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嬰兒響亮的啼哭聲,朱元璋的第三個兒子降生了。
興奮之餘,朱元璋沒時間給兒子正式起名,他在為另一件事憂心,胡大海發兵婺州,久攻不克。
戰事不宜久拖,出兵已經一個月,是否要親自出馬?如果去婺州,勢必要帶上子薰。
給蠻子海牙的信,子薰還沒寫。
這個小女子不太好說話,她不想跟蠻子海牙聯係,不想讓人重提舊事,她不想是那個當生天子的名門貴女,她一門心思隻想給他生個孩子。
想到這兒,他的內心不由得一暖。
在這個小女子心中,沒人能比得上咱。
聽說馬上要去婺州,子薰沒再為難,主動提筆給蠻子海牙寫了封情真意切的家書。
卓瑪自幼被媽媽帶著離開草原來到太平府,雖然衣食富足,但父親不在身邊,實際上過著單親家庭似地生活,十歲時母親去世後,被送往蠻子海牙家寄居。
蠻子海牙沒有女兒,夫婦二人對這個女養視為掌上明珠,無比寵愛,悉心教養,聘請名師教卓瑪讀書,不論吃穿用度,還是日常起居,從未讓卓瑪受過半點委屈。
因為蠻子海牙的夫人酷愛熏香,所以為養女改名為子薰。
子薰天資聰慧,學習起來,一點就透,過目不忘,經常得老師誇獎,再加上容貌出眾,乖巧懂事,有女如此,夫複何求?蠻子海牙對養女讚不絕口。
如果不是擔心得罪皇上,惹禍上身,他們也不會設計把子薰趕出家門。
在蠻子海牙的心中,早已把子薰當成了自己的女兒。
脫脫死後,身邊近臣,無人敢勸諫,元朝皇帝妥懽帖睦爾在哈麻等人的引誘下縱情聲色,沉迷“大喜樂”,蠻子海牙表麵上與張士誠虛與委蛇,實際上心中無時無刻不在盤算著自己的未來。
朱元璋那兒不失為一條退路,何況養女子薰是他心尖上的人,說話有份量。
收到信後,蠻子海牙立即行動起來,去水牢見廖永安。
顧慮到親弟弟張士德被禁錮在應天,張士誠本想對廖永安以禮相待,以換取朱元璋對張士德的善待,但廖永安一心求死,對張士誠終日破口大罵。
張士誠一怒之下,將廖永安關進了水牢,但仍然保持了克製,並未動刑,日常飲食也都是幹幹淨淨的熱菜熱飯。
隨著水牢上方木板上的鎖鏈被拉起,昏暗潮濕的水牢透進來一縷陽光。
廖永安披頭散發,閉目享受了片刻,被陽光照射的感覺真好,從小生活在水上,終日暴曬在日頭下,誰能想到,有一日連曬太陽都成為一種奢侈的享受。
不記得有多少天沒見過一絲光線了,每天的吃食都是通過一個小孔用繩子綁著木桶送下來的。
木板很快被放下,陽光再次被擋在了外麵。
聽見陌生的腳步聲響起,廖永安的心裏竟然有一絲期待,難道是來押送自己去刑場了。
自從娶了木槿進門,不,自從對木槿動心,廖永安的日子就一下子沉到了萬丈深淵。
他知道木槿不喜歡他,知道木槿不想見他,但是木槿需要靠著廖永安夫人的身份,才能有一份體麵穩定的生活,這是他唯一能為她做的。
當時孤軍深入追擊呂珍,廖永安其實已經覺出此舉不妥,但他沒有別的辦法,他無處可去,母親想抱孫子,木槿堅決不跟他同房,他沒辦法,他不能親手揭開與木槿貌似甜蜜和諧的夫妻生活麵紗,這樣會毀了木槿,一個無家可歸、孤苦伶仃的弱女子,能依仗的隻有自己,如果母親知道木槿不肯與自己同房,斷然不可能再喜歡她,甚至很可能會把她趕出家門,以母親的烈性,絕不可能讓兒子蒙受如此奇恥大辱。
木槿永遠不知道,她錯過了一個多麽愛她的人,她的執拗讓她永遠錯過了,原本可以擁有的幸福生活。
“廖將軍,有人托我關照你”,蠻子海牙笑眯眯地開口說,他想到了女兒子薰。
“誰?”廖永安心裏猛然一動,燃氣無數希望,難道是木槿?
“我們家小祖宗”,蠻子海牙不無得意地說。
“祖宗”,廖永安聽得一頭霧水。
“廖將軍應該活著迴去,跟夫人生幾個小祖宗”,蠻子海牙嗬嗬一笑。
木槿不會為他生孩子的,這是廖永安心中永遠的痛。
“大人不是來送咱上路的?”廖永安慘然一笑。
“當然不是”,蠻子海牙搖搖頭,“我們家小祖宗很少開口求人,她既然來信了,我肯定得想辦法照顧你,隻要你不再罵人,馬上就能出水牢,難為朱大帥一直想著你”。
“上位?”廖永安低聲道,心中升騰起一股暖意,知遇之恩,他永遠銘記在心,隻是此生怕是無法相見了。
“如夫人是你的養女?”廖永安曾在巢湖水寨遠遠見過子薰一麵,道聽途說,知道她身份不凡,當時也沒細問,後來子薰嫁給上位,他更確定了這個想法。
子薰應當是納哈出的親妹妹,原本要被送進元朝皇宮的名門之後。
“廖將軍真是聰明人,聽老夫一句勸,別再罵人,沒用,老夫知道你對朱大帥忠心耿耿,正因為這樣,才要好好活下去,朱大帥需要你活著,廖將軍仔細想想,是不是這麽迴事?”
廖永安原本心如死灰,隻想快點兒解脫,聽到上位對自己的在意,不禁重新燃起生的希望。
以上位的聰明才智,定能幫自己想出一個萬全之策,既不傷木槿,自己又能繼續建功立業。
跟著上位,闖出一片天地,有一番作為,廖永安想起心中的抱負和往日的誌氣,不由得點點頭,答應了蠻子海牙的要求。
張士誠原本就有意好吃好喝地招待廖永安,對蠻子海牙的兩麵通吃、左右逢源,隻是記了在心裏,並未表現出來,十分幹脆地接受了蠻子海牙的建議,畢竟名義上是與蠻子海牙同朝為官,日後可能還有用得著他的地方。
事情圓滿解決,可以跟家裏的小祖宗交差了,蠻子海牙提筆寫信,訴說對女兒的思念之情,順便告訴她事情辦得很順利,廖將軍無性命之憂。
收到信時,子薰已經在去往婺州的途中。
朱元璋把徐達從宜興調迴,令他鎮守應天,自己帶著馮國用、楊璟等人親征婺州,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發。
興奮之餘,朱元璋沒時間給兒子正式起名,他在為另一件事憂心,胡大海發兵婺州,久攻不克。
戰事不宜久拖,出兵已經一個月,是否要親自出馬?如果去婺州,勢必要帶上子薰。
給蠻子海牙的信,子薰還沒寫。
這個小女子不太好說話,她不想跟蠻子海牙聯係,不想讓人重提舊事,她不想是那個當生天子的名門貴女,她一門心思隻想給他生個孩子。
想到這兒,他的內心不由得一暖。
在這個小女子心中,沒人能比得上咱。
聽說馬上要去婺州,子薰沒再為難,主動提筆給蠻子海牙寫了封情真意切的家書。
卓瑪自幼被媽媽帶著離開草原來到太平府,雖然衣食富足,但父親不在身邊,實際上過著單親家庭似地生活,十歲時母親去世後,被送往蠻子海牙家寄居。
蠻子海牙沒有女兒,夫婦二人對這個女養視為掌上明珠,無比寵愛,悉心教養,聘請名師教卓瑪讀書,不論吃穿用度,還是日常起居,從未讓卓瑪受過半點委屈。
因為蠻子海牙的夫人酷愛熏香,所以為養女改名為子薰。
子薰天資聰慧,學習起來,一點就透,過目不忘,經常得老師誇獎,再加上容貌出眾,乖巧懂事,有女如此,夫複何求?蠻子海牙對養女讚不絕口。
如果不是擔心得罪皇上,惹禍上身,他們也不會設計把子薰趕出家門。
在蠻子海牙的心中,早已把子薰當成了自己的女兒。
脫脫死後,身邊近臣,無人敢勸諫,元朝皇帝妥懽帖睦爾在哈麻等人的引誘下縱情聲色,沉迷“大喜樂”,蠻子海牙表麵上與張士誠虛與委蛇,實際上心中無時無刻不在盤算著自己的未來。
朱元璋那兒不失為一條退路,何況養女子薰是他心尖上的人,說話有份量。
收到信後,蠻子海牙立即行動起來,去水牢見廖永安。
顧慮到親弟弟張士德被禁錮在應天,張士誠本想對廖永安以禮相待,以換取朱元璋對張士德的善待,但廖永安一心求死,對張士誠終日破口大罵。
張士誠一怒之下,將廖永安關進了水牢,但仍然保持了克製,並未動刑,日常飲食也都是幹幹淨淨的熱菜熱飯。
隨著水牢上方木板上的鎖鏈被拉起,昏暗潮濕的水牢透進來一縷陽光。
廖永安披頭散發,閉目享受了片刻,被陽光照射的感覺真好,從小生活在水上,終日暴曬在日頭下,誰能想到,有一日連曬太陽都成為一種奢侈的享受。
不記得有多少天沒見過一絲光線了,每天的吃食都是通過一個小孔用繩子綁著木桶送下來的。
木板很快被放下,陽光再次被擋在了外麵。
聽見陌生的腳步聲響起,廖永安的心裏竟然有一絲期待,難道是來押送自己去刑場了。
自從娶了木槿進門,不,自從對木槿動心,廖永安的日子就一下子沉到了萬丈深淵。
他知道木槿不喜歡他,知道木槿不想見他,但是木槿需要靠著廖永安夫人的身份,才能有一份體麵穩定的生活,這是他唯一能為她做的。
當時孤軍深入追擊呂珍,廖永安其實已經覺出此舉不妥,但他沒有別的辦法,他無處可去,母親想抱孫子,木槿堅決不跟他同房,他沒辦法,他不能親手揭開與木槿貌似甜蜜和諧的夫妻生活麵紗,這樣會毀了木槿,一個無家可歸、孤苦伶仃的弱女子,能依仗的隻有自己,如果母親知道木槿不肯與自己同房,斷然不可能再喜歡她,甚至很可能會把她趕出家門,以母親的烈性,絕不可能讓兒子蒙受如此奇恥大辱。
木槿永遠不知道,她錯過了一個多麽愛她的人,她的執拗讓她永遠錯過了,原本可以擁有的幸福生活。
“廖將軍,有人托我關照你”,蠻子海牙笑眯眯地開口說,他想到了女兒子薰。
“誰?”廖永安心裏猛然一動,燃氣無數希望,難道是木槿?
“我們家小祖宗”,蠻子海牙不無得意地說。
“祖宗”,廖永安聽得一頭霧水。
“廖將軍應該活著迴去,跟夫人生幾個小祖宗”,蠻子海牙嗬嗬一笑。
木槿不會為他生孩子的,這是廖永安心中永遠的痛。
“大人不是來送咱上路的?”廖永安慘然一笑。
“當然不是”,蠻子海牙搖搖頭,“我們家小祖宗很少開口求人,她既然來信了,我肯定得想辦法照顧你,隻要你不再罵人,馬上就能出水牢,難為朱大帥一直想著你”。
“上位?”廖永安低聲道,心中升騰起一股暖意,知遇之恩,他永遠銘記在心,隻是此生怕是無法相見了。
“如夫人是你的養女?”廖永安曾在巢湖水寨遠遠見過子薰一麵,道聽途說,知道她身份不凡,當時也沒細問,後來子薰嫁給上位,他更確定了這個想法。
子薰應當是納哈出的親妹妹,原本要被送進元朝皇宮的名門之後。
“廖將軍真是聰明人,聽老夫一句勸,別再罵人,沒用,老夫知道你對朱大帥忠心耿耿,正因為這樣,才要好好活下去,朱大帥需要你活著,廖將軍仔細想想,是不是這麽迴事?”
廖永安原本心如死灰,隻想快點兒解脫,聽到上位對自己的在意,不禁重新燃起生的希望。
以上位的聰明才智,定能幫自己想出一個萬全之策,既不傷木槿,自己又能繼續建功立業。
跟著上位,闖出一片天地,有一番作為,廖永安想起心中的抱負和往日的誌氣,不由得點點頭,答應了蠻子海牙的要求。
張士誠原本就有意好吃好喝地招待廖永安,對蠻子海牙的兩麵通吃、左右逢源,隻是記了在心裏,並未表現出來,十分幹脆地接受了蠻子海牙的建議,畢竟名義上是與蠻子海牙同朝為官,日後可能還有用得著他的地方。
事情圓滿解決,可以跟家裏的小祖宗交差了,蠻子海牙提筆寫信,訴說對女兒的思念之情,順便告訴她事情辦得很順利,廖將軍無性命之憂。
收到信時,子薰已經在去往婺州的途中。
朱元璋把徐達從宜興調迴,令他鎮守應天,自己帶著馮國用、楊璟等人親征婺州,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