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難以接受的事。
再苦的茶如果吐不出來也隻能咽進去。
打碎了牙齒往肚子裏咽。
不是不疼,而是說出來沒用,哭出來更沒用。
於事無補。
子薰想見孫氏。
隻是她快要生了,子薰不想惹麻煩,隻能等到她生產之後。
子薰想看看什麽樣的人,把淩川搶走了。
心中抑鬱,子薰去找劉先生,可是劉先生正在收拾東西,他要搬出去住。
“師父,你要去哪兒?”子薰問。
“去和宋先生一起住。”
“那我以後想見師父就難了。”
“上位正在建禮賢館,等建成了,為師就搬進去,到時你隨時都能來。”
“師娘會來應天嗎?”子薰換了個話題。
“以後會,現在不行。”
“為什麽?”
“家中老母病了,需要人服侍。”
“師父,你要迴家嗎?”
“不能迴,上位正是用人之際。”
“有家真好”,子薰神情落寞。
“子薰的家就在這兒啊”,劉先生發現了子薰的異常。
“不,我沒有家。”
“心安之處即是家。”
心安之處?子薰眼眶濕潤了。
曾經以為,有淩川的地方就是家,可是他現在喜歡上別人了。
哭出來之後,心裏感覺好多了。
至少還有一個可以哭的地方,真慶幸拜了先生為師,否則這一關要怎麽過呢?
淩川心有愧疚,不知如何麵對子薰,隻能躲。
孫氏生了,是個女兒,長得十分漂亮,聽說像媽媽。
朱元璋愛不釋手,立即起名為鏡靜。
子薰的兒子已經過了滿月,還沒給起名字呢。
夫人叫他小石頭,子薰叫他寶寶,丫鬟仆婦叫他小公子,就是沒有自己的名字。
子薰自己想給孩子起個名字,鈺瑤連忙勸阻。
男孩子起名自有一番講究。
心中酸澀無比,子薰去梅園勞作,給b-612星球的玫瑰花澆水。
想不到淩川也在,坐在木凳上看著一株金黃色的發呆。
“黃玫瑰?”子薰沒仔細看,隻是打招唿似的問了一句。
淩川搖搖頭,“棣棠”。
“什麽”,子薰沒聽清。
淩川拿起子薰的手,在手掌上寫下兩個字。
棣棠。
這是一味藥材,子薰隻在醫書上見過名字,未曾見實物。
子薰蹲下來湊近看,果然不同,玫瑰花多為重瓣,這朵金燦燦的花是單瓣,葉片呈鋸齒形,
棣棠歸肺經,具有化痰止咳、利濕消腫的功效。
雖然不是玫瑰,這嫩黃的花朵倒也別有一番韻味,想必小王子不會介意。
子薰拎起木桶去打水,淩川仍呆坐在原地,他今天這麽閑嗎?還是有心事?子薰心中納罕。
有那麽幾個瞬間,子薰不想跟他說任何話,他騙人,他移情別戀,他用情不專,他是渣男。
無論心中腹誹多少次,她還是在意他,希望他能給個圓滿的解釋,然而他避而不答。
挑水迴來,他仍坐在那兒,一動不動,似乎在想什麽,也許什麽都沒想,隻是在陽光下閉目養神,忙裏偷閑。
子薰開始澆水,不知過了多久,他終於再次開口,“朱棣,如何”
他說得過於簡練,子薰沒理解。
“給孩子起名朱棣”,他再次拉起子薰的手寫字。
子薰整個人都木了,繼而心狂跳不止,這還了得。
“不,不”子薰機械地吐出幾個字。
“不喜歡?”他問。
“喜歡”,子薰一邊慌亂地擺手一邊急切地說“喜歡”,好像害怕名字被人搶走。
他隻當子薰激動得語無倫次,心中浮起一絲愧疚。
孫氏遠沒有子薰這樣嬌憨、真實、生動,那是另一種風情,似花間流水,如清風明月,如夢似幻。
想起孫氏,他再也不敢停留,怕被子薰瞧出端倪。
他為何如此慌亂?子薰突然覺得他有些陌生。
不像以前那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談了。
他慌什麽?他在躲什麽?
子薰想去找劉先生說說話,可是劉先生已經搬出去了。
無處可去。
子薰悶悶不樂,和淩川之間好像隔著層什麽。
戴思恭和鈺瑤進了院子,開始上課了。
“戴醫生,這是棣棠?”
戴思恭低頭看了一眼,“是”。
子薰想起孩子的名字,有些心猿意馬。
戴醫生重重的咳嗽了一聲,終於把子薰拉迴現實。
應天之戰,陳友諒損兵折將,雙方力量對比發生逆轉。
趙普勝的部將張誌熊臨陣倒戈,徐壽輝的舊將於光、歐普祥相繼獻城投降,四川的明玉珍,下令封鎖瞿塘峽,宣布與陳友諒斷絕關係。
陳友諒終於自食惡果,嚐到眾叛親離的滋味。
人真的不能為所欲為,沒有約束。
朱元璋努力地管住自己,不去想孫氏,迴夫人那兒,迴聽雨軒。
眾目睽睽,自己不能背棄子薰的深情,不能沉迷享樂,不能辜負夫人的期望。
此戰之所以能勝,根本原因在於陳友諒自毀堤壩,急於求成,他過於急不可耐了。
人得能耐得住性子,慢慢享受生活的美好。
咱若想打你,不急,一城一城地來,緩緩推進。
戴思恭說了很多次,讓子薰試著給上位把脈,以積累經驗,同時也為了日後便於子薰貼身照顧上位。
戴思恭傳授醫術的初衷在此,他的設想是:有人隨時照顧上位,確保上位身體無虞。
這個人選非子薰莫屬,這是他為上位盡忠的方式,也是為子薰謀劃的出路,世上有百媚千紅,寵愛不能長久,子薰得進退自如。
隻有子薰,才能讓他如此用心。
她的惶然無助,她的與眾不同,讓他無比在意,無比心疼,無論如何,都要為她拓出一條在內宅生存的路。
他沒想過把子薰奪過來,占為己有,他隻想默默守護,給子薰一份安寧。
多年前,他也曾和子薰一樣,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他出身於醫學世家,卻想從經學闡發醫理,與父親的理念截然不同,被斥為異類。
直到遇到丹溪先生,他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想法並不荒謬。
終有一天,會找到與環境契合的方式,不急,慢慢來,他願護子薰一生安穩,為子薰保駕護航。
上位是聰明人,早已把戴思恭的心思看透,卻裝著毫不知情。
再苦的茶如果吐不出來也隻能咽進去。
打碎了牙齒往肚子裏咽。
不是不疼,而是說出來沒用,哭出來更沒用。
於事無補。
子薰想見孫氏。
隻是她快要生了,子薰不想惹麻煩,隻能等到她生產之後。
子薰想看看什麽樣的人,把淩川搶走了。
心中抑鬱,子薰去找劉先生,可是劉先生正在收拾東西,他要搬出去住。
“師父,你要去哪兒?”子薰問。
“去和宋先生一起住。”
“那我以後想見師父就難了。”
“上位正在建禮賢館,等建成了,為師就搬進去,到時你隨時都能來。”
“師娘會來應天嗎?”子薰換了個話題。
“以後會,現在不行。”
“為什麽?”
“家中老母病了,需要人服侍。”
“師父,你要迴家嗎?”
“不能迴,上位正是用人之際。”
“有家真好”,子薰神情落寞。
“子薰的家就在這兒啊”,劉先生發現了子薰的異常。
“不,我沒有家。”
“心安之處即是家。”
心安之處?子薰眼眶濕潤了。
曾經以為,有淩川的地方就是家,可是他現在喜歡上別人了。
哭出來之後,心裏感覺好多了。
至少還有一個可以哭的地方,真慶幸拜了先生為師,否則這一關要怎麽過呢?
淩川心有愧疚,不知如何麵對子薰,隻能躲。
孫氏生了,是個女兒,長得十分漂亮,聽說像媽媽。
朱元璋愛不釋手,立即起名為鏡靜。
子薰的兒子已經過了滿月,還沒給起名字呢。
夫人叫他小石頭,子薰叫他寶寶,丫鬟仆婦叫他小公子,就是沒有自己的名字。
子薰自己想給孩子起個名字,鈺瑤連忙勸阻。
男孩子起名自有一番講究。
心中酸澀無比,子薰去梅園勞作,給b-612星球的玫瑰花澆水。
想不到淩川也在,坐在木凳上看著一株金黃色的發呆。
“黃玫瑰?”子薰沒仔細看,隻是打招唿似的問了一句。
淩川搖搖頭,“棣棠”。
“什麽”,子薰沒聽清。
淩川拿起子薰的手,在手掌上寫下兩個字。
棣棠。
這是一味藥材,子薰隻在醫書上見過名字,未曾見實物。
子薰蹲下來湊近看,果然不同,玫瑰花多為重瓣,這朵金燦燦的花是單瓣,葉片呈鋸齒形,
棣棠歸肺經,具有化痰止咳、利濕消腫的功效。
雖然不是玫瑰,這嫩黃的花朵倒也別有一番韻味,想必小王子不會介意。
子薰拎起木桶去打水,淩川仍呆坐在原地,他今天這麽閑嗎?還是有心事?子薰心中納罕。
有那麽幾個瞬間,子薰不想跟他說任何話,他騙人,他移情別戀,他用情不專,他是渣男。
無論心中腹誹多少次,她還是在意他,希望他能給個圓滿的解釋,然而他避而不答。
挑水迴來,他仍坐在那兒,一動不動,似乎在想什麽,也許什麽都沒想,隻是在陽光下閉目養神,忙裏偷閑。
子薰開始澆水,不知過了多久,他終於再次開口,“朱棣,如何”
他說得過於簡練,子薰沒理解。
“給孩子起名朱棣”,他再次拉起子薰的手寫字。
子薰整個人都木了,繼而心狂跳不止,這還了得。
“不,不”子薰機械地吐出幾個字。
“不喜歡?”他問。
“喜歡”,子薰一邊慌亂地擺手一邊急切地說“喜歡”,好像害怕名字被人搶走。
他隻當子薰激動得語無倫次,心中浮起一絲愧疚。
孫氏遠沒有子薰這樣嬌憨、真實、生動,那是另一種風情,似花間流水,如清風明月,如夢似幻。
想起孫氏,他再也不敢停留,怕被子薰瞧出端倪。
他為何如此慌亂?子薰突然覺得他有些陌生。
不像以前那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談了。
他慌什麽?他在躲什麽?
子薰想去找劉先生說說話,可是劉先生已經搬出去了。
無處可去。
子薰悶悶不樂,和淩川之間好像隔著層什麽。
戴思恭和鈺瑤進了院子,開始上課了。
“戴醫生,這是棣棠?”
戴思恭低頭看了一眼,“是”。
子薰想起孩子的名字,有些心猿意馬。
戴醫生重重的咳嗽了一聲,終於把子薰拉迴現實。
應天之戰,陳友諒損兵折將,雙方力量對比發生逆轉。
趙普勝的部將張誌熊臨陣倒戈,徐壽輝的舊將於光、歐普祥相繼獻城投降,四川的明玉珍,下令封鎖瞿塘峽,宣布與陳友諒斷絕關係。
陳友諒終於自食惡果,嚐到眾叛親離的滋味。
人真的不能為所欲為,沒有約束。
朱元璋努力地管住自己,不去想孫氏,迴夫人那兒,迴聽雨軒。
眾目睽睽,自己不能背棄子薰的深情,不能沉迷享樂,不能辜負夫人的期望。
此戰之所以能勝,根本原因在於陳友諒自毀堤壩,急於求成,他過於急不可耐了。
人得能耐得住性子,慢慢享受生活的美好。
咱若想打你,不急,一城一城地來,緩緩推進。
戴思恭說了很多次,讓子薰試著給上位把脈,以積累經驗,同時也為了日後便於子薰貼身照顧上位。
戴思恭傳授醫術的初衷在此,他的設想是:有人隨時照顧上位,確保上位身體無虞。
這個人選非子薰莫屬,這是他為上位盡忠的方式,也是為子薰謀劃的出路,世上有百媚千紅,寵愛不能長久,子薰得進退自如。
隻有子薰,才能讓他如此用心。
她的惶然無助,她的與眾不同,讓他無比在意,無比心疼,無論如何,都要為她拓出一條在內宅生存的路。
他沒想過把子薰奪過來,占為己有,他隻想默默守護,給子薰一份安寧。
多年前,他也曾和子薰一樣,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他出身於醫學世家,卻想從經學闡發醫理,與父親的理念截然不同,被斥為異類。
直到遇到丹溪先生,他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想法並不荒謬。
終有一天,會找到與環境契合的方式,不急,慢慢來,他願護子薰一生安穩,為子薰保駕護航。
上位是聰明人,早已把戴思恭的心思看透,卻裝著毫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