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露臉的機會,能不好好珍惜?阿棣背誦十分起勁。
“行,就到這兒吧,咱知道了,棣兒喜歡兵法,不愛讀四書五經”。
哪壺不開提哪壺,阿棣心虛地反問,“誰說的?父皇”。
“這還用說嗎?你挨罰的時候,三個哥哥都在”。
稚嫩的小臉上寫滿了苦惱,“父皇,是不是記住了,就不用抄寫了?”
想不到兒子會問這個問題,“先生講的,你都記住了”。
“記住了,父皇檢查吧”。
拿起書隨便抽查了兩段,想不到一字不差。
沒想到,棣兒是個神童啊,過目不忘,跟他娘一樣,上位不由自主地望向子薰。
雖然心中暗暗稱奇,麵上並未顯露分毫,上位耐心地對阿棣說:“如果你記住了,可以跟先生說”。
阿棣很為難,他不想說,如果把二哥和三哥比下去,他們會合夥欺負人的。
“怎麽了,棣兒?是不是有什麽事瞞著咱?”
“沒事兒,父皇,兒臣會聽父皇的話,跟先生說”,經過一番內心掙紮,阿棣還是打算自己解決這事兒,他不想跟三哥一樣,動不動就告狀,整天光想著如何討父皇母後歡心。
不思進取,阿棣很是看不上這種行為。
大丈夫誌在四方,這是哥哥說的,阿棣深信不疑。
滿腹心事卻又不肯說,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主意。
上位一看這情形,猜出個八九分,肯定是老二和老三說什麽了。
禦前侍候的小德子有時會跟皇上說上一嘴,四皇子喜歡自己一個人玩。
屁話!這麽小的孩子怎麽可能喜歡一個人玩?文忠在的那幾天,他多高興啊。
有必要對老二和老三教導一二,多跟太子學習,知道愛護弟弟。
在上位眼裏,太子真是一位無可挑剔的好哥哥,弟弟們的學業他一有時間便會過問,親自檢查,沒少在父皇麵前誇四弟。
看來阿棣的聰明是有目共睹的,下來得跟先生好好談一談棣兒的教育問題,因材施教,因利施導,這孩子既然喜歡兵法,不妨多加培養。
上位精心挑選了幾個身手不錯的將領輪流教阿棣功夫,老二和老三也強烈要求加入,上位召集大臣商量一番,將這門課程固定下來,所有的皇子都必須學習。
除了騎射、武功,打仗最關鍵的是要用腦,子薰打算親自上陣,教阿棣學習兵法。
把以往的戰役梳理成文章,劃出要點,再配上圖形。
上位看過之後稍加修改,交給教授兵法課的武先生進一步完善,成為皇子們的通用教材。
子薰找工匠製作出了幾個沙盤,放在專門的房間,模擬實戰進行教學,阿棣、阿橚、阿春、妙雲一起教。
上位又把子薰的這個經驗推廣到兵法課,讓所有皇子都受益。
阿棣在兵法方麵很快脫穎而出,除了天賦異稟和興趣之外,主要還在於子薰的陪練,每天用沙盤模擬實戰。
阿棣、阿春、妙雲都學得很好, 隻有阿橚是個例外。
阿橚隻對醫學和種地感興趣,他對所有的植物都感興趣,發現一種新植物就迫不及待地畫下來,種到長樂宮的後院內。
陸陸續續,後院已經種了二三百種植物,已然成為一個小型植物園。
人生沒有固定的模式,人這一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活著。
子薰打算讓阿橚拜戴思恭為師。
“真的想好了?”上位問。
子薰含笑點頭。
這還用想嗎?既然阿棣喜歡,那就給他一個機會唄。
“不想讓他建功立業?”上位又問。
子薰搖頭。
一將功成萬骨枯,建功立業哪兒那麽容易的?
阿棣喜歡兵法,她不會攔著,阿橚想學習醫術,她也會成全。
這副淡泊名利、不爭不搶的樣子,讓上位感動不已。
這樣的女子在身邊,省去多少不必要的算計和圖謀,他的子薰總是那麽好。
皇子之間血腥的皇位之爭,在曆史上不斷重複上演,上位每次在史書讀到這些都不寒而栗,也困惱重重,皇帝的兒子如何才能做到兄友弟恭呢?
幸虧子薰沒有爭奪之心。
阿棣喜歡兵法,長大後鎮守邊關,阿橚喜歡醫術,可以當個富貴王爺。
情人眼裏出西施,此時此刻,在上位的心裏,子薰的形象近乎完美。
子薰自己清醒得很,教孩子們學習兵法,是為了讓他們自保,阿橚沒興趣,她不想勉強。
皇位於子薰而言毫無吸引力,她不會慫恿孩子們去爭,但是也絕不會放棄自保,不能任人拿捏,不能讓人逼得無路可退。
如果隻有亮出獠牙才能保平安,那就武裝到牙齒。
隻要孩子們能平安、健康地活著,子薰心願已足。
話說明軍的下一個目標的是關隴地區。
二月,常遇春、馮勝率軍渡河直奔陝西。
三月,徐達率主力進逼奉元路,元將張良弼棄城逃奔慶陽。
上位下旨,奉元路改為西安府,並賑濟饑荒。
隨後,徐達令常遇春、馮勝進攻鳳翔,耿炳文鎮守西安。
鳳翔守將李思奇無心戀戰,率十萬餘部眾逃往臨洮。
四月,徐達統兵行至鳳翔,與諸將商議下一步的作戰部署,決定先打臨洮。
馮勝抵達臨洮後,李思奇束手投降。
元朝皇帝身在上都,卻無時無刻不想奪迴大都,他惦記著卷土重來。
徐達、常遇春率明軍主力進攻陝西時,元朝皇帝趁機派也速率萬餘騎兵,奔襲通州,被明軍首將曹良臣以疑兵之計嚇退。
為斷絕後顧之憂,上位令常遇春還師北平,準備進兵上都開平。
五月,小張夫人攜女來到應天。
子薰擔心與這位瘟神碰麵,給自己帶來血光之災,央求上位準許自己出宮去聽雨軒住段時間。
上位正日夜擔心元朝皇帝會不會再次派兵攻打北平。
自己的請求提得不是時候,子薰先打了退堂鼓,“太忙就算了,我先迴去了”。
“別走,迴來,等咱忙完手中的事兒,今天晚上迴聽雨軒”。
沒聽錯吧!子薰怔在原地,暗暗掐了一下胳膊,疼,不是夢。
想不到上位對工作也有如此懈怠的一天,破天荒頭一迴。
子薰滿心的罪惡感,想勸上位收迴成命,正事要緊。
“張煥,過來,把這些裝箱子,搬到聽雨軒,咱去那兒住兩天,安排好人手跟著“。
子薰扶額感歎,上位並沒想丟下工作,隻是換一個辦公地點,是自己想多了。
這個工作狂,他怎麽舍得給自己放假,暈。
早知如此,躲進乾清宮即可,何必費勁去聽雨軒。
“行,就到這兒吧,咱知道了,棣兒喜歡兵法,不愛讀四書五經”。
哪壺不開提哪壺,阿棣心虛地反問,“誰說的?父皇”。
“這還用說嗎?你挨罰的時候,三個哥哥都在”。
稚嫩的小臉上寫滿了苦惱,“父皇,是不是記住了,就不用抄寫了?”
想不到兒子會問這個問題,“先生講的,你都記住了”。
“記住了,父皇檢查吧”。
拿起書隨便抽查了兩段,想不到一字不差。
沒想到,棣兒是個神童啊,過目不忘,跟他娘一樣,上位不由自主地望向子薰。
雖然心中暗暗稱奇,麵上並未顯露分毫,上位耐心地對阿棣說:“如果你記住了,可以跟先生說”。
阿棣很為難,他不想說,如果把二哥和三哥比下去,他們會合夥欺負人的。
“怎麽了,棣兒?是不是有什麽事瞞著咱?”
“沒事兒,父皇,兒臣會聽父皇的話,跟先生說”,經過一番內心掙紮,阿棣還是打算自己解決這事兒,他不想跟三哥一樣,動不動就告狀,整天光想著如何討父皇母後歡心。
不思進取,阿棣很是看不上這種行為。
大丈夫誌在四方,這是哥哥說的,阿棣深信不疑。
滿腹心事卻又不肯說,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主意。
上位一看這情形,猜出個八九分,肯定是老二和老三說什麽了。
禦前侍候的小德子有時會跟皇上說上一嘴,四皇子喜歡自己一個人玩。
屁話!這麽小的孩子怎麽可能喜歡一個人玩?文忠在的那幾天,他多高興啊。
有必要對老二和老三教導一二,多跟太子學習,知道愛護弟弟。
在上位眼裏,太子真是一位無可挑剔的好哥哥,弟弟們的學業他一有時間便會過問,親自檢查,沒少在父皇麵前誇四弟。
看來阿棣的聰明是有目共睹的,下來得跟先生好好談一談棣兒的教育問題,因材施教,因利施導,這孩子既然喜歡兵法,不妨多加培養。
上位精心挑選了幾個身手不錯的將領輪流教阿棣功夫,老二和老三也強烈要求加入,上位召集大臣商量一番,將這門課程固定下來,所有的皇子都必須學習。
除了騎射、武功,打仗最關鍵的是要用腦,子薰打算親自上陣,教阿棣學習兵法。
把以往的戰役梳理成文章,劃出要點,再配上圖形。
上位看過之後稍加修改,交給教授兵法課的武先生進一步完善,成為皇子們的通用教材。
子薰找工匠製作出了幾個沙盤,放在專門的房間,模擬實戰進行教學,阿棣、阿橚、阿春、妙雲一起教。
上位又把子薰的這個經驗推廣到兵法課,讓所有皇子都受益。
阿棣在兵法方麵很快脫穎而出,除了天賦異稟和興趣之外,主要還在於子薰的陪練,每天用沙盤模擬實戰。
阿棣、阿春、妙雲都學得很好, 隻有阿橚是個例外。
阿橚隻對醫學和種地感興趣,他對所有的植物都感興趣,發現一種新植物就迫不及待地畫下來,種到長樂宮的後院內。
陸陸續續,後院已經種了二三百種植物,已然成為一個小型植物園。
人生沒有固定的模式,人這一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活著。
子薰打算讓阿橚拜戴思恭為師。
“真的想好了?”上位問。
子薰含笑點頭。
這還用想嗎?既然阿棣喜歡,那就給他一個機會唄。
“不想讓他建功立業?”上位又問。
子薰搖頭。
一將功成萬骨枯,建功立業哪兒那麽容易的?
阿棣喜歡兵法,她不會攔著,阿橚想學習醫術,她也會成全。
這副淡泊名利、不爭不搶的樣子,讓上位感動不已。
這樣的女子在身邊,省去多少不必要的算計和圖謀,他的子薰總是那麽好。
皇子之間血腥的皇位之爭,在曆史上不斷重複上演,上位每次在史書讀到這些都不寒而栗,也困惱重重,皇帝的兒子如何才能做到兄友弟恭呢?
幸虧子薰沒有爭奪之心。
阿棣喜歡兵法,長大後鎮守邊關,阿橚喜歡醫術,可以當個富貴王爺。
情人眼裏出西施,此時此刻,在上位的心裏,子薰的形象近乎完美。
子薰自己清醒得很,教孩子們學習兵法,是為了讓他們自保,阿橚沒興趣,她不想勉強。
皇位於子薰而言毫無吸引力,她不會慫恿孩子們去爭,但是也絕不會放棄自保,不能任人拿捏,不能讓人逼得無路可退。
如果隻有亮出獠牙才能保平安,那就武裝到牙齒。
隻要孩子們能平安、健康地活著,子薰心願已足。
話說明軍的下一個目標的是關隴地區。
二月,常遇春、馮勝率軍渡河直奔陝西。
三月,徐達率主力進逼奉元路,元將張良弼棄城逃奔慶陽。
上位下旨,奉元路改為西安府,並賑濟饑荒。
隨後,徐達令常遇春、馮勝進攻鳳翔,耿炳文鎮守西安。
鳳翔守將李思奇無心戀戰,率十萬餘部眾逃往臨洮。
四月,徐達統兵行至鳳翔,與諸將商議下一步的作戰部署,決定先打臨洮。
馮勝抵達臨洮後,李思奇束手投降。
元朝皇帝身在上都,卻無時無刻不想奪迴大都,他惦記著卷土重來。
徐達、常遇春率明軍主力進攻陝西時,元朝皇帝趁機派也速率萬餘騎兵,奔襲通州,被明軍首將曹良臣以疑兵之計嚇退。
為斷絕後顧之憂,上位令常遇春還師北平,準備進兵上都開平。
五月,小張夫人攜女來到應天。
子薰擔心與這位瘟神碰麵,給自己帶來血光之災,央求上位準許自己出宮去聽雨軒住段時間。
上位正日夜擔心元朝皇帝會不會再次派兵攻打北平。
自己的請求提得不是時候,子薰先打了退堂鼓,“太忙就算了,我先迴去了”。
“別走,迴來,等咱忙完手中的事兒,今天晚上迴聽雨軒”。
沒聽錯吧!子薰怔在原地,暗暗掐了一下胳膊,疼,不是夢。
想不到上位對工作也有如此懈怠的一天,破天荒頭一迴。
子薰滿心的罪惡感,想勸上位收迴成命,正事要緊。
“張煥,過來,把這些裝箱子,搬到聽雨軒,咱去那兒住兩天,安排好人手跟著“。
子薰扶額感歎,上位並沒想丟下工作,隻是換一個辦公地點,是自己想多了。
這個工作狂,他怎麽舍得給自己放假,暈。
早知如此,躲進乾清宮即可,何必費勁去聽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