來,就跟你到你家來了。你、你不會笑話我吧?”
“怎麽會,你這麽說,我很高興。”趙楮憐愛地撫了撫她纖柔的肩背。夭夭靜靜地伏在他胸口,心中倒先自生出一股淒惶來,目下老趙待自己雖好,但畢竟也僅限於關愛與責任,男女之情卻並無幾分;而自己又是個鑽牛角尖認死理萬年不改的,若哪日陡生變故,二人又當如何?
“若來日你瞧上了別人,不喜歡我了,可先告訴我知道。我便離了你,去一個你永遠也尋不著、來不到的地方。”夭夭看著他,微微地笑了笑,又鄭重說道,“將軍,這話我可是認真的。”
趙楮聽她說完,那小臉上雖是笑著,眼睛裏卻漾著一抹藏不住的哀傷之意,想著大約是小女孩兒初定了婚事,心中到底還是不安的;不覺歎了口氣,一手抄著腰溫柔攬住她,認真地說道:“我年近而立,又有二子一女,熠兒又是上進的;我十載戎馬征戰,本打算著就這麽過一世的。你能瞧上我,我很是歡喜,此生便不會負你。”
因未正馮醫官便來在院內等著請脈,小梅、小桃便掀開簾子稟告,看見二人情狀一驚便退了出去。老趙察覺了,便朝著門說了一句:
“請馮先生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