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桐暫時養在長樂宮,與妙錦住在一起。
妙錦對她很排斥,因為她總是哭。
如同被人侵犯了領地,妙錦的排斥愈演愈烈,沒過幾天,就演變成惡意攻擊。
在旁人不注意的時候,就呲牙咧嘴的動手動口,妙福親眼看見了雨桐胳膊上的牙印。
子薰把她倆叫到身邊,妙錦口齒伶俐,爭辯起來頭頭是道。
這個不講理的刁蠻小丫頭氣勢洶洶,將柔弱的雨桐完全壓製住。
隻能把兩個人暫時隔開,把雨桐交給妙福帶,而妙錦仍跟著妙定。
妙錦這不容人的性子,讓人頭疼,子薰把妙定叫過來,“怎麽養成這麽個暴脾氣?你怎麽教的?”
妙定振振有詞,“娘娘不會以為,吃虧受委屈就是脾氣好吧?”
子薰扶額長歎,真是有其師,必有其徒。
八皇子潭王朱梓的正妃是英山侯於顯的女兒,
於顯此時已經去世,因為其子琥於牽涉李善長案被賜死,於顯受兒子牽連被列於胡黨之中。
朱梓心中惴惴不安,驚懼萬分。
父親對母妃的有意躲避,他再清楚不過。
同樣是父皇的妃子,別的嬪妃每隔一段時間就能見到皇上,而自己的生母達定妃卻從未有過這種待遇。
在朱梓看來,母妃是父皇心中的一個禁忌,從不願提起,也不想聽別人提起,因為母妃以前是陳友諒的妃子,陳友諒曾是父皇的死對頭,多次想置父皇於死地,父皇是出於報複之心才將母妃擄入宮中。
朱梓心中安全感嚴重缺失。
他認為父皇不愛自己,以前沒愛過,以後也不會愛。
父愛可望而不可及,那種無望刻骨銘心,每日都在折磨著他。
他覺得父皇遲早要對他動手,隻是還缺少一個借口而已。
嶽父於顯牽連胡惟庸案,無疑是最好的借口。
他終日惶惶不安,噩夢連連。
每天都能夢見父皇對自己怒目而視,揮刀砍下。
上位是愛這個兒子的,不僅愛他,還愛他的母妃達蘭。
得知朱妃寢食難安,上位立即派遣使者前去安慰,並且讓他迴宮與母妃相聚。
孰料朱妃已如驚弓之鳥,竟然帶著王妃引火自焚,隻有二十二歲。
上位氣憤難當,沒有為其追贈諡號。
愛屬於易碎品,經不起風吹雨打,容易消失,容易變味。
愛需要維護和經營,很顯然,達蘭沒有機會與上位經營愛情。
隻能漸行漸遠。
遠得讓孩子誤以為他們從未愛過。
沒有了兩廂廝守,長期不見,愛情如何維係?
愛不是虛無縹緲的一時動心,而是日複一日的相互扶持,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美好瞬間的點滴積累。
每每想起,嘴角就不由自主泛起笑意。
愛理應是甜蜜的,而不是苦澀的期盼,如果感到了愛而不得的苦澀,那肯定是單相思,而非兩情相悅。
達蘭對愛情沒有強烈的渴望。
她隻想過著平淡的生活,上位能偶爾想起她便已知足,至於別的,她從未奢求。
眼睜睜看著兒子在恐懼中自盡,她的心碎成了片,她覺得自己錯了,錯得一塌糊塗,早知道如此,還不如趁著年輕去爭爭寵,不是全無可能,隻是她過早地放棄了。
人生這條路,怎麽選都有遺憾。
淚水打濕了衣襟,上位來到她的宮裏,將她緊緊擁入懷裏。
作為父親,朱梓自盡,他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他未盡教導之責,他沒給這個孩子充足的關愛。
一切,悔之晚矣。
廖權、廖升對廖永忠一案的暗中調查早已有了結果,
他們一直隱忍不發,隻是為了等待一個恰當的時機。
李善長案後,上位擔心會激起公爵侯爵的過激反應,對他們大加安撫,賞賜了很多金銀、寶鈔、文綺等寶物。
廖升趁機上奏,請求替叔父休妻,逐木槿出廖家。
早知道會有這麽一天,他們可真會選時候,上位啞然失笑。
廖家不能容忍木槿告發廖永忠。
休妻的理由看上去很充分,私藏男子用品,犯了七出之條。
哪怕廖永安已經去世多年,木槿要頂著廖永安頭銜生活,必須遵守廖家的規矩,顧及廖家的臉麵。
你私藏其他男子的私人用品,讓廖家幾十口人的麵子往哪兒放?傳出去豈不是讓人議論紛紛。
廖升請求皇上為廖家作主,為死去的廖永安作主。
就算廖永忠有錯,廖永安的行為卻毫無瑕疵,他是為上位盡忠而死的。
這事兒,上位不能不管,置之不理的話,豈不是讓兄弟們寒心?
令人難堪的是,木槿私藏的是他的物品。
木槿傾慕的男子是他,一直都是,從未變過。
木槿私藏的是上位寫的詩,尋常的詩也就罷了,偏偏是情詩。
上位斷然不可能給木槿寫情詩的,他是寫下來哄子薰的,不知道何時被木槿順走了,還精心保存起來。
被晚輩從房中搜出這些,你說羞不羞?!
羞憤難當!
木槿已經被軟禁起來,隻等上位發落。
上位的心中這個膈應啊,真是不自在到了極點。
當廖升把上位寫的那幾首肉麻情詩呈上來時,上位的臉都被氣白了。
一腔怒火,不知往哪兒撒。
他做事一向光明磊落,何曾遇到過這樣的窘況?
廖升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難道他看不出是上位的筆跡?
之所以冒著觸犯龍之逆鱗的風險上奏,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將木槿逐出家門,不能讓叔父受此羞辱。
廖家滿門忠烈,都是響當當、頂天立地的漢子,此等奇恥大辱,斷不能受。
他要為廖家,為叔父討個說法。
上位一籌莫展,難不成真為此事處死木槿?
但是不嚴懲,如何平息廖家的怒火?
木槿的心思,他是明白的。
木槿的性情,他也了解不少。
她不是個善於隱藏的人。
這麽多年,之所以沒被人瞧出端倪,是因為上位一直避免與她見麵。
竭盡所能,避開可能遇上她的任何場合。
真要當堂對質,沒準就讓人看出她對咱的一片真心。
子薰知道上位心中為難,她拍拍上位的肩膀,痞痞地一笑,“小事一樁,交給我吧”。
子薰有什麽錦囊妙計,能化解眼前的尷尬局麵?
其實,對於現在這種情況,子薰早已想好了應對之法。
上位寫的那些情詩,子薰都是專門收起來的,偶爾收得晚了,缺少了幾張,都會記錄。
這是子薰為上位長期整理文書形成的習慣,所有的事都記錄在冊,以備日後查閱。
對於上位的筆跡,子薰臨摹過很多次,能模仿個大概,取其神似。
丟失的那幾張請示,子薰練習了很久,足夠以假亂真。
妙錦對她很排斥,因為她總是哭。
如同被人侵犯了領地,妙錦的排斥愈演愈烈,沒過幾天,就演變成惡意攻擊。
在旁人不注意的時候,就呲牙咧嘴的動手動口,妙福親眼看見了雨桐胳膊上的牙印。
子薰把她倆叫到身邊,妙錦口齒伶俐,爭辯起來頭頭是道。
這個不講理的刁蠻小丫頭氣勢洶洶,將柔弱的雨桐完全壓製住。
隻能把兩個人暫時隔開,把雨桐交給妙福帶,而妙錦仍跟著妙定。
妙錦這不容人的性子,讓人頭疼,子薰把妙定叫過來,“怎麽養成這麽個暴脾氣?你怎麽教的?”
妙定振振有詞,“娘娘不會以為,吃虧受委屈就是脾氣好吧?”
子薰扶額長歎,真是有其師,必有其徒。
八皇子潭王朱梓的正妃是英山侯於顯的女兒,
於顯此時已經去世,因為其子琥於牽涉李善長案被賜死,於顯受兒子牽連被列於胡黨之中。
朱梓心中惴惴不安,驚懼萬分。
父親對母妃的有意躲避,他再清楚不過。
同樣是父皇的妃子,別的嬪妃每隔一段時間就能見到皇上,而自己的生母達定妃卻從未有過這種待遇。
在朱梓看來,母妃是父皇心中的一個禁忌,從不願提起,也不想聽別人提起,因為母妃以前是陳友諒的妃子,陳友諒曾是父皇的死對頭,多次想置父皇於死地,父皇是出於報複之心才將母妃擄入宮中。
朱梓心中安全感嚴重缺失。
他認為父皇不愛自己,以前沒愛過,以後也不會愛。
父愛可望而不可及,那種無望刻骨銘心,每日都在折磨著他。
他覺得父皇遲早要對他動手,隻是還缺少一個借口而已。
嶽父於顯牽連胡惟庸案,無疑是最好的借口。
他終日惶惶不安,噩夢連連。
每天都能夢見父皇對自己怒目而視,揮刀砍下。
上位是愛這個兒子的,不僅愛他,還愛他的母妃達蘭。
得知朱妃寢食難安,上位立即派遣使者前去安慰,並且讓他迴宮與母妃相聚。
孰料朱妃已如驚弓之鳥,竟然帶著王妃引火自焚,隻有二十二歲。
上位氣憤難當,沒有為其追贈諡號。
愛屬於易碎品,經不起風吹雨打,容易消失,容易變味。
愛需要維護和經營,很顯然,達蘭沒有機會與上位經營愛情。
隻能漸行漸遠。
遠得讓孩子誤以為他們從未愛過。
沒有了兩廂廝守,長期不見,愛情如何維係?
愛不是虛無縹緲的一時動心,而是日複一日的相互扶持,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美好瞬間的點滴積累。
每每想起,嘴角就不由自主泛起笑意。
愛理應是甜蜜的,而不是苦澀的期盼,如果感到了愛而不得的苦澀,那肯定是單相思,而非兩情相悅。
達蘭對愛情沒有強烈的渴望。
她隻想過著平淡的生活,上位能偶爾想起她便已知足,至於別的,她從未奢求。
眼睜睜看著兒子在恐懼中自盡,她的心碎成了片,她覺得自己錯了,錯得一塌糊塗,早知道如此,還不如趁著年輕去爭爭寵,不是全無可能,隻是她過早地放棄了。
人生這條路,怎麽選都有遺憾。
淚水打濕了衣襟,上位來到她的宮裏,將她緊緊擁入懷裏。
作為父親,朱梓自盡,他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他未盡教導之責,他沒給這個孩子充足的關愛。
一切,悔之晚矣。
廖權、廖升對廖永忠一案的暗中調查早已有了結果,
他們一直隱忍不發,隻是為了等待一個恰當的時機。
李善長案後,上位擔心會激起公爵侯爵的過激反應,對他們大加安撫,賞賜了很多金銀、寶鈔、文綺等寶物。
廖升趁機上奏,請求替叔父休妻,逐木槿出廖家。
早知道會有這麽一天,他們可真會選時候,上位啞然失笑。
廖家不能容忍木槿告發廖永忠。
休妻的理由看上去很充分,私藏男子用品,犯了七出之條。
哪怕廖永安已經去世多年,木槿要頂著廖永安頭銜生活,必須遵守廖家的規矩,顧及廖家的臉麵。
你私藏其他男子的私人用品,讓廖家幾十口人的麵子往哪兒放?傳出去豈不是讓人議論紛紛。
廖升請求皇上為廖家作主,為死去的廖永安作主。
就算廖永忠有錯,廖永安的行為卻毫無瑕疵,他是為上位盡忠而死的。
這事兒,上位不能不管,置之不理的話,豈不是讓兄弟們寒心?
令人難堪的是,木槿私藏的是他的物品。
木槿傾慕的男子是他,一直都是,從未變過。
木槿私藏的是上位寫的詩,尋常的詩也就罷了,偏偏是情詩。
上位斷然不可能給木槿寫情詩的,他是寫下來哄子薰的,不知道何時被木槿順走了,還精心保存起來。
被晚輩從房中搜出這些,你說羞不羞?!
羞憤難當!
木槿已經被軟禁起來,隻等上位發落。
上位的心中這個膈應啊,真是不自在到了極點。
當廖升把上位寫的那幾首肉麻情詩呈上來時,上位的臉都被氣白了。
一腔怒火,不知往哪兒撒。
他做事一向光明磊落,何曾遇到過這樣的窘況?
廖升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難道他看不出是上位的筆跡?
之所以冒著觸犯龍之逆鱗的風險上奏,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將木槿逐出家門,不能讓叔父受此羞辱。
廖家滿門忠烈,都是響當當、頂天立地的漢子,此等奇恥大辱,斷不能受。
他要為廖家,為叔父討個說法。
上位一籌莫展,難不成真為此事處死木槿?
但是不嚴懲,如何平息廖家的怒火?
木槿的心思,他是明白的。
木槿的性情,他也了解不少。
她不是個善於隱藏的人。
這麽多年,之所以沒被人瞧出端倪,是因為上位一直避免與她見麵。
竭盡所能,避開可能遇上她的任何場合。
真要當堂對質,沒準就讓人看出她對咱的一片真心。
子薰知道上位心中為難,她拍拍上位的肩膀,痞痞地一笑,“小事一樁,交給我吧”。
子薰有什麽錦囊妙計,能化解眼前的尷尬局麵?
其實,對於現在這種情況,子薰早已想好了應對之法。
上位寫的那些情詩,子薰都是專門收起來的,偶爾收得晚了,缺少了幾張,都會記錄。
這是子薰為上位長期整理文書形成的習慣,所有的事都記錄在冊,以備日後查閱。
對於上位的筆跡,子薰臨摹過很多次,能模仿個大概,取其神似。
丟失的那幾張請示,子薰練習了很久,足夠以假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