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鬧劇以熊倩的離開而告終。
應天的生意暫時交給陳掌櫃全權負責。
十一月,徐達以鎖城法進圍平江。
“達軍葑門,常遇春軍虎丘,郭子興軍婁門,華雲龍軍胥門,湯和軍閶門,王弼軍盤門,張溫軍西門,康茂才軍北門,耿文炳軍城東北,仇成軍城西南,何文輝軍城西北。”
圍攻的同時,俞通海帶兵攻占太倉,隨後,昆山、崇明、嘉定、鬆江等地相繼投降,平江成為一座孤城。
環繞著平江城挖掘壕溝,架起與城內佛塔一樣高的木塔,居高俯瞰,監視城內的一舉一動,另外修築三層高台,每層均放置弓弩、火銃、襄陽炮,一聲令下,猛烈轟擊,晝夜不停。
在鋪天蓋地的攻勢麵前,張士誠不肯屈服,是個硬骨頭。
十二月,群臣提議改年號,王爺允其所請。
“以明年為吳元年,建廟社宮室,祭告山川。”
有司上呈吳王新宮設計圖紙,新宮選在舊邸東麵、鍾山南麵的空曠地。
王爺下令去掉雕琢奇麗之處,務求堅固實用。
王爺稱帝的步伐正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子薰的心卻茫茫然無所適從,如一葉孤舟,不知將漂向哪裏。
熊倩之事不成,自有大臣繼續為王爺尋找美貌的妙齡女子,或為取悅逢迎,或出自忠心,反正後宮的女子會越來越多,全都安置在九重宮殿中,密密麻麻,讓人喘不過氣來。
看上去,子薰與其他女子並無不同。
不知不覺,子薰已經二十七歲,王爺三十九歲。
歲月匆匆,人生如白駒過隙。
子薰不想走進皇宮大內,孤寂無助,了無生趣。
王爺很忙,忙得顧不上體察子薰這些微妙的小心思。
為早點兒結束戰事,王爺想盡了各種能打動人的方式,寫信勸降,但是張士誠不為所動。
春節期間,王爺忙完了各種大事要事,終於抽出時間來聽雨軒小憩。
子薰在為生意的事發愁,摸不清陳掌櫃的底細,交給他打理不是長久之計,得找個穩妥的人接替。
正想得出神,子薰沒發覺有人進來,直到王爺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在想什麽呢?”
子薰猛然迴頭,正好迎上他的笑臉。
“在想著給王爺弄些新鮮蔬菜。”子薰輕聲迴答。
“哦?”這麽冷的天,種得出來嗎?
王爺拉過一把紫檀木椅上坐在子薰對麵,“說說看”。
子薰狡黠一笑,站到門口輕輕拍手。
不一會兒的功夫,拍黃瓜、韭菜炒雞蛋、菠菜豆腐、韭黃炒肉便端了上來。
王爺展顏一笑,“怎麽個種法?”
“後院的耳房單獨辟出一間,燒火炕取暖,把蔬菜種在盆裏,放到炕上”,子薰詳細介紹到。
“味道不錯”,對子薰花的這番心思,他有些小感動,隻是這成本肯定不低。
“梅園剪下來的樹枝正好用上,沒花多少錢”,子薰知道他不喜奢靡,“王爺最近胃口不好……”
他目光柔和,抿嘴而笑,“咱知道”。
其實,子薰是謀劃另一樁生意,應天城即將成為京師,權貴富豪雲集,寒冬臘月的溫室蔬菜必然不愁銷路。
年齡越來越大,皇上的寵愛時有時無,可遇不可求,不能依仗。
此心安處是吾鄉,能令子薰心安的是生意,是自力更生,獨立掙錢的能力。
“熊倩的生意做得不小”,王爺細細品嚐著桌上的菜式,“問她也不肯說,是你和鈺瑤吧?”
子薰的心陡然一滯,被他發現了?
這可如何是好?低頭苦思低頭應對之法,快點兒想辦法啊,可是大腦不聽使喚,已然成了一團漿糊,根本轉不動。
“怎麽不說話?”他轉過身,用額頭抵著子薰的額頭。
不知道說些什麽,子薰捧著他的臉,重重地親了一下。
要不是你左右逢源,三心二意,我幹嘛要背著你做生意,子薰委屈。
他怔了怔,“做生意是好事兒,為什麽要瞞著?”
“你不反對?”子薰問。
他搖搖頭。
看樣子, 他沒生氣,子薰開始壯著膽子說瞎話,“看著你總為銀子發愁,我想幫忙”,子薰伸出手指輕觸他眉頭。
說著說著,子薰突然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咱們以後要搬去新宮?”子薰順從地依偎在他胸口。
“是啊,已經動工”,他輕輕揉捏著她細膩的手指。
“那聽雨軒和梅園怎麽辦”,這裏花費了她太多心血,她不舍得。
他沒想過這些問題,舊邸狹窄低矮,不適合登基稱帝。
偌大的王府都被棄置一旁,更何況聽雨軒和梅園?
可是子薰眸中的盈盈淚水,讓他對舊邸也生出不少眷戀。
畢竟住了這麽多年,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酸甜苦辣,多少次生死危機,全都是在這裏度過。
“可以經常迴來看看”,他用下巴輕輕蹭著她的秀發。
皇宮裏不會留空間建植物園,不會有b-612星球,子薰要爭取把聽雨軒和梅園變為私產。
“把這裏留給小王子好不好”,子薰央求道。
“小王子”,他心頭一疼,身為父親,他對不住這個沒出生的孩子,到現在還沒查出幕後真兇。
他輕撫著她的後背,柔聲道,“好,以後聽雨軒和梅園就是小王子的私產,任何人不得侵犯”。
內心深處的脆弱被碰觸,她哭得稀裏嘩啦,眼淚全蹭在了他衣服上,浸濕一大片。
他眼眶泛紅,輕拍著她的後背。
子薰慢慢停止哭泣,緊緊地靠在他胸口,聽著他強健有力的心跳,多日來的憂愁漸漸消散,內心如浮萍生根一般踏實。
吳元年正月,吳王令旨改為“奉天承運,吳王聖旨”。
登基前的準備工作正有條不紊地展開。
張士誠困獸猶鬥,據城堅守。
吳元年二月,徐達向吳王請示對策。
既然張士誠一味頑抗,那就打吧,王爺準徐達便宜行事。
徐達把俞通海調到平江,發起更猛烈的進攻。
吳元年四月,起居注王禕建議分兵進攻中原。
吳王認為不應急功近利,斷然拒絕,集中全部兵力繼續猛攻平江。
不久,有將領提議分兵福建攻打陳友定,仍遭拒絕。
應天的生意暫時交給陳掌櫃全權負責。
十一月,徐達以鎖城法進圍平江。
“達軍葑門,常遇春軍虎丘,郭子興軍婁門,華雲龍軍胥門,湯和軍閶門,王弼軍盤門,張溫軍西門,康茂才軍北門,耿文炳軍城東北,仇成軍城西南,何文輝軍城西北。”
圍攻的同時,俞通海帶兵攻占太倉,隨後,昆山、崇明、嘉定、鬆江等地相繼投降,平江成為一座孤城。
環繞著平江城挖掘壕溝,架起與城內佛塔一樣高的木塔,居高俯瞰,監視城內的一舉一動,另外修築三層高台,每層均放置弓弩、火銃、襄陽炮,一聲令下,猛烈轟擊,晝夜不停。
在鋪天蓋地的攻勢麵前,張士誠不肯屈服,是個硬骨頭。
十二月,群臣提議改年號,王爺允其所請。
“以明年為吳元年,建廟社宮室,祭告山川。”
有司上呈吳王新宮設計圖紙,新宮選在舊邸東麵、鍾山南麵的空曠地。
王爺下令去掉雕琢奇麗之處,務求堅固實用。
王爺稱帝的步伐正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子薰的心卻茫茫然無所適從,如一葉孤舟,不知將漂向哪裏。
熊倩之事不成,自有大臣繼續為王爺尋找美貌的妙齡女子,或為取悅逢迎,或出自忠心,反正後宮的女子會越來越多,全都安置在九重宮殿中,密密麻麻,讓人喘不過氣來。
看上去,子薰與其他女子並無不同。
不知不覺,子薰已經二十七歲,王爺三十九歲。
歲月匆匆,人生如白駒過隙。
子薰不想走進皇宮大內,孤寂無助,了無生趣。
王爺很忙,忙得顧不上體察子薰這些微妙的小心思。
為早點兒結束戰事,王爺想盡了各種能打動人的方式,寫信勸降,但是張士誠不為所動。
春節期間,王爺忙完了各種大事要事,終於抽出時間來聽雨軒小憩。
子薰在為生意的事發愁,摸不清陳掌櫃的底細,交給他打理不是長久之計,得找個穩妥的人接替。
正想得出神,子薰沒發覺有人進來,直到王爺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在想什麽呢?”
子薰猛然迴頭,正好迎上他的笑臉。
“在想著給王爺弄些新鮮蔬菜。”子薰輕聲迴答。
“哦?”這麽冷的天,種得出來嗎?
王爺拉過一把紫檀木椅上坐在子薰對麵,“說說看”。
子薰狡黠一笑,站到門口輕輕拍手。
不一會兒的功夫,拍黃瓜、韭菜炒雞蛋、菠菜豆腐、韭黃炒肉便端了上來。
王爺展顏一笑,“怎麽個種法?”
“後院的耳房單獨辟出一間,燒火炕取暖,把蔬菜種在盆裏,放到炕上”,子薰詳細介紹到。
“味道不錯”,對子薰花的這番心思,他有些小感動,隻是這成本肯定不低。
“梅園剪下來的樹枝正好用上,沒花多少錢”,子薰知道他不喜奢靡,“王爺最近胃口不好……”
他目光柔和,抿嘴而笑,“咱知道”。
其實,子薰是謀劃另一樁生意,應天城即將成為京師,權貴富豪雲集,寒冬臘月的溫室蔬菜必然不愁銷路。
年齡越來越大,皇上的寵愛時有時無,可遇不可求,不能依仗。
此心安處是吾鄉,能令子薰心安的是生意,是自力更生,獨立掙錢的能力。
“熊倩的生意做得不小”,王爺細細品嚐著桌上的菜式,“問她也不肯說,是你和鈺瑤吧?”
子薰的心陡然一滯,被他發現了?
這可如何是好?低頭苦思低頭應對之法,快點兒想辦法啊,可是大腦不聽使喚,已然成了一團漿糊,根本轉不動。
“怎麽不說話?”他轉過身,用額頭抵著子薰的額頭。
不知道說些什麽,子薰捧著他的臉,重重地親了一下。
要不是你左右逢源,三心二意,我幹嘛要背著你做生意,子薰委屈。
他怔了怔,“做生意是好事兒,為什麽要瞞著?”
“你不反對?”子薰問。
他搖搖頭。
看樣子, 他沒生氣,子薰開始壯著膽子說瞎話,“看著你總為銀子發愁,我想幫忙”,子薰伸出手指輕觸他眉頭。
說著說著,子薰突然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咱們以後要搬去新宮?”子薰順從地依偎在他胸口。
“是啊,已經動工”,他輕輕揉捏著她細膩的手指。
“那聽雨軒和梅園怎麽辦”,這裏花費了她太多心血,她不舍得。
他沒想過這些問題,舊邸狹窄低矮,不適合登基稱帝。
偌大的王府都被棄置一旁,更何況聽雨軒和梅園?
可是子薰眸中的盈盈淚水,讓他對舊邸也生出不少眷戀。
畢竟住了這麽多年,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酸甜苦辣,多少次生死危機,全都是在這裏度過。
“可以經常迴來看看”,他用下巴輕輕蹭著她的秀發。
皇宮裏不會留空間建植物園,不會有b-612星球,子薰要爭取把聽雨軒和梅園變為私產。
“把這裏留給小王子好不好”,子薰央求道。
“小王子”,他心頭一疼,身為父親,他對不住這個沒出生的孩子,到現在還沒查出幕後真兇。
他輕撫著她的後背,柔聲道,“好,以後聽雨軒和梅園就是小王子的私產,任何人不得侵犯”。
內心深處的脆弱被碰觸,她哭得稀裏嘩啦,眼淚全蹭在了他衣服上,浸濕一大片。
他眼眶泛紅,輕拍著她的後背。
子薰慢慢停止哭泣,緊緊地靠在他胸口,聽著他強健有力的心跳,多日來的憂愁漸漸消散,內心如浮萍生根一般踏實。
吳元年正月,吳王令旨改為“奉天承運,吳王聖旨”。
登基前的準備工作正有條不紊地展開。
張士誠困獸猶鬥,據城堅守。
吳元年二月,徐達向吳王請示對策。
既然張士誠一味頑抗,那就打吧,王爺準徐達便宜行事。
徐達把俞通海調到平江,發起更猛烈的進攻。
吳元年四月,起居注王禕建議分兵進攻中原。
吳王認為不應急功近利,斷然拒絕,集中全部兵力繼續猛攻平江。
不久,有將領提議分兵福建攻打陳友定,仍遭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