鈺瑤遇害,緝拿真兇一事交給應天府衙。
見財起意,持刀行兇的陳掌櫃已被當場擊斃,但是子薰認為背後另有指使之人,要求徹查。
子薰痛定思痛,反思自己的行為。
錯在哪裏了呢?
急於求成,識人不明,用人不當。
陳掌櫃看起來憨厚,樸實,對顧客真誠、熱情、笑容可掬,想不到竟然心懷叵測。
做生意挑選合格的經理人至關重要,去哪裏尋找呢?
慢慢來吧,子薰不敢再貿然開店。
先幹好手頭的工作吧。
自從搶阿春事件之後,子薰一直在看王爺的臉色過日子。
王爺最近在為方國珍的事兒發愁。
想走海運為北伐軍輸送糧草,可是方國珍不聽話。
方國珍曾信誓旦旦地保證,等王爺從張士誠手中奪下杭州,他便獻出自己的地盤,主動歸降。
文忠占領杭州已經一年了,方國珍遲遲沒有動靜,顯然已經把諾言拋於腦後。
方國珍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暗中聯絡王保保、陳友定,企圖據境自保。
王爺相當惱火,派遣使者到方國珍那兒征糧,身為臣子,這是應盡的義務,交二十三萬石糧食吧。
方國珍一下子慌了,連夜召集大夥開會,兄弟子侄、心腹、親信全來了,很多人主張據城堅守,但是方國珍沒底氣。
打是打不過的,王保保、陳友定也不見得肯出兵相幫。
這可如何是好?
方國珍急得團團轉,一不做二不休,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跑哪兒去呢?駕船出海。
隻要有錢,到了海上,照樣能吃香喝辣,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方國珍加緊變賣財產,召集船隻,準備跑路。
言而無信,背後搞小動作,王爺不想再跟他廢話。
朱亮祖帶兵打到台州,方國珍向陳友定求援遭拒。
守軍士氣低落,不堪一擊,方國珍的弟弟方國瑛連夜逃走。
朱亮祖一鼓作氣,進逼溫州。
方國珍的侄子方明善也卷起鋪蓋走人。
王爺又令湯和帶兵攻打慶元。
方國珍丟盔棄甲,逃入海島。
以為逃到海上就萬事大吉了嗎?非也。
十一月,王爺派廖永忠率舟師入海追擊。
方國珍走投無路,奉表乞降。
首鼠兩端,反複無常,王爺本欲加罪,可是方國珍的降表言辭懇切。
“孝子之於親,小杖則受,大杖則走,臣之情事適與此類。即欲麵縛待罪闕廷,複恐嬰斧鉞之誅,使天下後世不知臣得罪之深,將謂主上不能容臣,豈不累天地大德哉。”
這番話說得可憐兮兮,王爺不再想降罪懲罰,下旨封方國珍為廣西行省左丞,食祿而不任職。
方國珍在應天當起了富貴閑人,王爺也解決了海路運糧的難題。
徐達、常遇春抵達淮安後,派人去沂州招降王宣和王信父子,從沂州攻取益都。
此前王宣父子曾寫信,表示願意歸降。
問題是,這父子二人可靠嗎?會不會是詐降?王爺心有疑慮。
此事不能掉以輕心,王爺秘密派出情報人員。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準備糧草之前,王爺就已動手構建信息網絡。
探報如雪片般傳來,子薰忙得如陀螺一般,片刻不停。
經過反複的對比分析,王爺判斷,王宣父子不可信,立即給徐達寫信示警。
“王信父子反複,不可遽信,宜勒兵趨沂州,以觀其變。”
王宣父子果然降而複叛,徐達親自帶兵鎮壓,奪取沂州。
王爺又拿起筆,在地圖上把益都圈起來,這是下一個進攻目標。
子薰取出大峴山的地圖,掛在牆上,王爺盯著地圖,愁眉不展。
“聞將軍已下沂州,未知勒軍何向?如向益都,當遣精銳將士於黃河扼衝要,斷其援兵,使彼外不得進,內無所望。我軍勢重力專,可以必克。若未下益都,即進取濟寧、濟南二城,既下,山東勢寡力竭,如探囊中之物,可不攻自下矣。然兵難遙度,隨機應變尤在將軍。”
王爺寫罷,子薰將其密信封好,交給侍衛,火速發出。
十二月,山東的捷報傳來,應天城內,一派喜氣祥和。
讓大家歡欣鼓舞的不僅僅是攻城略地的好消息,還有王爺將要登基稱帝這一重大事件。
李善長率文武百官多次勸進,並擬出即位禮儀,呈給王爺批複。
王爺提出幾點修改意見後,登基的準備工作緊鑼密鼓地有序展開。
吳王新宮已經竣工,王爺決定以新宮做為登基後的皇宮。
皇宮有四個城門,南麵為午門,東麵為東華門,西麵為西華門,北麵為玄武門。
從午門到玄武門的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是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乾清宮、坤寧宮。
在午門和奉天殿的中間坐落著奉天門。
奉天殿的東側為文樓,西側為武樓。
皇宮的整體布局為前朝後寢,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為前朝部分,乾清宮是皇帝日常工作和休息的地方,坤寧宮是皇後的地盤。
坤寧宮後麵是禦花園。
坤寧宮的東側為東六宮,西側為西六宮,東西六宮是後宮嬪妃的居住地。
東六宮從南向北依次是承乾宮、景仁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
西六宮從南向北依次是長樂宮、翊坤宮、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啟祥宮。
也就是說,除了皇後的坤寧宮,承乾宮和永壽宮離皇帝居住的乾清宮最近。
按照群臣擬定的後宮嬪妃製度,子薰身為吳王唯一的側妃,地位僅次於吳王正妃,應被冊封為碽貴妃,可是群臣不同意。
李庶妃為太子的生母,不能位於碽妃之下,理由是:太子的顏麵和情緒,不能不顧及。
孫庶妃負有協理六宮之責,位份太低了,難以服眾,工作不便展開。
反正說來說去,中心意思隻有一個,那就是碽妃的位份不能高於李妃和孫妃。
王爺很想為子薰爭取權益,可是苦於找不到足以服眾的理由,子薰本人又是一副愛咋地咋地的擺爛狀態。
又去向劉先生求取錦囊妙計,哪知劉先生秉承子薰吃虧是福、低調為上的原則,力挺群臣。
不過,王爺臨走前,劉先生又暗示,可以在宮殿方麵想辦法。
王爺是多聰明的人啊,一點就透,決定封孫氏為貴妃,位於眾妃之上,但孫貴妃見到李妃和碽妃得行禮。
李妃居住在承乾宮,碽妃居住在長樂宮,孫貴妃居住在景仁宮。
皇後的位置不可動搖,李妃是太子的生母這一事實難以更改,子薰在後宮仍居於超脫的地位。
她是皇上最在意的女子,沒有之一。
見財起意,持刀行兇的陳掌櫃已被當場擊斃,但是子薰認為背後另有指使之人,要求徹查。
子薰痛定思痛,反思自己的行為。
錯在哪裏了呢?
急於求成,識人不明,用人不當。
陳掌櫃看起來憨厚,樸實,對顧客真誠、熱情、笑容可掬,想不到竟然心懷叵測。
做生意挑選合格的經理人至關重要,去哪裏尋找呢?
慢慢來吧,子薰不敢再貿然開店。
先幹好手頭的工作吧。
自從搶阿春事件之後,子薰一直在看王爺的臉色過日子。
王爺最近在為方國珍的事兒發愁。
想走海運為北伐軍輸送糧草,可是方國珍不聽話。
方國珍曾信誓旦旦地保證,等王爺從張士誠手中奪下杭州,他便獻出自己的地盤,主動歸降。
文忠占領杭州已經一年了,方國珍遲遲沒有動靜,顯然已經把諾言拋於腦後。
方國珍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暗中聯絡王保保、陳友定,企圖據境自保。
王爺相當惱火,派遣使者到方國珍那兒征糧,身為臣子,這是應盡的義務,交二十三萬石糧食吧。
方國珍一下子慌了,連夜召集大夥開會,兄弟子侄、心腹、親信全來了,很多人主張據城堅守,但是方國珍沒底氣。
打是打不過的,王保保、陳友定也不見得肯出兵相幫。
這可如何是好?
方國珍急得團團轉,一不做二不休,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跑哪兒去呢?駕船出海。
隻要有錢,到了海上,照樣能吃香喝辣,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方國珍加緊變賣財產,召集船隻,準備跑路。
言而無信,背後搞小動作,王爺不想再跟他廢話。
朱亮祖帶兵打到台州,方國珍向陳友定求援遭拒。
守軍士氣低落,不堪一擊,方國珍的弟弟方國瑛連夜逃走。
朱亮祖一鼓作氣,進逼溫州。
方國珍的侄子方明善也卷起鋪蓋走人。
王爺又令湯和帶兵攻打慶元。
方國珍丟盔棄甲,逃入海島。
以為逃到海上就萬事大吉了嗎?非也。
十一月,王爺派廖永忠率舟師入海追擊。
方國珍走投無路,奉表乞降。
首鼠兩端,反複無常,王爺本欲加罪,可是方國珍的降表言辭懇切。
“孝子之於親,小杖則受,大杖則走,臣之情事適與此類。即欲麵縛待罪闕廷,複恐嬰斧鉞之誅,使天下後世不知臣得罪之深,將謂主上不能容臣,豈不累天地大德哉。”
這番話說得可憐兮兮,王爺不再想降罪懲罰,下旨封方國珍為廣西行省左丞,食祿而不任職。
方國珍在應天當起了富貴閑人,王爺也解決了海路運糧的難題。
徐達、常遇春抵達淮安後,派人去沂州招降王宣和王信父子,從沂州攻取益都。
此前王宣父子曾寫信,表示願意歸降。
問題是,這父子二人可靠嗎?會不會是詐降?王爺心有疑慮。
此事不能掉以輕心,王爺秘密派出情報人員。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準備糧草之前,王爺就已動手構建信息網絡。
探報如雪片般傳來,子薰忙得如陀螺一般,片刻不停。
經過反複的對比分析,王爺判斷,王宣父子不可信,立即給徐達寫信示警。
“王信父子反複,不可遽信,宜勒兵趨沂州,以觀其變。”
王宣父子果然降而複叛,徐達親自帶兵鎮壓,奪取沂州。
王爺又拿起筆,在地圖上把益都圈起來,這是下一個進攻目標。
子薰取出大峴山的地圖,掛在牆上,王爺盯著地圖,愁眉不展。
“聞將軍已下沂州,未知勒軍何向?如向益都,當遣精銳將士於黃河扼衝要,斷其援兵,使彼外不得進,內無所望。我軍勢重力專,可以必克。若未下益都,即進取濟寧、濟南二城,既下,山東勢寡力竭,如探囊中之物,可不攻自下矣。然兵難遙度,隨機應變尤在將軍。”
王爺寫罷,子薰將其密信封好,交給侍衛,火速發出。
十二月,山東的捷報傳來,應天城內,一派喜氣祥和。
讓大家歡欣鼓舞的不僅僅是攻城略地的好消息,還有王爺將要登基稱帝這一重大事件。
李善長率文武百官多次勸進,並擬出即位禮儀,呈給王爺批複。
王爺提出幾點修改意見後,登基的準備工作緊鑼密鼓地有序展開。
吳王新宮已經竣工,王爺決定以新宮做為登基後的皇宮。
皇宮有四個城門,南麵為午門,東麵為東華門,西麵為西華門,北麵為玄武門。
從午門到玄武門的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是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乾清宮、坤寧宮。
在午門和奉天殿的中間坐落著奉天門。
奉天殿的東側為文樓,西側為武樓。
皇宮的整體布局為前朝後寢,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為前朝部分,乾清宮是皇帝日常工作和休息的地方,坤寧宮是皇後的地盤。
坤寧宮後麵是禦花園。
坤寧宮的東側為東六宮,西側為西六宮,東西六宮是後宮嬪妃的居住地。
東六宮從南向北依次是承乾宮、景仁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
西六宮從南向北依次是長樂宮、翊坤宮、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啟祥宮。
也就是說,除了皇後的坤寧宮,承乾宮和永壽宮離皇帝居住的乾清宮最近。
按照群臣擬定的後宮嬪妃製度,子薰身為吳王唯一的側妃,地位僅次於吳王正妃,應被冊封為碽貴妃,可是群臣不同意。
李庶妃為太子的生母,不能位於碽妃之下,理由是:太子的顏麵和情緒,不能不顧及。
孫庶妃負有協理六宮之責,位份太低了,難以服眾,工作不便展開。
反正說來說去,中心意思隻有一個,那就是碽妃的位份不能高於李妃和孫妃。
王爺很想為子薰爭取權益,可是苦於找不到足以服眾的理由,子薰本人又是一副愛咋地咋地的擺爛狀態。
又去向劉先生求取錦囊妙計,哪知劉先生秉承子薰吃虧是福、低調為上的原則,力挺群臣。
不過,王爺臨走前,劉先生又暗示,可以在宮殿方麵想辦法。
王爺是多聰明的人啊,一點就透,決定封孫氏為貴妃,位於眾妃之上,但孫貴妃見到李妃和碽妃得行禮。
李妃居住在承乾宮,碽妃居住在長樂宮,孫貴妃居住在景仁宮。
皇後的位置不可動搖,李妃是太子的生母這一事實難以更改,子薰在後宮仍居於超脫的地位。
她是皇上最在意的女子,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