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納哈出等北元將領多次派兵來犯,均被擊退,上位的防禦策略初見成效。
緊繃的神經驟然放鬆,上位突然身體抱恙,病逝洶洶。
胡惟庸借故邀請太常寺卿呂本一起到李善長飲酒。
在官場沉浮多年,呂本早已練就一副火眼金睛,看出胡惟庸必然有事相商,躲是躲不過去的,不如想辦法應對,於是便沒有過多推辭。
李善長也沒繞圈子,直截了當說起上位的病情,繼而又提及上位對碽妃的一片真心。
呂本很快弄明白了李善長的言外之意,原來是想幫碽妃解除禁足。
但這是帝王家事,外臣不便插嘴,他們跟我說這些,是什麽意思?
“太子殿下每天在病榻前侍候,晝夜不離,眼見著都瘦了”,胡惟庸說著抹了抹眼淚。
李善長也是一臉憂色,不住點頭。
話說到這份上,呂本也不能全當沒事人似的,忙問:“如果微臣能幫上忙,願效犬馬之勞”。
鋪墊這麽多,等的就是你這句話。
李善長馬上接過話茬:“在後宮之中,若論服侍陛下時間之長,非碽妃娘娘莫屬”。
“是啊,碽妃娘娘懂醫術,通醫理”,胡惟庸也跟著說道。
“可是,碽妃娘娘尚在禁足之中啊”,李善長看向胡惟庸。
胡惟庸會意:“碽妃娘娘侍疾,會不會影響太子殿下每日問安?”
接下來,屋內陷入一片寂靜,落針可聞,李善長、胡惟庸齊齊看向呂本。
他們的用意很明顯,希望呂本出麵勸說太子,請求皇上解除碽妃禁足。
雖然頗得太子看重,但是呂本也沒把握說服太子,他不敢冒冒失失應下此事。
碽妃、皇上、太子之間的微妙關係,稍有不當,可能會引火上身。
“為人臣者,為皇上、太子盡心本是份內之事,呂大人既然為難,也不必勉強,改日我定會向太子言明此事”,胡惟庸收迴目光,肅起麵孔。
呂本不由得額頭冒汗。
皇上對碽妃的心思,他也能看出個大概,想必李善長和胡惟庸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才
皇上倘若真的病逝危急,事後追究起來,該如何自圓其說?
李善長擺擺手,示意胡惟庸別急,“聽說呂大人的女兒天資聰慧,不知是否定親?”
想起自視甚高的寶貝女兒,呂本額上的汗更多了。
“太子殿下九歲那年生病,小小的身子摸著都燙手,上位整整抱了一天一夜,不吃不睡……”李善長想起往事,眼圈一紅。
皇上對太子的感情那是有目共睹的,呂本怎會不知?
身為父母,誰會不疼愛自己的孩子?想必之所以遲遲沒有解除碽妃的禁足,想必是顧慮到太子的感受。
既然如此,出麵跟太子提上一提,也並無不可,“微臣願意”。
“呂大人有勞了”。
心裏裝著事兒,呂本迴到家唉聲歎氣,女兒洛希忙問:”父親有心事?“
呂本的宅子幽深僻靜,庭院重重,父女二人關起門來說話,少了諸多顧忌。
“皇上病了,想解除碽妃禁足,想讓太子主動提這事兒,太子忙著侍疾,沒想到這一層,需要有人跟他提個醒”。
“皇上真的喜歡碽妃”。
“得寵這麽多年,肯定喜歡”。
“既然喜歡,就解除禁足唄,反正碽妃也沒犯什麽大錯,欽天監那個李監正不是已經罷免了?”朝中之事,呂本從不隱瞞女兒。
“都怪你爹多嘴,為了幫太子說話,曾經跟皇上說:後妃隨侍君側,太子出入乾清宮多有不便”。
“父親也是一片忠心”,洛希嫣然一笑,“父子情深,太子肯定希望皇上早日康複,至於誰服侍,那有什麽關係?”
“女兒說的,為父都明白,但是怎麽跟太子說呢”,呂本一臉為難。
“父親可信得過洛希?”
女兒想幹什麽?“
父親若信得過,這件事就交給女兒來辦”。
“閨閣少女,怎能出頭露麵去找太子?”
“誰說女兒要去找太子?”
“那你去找誰?”
“女兒去找太子妃,昕芷姐一向最心疼太子了,怎麽會忍心看著太子和皇上離心?他們夫妻之間,怎麽說話,咱們就不用管了”。
這倒是個好辦法,呂本展顏一笑。
太子朱標迴到東宮,昕芷把今天洛希來過的事兒說了一遍。
“碽妃扮成宦侍,在昭仁殿當差,這於禮不合”,雖然憂心父皇的病情,但是太子並不鬆口。
“禮重要,還是情重要?”
“都重要”。
“我大明朝最重孝道,君父之命不可違”。
“這樣有失體麵”,太子仍耿耿於懷,“朝堂議事之處,嬪妃自由出入,成何體統?!”
“殿下可知道,父皇為何讓蒙雪當了禦前宮女?”
朱標臉漲得通紅,“母妃沒做過的事,誰都別想誣陷她”。
“碽妃如何處置,是父皇的事兒,我們身為子女,無權過問”,昕芷緊握住太子的手,“如果碽妃侍疾,能讓父皇快點兒好起來,這有何不可?”
“隻怕解除禁足,還像以前那樣不講禮數”。
“後宮自有後宮的規矩,倘若有人不守規矩,自有宮規處置。”
昕芷曾在皇後身邊生活了兩年多,知道皇後對碽妃沒有好感,碽妃再得寵,也大不過皇後去。
碽妃若是因為觸犯宮規被罰,那便與太子無關,與東宮無關,也不用擔心有人把不孝的帽子扣到太子頭上。
洛希說得對,誰服侍皇上根本不重要,哪怕是個阿貓阿狗,皇上喜歡,也不妨先用著,至於以後怎麽處置,來日方長,太子還怕這些?
第二天,乾清宮內。
皇上病情仍未見好轉,太子屏退眾人,跪於塌前:“碽母妃精通醫術,請父皇準許解除碽母妃禁足,讓碽母妃侍疾”。
“想好了?“皇上半眯著眼。
“父皇治病要緊”。
“兒子,你長大了,有自己的主意,咱十七歲出家,到處乞討,為了一口飯,吃盡苦頭,你比你爹強,從小養尊處優,也比你爹讀書多,知道講規距”。
太子低著頭,滿麵通紅。
此前,父皇曾多次暗示,解除碽妃禁足,仍讓碽妃在昭仁殿當差,但是太子一直裝傻,不肯開口。
“碽妃之事,你以後不得插嘴,答應了,咱便下旨,你若不答應……”,皇上頓了頓,“咱便放她出宮,她不欠你的,也不欠咱的。”
“請父皇下旨。”
緊繃的神經驟然放鬆,上位突然身體抱恙,病逝洶洶。
胡惟庸借故邀請太常寺卿呂本一起到李善長飲酒。
在官場沉浮多年,呂本早已練就一副火眼金睛,看出胡惟庸必然有事相商,躲是躲不過去的,不如想辦法應對,於是便沒有過多推辭。
李善長也沒繞圈子,直截了當說起上位的病情,繼而又提及上位對碽妃的一片真心。
呂本很快弄明白了李善長的言外之意,原來是想幫碽妃解除禁足。
但這是帝王家事,外臣不便插嘴,他們跟我說這些,是什麽意思?
“太子殿下每天在病榻前侍候,晝夜不離,眼見著都瘦了”,胡惟庸說著抹了抹眼淚。
李善長也是一臉憂色,不住點頭。
話說到這份上,呂本也不能全當沒事人似的,忙問:“如果微臣能幫上忙,願效犬馬之勞”。
鋪墊這麽多,等的就是你這句話。
李善長馬上接過話茬:“在後宮之中,若論服侍陛下時間之長,非碽妃娘娘莫屬”。
“是啊,碽妃娘娘懂醫術,通醫理”,胡惟庸也跟著說道。
“可是,碽妃娘娘尚在禁足之中啊”,李善長看向胡惟庸。
胡惟庸會意:“碽妃娘娘侍疾,會不會影響太子殿下每日問安?”
接下來,屋內陷入一片寂靜,落針可聞,李善長、胡惟庸齊齊看向呂本。
他們的用意很明顯,希望呂本出麵勸說太子,請求皇上解除碽妃禁足。
雖然頗得太子看重,但是呂本也沒把握說服太子,他不敢冒冒失失應下此事。
碽妃、皇上、太子之間的微妙關係,稍有不當,可能會引火上身。
“為人臣者,為皇上、太子盡心本是份內之事,呂大人既然為難,也不必勉強,改日我定會向太子言明此事”,胡惟庸收迴目光,肅起麵孔。
呂本不由得額頭冒汗。
皇上對碽妃的心思,他也能看出個大概,想必李善長和胡惟庸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才
皇上倘若真的病逝危急,事後追究起來,該如何自圓其說?
李善長擺擺手,示意胡惟庸別急,“聽說呂大人的女兒天資聰慧,不知是否定親?”
想起自視甚高的寶貝女兒,呂本額上的汗更多了。
“太子殿下九歲那年生病,小小的身子摸著都燙手,上位整整抱了一天一夜,不吃不睡……”李善長想起往事,眼圈一紅。
皇上對太子的感情那是有目共睹的,呂本怎會不知?
身為父母,誰會不疼愛自己的孩子?想必之所以遲遲沒有解除碽妃的禁足,想必是顧慮到太子的感受。
既然如此,出麵跟太子提上一提,也並無不可,“微臣願意”。
“呂大人有勞了”。
心裏裝著事兒,呂本迴到家唉聲歎氣,女兒洛希忙問:”父親有心事?“
呂本的宅子幽深僻靜,庭院重重,父女二人關起門來說話,少了諸多顧忌。
“皇上病了,想解除碽妃禁足,想讓太子主動提這事兒,太子忙著侍疾,沒想到這一層,需要有人跟他提個醒”。
“皇上真的喜歡碽妃”。
“得寵這麽多年,肯定喜歡”。
“既然喜歡,就解除禁足唄,反正碽妃也沒犯什麽大錯,欽天監那個李監正不是已經罷免了?”朝中之事,呂本從不隱瞞女兒。
“都怪你爹多嘴,為了幫太子說話,曾經跟皇上說:後妃隨侍君側,太子出入乾清宮多有不便”。
“父親也是一片忠心”,洛希嫣然一笑,“父子情深,太子肯定希望皇上早日康複,至於誰服侍,那有什麽關係?”
“女兒說的,為父都明白,但是怎麽跟太子說呢”,呂本一臉為難。
“父親可信得過洛希?”
女兒想幹什麽?“
父親若信得過,這件事就交給女兒來辦”。
“閨閣少女,怎能出頭露麵去找太子?”
“誰說女兒要去找太子?”
“那你去找誰?”
“女兒去找太子妃,昕芷姐一向最心疼太子了,怎麽會忍心看著太子和皇上離心?他們夫妻之間,怎麽說話,咱們就不用管了”。
這倒是個好辦法,呂本展顏一笑。
太子朱標迴到東宮,昕芷把今天洛希來過的事兒說了一遍。
“碽妃扮成宦侍,在昭仁殿當差,這於禮不合”,雖然憂心父皇的病情,但是太子並不鬆口。
“禮重要,還是情重要?”
“都重要”。
“我大明朝最重孝道,君父之命不可違”。
“這樣有失體麵”,太子仍耿耿於懷,“朝堂議事之處,嬪妃自由出入,成何體統?!”
“殿下可知道,父皇為何讓蒙雪當了禦前宮女?”
朱標臉漲得通紅,“母妃沒做過的事,誰都別想誣陷她”。
“碽妃如何處置,是父皇的事兒,我們身為子女,無權過問”,昕芷緊握住太子的手,“如果碽妃侍疾,能讓父皇快點兒好起來,這有何不可?”
“隻怕解除禁足,還像以前那樣不講禮數”。
“後宮自有後宮的規矩,倘若有人不守規矩,自有宮規處置。”
昕芷曾在皇後身邊生活了兩年多,知道皇後對碽妃沒有好感,碽妃再得寵,也大不過皇後去。
碽妃若是因為觸犯宮規被罰,那便與太子無關,與東宮無關,也不用擔心有人把不孝的帽子扣到太子頭上。
洛希說得對,誰服侍皇上根本不重要,哪怕是個阿貓阿狗,皇上喜歡,也不妨先用著,至於以後怎麽處置,來日方長,太子還怕這些?
第二天,乾清宮內。
皇上病情仍未見好轉,太子屏退眾人,跪於塌前:“碽母妃精通醫術,請父皇準許解除碽母妃禁足,讓碽母妃侍疾”。
“想好了?“皇上半眯著眼。
“父皇治病要緊”。
“兒子,你長大了,有自己的主意,咱十七歲出家,到處乞討,為了一口飯,吃盡苦頭,你比你爹強,從小養尊處優,也比你爹讀書多,知道講規距”。
太子低著頭,滿麵通紅。
此前,父皇曾多次暗示,解除碽妃禁足,仍讓碽妃在昭仁殿當差,但是太子一直裝傻,不肯開口。
“碽妃之事,你以後不得插嘴,答應了,咱便下旨,你若不答應……”,皇上頓了頓,“咱便放她出宮,她不欠你的,也不欠咱的。”
“請父皇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