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元將貊高、關保在元朝皇帝的授意下,發兵進攻王保保,反而被王保保生擒。
王保保派人去大都將此事告知元朝皇帝。
此時,徐達正引兵北上,大都形勢危急。
元朝皇帝希望王保保能站出來解危濟困,幫他抵擋明軍,於是把所有的責任全都推到貊高、關保二人身上。
閏七月,元朝皇帝下旨,讓王保保按照軍法處置貊高、關保。
王保保幹脆利落地處置了貊高、關保。
元朝皇帝覺得自己對王保保表達的誠意還不夠,又把皇太子拉出來背鍋,下旨撤銷皇太子的大撫軍院,與此同時,讓王保保官複原職。
讓王保保帶兵南下,擋住明軍北上之路。
元朝皇帝的計劃是四路大軍同時出動,除了王保保,中書省右丞相也速、陝西行省左丞禿魯、李思奇各領一路兵馬。
這個設想聽起來不錯,但執行起來大打折扣。
禿魯、李思奇都按兵不動。
王保保需要時間準備。
最先行動起來的是也速,但是他的戰鬥力很弱,被打得潰不成軍。
正在調兵遣將、籌集糧草的王保保收到也速戰敗的消息,率眾退至太原。
元朝皇帝的計謀落空,不敢幻想奇跡的發生,他開始啟動備選方案,也就是逃亡計劃。
去哪兒,他早就想好了,濟州島。
可是明軍的行進速度太快了,正當元朝皇帝手忙腳亂地準備搬家時,徐達、常遇春領兵攻克通州,切斷從大都去遼陽的通道。
元朝皇帝的計劃再次泡湯,怎麽辦?這可怎麽辦?他慌了,手足無措,把後妃和太子連夜召集起來商議對策,往哪兒逃比較合適。
最後,他們選擇了上都。
拿定主意後,元朝皇帝把北逃上都的打算告訴大臣。
一些大臣不同意逃跑,建議元朝皇帝死守待援。
哪裏還有援軍啊?元朝皇帝此時無比清醒。
你以為王保保那麽聽話嗎?!他要想救援早就來了,怎會待在太原?
逃吧,隻能逃了,元朝皇帝帶著媳婦兒子趁夜出城一路向北逃。
危機當前,保命要緊,他隻帶著一百多名親眷、心腹逃走了,皇宮裏那麽多寶貝根本沒來得及打包帶走。
八月初二,徐達攻入大都,宮門緊閉,府庫封存,派重兵在外把守,同時,八百裏加急把捷報傳迴京師應天。
把這一切安排妥當當後,立即派傅友德帶三萬兵馬追擊逃走的元朝皇帝。
傅友德策馬狂奔,沒發現元朝皇帝的蹤影,隻能帶著繳獲的十萬匹牛羊馬迴去複命。
難道元朝皇帝跑那麽快嗎?怎麽連個人影也沒見著?
原來是方向搞錯了,元朝皇帝是從東路往北逃的,而傅友德是從西路追擊的。
徐達大怒,讓傅友德再從東路去追。
這時,元朝皇帝已經跑遠了。
此事非同小可,徐達立即上書請罪。
收到徐達的請罪折子,上位隻是淡然一笑,放到了一邊,讓人把張煥叫來。
“你去一趟大都,把東西運迴來”,上位道。
元朝宮廷的各種書籍寶物,統統運迴應天。
張煥領命而去,向老大辭行。
“你在這兒先等等,我去拿點兒東西”,子薰說完,翻身上馬,飛奔而去。
“得快”,張煥一臉無奈,攤上這麽個老大,總是拖後腿,耽誤人進步。
想不到上位也來了長樂宮,與張煥正好碰上。
“怎麽還沒走?”上位臉色一沉。
“老大說捎東西”,張煥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自己這個行為算不算消極怠工,被上位逮了個現行,完了,失去上位的信任,以後還怎麽混,老大,你就害我吧。
“嗯?”上位冷哼一聲,老大,誰是你老大?
張煥很快意識到不妥,連忙改口,“娘娘說要捎東西”。
“捎什麽?”上位的語氣聽起來似乎有所緩和。
張煥搖搖頭,老大沒說啊。
上位氣場強大,張煥此時心虛得緊,真想腳底抹油溜掉。
跟著上位這麽多年,外出辦差從未有絲毫延誤。
出發前跟老大辭行這是開天辟地頭一迴,以前從沒幹過。
主要是老大私下吩咐過,去大都的話告訴她一聲。
張煥打好腹稿,便於上位問起時解釋一二。
但是上位氣定神閑地喝起茶,好像沒打算追究他的過失。
子薰迴來時,這主仆二人一坐一站,跟平時沒什麽區別。
“把這個給徐達帶上,這是翠微讓幫忙帶的”,子薰把一個包裹交給張煥。
上位繼續喝茶,似乎並不反對。
張煥深施一禮,告退離去。
“徐達的家事,你不要瞎摻和”,張煥走後,上位開口道。
“翠微被那個孫氏壓得快喘不過氣了,連給妙雲請的女先生,都讓她找借口給辭了”,子薰道。
謝再興事件發生後一年多,徐達納了孫氏為妾,掌握管家之權。
翠微終日在小佛堂念經禮佛,不理俗務,徐府一大家子人,不能沒個當家主事的。
要說孫氏,能力是有的,說她能比得上王熙鳳也不為過,隻是心氣太高了些。
看著翠微性子綿軟,不知計較,而且又有謝再興投降張士誠那檔子事兒,孫氏開始妄想著取而代之,成為名正言順的當家主母,因此處處壓翠微一頭。
子薰向來不屑於摻和內宅爭鬥。
但是妙雲是她相中的兒媳婦,不能不出手維護。
妙雲必須是深受父親寵愛的徐府嫡長女,妙雲生母翠微在徐府的正妻地位不容許任何人挑戰。
“還是把妙雲接過來吧,那個孫氏……”,子薰不想背後說人閑話,點到為止,他明白的。
“妙雲六歲了吧?”這麽小離開生母,是不是不太好,他看向子薰。
把徐達的女兒接過來養,這可不是小事兒。
孫氏膽子再大,也不敢虐待妙雲。
“翠微是個不理事兒的,能躲則躲,能讓則讓,孫氏一心想著爭寵,爭正妻的位子,能對妙雲多好?”子薰說出自己的擔憂,“可惜這麽好的天賦,若不用心栽培,就浪費了”。
子薰要把妙雲培養得出類拔萃,以博得他父親的寵愛、欣賞與關注。
隻有最受寵的女兒才可能讓父親愛屋及烏,對女婿傾囊相授。
不知子薰的這番心思,上位是否看出來了,他一向最善於洞察人心。
他久久不語,子薰的心一直懸著,莫名的緊張。
“這事兒得經過徐達同意,咱給他寫封信”,上位突然開口道,
王保保派人去大都將此事告知元朝皇帝。
此時,徐達正引兵北上,大都形勢危急。
元朝皇帝希望王保保能站出來解危濟困,幫他抵擋明軍,於是把所有的責任全都推到貊高、關保二人身上。
閏七月,元朝皇帝下旨,讓王保保按照軍法處置貊高、關保。
王保保幹脆利落地處置了貊高、關保。
元朝皇帝覺得自己對王保保表達的誠意還不夠,又把皇太子拉出來背鍋,下旨撤銷皇太子的大撫軍院,與此同時,讓王保保官複原職。
讓王保保帶兵南下,擋住明軍北上之路。
元朝皇帝的計劃是四路大軍同時出動,除了王保保,中書省右丞相也速、陝西行省左丞禿魯、李思奇各領一路兵馬。
這個設想聽起來不錯,但執行起來大打折扣。
禿魯、李思奇都按兵不動。
王保保需要時間準備。
最先行動起來的是也速,但是他的戰鬥力很弱,被打得潰不成軍。
正在調兵遣將、籌集糧草的王保保收到也速戰敗的消息,率眾退至太原。
元朝皇帝的計謀落空,不敢幻想奇跡的發生,他開始啟動備選方案,也就是逃亡計劃。
去哪兒,他早就想好了,濟州島。
可是明軍的行進速度太快了,正當元朝皇帝手忙腳亂地準備搬家時,徐達、常遇春領兵攻克通州,切斷從大都去遼陽的通道。
元朝皇帝的計劃再次泡湯,怎麽辦?這可怎麽辦?他慌了,手足無措,把後妃和太子連夜召集起來商議對策,往哪兒逃比較合適。
最後,他們選擇了上都。
拿定主意後,元朝皇帝把北逃上都的打算告訴大臣。
一些大臣不同意逃跑,建議元朝皇帝死守待援。
哪裏還有援軍啊?元朝皇帝此時無比清醒。
你以為王保保那麽聽話嗎?!他要想救援早就來了,怎會待在太原?
逃吧,隻能逃了,元朝皇帝帶著媳婦兒子趁夜出城一路向北逃。
危機當前,保命要緊,他隻帶著一百多名親眷、心腹逃走了,皇宮裏那麽多寶貝根本沒來得及打包帶走。
八月初二,徐達攻入大都,宮門緊閉,府庫封存,派重兵在外把守,同時,八百裏加急把捷報傳迴京師應天。
把這一切安排妥當當後,立即派傅友德帶三萬兵馬追擊逃走的元朝皇帝。
傅友德策馬狂奔,沒發現元朝皇帝的蹤影,隻能帶著繳獲的十萬匹牛羊馬迴去複命。
難道元朝皇帝跑那麽快嗎?怎麽連個人影也沒見著?
原來是方向搞錯了,元朝皇帝是從東路往北逃的,而傅友德是從西路追擊的。
徐達大怒,讓傅友德再從東路去追。
這時,元朝皇帝已經跑遠了。
此事非同小可,徐達立即上書請罪。
收到徐達的請罪折子,上位隻是淡然一笑,放到了一邊,讓人把張煥叫來。
“你去一趟大都,把東西運迴來”,上位道。
元朝宮廷的各種書籍寶物,統統運迴應天。
張煥領命而去,向老大辭行。
“你在這兒先等等,我去拿點兒東西”,子薰說完,翻身上馬,飛奔而去。
“得快”,張煥一臉無奈,攤上這麽個老大,總是拖後腿,耽誤人進步。
想不到上位也來了長樂宮,與張煥正好碰上。
“怎麽還沒走?”上位臉色一沉。
“老大說捎東西”,張煥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自己這個行為算不算消極怠工,被上位逮了個現行,完了,失去上位的信任,以後還怎麽混,老大,你就害我吧。
“嗯?”上位冷哼一聲,老大,誰是你老大?
張煥很快意識到不妥,連忙改口,“娘娘說要捎東西”。
“捎什麽?”上位的語氣聽起來似乎有所緩和。
張煥搖搖頭,老大沒說啊。
上位氣場強大,張煥此時心虛得緊,真想腳底抹油溜掉。
跟著上位這麽多年,外出辦差從未有絲毫延誤。
出發前跟老大辭行這是開天辟地頭一迴,以前從沒幹過。
主要是老大私下吩咐過,去大都的話告訴她一聲。
張煥打好腹稿,便於上位問起時解釋一二。
但是上位氣定神閑地喝起茶,好像沒打算追究他的過失。
子薰迴來時,這主仆二人一坐一站,跟平時沒什麽區別。
“把這個給徐達帶上,這是翠微讓幫忙帶的”,子薰把一個包裹交給張煥。
上位繼續喝茶,似乎並不反對。
張煥深施一禮,告退離去。
“徐達的家事,你不要瞎摻和”,張煥走後,上位開口道。
“翠微被那個孫氏壓得快喘不過氣了,連給妙雲請的女先生,都讓她找借口給辭了”,子薰道。
謝再興事件發生後一年多,徐達納了孫氏為妾,掌握管家之權。
翠微終日在小佛堂念經禮佛,不理俗務,徐府一大家子人,不能沒個當家主事的。
要說孫氏,能力是有的,說她能比得上王熙鳳也不為過,隻是心氣太高了些。
看著翠微性子綿軟,不知計較,而且又有謝再興投降張士誠那檔子事兒,孫氏開始妄想著取而代之,成為名正言順的當家主母,因此處處壓翠微一頭。
子薰向來不屑於摻和內宅爭鬥。
但是妙雲是她相中的兒媳婦,不能不出手維護。
妙雲必須是深受父親寵愛的徐府嫡長女,妙雲生母翠微在徐府的正妻地位不容許任何人挑戰。
“還是把妙雲接過來吧,那個孫氏……”,子薰不想背後說人閑話,點到為止,他明白的。
“妙雲六歲了吧?”這麽小離開生母,是不是不太好,他看向子薰。
把徐達的女兒接過來養,這可不是小事兒。
孫氏膽子再大,也不敢虐待妙雲。
“翠微是個不理事兒的,能躲則躲,能讓則讓,孫氏一心想著爭寵,爭正妻的位子,能對妙雲多好?”子薰說出自己的擔憂,“可惜這麽好的天賦,若不用心栽培,就浪費了”。
子薰要把妙雲培養得出類拔萃,以博得他父親的寵愛、欣賞與關注。
隻有最受寵的女兒才可能讓父親愛屋及烏,對女婿傾囊相授。
不知子薰的這番心思,上位是否看出來了,他一向最善於洞察人心。
他久久不語,子薰的心一直懸著,莫名的緊張。
“這事兒得經過徐達同意,咱給他寫封信”,上位突然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