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在床上,扯過被子就睡,子薰忙幫他把外衣和鞋子脫掉。
在他身邊和衣躺下,子薰難以入眠,擔心他受了傷,於是把手伸入其裏衣,緩緩遊走,如果受了傷,應該能摸得出來。
他幸福地哼哼了兩聲,睡得更香。
刀槍無眼,子薰仍不放心,第二天早晨起床穿衣時,子薰解開他的裏衣,又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遍,確定沒有新的傷口,才終於鬆了口氣,平安是福。
雖終日耳鬢廝磨,看著他挺拔的身姿,子薰仍羞紅了臉。
他趁勢將子薰緊緊擁入懷中,柔聲道,“放心吧,咱沒受傷”。
婺州兩百多年來是理學發展的中心,有“小鄒魯”之稱,人才濟濟,朱元璋入城後下令設立浙東行省,聘請當地名儒,每日在行省署衙講經論史,陳述治理之道。
子薰的住處與行省署衙雖然隻有一牆之隔,但是子薰才疏學淺,不懂理學,天真地以為這裏的儒士見了她,都要大講一通規矩,所以躲進廚房,以烹飪美食為樂。
接連等了五六天,都沒見他帶朱神醫迴來,子薰忍不住問道:“找到朱神醫了嗎?你要是沒時間,讓俞墨陪我去吧?”
“不急,再等等”,他遲疑了一下,“等咱忙過這兩天”。
這樣也好,子薰還是希望他陪在身邊地,既然都已經來了,也不差這一兩天。
其實,自打進了婺州城,他便派人四處尋找朱神醫的得意門生。
可是,自從朱神醫去世,他的弟子大多學成迴鄉。
聽說朱神醫的得意門生戴思恭最得其真傳,醫術精湛,可是他已經返迴家鄉諸暨。
諸暨是張士誠的地盤。
自從進入婺州城,朱元璋一邊遣使招降附近的地主武裝,一邊積極準備出兵,以奪取元軍占領的處州、諸暨和衢州等地。
他終日忙碌,早出晚歸,子薰知道他辛苦、費腦,每天親自下廚,烹製出營養搭配合理的飲食套餐。
這天上午,子薰正在廚房煲湯,忽然一個小夥子的聲音傳來。
“嬸兒,嬸兒”。
這個聲音以前似乎聽過,但又不十分熟悉,是誰呢?
子薰洗了把手,對餘墨說,“走,咱們出去看看”。
二人出了廚房,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小夥子迎麵走來,兩手各提一個布袋子。
“嬸兒,我是三舍,胡大海的兒子”,小夥子把布袋子輕輕放到地上,拱手行禮道。
這個小夥子舉止得體,灑脫自如,眼睛閃亮,如同會說話一般,一看就知道是人精兒,想不到胡大海那樣憨厚的人竟然有如此精明、伶俐的兒子。
“原來是三舍”,子薰微露笑意,開口道。
“嬸兒,這是給我叔的,給我叔解解饞”,胡三舍胡小心翼翼地拿起布袋子。
難道是什麽貴重之物?子薰示意餘墨去接。
接過布袋子,打開一看,原來是兩壇酒,餘墨當即臉色大變,“這……”
“嬸兒,我走了”,胡三舍立即轉身,快步跑完。
“上位剛下了禁酒令,他怎麽敢……”餘墨低聲道。
“禁酒令?“子薰沒聽說過。
“不行,咱們得把這酒退迴去”,餘墨臉色越來越難看,“如夫人,你知道黃知印嗎?”
黃知印,子薰認識此人,是朱元璋的親信隨從。
“聽說拿了百姓財物,被上位下令斬首示眾”,餘墨越說越害怕,“不行,得給他退迴去\"。
這麽大的信息量,子薰難以消化,一時怔在原地,呆呆地說道:“不用退了,先把這酒藏起來,等上位想喝的時候再取出來,就說是這院子裏原來就有的”。
光天化日之下,把酒退迴去,無異於當眾揭發胡三舍。
話說迴來,這胡三舍膽子真大,大白天,竟敢送這種禮物。
不過,等到了晚上,難免會撞見朱元璋。
牛肉幹和酒,是他思考問題的兩大助力。
兩口酒下肚,他的大腦飛速運轉。
胡三舍的行為算得上頂風作案,他這樣鐵麵無私,萬一知道了送酒之事,會不會動怒?會不會處罰自己,或者餘墨,或者胡三舍。
子薰心煩意亂,再也沒心情煲湯,迴到屋內小憩。
剛合上眼沒幾分鍾,他迴來了,輕聲喚道:“子薰,子薰”。
子薰睜開眼,一臉驚恐,這麽快他就知道了?
“做噩夢了嗎?別怕,有咱在“,他將子薰摟入懷中,柔聲道,他誤以為子薰的恐懼源於夢境。
原來他還不知情,子薰稍稍鬆了口氣,“怎麽迴來得這麽早?”
“咱給你帶了朱神醫的高徒劉橘泉醫生”,他一臉喜色。
“怎麽不是朱神醫?”子薰問。
“朱神醫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他猶豫了一下,繼續編織謊言,“讓劉醫生先來診脈”。
“咱們可以直接去拜訪朱神醫,不用他過來”,子薰還是想請朱神醫當麵診治。
“咱們總不能把劉醫生拒之門外吧?”他溫馨提醒。
子薰意識到自己思慮不周,整了整衣衫,立即走到廳內就診。
看見劉醫生三十歲出頭的樣子,子薰忍不住心生失望。
“能治愈嗎?”診脈過後,子薰急切地問。
“隻要心情放鬆,調養得到,懷孕不成問題”,劉醫生慢條斯理地迴答。
“真的?”子薰追問。
“隻要平時注意飲食、運動、情緒,氣血調和,如夫人定能痊愈”,劉醫生微微點頭。
“多長時間?”子薰想早點兒為他生個孩子。
“這……”每個人的體質、生活環境不一樣,這很難說得準,劉先生有些為難。
朱元璋見狀,連忙解圍,“劉醫生不妨先開個方子”。
劉醫生走後,子薰撒嬌道,“他都說不出多長時間能治好,咱們還得去找朱神醫”。
“劉醫生迴去後,定然會向朱神醫如實稟報,隻要你能給咱生兒子,等多久咱都願意等”,他溫情款款。
“你喜歡兒子?”子薰問。
“喜歡,隻要是你生的,無論是閨女還是兒子,咱都喜歡”。
“那你先起個名字”,子薰興致大增。
“這個不急,等生下來再起也不遲”,他心中裝著太多的事,又好言安慰了幾句,便急匆匆迴了行省衙門。
在他身邊和衣躺下,子薰難以入眠,擔心他受了傷,於是把手伸入其裏衣,緩緩遊走,如果受了傷,應該能摸得出來。
他幸福地哼哼了兩聲,睡得更香。
刀槍無眼,子薰仍不放心,第二天早晨起床穿衣時,子薰解開他的裏衣,又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遍,確定沒有新的傷口,才終於鬆了口氣,平安是福。
雖終日耳鬢廝磨,看著他挺拔的身姿,子薰仍羞紅了臉。
他趁勢將子薰緊緊擁入懷中,柔聲道,“放心吧,咱沒受傷”。
婺州兩百多年來是理學發展的中心,有“小鄒魯”之稱,人才濟濟,朱元璋入城後下令設立浙東行省,聘請當地名儒,每日在行省署衙講經論史,陳述治理之道。
子薰的住處與行省署衙雖然隻有一牆之隔,但是子薰才疏學淺,不懂理學,天真地以為這裏的儒士見了她,都要大講一通規矩,所以躲進廚房,以烹飪美食為樂。
接連等了五六天,都沒見他帶朱神醫迴來,子薰忍不住問道:“找到朱神醫了嗎?你要是沒時間,讓俞墨陪我去吧?”
“不急,再等等”,他遲疑了一下,“等咱忙過這兩天”。
這樣也好,子薰還是希望他陪在身邊地,既然都已經來了,也不差這一兩天。
其實,自打進了婺州城,他便派人四處尋找朱神醫的得意門生。
可是,自從朱神醫去世,他的弟子大多學成迴鄉。
聽說朱神醫的得意門生戴思恭最得其真傳,醫術精湛,可是他已經返迴家鄉諸暨。
諸暨是張士誠的地盤。
自從進入婺州城,朱元璋一邊遣使招降附近的地主武裝,一邊積極準備出兵,以奪取元軍占領的處州、諸暨和衢州等地。
他終日忙碌,早出晚歸,子薰知道他辛苦、費腦,每天親自下廚,烹製出營養搭配合理的飲食套餐。
這天上午,子薰正在廚房煲湯,忽然一個小夥子的聲音傳來。
“嬸兒,嬸兒”。
這個聲音以前似乎聽過,但又不十分熟悉,是誰呢?
子薰洗了把手,對餘墨說,“走,咱們出去看看”。
二人出了廚房,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小夥子迎麵走來,兩手各提一個布袋子。
“嬸兒,我是三舍,胡大海的兒子”,小夥子把布袋子輕輕放到地上,拱手行禮道。
這個小夥子舉止得體,灑脫自如,眼睛閃亮,如同會說話一般,一看就知道是人精兒,想不到胡大海那樣憨厚的人竟然有如此精明、伶俐的兒子。
“原來是三舍”,子薰微露笑意,開口道。
“嬸兒,這是給我叔的,給我叔解解饞”,胡三舍胡小心翼翼地拿起布袋子。
難道是什麽貴重之物?子薰示意餘墨去接。
接過布袋子,打開一看,原來是兩壇酒,餘墨當即臉色大變,“這……”
“嬸兒,我走了”,胡三舍立即轉身,快步跑完。
“上位剛下了禁酒令,他怎麽敢……”餘墨低聲道。
“禁酒令?“子薰沒聽說過。
“不行,咱們得把這酒退迴去”,餘墨臉色越來越難看,“如夫人,你知道黃知印嗎?”
黃知印,子薰認識此人,是朱元璋的親信隨從。
“聽說拿了百姓財物,被上位下令斬首示眾”,餘墨越說越害怕,“不行,得給他退迴去\"。
這麽大的信息量,子薰難以消化,一時怔在原地,呆呆地說道:“不用退了,先把這酒藏起來,等上位想喝的時候再取出來,就說是這院子裏原來就有的”。
光天化日之下,把酒退迴去,無異於當眾揭發胡三舍。
話說迴來,這胡三舍膽子真大,大白天,竟敢送這種禮物。
不過,等到了晚上,難免會撞見朱元璋。
牛肉幹和酒,是他思考問題的兩大助力。
兩口酒下肚,他的大腦飛速運轉。
胡三舍的行為算得上頂風作案,他這樣鐵麵無私,萬一知道了送酒之事,會不會動怒?會不會處罰自己,或者餘墨,或者胡三舍。
子薰心煩意亂,再也沒心情煲湯,迴到屋內小憩。
剛合上眼沒幾分鍾,他迴來了,輕聲喚道:“子薰,子薰”。
子薰睜開眼,一臉驚恐,這麽快他就知道了?
“做噩夢了嗎?別怕,有咱在“,他將子薰摟入懷中,柔聲道,他誤以為子薰的恐懼源於夢境。
原來他還不知情,子薰稍稍鬆了口氣,“怎麽迴來得這麽早?”
“咱給你帶了朱神醫的高徒劉橘泉醫生”,他一臉喜色。
“怎麽不是朱神醫?”子薰問。
“朱神醫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他猶豫了一下,繼續編織謊言,“讓劉醫生先來診脈”。
“咱們可以直接去拜訪朱神醫,不用他過來”,子薰還是想請朱神醫當麵診治。
“咱們總不能把劉醫生拒之門外吧?”他溫馨提醒。
子薰意識到自己思慮不周,整了整衣衫,立即走到廳內就診。
看見劉醫生三十歲出頭的樣子,子薰忍不住心生失望。
“能治愈嗎?”診脈過後,子薰急切地問。
“隻要心情放鬆,調養得到,懷孕不成問題”,劉醫生慢條斯理地迴答。
“真的?”子薰追問。
“隻要平時注意飲食、運動、情緒,氣血調和,如夫人定能痊愈”,劉醫生微微點頭。
“多長時間?”子薰想早點兒為他生個孩子。
“這……”每個人的體質、生活環境不一樣,這很難說得準,劉先生有些為難。
朱元璋見狀,連忙解圍,“劉醫生不妨先開個方子”。
劉醫生走後,子薰撒嬌道,“他都說不出多長時間能治好,咱們還得去找朱神醫”。
“劉醫生迴去後,定然會向朱神醫如實稟報,隻要你能給咱生兒子,等多久咱都願意等”,他溫情款款。
“你喜歡兒子?”子薰問。
“喜歡,隻要是你生的,無論是閨女還是兒子,咱都喜歡”。
“那你先起個名字”,子薰興致大增。
“這個不急,等生下來再起也不遲”,他心中裝著太多的事,又好言安慰了幾句,便急匆匆迴了行省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