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子,妹子”,上位一路叫著進了坤寧宮。
皇後最愛聽的,就是重八哥喚她妹子。
既然有事求人,就得有個求人的態度,隻要皇後肯放過子薰,他可以常來坤寧宮,他可以讓郭惠侍寢,一切都可以談。
像是做夢一般,多久沒聽見重八哥這樣喊自己。
淚水不爭氣地流下來,皇後連忙擦了把淚。
“妹子,妹子”,皇上直接闖進東暖閣,那著急忙慌的勁兒,讓皇後恍然想起了他被義父奪了兵權時的樣子。
子薰的安危竟然跟兵權那般重要。
皇後的心被刺得生疼。
皇上快步走進來。
“臣妾恭迎聖駕”,皇後鄭重行禮。
皇上趕緊相扶,“來,妹子,別這樣”。
在窗前的炕上坐定,皇後問:“皇上怎麽有空過來?”
既然已經到了坤寧宮,皇上便不再焦急,慢悠悠地定睛望向皇後,“咱來看看妹子“,皇上抬手去摸皇後的臉,深情款款,“有皺紋 了”。
皇後赧顏,“臣妾老了”。
“是咱不好,這些年讓你受委屈了”,皇上的語氣中歉意明顯。
“人都會老的,臣妾蒙皇上看重,沒有委屈,皇上忙於政務,要多保重身體”。
保重身體,皇後這是要開始勸諫了?
皇上端起茶杯,用蓋子把茶葉撥到一邊,迅速調整自己的情緒,“還是像以前那樣,叫咱重八哥,咱愛聽”。
“重八哥”。
“妹子”。
皇後眼眶漸漸濕潤,“子薰這樣不是長久之計”。
“咱離不開她”,皇上的聲音很低,像個犯錯的孩子,“都是咱不對,與子薰無光”。
“皇上慎言,千金之軀,怎會有錯?錯的隻能是……”皇後沒說完,反正皇上都懂。
一旦事發,他能護得住子薰嗎?
群臣、嬪妃,無人希望子薰專寵。
皇上能舍得下一個兩個,能舍得下所有嗎?
“妹子”,皇上的聲音中透著一股無助感。
“嗯?”
“幫咱瞞下此事”。
怎麽瞞?
如果起居注不記錄,子薰懷孕怎麽辦?
“起居注可以不寫,子薰如果有孕?”
“這麽多年都沒有,她的身子怕是不能了”,都怪咱,讓子薰的身子連番受損。
健健康康的一個人,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皇上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
皇後扭頭去,不欲再看皇上那副悔痛不已的樣子。
後宮之中,不能再生的,難道隻有子薰一人?
“皇上還是讓人把起居注改了吧”,這樣更保險一些。
胡青青既然能想到這一點,跑過來告狀,自然會打起居主的注意,不是沒有漏洞可鑽。
“好,咱這就去安排”。
皇後起身相送。
在柔和的光線下,她的身子顯得格外瘦弱。
他忍不住擁她入懷,“晚上,咱過來”。
有事的時候,才更深切地體會到,還是發妻最好。
哪怕隻是過來素著睡一晚,也能堵住群臣和妃嬪的悠悠眾口。
修改起居注?!沒聽錯吧。
對於皇上的這種無理要求,起居注官員可以拚死力諫,把事情鬧得沸沸揚揚,讓皇上死了這份心。
這事兒跟死腦筋之人說不通,皇上特地找了頭腦最靈活的一位。
雖然驚愕不已,但還是很聽話。
起居注很快改好,上位仔細查看後,很滿意,尋了個別的理由,給了此人弟弟一個九品小吏的職位。
皇後的侍寢次數越來越多,皇上偶爾在坤寧宮留宿,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在亥時五刻前會前迴乾清宮。
其中內情隻有皇後知道,這一切隻是為皇上和子薰打個掩護。
皇上很少來真格的、
重大隱患得以解決,皇上的心情又漸漸鬆弛下來,有時間便去昭仁殿膩膩歪歪一會兒,當然隻是琴清摟摟抱抱,更進一步的想法要在夜深人靜時再付諸行動。
這樣甜甜蜜蜜的小日子,皇上過得不亦樂乎。
這天,累癱了的傳令兵被攙進乾清宮,撲通跪倒。
“皇上,常將軍在柳河川,突發暴病,不治而亡”,傳令兵嘴巴幹裂出血,聲音嘶啞,他是常遇春的心腹。
“什麽?你說什麽?”
在噩耗的重擊下,上位猛然站起,聲音顫抖著厲聲問道:“你說什麽?!”
傳令兵聲嘶力竭,幾欲昏厥,“皇上,常將軍在柳河川,突發暴病,不治而亡”。
“怎麽會?怎麽會?”上位重重地跌坐在禦椅上,閉了閉眼。
小德子微微上前幾步,隨時準備扶起皇上。
再睜眼時,上位的震驚已稍稍平複,他強忍著錐心的悲痛,臉看起來有些變形,“傳旨,送常將軍迴應天”。
茶飯不思,淚流不止,皇上狀態堪憂,子薰讓小德子去請戴思恭。
“都怪咱,都怪咱”,上位反反複複念叨著這句,莫非是專寵子薰讓咱遭了天譴,以至於痛失良將。
迷信,似乎是一種心理慣性,讓上位不由自主地往因果報應方麵想。
子薰迴了長樂宮,不再扮演小林子。
整個應天城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皇上讓宮廷畫師,為常遇春畫一幅身穿龍袍的肖像,放於功臣廟中。
上位親自出奠,賜葬鍾山之下。
葬禮過後,上位讓常遇春的長女昕芷入宮,到皇後跟前學習規矩禮儀,以備日後與太子完婚。
常遇春的部眾交給文忠統領,上位令文忠奔赴慶陽,協助徐達攻城。
張良臣打算死扛到底,至今不降。
上位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奪下慶陽。
元朝皇帝逃到應昌後,令元將脫列伯、孔興率重兵猛攻大同。
八月,文忠率兵行至太原,收到急報。
怎麽辦?皇上的命令是去慶陽,可是大同危急,不能不管。
有人建議,派人快馬加鞭火速迴京報信。
戰機稍縱即逝,等不得。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文忠果斷下令,馳援大同。
傾盆大雨瓢潑而下,文忠率主力到達白楊時,先頭隊伍已經紮營,文忠急令前移,臨水紮營。
脫列伯率精銳趁夜偷襲。
文忠堅壁不動。
天亮時分,元軍主力到達,文忠令西營迎戰,拚死抵抗。
兩個時辰後,元軍士氣轉弱,文忠趁機派精銳夾擊,披甲上陣,衝鋒在前,勢不可擋,元軍大潰。
脫列伯被生擒,孔興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殺害。
元朝皇帝大勢已去。
收到文忠的捷報,上位欣喜若狂。
失去常遇春,他還有文忠。
他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子薰,小德子快去,把子薰接來。
子薰又成了昭仁殿的小林子,日日服侍君側。
他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他敏感而又脆弱,生怕自己行差踏錯,他為的不是一己私念,子薰不忍責備。
皇後最愛聽的,就是重八哥喚她妹子。
既然有事求人,就得有個求人的態度,隻要皇後肯放過子薰,他可以常來坤寧宮,他可以讓郭惠侍寢,一切都可以談。
像是做夢一般,多久沒聽見重八哥這樣喊自己。
淚水不爭氣地流下來,皇後連忙擦了把淚。
“妹子,妹子”,皇上直接闖進東暖閣,那著急忙慌的勁兒,讓皇後恍然想起了他被義父奪了兵權時的樣子。
子薰的安危竟然跟兵權那般重要。
皇後的心被刺得生疼。
皇上快步走進來。
“臣妾恭迎聖駕”,皇後鄭重行禮。
皇上趕緊相扶,“來,妹子,別這樣”。
在窗前的炕上坐定,皇後問:“皇上怎麽有空過來?”
既然已經到了坤寧宮,皇上便不再焦急,慢悠悠地定睛望向皇後,“咱來看看妹子“,皇上抬手去摸皇後的臉,深情款款,“有皺紋 了”。
皇後赧顏,“臣妾老了”。
“是咱不好,這些年讓你受委屈了”,皇上的語氣中歉意明顯。
“人都會老的,臣妾蒙皇上看重,沒有委屈,皇上忙於政務,要多保重身體”。
保重身體,皇後這是要開始勸諫了?
皇上端起茶杯,用蓋子把茶葉撥到一邊,迅速調整自己的情緒,“還是像以前那樣,叫咱重八哥,咱愛聽”。
“重八哥”。
“妹子”。
皇後眼眶漸漸濕潤,“子薰這樣不是長久之計”。
“咱離不開她”,皇上的聲音很低,像個犯錯的孩子,“都是咱不對,與子薰無光”。
“皇上慎言,千金之軀,怎會有錯?錯的隻能是……”皇後沒說完,反正皇上都懂。
一旦事發,他能護得住子薰嗎?
群臣、嬪妃,無人希望子薰專寵。
皇上能舍得下一個兩個,能舍得下所有嗎?
“妹子”,皇上的聲音中透著一股無助感。
“嗯?”
“幫咱瞞下此事”。
怎麽瞞?
如果起居注不記錄,子薰懷孕怎麽辦?
“起居注可以不寫,子薰如果有孕?”
“這麽多年都沒有,她的身子怕是不能了”,都怪咱,讓子薰的身子連番受損。
健健康康的一個人,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皇上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
皇後扭頭去,不欲再看皇上那副悔痛不已的樣子。
後宮之中,不能再生的,難道隻有子薰一人?
“皇上還是讓人把起居注改了吧”,這樣更保險一些。
胡青青既然能想到這一點,跑過來告狀,自然會打起居主的注意,不是沒有漏洞可鑽。
“好,咱這就去安排”。
皇後起身相送。
在柔和的光線下,她的身子顯得格外瘦弱。
他忍不住擁她入懷,“晚上,咱過來”。
有事的時候,才更深切地體會到,還是發妻最好。
哪怕隻是過來素著睡一晚,也能堵住群臣和妃嬪的悠悠眾口。
修改起居注?!沒聽錯吧。
對於皇上的這種無理要求,起居注官員可以拚死力諫,把事情鬧得沸沸揚揚,讓皇上死了這份心。
這事兒跟死腦筋之人說不通,皇上特地找了頭腦最靈活的一位。
雖然驚愕不已,但還是很聽話。
起居注很快改好,上位仔細查看後,很滿意,尋了個別的理由,給了此人弟弟一個九品小吏的職位。
皇後的侍寢次數越來越多,皇上偶爾在坤寧宮留宿,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在亥時五刻前會前迴乾清宮。
其中內情隻有皇後知道,這一切隻是為皇上和子薰打個掩護。
皇上很少來真格的、
重大隱患得以解決,皇上的心情又漸漸鬆弛下來,有時間便去昭仁殿膩膩歪歪一會兒,當然隻是琴清摟摟抱抱,更進一步的想法要在夜深人靜時再付諸行動。
這樣甜甜蜜蜜的小日子,皇上過得不亦樂乎。
這天,累癱了的傳令兵被攙進乾清宮,撲通跪倒。
“皇上,常將軍在柳河川,突發暴病,不治而亡”,傳令兵嘴巴幹裂出血,聲音嘶啞,他是常遇春的心腹。
“什麽?你說什麽?”
在噩耗的重擊下,上位猛然站起,聲音顫抖著厲聲問道:“你說什麽?!”
傳令兵聲嘶力竭,幾欲昏厥,“皇上,常將軍在柳河川,突發暴病,不治而亡”。
“怎麽會?怎麽會?”上位重重地跌坐在禦椅上,閉了閉眼。
小德子微微上前幾步,隨時準備扶起皇上。
再睜眼時,上位的震驚已稍稍平複,他強忍著錐心的悲痛,臉看起來有些變形,“傳旨,送常將軍迴應天”。
茶飯不思,淚流不止,皇上狀態堪憂,子薰讓小德子去請戴思恭。
“都怪咱,都怪咱”,上位反反複複念叨著這句,莫非是專寵子薰讓咱遭了天譴,以至於痛失良將。
迷信,似乎是一種心理慣性,讓上位不由自主地往因果報應方麵想。
子薰迴了長樂宮,不再扮演小林子。
整個應天城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皇上讓宮廷畫師,為常遇春畫一幅身穿龍袍的肖像,放於功臣廟中。
上位親自出奠,賜葬鍾山之下。
葬禮過後,上位讓常遇春的長女昕芷入宮,到皇後跟前學習規矩禮儀,以備日後與太子完婚。
常遇春的部眾交給文忠統領,上位令文忠奔赴慶陽,協助徐達攻城。
張良臣打算死扛到底,至今不降。
上位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奪下慶陽。
元朝皇帝逃到應昌後,令元將脫列伯、孔興率重兵猛攻大同。
八月,文忠率兵行至太原,收到急報。
怎麽辦?皇上的命令是去慶陽,可是大同危急,不能不管。
有人建議,派人快馬加鞭火速迴京報信。
戰機稍縱即逝,等不得。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文忠果斷下令,馳援大同。
傾盆大雨瓢潑而下,文忠率主力到達白楊時,先頭隊伍已經紮營,文忠急令前移,臨水紮營。
脫列伯率精銳趁夜偷襲。
文忠堅壁不動。
天亮時分,元軍主力到達,文忠令西營迎戰,拚死抵抗。
兩個時辰後,元軍士氣轉弱,文忠趁機派精銳夾擊,披甲上陣,衝鋒在前,勢不可擋,元軍大潰。
脫列伯被生擒,孔興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殺害。
元朝皇帝大勢已去。
收到文忠的捷報,上位欣喜若狂。
失去常遇春,他還有文忠。
他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子薰,小德子快去,把子薰接來。
子薰又成了昭仁殿的小林子,日日服侍君側。
他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他敏感而又脆弱,生怕自己行差踏錯,他為的不是一己私念,子薰不忍責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