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德的形象與馮國用有些相似,一副羽扇綸巾的儒將打扮,衣服幹淨整齊,神色平淡,看不出任何情緒,任由朱元璋好話說盡,口幹舌燥,就是不開口。


    不過朱元璋並不死心,仍舊好吃好喝地招待著,關押張士誠的四合院幽雅、整潔,屋內布置盡量投其所好,大氣而簡約,又兼顧舒適,書櫃裏麵放著曆史、兵法等書籍,供張士德打發時間,連茶葉都是朱元璋平時舍不得喝的武夷山大紅袍。


    張士德身材消瘦,不像彪悍善戰的武將,更像文質彬彬的書生。


    想招降卻又不得其法,情急之下,朱元璋讓子薰做幾樣點心試試。


    看見子薰,張士德的眼中微微閃過一絲亮光,拿起一塊點心細細品著。


    朱元璋抓住機會,趕緊套近乎,尬聊,“味道如何?”


    “如夫人廚藝精湛”,張士德抿出一絲笑意。


    “你怎知是如夫人?”朱元璋興致大增。


    “國公爺的心上人還能有誰?”張士德輕聲反問。


    朱元璋聽罷微微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知我者,士德兄弟”。


    “每個人都知道”,張士德的話有些掃興。


    朱元璋不以為意,“喜歡吃,明天再做些”。


    張士德搖頭拒絕,不再出聲。


    朱元璋隻得令人把他押送迴去。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朱元璋有的是耐心,可是這個張士德陰晴不定,籠絡了好長時間,始終猜不透他的喜好,想打動他,卻無從下手。


    連子薰都铩羽而歸,朱元璋一時間也想不出別的招兒,隻能暫時擱置。


    “你見過張士誠,你說說張士德他究竟想要什麽?”朱元璋一時心急,找來了楊憲。


    “上位,要不咱們諒他一段時間,反正他插翅難飛,時間久了,他就想明白了”,其實楊憲隻見過張士誠兩麵,也琢磨不透其個性,隻覺得張士誠是個悶葫蘆,不愛說話。


    朱元璋略一沉吟,也覺得自己先前太熱情了,恩威並施,得讓他先冷靜冷靜,別把咱這兒當成了免費的客棧。


    見他心情有些煩躁,子薰燉了梨藕百合湯、小米綠豆粥,清熱解暑,還有小蔥拌豆腐。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子薰吃了一勺豆腐腦,笑意盈盈,“從黃豆變成豆腐,要經過很多道工序,清洗、浸泡、磨漿、過濾、熬煮、點鹵,每道工序都馬虎不得”。


    朱元璋心氣高,誌向遠大,可是張士誠兄弟的心氣也不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張士德對哥哥感情深厚,舍不得讓哥哥為自己屈尊投降。


    他喝了一大口粥,又吃了一大盤三鮮餡水煎包,才終於慢悠悠開口,“就算張士德不投降,咱的日子也得過”。


    子薰拿出兩個橘子,“一個甜,一個酸,你選哪個?”


    他端起盤子把豆腐放進湯裏,一股腦往嘴裏灌,一小盆湯很快喝得一幹二淨,“咱沒得選,有什麽吃什麽”。


    “你選了我”,子薰凝視著他的雙眸。


    “是你出現在了咱麵前,咱心裏牽掛著,就放不下了,不是選地,一個窮和尚,連飯都沒得吃”,他伸手摸摸她烏黑閃亮的秀發,“咱要有得選,就先讓爹娘活過來,跟著咱享福,過好日子”,他眼眶濕潤,頓了頓,接著說:“窮苦人家,老天爺給什麽都得接著,怎麽選?”


    “張士誠有得選”,子薰也有些傷感,兩個橘子在手裏擺弄了好一會兒,才開口。


    “咱娶的是破廟裏那個孤苦無依的子薰,不是當生天子的卓瑪”,他定定地看著子薰,“咱勸降張士德,是為了不打仗”,他抬頭看天,喃喃道,“盡人事聽天命”。


    迴屋後,他仍情緒低落,子薰環住他的要,隻盼他心裏好受些,“當時迴太平府,是為了救兄長,如果你不是淩川,我不會嫁地”,她勾住他的脖,“我選了,我隻嫁淩川”。


    一股暖流在心中緩緩流淌,他俯身輕輕碰了碰她的唇。


    “如果讓你選,你是不是隻娶我?”她的眼裏滿含期待。


    “已經選了”,他在她耳邊低語,手伸進她的衣內。


    她把他的手拿開,巧笑倩兮,“還沒迴答”


    “迴答什麽?”他明知故問,一臉茫然。


    “是不是隻娶我?”她嘴角泛起一絲倔強,一幅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架勢。


    “當然”,他壞壞一笑。


    “當然什麽?”她定要問個清楚明白,眼中媚波流轉。


    “隻娶子薰”,他招架不住,將她扯入懷裏,肆意親吻。


    她嬌喘著,熱情似火,他卻起身要去書房,“咱得讀書,有些事兒得弄個明白”。


    摟著他親了又親,舍不得放開。


    他緊緊地摟她一下,“你男人窮,得發奮讀書”。


    嫁給一個工作狂,她無奈地歎口氣。


    元朝時,江浙行省財賦居天下十七,每年的稅收,大約半數的金銀來自江浙,每年運至大都的糧食約十分之四來自江浙,而江浙又以張士誠占據的浙西地區最為富庶。


    而朱元璋一直在過窮日子,沒錢沒糧沒舟楫。


    就是耗,張士誠也比朱元璋能耗得起,為什麽要投降?


    脫脫的百萬大軍都抗過去了,難道這不是天意?


    當時脫脫兵臨城下,誰能想到張士誠能死裏逃生?


    可事請的發展偏偏這樣有戲劇性,張士誠不僅活了下來,而且活得越來越好,地盤越來越大,兵馬越來越多。


    若非上天眷顧,怎會如此?


    張士德不覺得朱元璋是真命天子,他覺得自己哥哥張士誠才是天命所歸。


    張士誠是泰州人,靠撐船運鹽維持生計。


    泰州位於東南沿海,每年夏天都遭受台風襲擊,海潮倒灌,良田變成鹽堿地,當地的百姓隻能靠賣苦力為生。


    張士誠力氣大,為人俠義,經常慷慨解囊,在鹽民中口碑極好。


    為了增加收入,張士誠開始販賣私鹽給當地的富戶,常常受到富戶和鹽警的欺辱。


    在朱元璋參加郭子興起義軍的第二年初,張士誠和十幾名鹽民共同起事,攻占泰州,隊伍規模很快發展到一萬多人。


    元朝官府以萬戶為條件前來招降,張士誠沒有接受,偷襲攻克高郵,第二年正月開始稱王,六月占領揚州,切斷了京杭大運河的水上運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子薰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弋塵讀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弋塵讀書並收藏子薰傳最新章節