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你說王保保厲害嗎?你說王保保知道咱們去攻打他的太原,他會怎麽做?”
這是子薰的開場白,她對戰事感興趣,雖然她心中有其他的疑惑。
“老臣不知”。
“師父”,子薰不滿地叫道,你老人家別把對上位的火氣撒到我身上,“我可是一直向著師父的”。
劉先生嗬嗬一笑,“老臣真的不知”。
子薰無語,這一副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樣子。
不過,子薰早已準備了後招。
“師父,你看,香噴噴的牛腩,我給您盛點兒,您嚐嚐,這可是我親自下廚做的,都沒給上位吃,全都給您帶過來了”。
劉先生接過碗,湊近聞了聞,“嗯,不錯,很香”。
吃了幾塊牛腩,又喝了一杯茶水,劉先生才慢條斯理地說:“王保保此人不可小覷,擒賊先擒王”。
“師父的意思是說,此戰勝負難料?”
劉先生搖搖頭,“此戰必勝”。
“敗軍之將有什麽可厲害的?”
不對,蒙古全民皆兵,王保保萬一逃走呢,他會不會卷土再來?
所以,此戰的頭號目標不是城池,是王保保,或生擒或斬於馬下,不能讓他逃脫。
“師父,這些話跟上位說了嗎?”
劉先生點點頭。
上位正是看了奏折之後,才派人去青田的。
可是上位有愛才之心,他想招降,他還誇王保保是奇男子。
劉先生的看法是:立斬無赦,永絕後患。
生擒不是那麽容易的。
想生擒,就會有所顧忌。
戰機稍縱即逝,困手困腳,可能讓敵人有機會逃跑。
劉先生認為王保保不會投降,此人意誌力頑強,有他在,將後患無窮。
上位將如何抉擇?
晚上,子薰被請至乾清宮。
“王保保會投降嗎?”子薰覺得有必要跟上位再提一下劉先生的觀點。
“他如果肯投降,咱定不會虧待他”。
“劉先生覺得王保保不會投降”。
“劉先生五十七歲,王保保二十六歲,劉先生隻是在科考那年去過大都,你覺得劉先生對王保保了解多少?”上位問道,從聲音中聽不出情緒。
拿劉先生的看法質疑上位的決策,這算不算大不敬?子薰不敢再吱聲。
雖然她隻是一番好意,但是她不想被誤解,不想被有心有人利用、渲染、加害。
自從發現了李淑妃這個對手,子薰的言行不再那麽隨意。
這個女人就像一頭惡狼,一旦讓她發現破綻,就會被死死咬住,不丟命也得傷筋動骨。
她比小張夫人更狠,更有謀略,更能忍耐。
小張夫人沒她讀書多,沒她地位紮實。
這麽多年,李淑妃的書不是白讀的,聽說近來她很關心太子的學業。
她的學問終於派上了用場。
但是她依然很低調,低調得讓人常常忽略掉她的存在。
子薰必須謹言慎行,小心應對。
“怎麽不說話?”上位語調柔和。
說什麽呢?怕說錯話冒犯天顏。
心裏有壓力,口舌便不太爽利,怕出錯,怕被罰,怕上位不高興,各種怕,各種擔心。
“今天給師父做的菌菇牛腩湯,師父很愛吃”。
“沒給咱留一些?”
“剩下的不好吃, 明天專門給上位做,放些山楂解膩”。
上位最近胃口不太好,可能是擔心前線戰事。
子薰給他煮的黃豆嘴雞湯麵,外加麻醬燒餅,裏麵放了雞蛋、黃瓜絲和胡蘿卜絲,還有幾碟清爽可口的醃菜。
“想吃魚”,他摟住她,在她的頸項親昵地蹭了蹭。
“明天做一桌魚菜,清蒸、紅燒、油炸、魚湯,十二種做法,上位肯定大飽口福”,子薰輕輕勾住他的手指。
“咱是淩川,你忘了,咱是你的淩川”,他的唿吸變得十分曖昧,子薰羞紅了臉。
第二天,從乾清宮迴長樂宮的路上,遇見了孫貴妃。
她瘦了很多,宮裝空空蕩蕩的,聽說,自從上次生產,她的身子就一直不大好。
“娘娘安好”,孫貴妃主動行禮。
子薰像以前那樣,坦然地受著,虛扶了一下,”妹妹,無需多禮”。
這是一個十分怪異的現象,明明她的位份高於子薰。
但是上位的旨意,她不得不遵從。
孫貴妃是去坤寧宮給皇後請安,每天都去。
除了子薰,別的妃嬪均是如此。
在後宮,子薰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所在,也是眾矢之的。
因此,胡清青總想拿子薰撒氣,卻又惹不起,因為有皇上撐腰。
每次都掃興而歸,卻從不長記性,看見子薰,就摟不住火,冷嘲熱諷是家常便飯。
上位全當不知道,從不管後宮瑣事。
他賦予子薰不給皇後請安的特權,就是為了給自己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他可不想陷入後宮是是非非的泥潭之中。
他維護子薰的方式,就是切斷她與其他後妃的一切往來。
有了達蘭的前車之鑒,他知道在後宮之中被孤立有多慘,因此他給子薰另一片天空。
未經允許,宮人不得與外界聯係,這是規矩。
子薰出宮之事,後宮諸妃等人不是沒有懷疑,但是苦無證據。
禮儀是虛的,皇後看重的是夫妻情分,請不請安,子薰在上位心中的地位都是如此。
皇後不想和上位因為這些小事鬧得不愉快。
上位是愛才之人,必有用才之心,他不會讓子薰閑著。
子薰再怎麽離經叛道,終究是為上位所用,所以皇後能接受,也懶得去管。
鄭安妃年齡最小,出身於平民之家,家中無人為官,氣勢上便弱了一些。
頗識時務,安分守己,鄭安妃對大家而言沒有威脅,也沒什麽利用價值,因為皇上不怎麽喜歡。
不過,勝在年輕,又家世清白,守本分,小小的年紀與諸妃平起平坐,眾人本著莫欺少年窮的原則,對鄭安妃均維持著表麵的客氣。
相比之下,胡充妃和達定妃的日子就沒那麽好過了,誰讓她們覺得碽妃好。
胡充妃在後宮中年齡最大,比皇後還大兩歲,而且不會保養,臉上皺紋漸增,比實際年齡顯老,看起來更像是上位的姐姐,雖然她實際比上位小兩歲。
達定妃頂著陳友諒小妾的帽子,無人敢和她走動,沒人想跟她說話,甚至連坐在她旁邊,都覺得晦氣,每次去給皇後請安,都是胡充妃和達定妃挨著坐。
這兩個苦命人,處境相似,同病相憐,私下有些往來,或交換些吃的,或互換些賞賜,總之,讓自己的生活不至於太過孤寂。
相互慰藉,抱團取暖。
這是子薰的開場白,她對戰事感興趣,雖然她心中有其他的疑惑。
“老臣不知”。
“師父”,子薰不滿地叫道,你老人家別把對上位的火氣撒到我身上,“我可是一直向著師父的”。
劉先生嗬嗬一笑,“老臣真的不知”。
子薰無語,這一副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樣子。
不過,子薰早已準備了後招。
“師父,你看,香噴噴的牛腩,我給您盛點兒,您嚐嚐,這可是我親自下廚做的,都沒給上位吃,全都給您帶過來了”。
劉先生接過碗,湊近聞了聞,“嗯,不錯,很香”。
吃了幾塊牛腩,又喝了一杯茶水,劉先生才慢條斯理地說:“王保保此人不可小覷,擒賊先擒王”。
“師父的意思是說,此戰勝負難料?”
劉先生搖搖頭,“此戰必勝”。
“敗軍之將有什麽可厲害的?”
不對,蒙古全民皆兵,王保保萬一逃走呢,他會不會卷土再來?
所以,此戰的頭號目標不是城池,是王保保,或生擒或斬於馬下,不能讓他逃脫。
“師父,這些話跟上位說了嗎?”
劉先生點點頭。
上位正是看了奏折之後,才派人去青田的。
可是上位有愛才之心,他想招降,他還誇王保保是奇男子。
劉先生的看法是:立斬無赦,永絕後患。
生擒不是那麽容易的。
想生擒,就會有所顧忌。
戰機稍縱即逝,困手困腳,可能讓敵人有機會逃跑。
劉先生認為王保保不會投降,此人意誌力頑強,有他在,將後患無窮。
上位將如何抉擇?
晚上,子薰被請至乾清宮。
“王保保會投降嗎?”子薰覺得有必要跟上位再提一下劉先生的觀點。
“他如果肯投降,咱定不會虧待他”。
“劉先生覺得王保保不會投降”。
“劉先生五十七歲,王保保二十六歲,劉先生隻是在科考那年去過大都,你覺得劉先生對王保保了解多少?”上位問道,從聲音中聽不出情緒。
拿劉先生的看法質疑上位的決策,這算不算大不敬?子薰不敢再吱聲。
雖然她隻是一番好意,但是她不想被誤解,不想被有心有人利用、渲染、加害。
自從發現了李淑妃這個對手,子薰的言行不再那麽隨意。
這個女人就像一頭惡狼,一旦讓她發現破綻,就會被死死咬住,不丟命也得傷筋動骨。
她比小張夫人更狠,更有謀略,更能忍耐。
小張夫人沒她讀書多,沒她地位紮實。
這麽多年,李淑妃的書不是白讀的,聽說近來她很關心太子的學業。
她的學問終於派上了用場。
但是她依然很低調,低調得讓人常常忽略掉她的存在。
子薰必須謹言慎行,小心應對。
“怎麽不說話?”上位語調柔和。
說什麽呢?怕說錯話冒犯天顏。
心裏有壓力,口舌便不太爽利,怕出錯,怕被罰,怕上位不高興,各種怕,各種擔心。
“今天給師父做的菌菇牛腩湯,師父很愛吃”。
“沒給咱留一些?”
“剩下的不好吃, 明天專門給上位做,放些山楂解膩”。
上位最近胃口不太好,可能是擔心前線戰事。
子薰給他煮的黃豆嘴雞湯麵,外加麻醬燒餅,裏麵放了雞蛋、黃瓜絲和胡蘿卜絲,還有幾碟清爽可口的醃菜。
“想吃魚”,他摟住她,在她的頸項親昵地蹭了蹭。
“明天做一桌魚菜,清蒸、紅燒、油炸、魚湯,十二種做法,上位肯定大飽口福”,子薰輕輕勾住他的手指。
“咱是淩川,你忘了,咱是你的淩川”,他的唿吸變得十分曖昧,子薰羞紅了臉。
第二天,從乾清宮迴長樂宮的路上,遇見了孫貴妃。
她瘦了很多,宮裝空空蕩蕩的,聽說,自從上次生產,她的身子就一直不大好。
“娘娘安好”,孫貴妃主動行禮。
子薰像以前那樣,坦然地受著,虛扶了一下,”妹妹,無需多禮”。
這是一個十分怪異的現象,明明她的位份高於子薰。
但是上位的旨意,她不得不遵從。
孫貴妃是去坤寧宮給皇後請安,每天都去。
除了子薰,別的妃嬪均是如此。
在後宮,子薰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所在,也是眾矢之的。
因此,胡清青總想拿子薰撒氣,卻又惹不起,因為有皇上撐腰。
每次都掃興而歸,卻從不長記性,看見子薰,就摟不住火,冷嘲熱諷是家常便飯。
上位全當不知道,從不管後宮瑣事。
他賦予子薰不給皇後請安的特權,就是為了給自己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他可不想陷入後宮是是非非的泥潭之中。
他維護子薰的方式,就是切斷她與其他後妃的一切往來。
有了達蘭的前車之鑒,他知道在後宮之中被孤立有多慘,因此他給子薰另一片天空。
未經允許,宮人不得與外界聯係,這是規矩。
子薰出宮之事,後宮諸妃等人不是沒有懷疑,但是苦無證據。
禮儀是虛的,皇後看重的是夫妻情分,請不請安,子薰在上位心中的地位都是如此。
皇後不想和上位因為這些小事鬧得不愉快。
上位是愛才之人,必有用才之心,他不會讓子薰閑著。
子薰再怎麽離經叛道,終究是為上位所用,所以皇後能接受,也懶得去管。
鄭安妃年齡最小,出身於平民之家,家中無人為官,氣勢上便弱了一些。
頗識時務,安分守己,鄭安妃對大家而言沒有威脅,也沒什麽利用價值,因為皇上不怎麽喜歡。
不過,勝在年輕,又家世清白,守本分,小小的年紀與諸妃平起平坐,眾人本著莫欺少年窮的原則,對鄭安妃均維持著表麵的客氣。
相比之下,胡充妃和達定妃的日子就沒那麽好過了,誰讓她們覺得碽妃好。
胡充妃在後宮中年齡最大,比皇後還大兩歲,而且不會保養,臉上皺紋漸增,比實際年齡顯老,看起來更像是上位的姐姐,雖然她實際比上位小兩歲。
達定妃頂著陳友諒小妾的帽子,無人敢和她走動,沒人想跟她說話,甚至連坐在她旁邊,都覺得晦氣,每次去給皇後請安,都是胡充妃和達定妃挨著坐。
這兩個苦命人,處境相似,同病相憐,私下有些往來,或交換些吃的,或互換些賞賜,總之,讓自己的生活不至於太過孤寂。
相互慰藉,抱團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